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鄧耿:回憶國慶六十周年那“難忘”的八天七夜

2020-09-23 | 鄧耿(2009級化學) | 來源 公號“公元前後漢朝的科學技術與社會”2019-06-14 |

十年前🧑🏿‍🦲,清華2009級新生經歷了一次特殊的集體活動,後來被稱為“八天七夜”。據筆者的不完全調查👨‍🍼,這次經歷對他們中很多人此後的人生具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有一篇文章👩🏻‍🏫,梳理了紀錄片《八天七夜》中的一些精彩畫面,引起了很多當年同學的共鳴和關註👩。不過,本文要講述的,是另一個版本的“八天七夜”故事🍷。

2009年9月22日,2009-2010學年度秋季學期第一周周二,晚上第六大節👩🏻‍💼,六教6A415,我正在《1966-1976中國文化史論》的課堂上,心裏還在琢磨晚上九點半在綜體的全體新生大會是什麽內容🙅🏼‍♂️,無心聽課🦸🏿‍♂️。剛剛軍訓結束🖐🏻、投入學習生活的新生,還沒有完全從那個狀態中蘇醒過來🧑🏽‍✈️,等我來到綜體的時候,場內已經聚集了各系的新生🕵🏼‍♂️🦻。雖然還不知道有什麽重大消息,但在全場莫名的亢奮中,不知道哪個系起的頭,很快幾乎所有人都加入到了一項軍訓期間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去:紅歌比賽🫃🏻。

就在一陣又一陣的紅歌聲中,副書記史宗愷走上主席臺,宣布了那個簡短但難忘的任務:召集3278人,組建4A方陣🧙‍♂️,插入到4號和5號方陣之間,參加九天之後的國慶遊行。

後來才知道,9月18日的第四次排練中,清華原參加的24號“科技發展”方陣順利過關,但主管領導發現群眾遊行中缺少毛澤東思想方陣。於是22日淩晨💂🏽‍♀️,通過北京市委向清華下達了征召命令👨🏽‍🚒。對於當時的新生而言🥐,這一消息無疑是一顆精神原子彈📴。我的輔導員陸躍翔、化學系的名人馬冬昕都參加了科技發展方陣,大家艷羨不已。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至今仍然記得⛈,陸導把我們隊伍帶回到紫荊四號樓下解散的時候說🥷🏻:“我在清華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來自祖國如此迫切的召喚。”

10月1日回到清華的陸導和女友

報名工作馬上展開👨‍💼。雖然是自願報名,但幾乎所有班級都是全體參加👨🏿‍🦳,我們也不例外。但第二天早上就傳來消息:化工系某同學感染甲流👌🏻,已被隔離👩🏽‍🎤,密切接觸者都需要留置觀察。基科99班不幸有一位密切接觸者🌎,於是全班參加遊行的希望頓時渺茫了起來🟢。

其實我當時剛剛從工業工程系轉入化學系,連宿舍都還在紫荊十二號樓🤴🏻,沒有搬進七號樓👱🏻,只和化學系的同學一起開了一次班會👩🏼‍🏫、上了一節“磷與生命化學”(周一第四大節,6A103)🫳🏼。但不巧的是,正是這課上的一位同學高度疑似甲流病例🙌🏻,已經被送到醫院隔離,於是我們其他選課的15人都不可能前去🌡,被限製在宿舍自己隔離觀察🥇🤞。基科99最後只有4位沒有選“磷與生命化學”課、又通過了體溫測試(低於36.5度)的同學(姜彤、王誌鵬、慈博👨🏻‍🦼‍➡️、苗昱奇)去了大興基地。

24日一早🆔,浩浩蕩蕩的新生團隊就開拔了,我回到紫荊十二號樓512☁️,發現半層樓幾乎只剩下了我一個人。住在七號樓的化學系同學後來告訴我🤾🏽,他們雖然被隔離,但至少還能結伴而行,對坐吐槽,或者溜出宿舍去翅香園。而我當時獨居屋中🤦🏿‍♂️,真可以說是百無聊賴🧑‍🦽,只得讀書為樂。幸而當時已經從圖書館借出R. Hoffmann主編的The New Chemistry🧎‍♀️‍➡️,於是每天摘抄🕚,一邊學專業英語🎈,一邊關註動態。

