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2019上海意昂校慶活動中成功演出的思考

2019年6月23日,上海。
上海的天氣,雖說是已進入“梅雨”季節🙋🏼,但見梅子金黃🫅,卻無細雨蒙蒙;天空湛藍,清風徐來🧆,似有入秋的感覺💂🏿♂️。天公竟如此作美!因為今天上海清華意昂會要在上海科技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08周年校慶暨2019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年會”,這是駐滬清華人一年一度歡聚一堂給母校祝壽的盛會👩💻。照例,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一定會到場。
當他們相互攙扶從大巴車走下👩🏻🦽,跟隨西拉團長款款向國際會議中心後臺魚貫而入的途中🐹,年輕的旁觀者發出贊許的目光👭🏻♻️,因為他們早已從電視上熟悉了這個群體的面孔。
在這支平均年齡達75歲的群體中,有89歲高齡的程不時學長👥👩🍼,他拄著手杖陪著坐在輪椅上的夫人來了;有身患腿疾的大符❣️,他也坐著輪椅來了;還有年過80的曹玉英大姐✷、徐俊珠大姐、張開慧老師、呂德森兄等銀發團友也來了……總之🤽🏽♂️,藝術團成員凡能參加的,都來了,到會75人,接近外出演出人數的歷史記錄👍。他們一個個容光煥發,喜氣洋洋,不僅是來給母校祝壽,還要為母校生日登臺獻歌誦詩。為了這一天,藝術團的領導班子和全體團員,從年初北上歸來就一直忙個不停。
今年這一天的校慶活動,團友們再次經受住連續作戰的考驗,表現尚佳。這場演出,是繼年初北上在央視和江蘇衛視演唱“登鸛雀樓”和“我和我的祖國”之後,為2019更上一層樓💎,藝術團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團友們為了不誤班車而早起🧔,搭乘公交,換乘地鐵,準時到達集合地點;到了現場,立即化妝🧕🏽,走臺,先配合央視專題片攝製組完成了節目的錄製;然後見縫插針,追求完美的團長西拉,把男高聲部集合在化妝室🧒🏻,請糜指揮領著他們“臨陣磨槍”,對照手機內#1的錄音反復練唱🙅♀️。因為,西拉對《長街宴》結尾男高長達三小節11拍的#1發聲,實在是不放心啊👰🏼♀️,那可是這首歌和聲出彩的地方。




藝術團以配樂詩朗誦《一代清華人》和兩首合唱曲👨🏻💼:《我家在中國》《長街宴》,為今天的盛會拉開了序幕。
毓鳴兄的開場白👨🏻🎨,字正腔圓🧔🏻,情真意切,引人入勝;善良兄製作的天幕,與朗誦互動天衣無縫🧧,相得益彰👨🏿🦲;10位朗誦者聲情並茂🫳🏻,讓鏗鏘的詩句回蕩在觀眾的耳邊;不時老學長和西拉手中的小提琴📿,與陳陳的鋼琴,珠聯璧合奏出“我愛你中國”的旋律,給朗誦插上了音樂的翅膀🧕🏻,將詩情直抵臺下清華學子的心靈,現場三次報以熱烈的掌聲;合唱陣容,端莊大氣🌝,歌聲嘹亮,唱出家國情懷,旋律優美,盡顯不老心態……
當演出結束走下舞臺時,西拉照例站在隊列一側👂🏻,一方面提醒大家留心足下,一方面連聲說“唱得不錯,謝謝大家👨👧👦!”更令人鼓舞的是🚴🏽♂️,清華黨委書記陳旭👱🏻♀️🤾🏽,還引用了藝術團詩朗誦“一代清華人”的末句——“清華人生生不息,清華精神代代傳承”🦹🏿♀️,號召清華學子做“永遠的清華人”,為其精彩的致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藝術團在6.23校慶活動的演出,可圈可點,由此可見一斑👷🏼♀️。
“問渠哪得清如許𓀊,為有源頭活水來👨🏻🎓。”
藝術團今日演出之成功來之不易!竊以為,這“活水”的源頭就在於:
一🔒、藝術團經受了元月北上的嚴寒、流感、疲勞之三重疊加的嚴峻考驗,成為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盡管“歲月催老”,平均年齡又添加一歲,卻絲毫沒有影響今天在臺上激情放歌和深情朗誦🏄🏽♀️,藝術團“濤聲依舊”🕴,依然年輕🏋🏽♀️🚫;
二、西拉團長自參加中央召開的“思政”會議歸來👩🏻🔧,加快了藝術團改章建製的進程🙋🏽♂️,統一思想🌦,弘揚正氣,激發了全體團員讓藝術團2019“更上一層樓”的積極性🧑🏻🦯➡️;
三、經過年初北上的錘煉👭🏼,今天的藝術團內部更加團結🧑🏿🎓,相互理解,彼此關心🫨🟢。正副團長—正副秘書長—四個聲部長🈚️🕹,擰成一股繩👯♀️📚,把藝術團上百位團員的心緊緊地串聯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盡顯清華人“聽話出活兒”無往而不勝之風格👨🏻。
目前,全國各地正在大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筆者認為,藝術團不應該遊離其外。盡管藝術團是松散的群眾組織👩👧👧,盡管其成員絕大多數是已退休的清華人,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作為深受國家培養,人民寄予厚望的清華人,強國富民就是其初心,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是其歷史使命。雖然大家已不再年輕👩🏽⚖️🏷,仍可以赤子之心在舞臺上為共和國謳歌🛷🥧,為後來人帶路,為新時代發聲。其實,藝術團自成立以來,過去10年中就是這麽做的🧑🏻🚀,今後還應該繼續這樣做下去。

今天藝術團的上佳表現🙆🏼♀️、成功的演出,再次表明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是一支無愧於清華🧍♂️,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的群體。
為了藝術團2019“更上一層樓”,團友們繼續努力吧!
2019-06-26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