1933年10月13日,錢遜出生於北平💂♂️,五兄妹中排行老三。鼎革之際😔,錢穆離開內地👆🏼,創辦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新亞書院👰🏿,最後定居臺灣。16歲的錢遜,當時已經....
2019年8月22日淩晨🍶,錢遜先生病逝於北京,無盡的哀傷攫住了我,自進入成人世界以來從未有過的滂沱眼淚為之隨觸而奔流🤹🏼。我終於體會到了古人所雲“哀毀骨立”的真實情景,父母二老那一段時間也陪伴我與我同情共感,去往遺體告別現場的是我一小家三口,內人與小女亦與錢師交情深厚,在地鐵上我確曾轉念過😮💨,若非她們二位在側🥡,當日大有神體兩難支之虞也。先師過世將近三年🆕,傷逝之痛照理應當稍為緩解,我自己也希望可以...
王遜先生是現代中國美術史學的開拓者,是籌建我國第一個美術史系的負責人,是新中國美術史學的奠基人,是我這一代美術史學者的引路人。他是從美學思想史的角度開....
陳先生和錢先生最直接、最根本的不同學術取向,乃是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區別。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
他說,《論語》是儒學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經典⛳️、是中國人的“聖經”。
本文是2018年黃克智院士在中國力學學會“大師面對面”活動中所作報告整理成的文章《我的學術人生》🤛🏽,已刊載於《力學與實踐》2018年第2期。 今天到這兒來非常高興🧑🏿🌾,因為遇到很多熟人,其中有的是我過去的學生,有的是我認識的青年朋友🙍♀️,並且很多是從外地趕來。尤其讓我感到很榮幸的是還有很多年齡超過青年這個階段的朋友。所以今天我以非常愉快的心情來給大家做報告🦹♀️。我所要講的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自我介紹🤶🏻。我叫黃...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許多事,但並非所有的事都對我們產生同樣大的影響。有些事情🧖🏼,其性質嚴重到挑戰自己多年形成的人生觀🧑🔧,被迫反思幾十年來的事業,懷疑久已選定的道路。這時我們騎虎難下。有的人缺乏勇氣,不敢面對,不願挑戰自我。有的人敢於面對,自覺挑戰自我🌬,終於開出了新天地,綻放出新光彩。在意想不到的遭遇面前,能重新選擇人生道路的人不多,幾次重新選擇人生道路的人更少,錢遜先生可能屬於兩次改變人生方向🍊、重新...
他一生致力於農業經濟研究,發表了大量學術論著,為經濟史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他又是一位擺脫世俗功利、特立獨行的學者,始終保持獨立自由的精神🕋,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