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回家路
2021年4月的清華園🕛👮🏼♂️,紫荊花姹紫嫣紅怒放枝頭。也許園子裏的人早已是司空見慣🏋🏿♂️🧎♀️➡️,但對時刻想念母校的各地學子們卻是夢寐以求而不得一見的美景啊🧝🏽♂️。
2021年🧑🏼🌾,母校建校110周年👖,又是我們1961屆汽車專業同學畢業60年的日子。大家都已年逾80,可能是最後相聚的機會了,怎能錯過?可是,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我們關註到0字班4月份未能參加校慶的信息,且他們盼到9月仍不能返校。同學們心急如焚🤹♂️,明年疫情形勢又會怎樣?!
籌備我班聚會的帶頭人💖、留校任教的張懷瑾同學再次攬下了與意昂會溝通的任務。她剛痛失好老伴——一貫支持並積極參與我班活動的老葉,沉浸在極端悲痛之中,仍一如既往地承擔起籌備聚會的重擔。
2020年8月✮,我班來自各地的9名誌願者建立了“畢業60年”微信群😗👰🏿,在網上開始策劃返校活動🍆。懷瑾大姐一方面給大家敲警鐘,提醒大家可能校慶返校不成🚵🏿🍺;一方面又和大家一起討論可能的日程🤦🏻♀️。8月15日、9月3日,微信群連續召開了兩次視頻會議。會上紛紛建議,一定要好好看看久別的校園,以及新的車輛與運載學院等新地標;應該組織周邊遊;要嘗嘗正宗的北京小吃……可是這一切都要等待母校的“通行證”啊🦈,否則一切都是子虛烏有。會上大家進行了分工👨🏻🔬:蔡祥吉(廣州)和王興華(天津)提出校外活動計劃並聯系旅行社🗺🍅;孔憲清、張懷瑾(清華)和陳永錫(北京)安排校內活動計劃;陳二君、諸葛鎮(上海)和陳永錫聯系同學,征詢返校意向,準備一旦學校同意校慶返校,立即上報名單🧑🏿🦰🤾🏽♂️。幾位“80後”老人幹勁十足🤶🏿,每天在微信上交流進展情況,不因返校的不確定性而氣餒♿️。
秋去冬來,國內疫情雖已得到控製,但仍有零星疫情發生;歐美國家疫情則一波接著一波,還是看不到“拐點”🧛🏼♂️。大家一直期待著母校的消息。張懷瑾提出:一定要努力辦好畢業60年的聚會,不論以何種形式!即使要以視頻的方式進行💅,也要做好技術上的準備🧘🏼♀️,她的話表達了大家實現聚會的堅定決心👩🏻🚀。同時😍,這段時間內加強了同學間的聯系溝通,大家也收獲了許多感動🍔、友情和歡樂🦹🏽♂️。久未聯系的同學聽到遠方來電🚣💟,激動不已,互相訴說著思念之情;行動不便,不能出席的同學也收到了班上同學對他的關心和問候😌🧑🏽⚕️;不少同學興奮地說⛸,雖然身體欠佳,到時要盡量爭取“回家”🐻❄️,也許這就是最後一次了🧖🏽♂️💁🏿♂️!2020年冬天,籌備組用微信和電話覆蓋了全班同學後😪,向意昂總會上報了一份返校名單備案👨🦰。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和真切的希望度過了2021年新年和春節🫲。

