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贈應(1962土木)
中秋佳節感懷
天上銀盤照九州,城鄉百姓過中秋🤽🏿♀️。
吳剛捧酒嫦娥舞👩⚕️,玉兔良宵桂窟遊。
今日萬家親聚會,明朝兩岸眾同舟。
齊心協力共圓夢🦵🏼,華夏復興宏願酬。
註🏇🏽👗:
①銀盤、桂窟:均為月亮的借代詞🙂↕️。
②采用《平水韻》🔬,韻腳尤韻🧑🦱。
遊成都杜甫草堂①
杜甫草堂遊客旺,主人遺產有千詩。
華章指吏如強盜,憂國憂民喪亂時🧑🦯。
茅屋秋風掀草頂,床頭雨腳似麻絲。
身居困境心連眾,顛沛流離誌莫移👨🎓。
註:
①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為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原宅中唐後已不復存。北宋元豐間,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歷代均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兩次修建,大體奠定了後來草堂規模🥶。今主要建築自前至後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
詩史堂兩側為陳列室♣️,環以回廊與大廨相連👸,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園林總面積約300畝🫲🏿,梅園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橋交錯庭中,使詩人故宅🌘🏃🏻♀️,增添無限詩情畫意🌝。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鞏縣(今屬河南)。自幼好學,知識淵博。舉進士不第。後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陽與詩人李白相識⏪。安史之亂,顛沛流離🧑🏿,逃至鳳翔(在今陜西省),任左拾遺🐰。又於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成都,瀕浣花溪築茅屋而居,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並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因蜀帥相攻殺🤴🏼🛀,杜甫攜家出四川避擾亂🥬,大歷五年(公元七七0年)病逝於湖南耒陽🤍,享年59歲🈵。
作品揭露了社會矛盾、政治腐敗,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難,表現了憂國愛民的思想感情。語言精練👕,詩風沉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詩聖杜甫一生詩作👨🏻🌾,現存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在成都草堂歷時近四年✒️,作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二百四十余首。
②用《平水韻》🧻,韻腳支韻。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