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騏(1964水利)
引子
年屆耄耋,身心硬朗。在我們四字班畢業50周年之際,應感激母校培育我及另外倆親兄弟的恩典。能在名列世界最美校園的清華園學習6年,學做人、知識和琴藝🤸🏼♀️,並終生受益🤤。我終於尋覓到了此文的題目🎄。以此感激母校培育恩情🚁。
“三兄弟的清華情”
2011年母校百年華誕。5月6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美麗人生”欄目主持人芳華把電話采訪我兄弟仨的錄音播放,取名為《三兄弟的清華情》☂️🛷。之後還做成CD碟送我🧉。
《禹域瑤華》及《桂韻》情深
這兩塊有億年之久的巨形奇石飽含著學子對母校的深情。二哥陳家驊受廣西意昂之托來校設計施工完成這獻給母校90華誕的禮物。而今80高齡的二哥在采訪中仍興致勃勃地回答芳華提問。兩塊巨形奇石分別屹立在西校門瀑布端頭平臺上和新土木學院大門前,她們為美麗的清華園增添了新景點。
《我心懷念清華》
主持人在問及大弟家驥為什麽要寫這本書時,他說是母校培養了自己成為校代表隊主力隊員🤶🏿,並連續四年(1956-1959年)在北京大運會上摘取了1500米自由泳桂冠🗼。水木清華五年半的陶冶,他習慣成自然地健身🦸🏼♀️🐠,才沒有辜負校長蔣南翔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殷切希望😅。現在,大弟成立一家弘揚母校精神(校風“行勝於言”,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公司🏌🏼♀️,已向邊陲廣西多所中學演講。介紹三兄弟自強不息地刻苦努力才考入清華的經驗。

《大學的獨立靈魂——重拾校訓:水木清華振興之路》
(請參見《水木清華》總第二期P84)在芳華采訪我時,我在解釋清華90華誕時自己寫了《永恒的愛 永恒的謝》說🧑🏻🔬。清華雖在1952年院系調整後由綜合大學改為多科性工業大學💢,但我在清華6年學習,依然還受以前“通才”模式教育之益,才能從學水利者大改行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直至退休,所以將此概括為文中的小標題“母校是教給我應變本領的學園”。接著向主持人介紹了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初與科教文衛體10位代表座談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意見和建議時,談及大學改革方向🗳,才寫了該文。並舉例地提了三位大師即華羅庚、錢鐘書🧔🏽♂️、吳晗他們均不是按現在高考錄取分數線才進入清華的🙆🏼。這一舉例🪭,符合溫總理所雲:“大學必須有自己的辦學自主權”的理念。

平齋和灰樓的“開門紅”營造了我一生好時光
1958年入校,我被安排住在平齋。平齋的西邊不遠處是灰樓🐥,是清華音樂室。開學不久,小提琴班招生,我被錄取🚵🏽。兩者的“開門紅”👩🏻⚕️,增添了我的自信心和學到的琴藝🙌🏼,常常給我研究事業帶來靈感🧁。
平齋的書聲
平齋既然是我的住處,下課後回到這努力學習。期末高等數學考試,班長告訴我考得5分(滿分)只兩人🖖🏼💁🏿♂️,其中就有我🔊。原來總以為邊陲廣西落後而籠罩著自卑心理🧑🏿🍼,現在全部煙消雲散👨🏻🍼。
灰樓的琴韻
這年,新生百花山挖魚鱗坑結束返校後,音樂室主任陸以循先生找我去說🤸🏻♂️:“以後不要上學習班了,我給你單獨上課。”陸先生親自給我授課🏍,我特別高興🛍,練琴也更認真、勤奮🧔♂️👨🏽🔧。年底🥈,先生安排我在音樂室二樓匯報演出,獨奏《良宵》🧜🏼♂️🚷。先生這麽有教無類的待我,是我堅持學琴6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奏響音樂泰鬥的舞曲
在2010年末,我就向院領導請求🛏🫱🏽,在新春團拜會上允許我出個節目小提琴獨奏,以獻給清華的百年華誕。得到領導同意👭🏼,我以毛主席的詞“雄關邁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來勉勵已76歲高齡的我來重拾琴藝,2011年元月14日🥸,在財政部禮堂的團拜會上🐻❄️,演出成功,掌聲雷動。這掌聲不僅是對貝多芬的名曲《G大調小步舞曲》贊賞;也是對我老驥伏 的執著精神的肯定。
清華園鑄就了我自強不息的人生
我一生自強不息,健康的身體是基石。我16歲參加軍幹校,赴朝參戰出生入死🩲;繼二哥、大弟後塵🫖,努力學習考入清華, “文革”十年承受了苦力的重負;大改行為經濟研究者而日復一日地拼搏;退休後,還耕耘不輟。健康的體魄🚷,來自不折不扣地遵循師長和兄長的訓導。
馬約翰先生給新生上第一堂課
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馬約翰先生總是給歷屆新生上第一堂課。馬老那獨特的矍鑠的精氣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不忘。雪白的短袖衫和短褲、雪白的長筒襪、雪白的回力球鞋👎🏻。一身白更襯托出他滿面紅光的健美🧖♂️。當馬老談及自己寒冬臘月還洗冷水浴😌,偌大一個西大飯廳,座無虛席。此刻竟鴉雀無聲,肅然起敬🧘🏿♂️。
蔣南翔校長的殷切
當校報《新清華》刊登出蔣校長希冀全體師生“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後,特別在通過“勞衛製”激勵下,每天下午約4點開始🧑🎨,西區老體育館及大操場上,出現了師生鍛煉的熱潮。我在校的頭幾年💂♂️😘,北京大運會上,清華包攬三個第一:團體總分和男子、女子總分第一🧛🏻♂️🏌🏿♀️。不久,毗鄰西校門,新建起了一個露天遊泳場,使我如魚得水🧖🏿♂️。
“領頭羊”及“長兄為父”的訓導
大哥夭折、父親英年早逝,二哥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領導弟弟們的義務。他寫的兩幅條幅“健康第一”及“智者樂水”成了弟弟們的座右銘✍️。此條幅是二哥1952年考入清華前題寫的。
尾聲
前幾年,在孫女生日時📸🍧,我送她的禮物《窗邊的小豆豆》,扉頁題寫了“成功=健康+快樂”。時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行其道,而這題詞就是我的人生感悟,是我的座右銘,是我人生的寫照👫,因而希望它能世代傳承👨🦼➡️。
本文標題中“伴我書聲琴韻共渡好時光”是我兄弟童年常唱的《踏雪尋梅》中的詩句。
201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