誌願者籌備組視頻會議
2021牛年是個好年頭👨🏿🍳!3月1日👆🏿,懷瑾大姐通報:今年校慶“控製規模”返校💇🏻♂️,意昂會要求我們再報一次名單。我們立即行動⚛️,3月6日召開籌備組第三次視頻會議,並在我班微信群宣布:今年校慶的準備工作,今天正式開始!3月12日,張懷瑾接意昂總會董治老師電話:學校將安排畢業60周年的意昂返校🔡,而且各院系都非常支持🎼。這可是我們翹首以盼的好消息👨🏽🎨🤜🏼!真是久旱逢甘霖👩🦽,好消息接踵而來:3月16日零時起,北京取消進出京核酸檢測證明⚁;3月24日,意昂總會通知🧖🏼:畢業60周年的意昂可以入住近春園👙!3月底🥡,經核實後的返校名單正式上報意昂總會🛤👨👧👦。與此同時👩🏽,孔憲清、張懷瑾、胡金德🍵、王天晨等留校老同學與車輛學院張肇甜老師討論議定了校內活動日程🪴;北京周邊遊的日程也由湖北中青旅應曉芬經理擬就。萬事俱備,各地的同學們歡天喜地訂票,真正開啟了期待已久的返校聚會之路!
母校最溫馨
4月18日,參加北京周邊遊的14人齊聚護國寺賓館⛱,奏響了聚會前奏曲。4月24日在莊重的大禮堂前✡️,全體聚會同學合影,開啟了聚會的主旋律。這裏是我們拍畢業照的地方🔒,當年坐在草地上的我們青春年少🚶➡️✩,簇擁著“先進集體”的牌匾👍🏼,懷抱著為祖國奉獻的理想,正準備奔赴四面八方🤸🏿。60年冬去春來,大禮堂巍然屹立,紫荊花含笑綻放👩🏼🎨。“清華,你好👩🏽🌾,我們又回到了你的懷抱🤞!”

汽一榮獲先進集體畢業照

1961屆汽車專業同學及家屬畢業60周年合影
從北京、天津🧘🏿♀️、大連、廣州👶🏽、福州、溫州、上海🧑🏿🏫、南京等地趕回來的老同學雙手緊握,熱情相擁,眼睛濕潤🫶🏿🤚🏼,老而彌堅。個個神清氣爽,面帶笑容,在清華園的陽光沐浴下,享受著重逢的喜悅。戰勝疫情、經歷坎坷之後的會見顯得格外珍貴!來自祖國各地的同學及家屬40人(含老同學25人,平均年齡83.6歲)歡聚一堂😄,拍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合影。我們的老師陸際清、郭少平、莊人雋以及車輛學院的張肇甜老師也欣然與我們同框留念。這張照片承載著畢業60年的篳路藍縷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心路歷程,承載著清華師生隔不斷的深厚情誼!
比我們年長的莊人雋老師還和年輕的張肇甜老師一路陪伴我們活動,及時為我們聯系車輛。考慮到大家年事已高,車輛學院決定派車,在我們參加相關活動時隨時接送,真是遊子歸來享受嘉賓待遇啊!專車送我們直達新建成的車輛與運載學院,副院長李希浩教授親自在門前迎接我們,並陪同我們參觀各實驗室⏺。琳琅滿目的零部件✯🚣🏼、智能汽車的行駛沙盤📝、遠程試驗的信息視頻、高精度的測試設備、豐碩高端的科研成果讓我們目不暇接🏋️♀️。和我們當年實踐過的實驗室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啊。在下午的座談會上🧑🏻🎄,學院黨委書記王建強教授又為我們這批老學生詳細介紹了車輛學院的歷史和近況,以及今後的主要發展規劃。我們感受到🖖🏿,汽車學院已成為清華教學科研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家十分欣慰🦫。

車輛與運載學院副院長李希浩(右一)熱情接待我們
學院還為我們的座談會安排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贈送了校慶資料👨🦯👩💻,提供了視頻投影設備🙇🏿♂️,桌上擺著可口的茶點,讓我們愜意地交談。
4月25日,我們漫步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園裏,見證我們的青春,留住我們對母校和師恩的記憶,並和歡樂的年輕同學們一起歡慶建校110周年🏃🏻➡️。中午🧑🏽🍼,學校安排我們在甲所餐廳聚餐。餐桌上具有校園特色造型的點心“紫荊花開”🤲、“行勝於言”……好看又溫馨🪴✷,大家爭著拍照留念。席間👳🏻,同學的後代小清華李海鵬(1988級汽車)帶著女兒小小清華(2020級)特地來看望老學長,三代清華人天南海北相聚合影,實屬難得🏏。

