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很幸運地從外省市考進了清華化學系。其實,化學系並不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真正的理想是學習計算機。本科期間,我花了大量時間自學計算機。不出意料🔽,專業課程亮起多個紅燈,再這樣下去,我可能連畢業證都拿不到📝。痛定思痛🤹🏽♂️🧔🏽♀️,我決心重新振作起來,停止幻想,踏實走好每一步,首先做好眼前的事情。也許是運氣⛵️,我成功爭取到保送研究生的資格⌚️🐂。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我異常珍惜🧚🏼。畢業時,我發表了數篇化學SCI論文,還被評為校優秀畢業生😑。上天再次眷顧了我,趕上微軟中國總部第一次招收應屆畢業生,我過關斬將🪅,終於加入了這家讓我夢寐以求的偉大公司➔。7年的清華學習和10年的微軟生涯,把我從一個懵懂少年培養成了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在清華埋下的創業種子終於有了生根發芽的基礎。
隨著“工業4.0”概念的提出和“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兩化融合”終於具備了快速成長的土壤,“中國製造2025”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的裝備製造企業向現代工業服務企業轉型已成必然👩💼,也給軟硬結合的物聯網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工業生產中工業設備就是生命線,一旦生產設備因為故障停轉,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如果沒有原廠工程師的支持😮💨,將很難完成維修任務𓀄,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成為設備維修的最大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設備維修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充分借助互聯網完成數據和信息的傳遞🙎♂️。因此🕚,結合自己在微軟做了多年軟件開發和企業管理👑,以及來自德國著名工業企業巴魯夫的合夥人,共同創建中科雲創——“雲中控”,其他微軟、戴爾和索尼的兄弟陸續加入我們的行列。從此✡︎,“創業者”成了我的新標簽。

雲中控利用軟件+硬件🕺🏼、互聯網+工業的跨界優勢👩👩👧👧,基於自主研發的數據傳輸硬件和工業協議解析軟件,將設備狀態信息隨時傳到互聯網端的SaaS服務器,再通過PC或手機🕐,讓設備生產方、使用方和服務方之間實現多方協作,隨時隨地為恢復設備健康提供服務。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AR可穿戴設備實現專家遠程視頻指導✩,通過大數據和AI的結合實現故障提前預測,通過電商平臺實現備件更換一鍵下單🤬。我們最終要打造一個運用物聯網✉️、雲計算、AR/MR、大數據技術等,實現工業領域遠程設備監控、維修、維護以及備件電商的綜合工業互聯網SaaS雲平臺。

2015年我公司獲得了水木清華意昂種子基金和某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聯合天使投資,雲中控的運轉逐漸步入正軌。在水木清華意昂種子基金推薦下參加第一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並且一路過關斬將。當我站上清華意昂三創大賽的禮堂舞臺,感慨萬千👨🔧,內心充滿了各種復雜的情緒,有親切,有激動♐️,有緊張,有滿足❗️🆗。離開母校十幾年,能夠重新站到清華的舞臺,看到這麽多意昂給我支持🌙,自然十分親切🦮。激動的是終於有機會用自己努力創造的成果向母校匯報。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感覺這儼然就是一場創業課的期末考試🤷🏻♀️,擔心老師們會讓我掛科重考。不管能否取得名次,我對自己的項目都充滿了信心,應該沒有辜負母校的期望🤯,為此,我感到非常滿足。

後來我慢慢意識到,參加清華意昂三創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滿足®️,更給我的項目帶來了非常多的資源和關註。三創大賽之後,很多清華系的投資公司都向我拋出橄欖枝,包括盛景網聯、啟迪控股等。個別地方政府也邀請我到當地開辦公司,如果通過當地專家評審,還能獲得非常優厚的政策扶持。很多意昂的企業也通過大賽前來咨詢業務合作。大賽獲獎的證書儼然成為我對外宣傳的一塊金字招牌🛎,為我公司後續的市場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創大賽之後,我們已經取得一項發明專利和多項軟著,贏得了2016年互聯網+企業信息化創新企業獎,榮獲物聯網感智創新大賽金獎,並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能帶領企業取得這一系列的成績👩⚕️😮💨,都與清華的培養密不可分。
感謝清華帶給我的知識和能力,感謝三創大賽帶給我的鼓勵和資源。有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清華意昂創業將不再孤獨,因為全體清華意昂跟你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