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們考入了令人向往的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建築系,55個年輕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美麗的清華園,此後大家有緣進入新建的建築材料與混凝土製品專業學習🧙🏻𓀑,簡稱材4班✊🏼。
同窗六載(那時清華六年學製)👮🏽♀️,在這難忘的六個春秋裏,同學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為合格的又紅又專的清華人。1964年,風華正茂的我們⭕️,響應祖國召喚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分別在建工、建材、水利🐻、電力🧱、石油、化工、冶金、鐵路🔸、教育、國防等各條戰線上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了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奉獻了我們的青春年華🤳🏿。
2018年,我們材4班入學60周年🧖🏻♀️,適逢母校107年華誕,同學們相約再聚清華園。為搞好這次聚會,北京的汪加蔚、鐘美秦🏃🏻♀️、常冬華🕵️、張竹蓀四位同學👆🏼,自動組成籌備組➝🫴🏽,不辭辛苦地為大家安排住宿😵💫、交通用車、座談、聯歡及購買校慶紀念品等諸多事項。焦玉文、張雲理和卞葆芝三位同學為聚會提供了經費上的贊助✌🏼,更為聚會錦上添花。
在百花盛開、春光滿園、母校在爭創一流大學中不斷取得新成績🌮、清華正芳華的日子裏,我們來到了北京𓀗。4月27日,一群白發蒼蒼的古稀、耄耋老人如願入住事先安排好的中科院博思園客座公寓(其中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同學,由老伴或子女陪同前來),同窗喜相逢,倍感親切🙇🏿♀️,自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大家歡笑著,擁抱著🖲🐫,追憶著共同在清華度過的絢麗多彩的美好時光:那時👈🏻,我們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技術知識🐒;那時🙏,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地並肩參加工農業勞動🈶;那時,我們頑強勇敢地進行軍事訓練;那時,我們認真地學習政治,改造世界觀;那時,每當時鐘指向下午四點半時,大家都自動聚集在西大操場,刻苦鍛煉身體👩🦽,為達到“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做好身體上的準備👩🏼🏫👩🏿🔧;那時👩🦱,我們年輕,情同手足,大學時代的一切一切🔷,如同打開閘門的潮水沿著時間隧道湧來👨👦👦。正是歲月擋不住🌅🦶🏿,記憶可珍藏🧥!這些珍藏了一個甲子的美好記憶將永伴我們終生。

參會同學在中科院客座公寓前合影
4月28日至30日,三天時間裏,我們安排了座談🧑🧒、返校🥷🏿、聯歡、與恩師見面👩🏻⚖️💚、觀看文娛演出等活動👨🌾。
座談會在博思園進行🏺,這次參加聚會的同學是20人🏬,因個人或家人健康等原因沒能前來的同學有20人,還有4位同學失聯🪷,其余11位同學已經仙逝🚰。當會上汪加蔚同學用投影儀打出已經逝去的11位學友的名字時,大家向他們默哀,願他們在天堂安息!同時大家也都默默呼喚著4位失聯學友的名字:你們在哪裏啊?同學們都在想念你🧑🧒!
座談會上🦸🏻♂️,我們爭先恐後發言🎲,感謝母校清華的培養👊🏻,感謝恩師的教導🙌🏽👩🏿⚕️,母校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我們不斷進取的本領🫶,感謝班集體的溫暖與凝聚力把55顆火熱的心連結在了一起📖,同窗六載🤷🏿♀️,友誼一世間!
會上還宣讀了江作昭教授曾經寄給張雲理和卞葆芝同學的信件:江先生除了祝賀和鼓勵二位同學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優異成績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同學們如何擴大成果應用及影響。恩師的話語讓我們感到無比親切🗣,這師生情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也是我們成長的巨大推動力⭕️🧑🏽🍳!