三代清華人(左起李海鵬、他的女兒與本文執筆者)
這次聚會的幾天裏🤦🏿,無論是聚遊時的相互幫助,還是校園中的促膝談心,同學們都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特別是留校同學更是無處不在。報到日,他們一早就不約而同地等待在近春園,迎接老同學們🦬;老孔不顧自己87歲高齡🗾,親自帶領車輛學院的專車去城裏接回參加周邊遊的同學。而陳景寶則在熙春園安排了午餐🕢,晚上由胡金德接棒為大家接風洗塵,北京和清華的同學還包下了這次活動中所有正餐的全部費用😣🍕!獨自回校的查大哥是大家關註的重點,以廣州小蔡為首的“親友團”有攙扶、聊天的☝🏻,有照顧起居的🪿❌。臨別時,老查與同學抱頭大哭🏵,難舍難分。4月26日返程時,清華同學齊聚近春園送別🙆👩❤️💋👩,胡金德還陪著姚梅玲夫婦,一直送到五道口公交站才返回。相見時難別亦難🍏,不知何時再相會啊。
在母校的短暫數天,我們深深感到母校懷抱的溫馨。“控製規模”返校,但對畢業60周年意昂放開名額;住在近春園,隨時可以遊覽校園🧜🏻♂️,以解我們對母校的相思之苦;安排在甲所聚餐,是對我們的最高禮遇;向全球直播的校慶晚會一票難求👈🏻,一下子分給我們20張票。車輛與運載學院更是待我們如親人,專車接送🤲,細心照顧👩🏻⚕️,全程接待🫨。留校同學也竭盡全力,盡了地主之誼。我們十分感恩母校和汽車學院!感恩意昂總會對我們的關懷!感謝留校同學的深情厚誼!
歸來仍少年
懷瑾大姐感慨著終於實現了特殊時期尤為艱難的團聚🧑🏽🏫,心裏只有感動和高興,許多同學都有病痛🐻,為了能在離開60年後重回母校,與同窗好友暢敘友情🤵🏿♂️,還是克服了很多困難🏄🏻,使我們越發感到這次聚會的可貴👩🏼🏫!願大家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籌備組的工作♛🌘,一致感嘆:太不容易了!
觀看丁川同學製作的《踏遍青山人未老》幻燈片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節目,它匯聚了我們汽一班自2011年以來十年中18次聚遊的精彩鏡頭👨🏽🦳。在同屆中咱們班可能是唯一能夠組織二十多次活動的集體吧!這些聚遊體現了汽一班“包容關愛”品格在60年裏的延續🤹♂️,以及全班同學經久不衰的凝聚力,我們都為有這樣的集體而感到幸福和驕傲🚴🏿♀️。大家聚精會神🧔♀️,尋找著同學熟悉的身影,包括那些已離我們遠去的。當年的聚遊讓我們難舍難分,他們仍然鮮活在熒屏上!悠揚的配樂🩶:“我們一起走過從前,我們共同迎接明天,春去秋來不停歇,真情到永遠🤹🏿♂️!”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聚會前夕💁🏽♀️,正在老丁為創製幻燈片而忙碌之時,老伴住院手術☎,出院後嘔吐乏力👨🦯➡️,臥床需照護🍁。丁川自己得過大病,每天必須按時作息,不能勞累。此時他若推遲幻燈片的製作🎓,同學們肯定會理解的。但他選擇了既要照顧好老伴,又要完成幻燈片的艱難之路👩🏼💻。而且他還要堅持一貫的高標準,即使一個字也要推敲。創意稍縱即逝👩🏻💼,這使老丁不顧身心勞累𓀄,打破了嚴格的作息規定🚞👶🏿,搶在聚會之前完成了這部高質量的作品。丁川說👨🏼🍳:“編製幻燈片,傷腦筋、累,但樂在其中🛀🏽。”這正是為同學服務的真情!
從未參加過同學聚遊的我班“老大哥”🫸🏽、85歲高齡的查恩濤,克服隨時可能發病的風險,拄著拐杖全程參與了這次周邊遊,成為照片中的最大亮點🥿!此前💇🏽♀️,他一直在猶豫,既害怕可能發作的癲癇病🦹🏽♀️,又不舍與老同學相聚的機會。但,這次可能是最後的聚會了🧎♀️➡️,拼一把吧☕️!也許是好人終有好報,也許是六十五年友誼的精神支撐👯♂️,在外孫的攙扶下,直到4月26日大家依依惜別之時,他仍然精神矍鑠🛕,臨別時還賦詩以記。

