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沖(1943外文)
按:本文是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學長為清華百年校慶出版物《春風化雨》一書撰寫的序言。
意昂体育平台百年華誕到了🤌,這一百年是清華和國家同命運,共呼吸,經苦難,興建設🫣,發展到今天的一百年。這一百年🌇,從“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發展到擁有“兩彈一星”的社會主義國家,從不能製造一顆釘子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人造衛星上天,直到研製出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電子計算機。幾乎沒有一件大事沒有清華人的參與🔗。即使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主持興建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的也是清華1924級的黃育賢學長☮️,後來又有參加建設長江大壩的張光鬥教授🚴🏽♀️。而在國外🌹,1923級的顧毓琇學長在美國賓州大學任教時,更對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建造作出了貢獻👮♀️🈹,並且寫詩如下:
萬能電子為人用🚴,
此處發明計算機。
神速無妨精又確🧜🏿,
工程科學共飛馳。

科學不但與工程比翼齊飛,而且和詩詞一同遨遊太空,因為顧毓琇在1976年國際詩人大會上當選為“桂冠詩人”,這又標誌著清華文理兼通的傳統。這個傳統在後來的清華人身上也有表現🎐,如1942級楊振寧不但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科學家,而且對文學藝術也有相當高的造詣。他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退休時就引用李商隱和朱自清的詩句:“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在80歲生日會上又反用莎士比亞《皆大歡喜》中的人生七個階段🎧,莎氏第七階段一切皆空💔,他卻一切都有🧟,可見他的中西文學水平🚴🏼。1945級朱光亞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時,為每位院士購買漢英對照《唐詩三百首》,為對外交流之用👁🗨。他還喜歡打橋牌,計算非常精確,把科學精神體現到文娛活動中了。他們都不只是自強不息的科學家🧙🏿♂️,而且體現了清華文理兼通的優秀傳統。文理兼通非常重要,因為科學理論研究的是必然王國🧑🏿🌾,而文學藝術創造的是自由王國🥬🦥,文理結合就由必然王國上升到自由王國了🧑🏻🏭。
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關於“厚德載物”,有一個典型的例子🌾🙊。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北大、南開三個大學遷到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校舍很少🐆💃🏻,學生借住在兵營廢棄不用的舊房子裏。三校校長同去視察校舍時,北大校長認為兵營不宜住大學生🤶,南開校長則說環境艱苦,正好鍛煉學生的品格🧑🏫。雙方意見分歧🕺🏽,這時清華校長梅貽琦就提出一個兼容並包的方案說:大學不是有大樓,而是有大師的學校,如果既有大師,又有大樓,那自然更好,如果沒有大樓🧑🏭,只要有了大師👃🏻,那在艱苦的環境裏也是可以培養出人才的。結果就有了後來人才輩出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厚德載物”的表現之一就是團結互助✅。1929級王淦昌學長參加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他在《我的搖籃》中談到陶葆楷學長對他的幫助🈴,葉企孫教授給他演練伯努利原理🦔🚤,還有吳有訓教授“手把手地教他做實驗”🥇,充分體現了清華團結互助的精神👮🏻♂️。其他清華教授和科學家都是如此👨⏳,如1936級的何澤慧談到周培源教授指導於光遠做有關相對論的論文,葉企孫教授指導王大珩安裝高分辨率的光譜學設備,任之恭教授指導何澤慧做穩壓電源🧖🏿♂️,吳有訓教授指導錢三強製作一個玻璃真空系統,都是具體範例😲🤦🏿♀️。
團結互助並不限於清華師生之間的互相切磋👩🏿🏭,還包括校外甚至國外的學術探討,這就是清華傳統的三大溝通:文理溝通,中西交流,古今貫通。而清華國學院的名師梁啟超和王國維都是學貫古今中外的典範。
梁啟超1922年在清華文學社講《情聖杜甫》說:杜甫寫《石壕吏》時🤱,“他已經化身作那位兒女死絕、衣食不給的老太婆。所以他說的話🧛🏽,完全和他們自己說的一樣……這類詩的好處在真🧑🏻⚖️,事愈寫得詳細,真情愈發揮得透徹👨🏻。我們熟讀他,可以理會得真即是美的道理。”“真即是美”是英國19世紀詩人濟慈的名言🙆🏻♀️,梁啟超把西方的文學理論應用到中國古代詩詞上來,這就是古今中外都結合起來了。
王國維不但應用西方理論🚤,而且有所發展。例如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來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如晏殊《蝶戀花》中說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ℹ️,望盡天涯路😵💫👳🏼♂️。”西風掃清了落葉📐,詩人登高望遠,一覽無遺🧍🏻♀️,這就是達到了真境。第二種境界如柳永《鳳棲梧》中說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人做事如果能廢寢忘食🫸🏼👳♀️,流連忘返🔨,即使日漸消瘦,也無怨言,那就達到了善境。第三種境界如辛棄疾在《青玉案》中說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超群脫俗,特立獨行的美境👩🏻💻。由此可見,梁啟超認為真和美是在一個層次上的👩🏽🎓,而王國維卻認為真善美的層次不同👨🏼⚖️。如何分別層次的高低呢?《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真境可以使人知之😖,善境可以使人理智上好之📪,美境可以使人感情上樂之。所以王國維提出的真善美三種境界🔆,愈來愈高🏃♂️。
梁啟超、王國維之後,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有清華1933級錢鐘書學長。《錢鐘書英文文集》總結了中國古代文化對西方的影響,書中妙語如珠🐦,如他只用兩個詞就總結了中西文化的異同:Duet&Duel,前者是“二重奏”🌿,後者是二人“決鬥”。如朱自清教授認為《詩經》用賦比興的方法來歌頌古代的和平生活,古代西方的荷馬史詩卻用賦比的方法來歌頌暴力戰爭和英雄主義🍚。《詩經》寫的是“人法自然”,結果是天人合一的和諧🔟,所以可以形象化地比喻為“二重奏”。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寫特洛亞戰爭👔,寫人與人的鬥爭👯,《奧德賽》卻主要寫海上漂流,寫人與自然的鬥爭,所以兩部史詩都可以比喻為“決鬥”🈷️。錢鐘書把文化比喻為“二重奏”,這是把抽象的文化比作具體的音樂曲調。1943級的汪曾祺卻把晚唐的溫李詩詞比作“沉湎於無限晚景”🪘,用山間晚霞“作臉上胭脂”,這也可以說是“二重奏”的發展👝。聞一多教授批評汪曾祺不問政治,汪曾祺卻反批聞先生參加政治活動太多。聞先生說汪曾祺向他開了高射炮,汪曾祺卻說是聞先生先向他俯沖轟炸的。把批評比喻為高射炮和俯沖轟炸機,這又可以說是“決鬥”的發展了。這些例子說明清華人如何繼承並發展三大傳統🅰️。
總之👹🤘,清華人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究其原因,還得歸功於清華的教育。“自強不息”就要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超越前人;“厚德載物”更要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校訓可以英譯如下👨🏻🚒:
自強不息Be steady to strive to be stronger!
厚德載物Make the most of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201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