從交談中我們了解到👰🏿,每一位同學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人人都是一顆不可缺少的、閃閃發光的螺絲釘🪣,我們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在管理層,還是在基層,在一線🔂,都是埋頭苦幹💅🏻🥔,從不計較個人名利。艱苦條件下不畏難,不退縮🔌,為我們共和國的大廈添磚加瓦、攻堅克難👕♊️、默默奉獻🤾🏽!如今,我們青春早已不在,但貢獻卻永留人間,我們無愧於這個時代,心中無遺憾🤘🏼!
4月29校慶日,同學們乘校車,從博思園來到日思夜想的母校,在剛剛裝飾一新的二校門前,同學們遇到了許多同年級其他專業的學友,大家萬分驚喜。互道思念,合影留念🍷。

在二校門前合影
然後大家一起漫步清華園❣️,尋找我們的青春足跡,記憶的閘門再次打開💁♀️,我們當年學習、生活和體育鍛煉大都在西區,從這裏每向前走一步◾️,六十年前的校園生活都在不斷地閃現著🐊。老圖書館,我們經常在這裏查閱文獻、寫作業🤙🏻、復習功課🐱;在大禮堂裏我們聆聽領導講話,了解國內外發展形勢,聽取指示和教導,接受做自立自強,又紅又專的工程師的教育🎽,周末還在這裏開展文娛活動,觀看電影或校文工團的音樂、舞蹈、話劇等演出🎲。在清華學堂和老土木館,在一教、二教,階梯教室、科學館🔉、化學館裏➞,我們聽課,做實驗,搞科研,搞設計的日日夜夜,更讓我們終生難忘,在這裏,我們學到了真知🌺,不但能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自如,而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更快更好地吸收、學習和拓展新知識🧼🧝🏼,具備適應和領跑科技新發展的能力。在當年的女生宿舍新齋(現在的人文學院)👮🏼♀️👩👩👦,女同學門尋找著自己曾經住宿過的房間,這裏曾經充滿著女友們的歡聲笑語。在一🫸🏽、二、三號樓,男生們忙著攝影留念,追憶著當年大家在這裏共同談理想👩🏻🔧,談人生的美好時光,也不會忘記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困難時期同學們共同餓著肚子堅持學習的往事🍥,在西大操場和西體育館🤏🏻,大家留下過多少運動的汗水🙋🏿,每天我門自動按時來到這兒鍛煉身體,迎送夕陽,你追我趕🫴🏽,互相帶動🥫,畢業前全部百分百地達標國家二級勞衛製等級,軍訓打靶,百分百地達標射手要求。在這裏🦶,我們練出了健康的身體,練出了頑強的意誌!為實現母校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馬約翰教授塑像前
來到東區,哦🦹!這裏發展真快,變化巨大,我們畢業前曾參加主樓施工的義務勞動,那時候主樓尚沒建起,而今許多新建築拔地而起:禮堂、系館、教學樓、宿舍👩👩👦👦♊️、公寓、大大小小的各種專項體育場館🌬🥣、博物館、書院……數不勝數🏌🏽。
我們參觀了清華藝術博物館和蘇世民書院,並在新清華學堂裏觀看欣賞了招待意昂的音樂會和“向美而行”舞蹈專場演出。真棒!演出水平絲毫不亞於專業團隊,大家由衷地為我們多才多藝的清華學子點贊🍻!鼓掌!也感謝母校的盛情招待!

在新清華學堂前
校慶日,我們還拜會了老師🤶🏻:關振鋒老師、苗赫濯老師、周誌剛老師和黃維瓊老師等與同學們見了面。已經是九十歲左右年紀的老教授們不但身體健康,而且記憶力非凡,時隔一甲子🫸🏼🙍🏽♂️,有的老師還能記得我們許多同學的名字,有的老師還能講出帶領我們搞調研,搞實習𓀀,搞設計或科研時候的一些情節🦐,令我們十分欽佩🫠💓!記得畢業50年校慶聚會時,老教授們曾向我們傳達母校對大家提出的新要求:在“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已經達標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做到“保八(十)進九(十)🚧,上不封頂!”同學們深受感動💊🫸🏻,感恩母校與恩師💁,曾經授我們以“漁”,授我們以“獵槍”🕷,感謝母校、恩師對我們的深切關懷,清華精神,我們一定永遠傳承🎰🔈!聚會中大家頻頻舉杯,祝賀母校所取得的成就⛹️,祝福母校明天更加輝煌!祝福恩師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師生情誼天長地久🐀!