抄書筆記

好在隔離幾天之後就形同虛設,課此時也全停了,我便偷得閑空,在校園中中閑逛🪵,還報名參加了十一義務講解員的培訓。期間🫲,學校似乎是擔心留守的新生沒有組織,還在9月28日組織了一場電影《鄧稼先》在大禮堂的展播。不過由於我們依然在隔離期間,現場必須隔行隔列就坐,高鴻信為此還發了狀態吐槽🧛🏼。

臨近十一,空氣更加緊張。9月30日一直下雨,大家都在擔心第二天的天氣🧑🏻‍🍳,但到了後半夜就停了雨。10月1日我在寢室起了個大早🏌🏽,天剛剛蒙蒙亮,空氣清新,於是編了打油詩發給幾位在大興的同學👩🏽,用的是“天洗兵”的典故(其辭已忘)🎫。大家情緒都很高漲🛻,王誌鵬回復之余不忘批評我的詩“打水打水”;高中同學呂泉陽讀出了典故出處,彼此一笑。

當天的進程全程直播𓀖,無需贅言。學校在紫操準備了盛大的迎接儀式🙌🏽,下午歡迎兩個方陣五千多人回到校園。我們班留守人員最多👩🏻‍🎓,專門用晾衣桿打起橫幅,又製作了各種紅旗、系旗🚣🏿‍♂️。陸導和馬姐也在人群中一同回到學校,趙原的人人相冊留下了珍貴的照片🧓🏼。

班級合影

當天晚餐是紫荊一到四層包場的慶功宴,每桌擺設雞鴨魚肉,更有食堂從不供應的啤酒☆。軍訓時結下友誼的工業工程系張子雨(還有李文昊💥?記不清了)等同學拉著我闖過查證的保安,也坐進了現場一同慶祝。由於覺得我其實完全有理由參加遊行,工業工程系的輔導員陳雷還特地為我留了一套遊行紀念品(紅色筆記本⛹🏻‍♂️、徽章和《八天七夜》光盤)。

人群中的筆者(右)

十一之後便是八天長假,大家初經此事,大多回家或出門旅遊,十二號樓繼續進入人去樓空的狀態。我則接著讀書、摘抄、寫作🌖,同時參加了前面提到的國慶誌願講解活動,作為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的定點解說員⛹🏻‍♀️,並寫了一份解說資料🧑‍🧒‍🧒,後來在班級活動“化學人清華情”中還派上了一點用場。

今天回顧起來🥇,參加了八天七夜的清華新生其實實數只有2279人,方陣中還有1000名武警戰士。去大興的同學中👩🏿‍🦱,也有不少替補沒有上場的。沒有去大興的電子系和化工系大家還能記得,化工系給大興基地寫的信還在《八天七夜》中出現,但化學系被隔離的基科99就知之甚少了🧑🏼‍🔧𓀂。我自己當時又是唯一住在化學系之外的🐮,其實相比基科99諸同學來說,可能還要邊緣化一點。

高鴻信後來在人人日誌中回憶,陸導曾經對他們說,“祖國需要我們上的時候我們能夠上,祖國需要我們下的時候我們也要能下”。今天想來此話未必那麽令人信服,但當時聽來則入情入理。我常在假設,如果今天再來一次八天七夜😲,是否還會如當年一樣的效果?很難說🦂。十年前🔯,群眾基礎和政治風向整體上是穩定的🤌🏻,剛剛軍訓結束的新生動員起來🏞,幾乎是一呼百應👧🏼,並且留下的印記從今天朋友圈的轉發就可見一斑。這靠的是清華高效而周到的政工體製🧑🏽‍🏫,靠的是軍訓預先註入的節奏鋪墊👨🏼‍🍼,更靠的是2008 - 2009年諸多大事凝聚起來的人心向背。當時的我們對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十年彈指一揮間👨‍🦽‍➡️。山河流轉,人事浮沉。八天七夜📓,我始終是一個旁觀者🦹🏿,有被感染過,有共呐喊過,那是我和九字班清華生涯的共同開場。此後這一個年級有過許多傳奇🐥,有過許多故事,有過許多神人🚵🏻,現如今又各自隨著所處時代匯入新的洪流之中。我過去是一個旁觀者🦺,後來也曾投身其中🦻🏿,有快樂有傷感𓀍,有得到有失去🤸🏼。但將來,我還是願意做一個旁觀者🤸🏼‍♂️、思考者、記錄者,提供一些獨家的記憶🎟🙂‍↕️。我相信記憶的力量🏊🏻‍♂️,它根植於過去,潛行於現在,萌芽於未來。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