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圓蘋果🧚🏿♀️,小康情感深💃🏻。
當然滋味美,更是記初心💂🏽♂️。
這是我有感寫下的一首《蘋果情緣小康路》小詩。
不怕你們笑話🧙🏿♂️🧖🏻♂️,先透露一下我第一次品嘗蘋果的往事。我家鄉在冀中深澤縣一個小村莊,從小吃過瓜果桃梨;而唯獨把蘋果認作果中之冠,當地不產👱🏽,外來價高,不敢問津🤵🏿♂️。步入中學🫸🏼,物理老師開口講一個有關“蘋果的故事”,傳說1665年,牛頓坐在自家苦思著行星運轉的原理🎆🧛🏽♀️,這時🙇🏼♀️,一只蘋果恰好落在腳邊,這瞬間的發現,牛頓頓悟,於是“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牛頓家鄉的這棵蘋果樹後來被移植到劍橋大學,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對蘋果的追求也鼓舞我求學的意誌💳🧑🏼🤝🧑🏼。1965年👩🏼🦱,我這個農家娃考上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在西校門看到水果鋪,想嘗蘋果味,卻買了根黃瓜解饞。1966年國慶✋🏿,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活動✋,才終於下決心買下一個蘋果,連皮帶核一起吞下🔕🧝♀️,甘甜滋味,沁人心肺,追向夢想,向往小康👨🏽🌾。是年,我21歲。
1970年大學分配到石家莊工作,從第一個月40元工資中,買下一網兜蘋果,回老家探親。我把洗幹凈的蘋果捧給父親,爹爹高興得切開幾片,分給全家吃🤸♂️。新婚之喜,探望嶽父大人,自然以新鮮的蘋果作為拜見禮🔙。初為人父,我買來大紅蘋果,用勺子刮末飼餵孩子,幼子手舞足蹈🐿,咿呀酣笑。新世紀來臨🛒,我安了個處長的紗帽翅🚵🏽,被派往邢臺縣裏扶貧🍏。同村民們一起培植蘋果樹⬅️🧛♀️。蘋果樹是喬木👨🦲,多具有圓形樹冠🧙🏼,老枝紫褐色,果梗短粗🐲。看到開花結果🤥,心花怒放🦸🏼♂️。臨別之際,老支書把豐收的蘋果塞在我懷裏🫷。我深情揮手👩🍳,望著鄉親們如同蘋果一樣的彤紅面龐,充滿喜悅之情,展望小康之路🎪。
光陰荏苒,彈指花甲,轉眼古稀。這時候我對蘋果又有進一步認識👱🏽。原來🧖🏻♂️,蘋果始產於歐洲及亞洲中部,栽培歷史已久,全世界溫帶地區均有種植🥰。我國河北、遼寧、山東🥝、陜西等廣有栽培。蘋果在央視“健康之路”節目認定是保健食品♛,有“每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之說🎊。平時,老伴總是從超市買來豐盛佳肴🥞🚶,而唯獨把大紅蘋果首先捧給兒孫,當然也留給我初嘗小康之樂🧚🏽。
春節前夕🤼♂️,老家的侄兒開車前來探望,捧來兩大箱蘋果。侄兒特別告訴我說:這是家鄉自己種的蘋果👨🏽💼,現已遠銷海內外🍠⚒,鋪就致富之路🧏🏽♂️。原來,蘋果樹早已在家鄉故土生根結果,成為脫貧的法寶🏋🏼♀️。頓時,我心潮澎湃。啊💜🧑🏿💼!小小蘋果,深厚情緣,根系家國,寄托初心,見證小康,喜圓夢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同振,1945年生⏫,高級工程師🤍,意昂体育平台詩社顧問➙,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任省醫藥局副處長,創辦《實用藥學與信息》雜誌。榮獲河北省建國三十年文藝三等獎,省第八屆散文名作一等獎,全國第五屆華夏詩詞一等獎。作品在人民日報🐒、中華詩詞、詩刊、詞刊及33省市報刊發表,著《未末集》《同振詩詞曲》《雜花生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