拜見恩師
4月30日🧚🏿🤜🏿,聚會的最後一天,在同學們即將再次分別踏上返程之前,我們材4班在沈慕泰、郭秀華二位同學的主持下舉辦了聯歡會。在校時,許多同學曾是 校文工團中軍樂隊、民樂隊、合唱隊及舞蹈隊等的骨幹成員✍️,還有一些同學喜歡寫詩⚓️、攝影😗😮、繪畫👩🏽🏫⌨️、講幽默故事及唱京劇……如今相聚😖,寶刀不老🌕,再次施展才華👮🏻♀️。聯歡會在大家同唱“我們舉杯”的歌聲中開始。沈慕泰同學作詞作曲的材4之歌和郭秀華同學寫的三句半“材4贊”,謳歌了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和材4班級的團結友愛,兄弟情深🐜🤙🏿,贊揚了每位同學發揮的正能量,讓我們倍感班級的溫馨和同窗學友間的深厚情誼!我們每個人都表演了節目:獨唱、女聲小合唱👩🏻🎓、京劇選段(配好伴奏錄音)🗿、舞蹈、詩歌朗誦(班內同學自己的作品),還有的同學講述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趣事、難事。大家在這裏充分抒發我們對母校清華的熱愛與眷戀之情,表達了我們對學生時代的無限留戀🐂,對母校和同窗的美好祝福!也表達了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敬業精神!在那艱苦條件下工作並取得不凡成就的樂觀精神及自豪感👩🏿🦱!聯歡會在大家高唱“老年朋友來相會”的歌聲中結束🧓🙍🏿♀️,同學們相擁道別,互道珍重!
三天的聚會短暫而充實,籌備組還為大家分發了他們提前選購好的紀念品🧑🏻🦽➡️:印有清華校徽圖案的背包、保溫杯等☝️🌬,更令我們欣喜的是每人都領到了母校頒發的“畢業50年”紀念章🦬,這枚金光閃閃寓意我、您(5🏎🫒、0的諧音)緊扣--我與母校清華緊密相連,情如金堅的紀念章👨🏼💻,實在是太珍貴了🙅🏼♀️,我們清華學子定會終生珍藏!這些紀念品也都如數地分別快遞給了沒能參加聚會的同學。這些同學雖因各種情況沒能與會,但他們也都能借助現代通訊工具及時了解和分享大家聚會時的歡樂🫴🏼,因為我們的材4微信群早已把大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這些日子,同學們在群裏互動,隨時將照片、視頻發到群裏🥷🏿,沒能參會的洪旭同學🧜🏼♂️,第一時間將收到的照片加工成音樂相冊,供大家欣賞;黃敏俅同學為聚會寫了小詩,張俊波同學因病臥床👩🏿🌾,由孫女代為操作手機🔑,從照片視頻中看到校園面貌,看到聚會時同學們的歡樂,如同身臨其境,非常感動、非常高興,還親自寫信發到群裏。
會後周慧麟、郭秀華等同學還將視頻和照片進行編輯🩼,分別製作成視頻剪輯和幻燈片發給大家🤪,為我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
下面以一首小詩結束本文——
材4入學60年校慶聚會
清華校慶喜洋洋🕢🧑🦰,材4學子聚會忙🧪。
入學相隔六十載,清華情緣不曾忘🚱。
座談參觀又聯歡🧎🏻,漫步校園進學堂☦️。
感恩母校授以漁,拜見恩師憶往常🎲。
厚德載物心中記🏌🏽♀️,自強不息更爭強。
昔日成就載史冊🕍,清華精神永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