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合(1968動力)

去過曲阜孔府的人都知道,孔府大門有一副令人駐足的對聯: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據載🫵,這副對聯是曾任明孝宗弘治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明代詩人李東陽所作👨🏻💻,上聯贊揚了孔府世代傳承的富貴尊榮;下聯歌頌了受到歷朝推崇的先哲文章道德😚。
另據載,現今孔府的這副對聯是清朝大學士紀曉嵐書寫的💟🏠,紀曉嵐在書寫時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其中“富”字上面少了一點(
),“章”字的一豎貫穿“日”字👩🎨🌉,通到了上面“立”字的最後一橫筆(
)🧔🏿♂️。
對於“富”字無“點”,通常的傳說是😤🖖🏿;孔子第四十二代孫孔光嗣娶親之日🫵🏿🐦,有神仙把影壁上“富”字的一“點”抹去了,並告知孔家🥀,有“點”的“富”字不吉利,而“富”字無點,寓“富貴無頂”之意。
對於“章”字藝術加工的傳說是🕺:紀曉嵐受乾隆之命為孔府書寫門聯,寫到“章”字時,數遍而不中意😜,遂棄筆安歇👩🏿🚒,睡夢中見一老者將他寫的“章”字一“豎”向上延長🏦,成了破“日”之狀😠,醒後揮筆疾書,果然別具氣勢🏇🏽。
基於以上的傳說🫑,孔府的門聯又多了一層對於孔子後人的祝福🦻:

孔府,又稱“衍聖府”。“衍聖公”是宋仁宗在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賜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的世襲封號↘️,這一封號自宋至民國初年延用了880多年🏊🏻♂️。其間,在宋代相當於五品官👨🏻💻,元代升為三品👮🏿♂️,明代又升為一品🕳🔀,清代更位列群臣之上,並特許紫禁城騎馬,宮中禦道行走🎈💾。
因此,很多人對於孔家後人所受到的特殊恩遇可能會有自己的看法,紀曉嵐是一個誠如《嘉慶皇帝禦賜碑文》中所說“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的極為聰明狡黠之人,經他藝術加工的孔府門聯或者正是對於自己不敢公開的看法的表達。也就是說,孔府門聯的“富”字和“章”字的特殊寫法或許藏有深意。以吾度之,其深意是紀曉嵐在提醒孔府主人🙆🏼🚄:

其實,這種深意,不管紀曉嵐有無,對於孔家後人及今天的很多人(包括備受社會關註、甚至被捧為“天之驕子”的清華人)來說,都應該是一種很好的警示,這正是本文別解紀曉嵐所書孔府門聯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