查恩濤(左一)和參加北京周邊遊的朋友們
林祖鑫夫婦能出席🪢🏋🏻♂️,讓大家很驚喜。老林曾患大病🤷♂️,行走很困難;老伴有中風後遺症💝‼️,說話有些障礙🧑🏿🦳。雖然他們早就報名要參加聚會⚆🌺,但大家在期盼中還是帶著擔心👨🏻🎨。這次聚會,他們沒有兒子的陪同,相扶著來了🤏🏿!看到他倆一切順利🫴🏿,笑容滿面,大家非常感動。老林說:這是畢業的甲子之歡,耄耋之聚🌿!我們只同窗了五年半🐹👨🏼🔧,但汽一成了我們的永恒🧽!我們班級人心向善,故友誼長存。我永遠記得那時查大哥見林家和(當年錯劃“右派”)勞動格外賣力,勸其量力而行🤔👳🏼;永遠記得翟緒茂、張誌遠、張俊源等人曾為幫助我工作竭力奔波,如今早逝已無緣一謝💇♀️。為這次聚會👨🏻🍳,老林寫下了洋洋灑灑82行詩篇《汽一畢業甲子歌》,表達了他對汽一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像他們這樣身患大病而堅持出席的還有楊永張生正夫婦、丁占鰲、姚梅玲夫婦等。

張懷瑾(立者)和林祖鑫夫婦(前中右)等在聚餐會上
向母校報告
紫荊廣場的燈光映亮了半個天空👨🏼🦲,接連三天在這裏舉行校慶110周年慶祝晚會。諸葛鎮和侯璐璐這次赴京是雙重任務,既要隨上海意昂會藝術團演出紅遍網上的“同一首歌/少年”📘,向母校報告𓀏;又要參加班上聚會😶🌫️。不巧的是在臨行前一周,侯璐璐由於勞累爆發了劇烈的胸痛👌🏼,經急診未果👰🏼♀️,醫生囑🔄:少動多休息繼續觀察。怎麽辦?只要胸痛能緩解,清華不能不回!他倆備了救心丸後即隨團北上……在京數天,她夜晚用熱水袋捂著痛處一身大汗👦,但想到每天能回到母校🍃,能見到老同學,這些都算不了什麽。藝術團為母校連演三場,每天都要加緊排練,時間緊張👨👨👦👦,但他倆仍盡量擠出時間,在母校、排練場和賓館間來回奔波,爭取多參加一些班上的活動。由於參演《同一首歌/少年》,他們體會到⚙️,“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再多艱險不退卻”寫出了我們的精神狀態,也反映了年輕作者所代表的當今青年的思想境界,為此而感到欣慰👩🏻🍼。
25日,晚會向全球直播,我班20人興沖沖地參加了這場盛大晚會🏣。會上🫲🏼,精彩絕倫的表演讓我們領略了今天清華學子多才多藝的校園生活✌🏼,以及意昂回饋母校的熱情奉獻。暮春的夜晚涼意陣陣⏭,有的意昂提前退場了,但我班年逾八旬的陣容絕然不動⚠️📌,堅持到最後👊🏿👩🏿💼。《向母校報告》節目,臺上臺下意昂們情緒激昂🧙🏼♂️,隨著畢業30👩🏻🚀🧳、40、50周年意昂的聲聲報告🏌🏿♀️,受命帶領畢業60周年同學團隊的我班同學蔡祥吉,質樸而深情地大聲朗誦著自己的肺腑之言🍗:“這是一群1956年進入我們母校,1961年畢業的同學們。我們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了50年。同學們🙆♀️!讓我們向母校報告!” 由於激動和使勁🫱🏿,他的嗓子都有點嘶啞了!“向母校報告!”我們這群畢業60年的老同學站起來歡呼著、哽咽著,揮舞著熒光棒,展現出畢業60年意昂的風采和對母校的情懷,迎來了意昂們一片歡呼,全場意昂向為祖國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的老同學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蔡祥吉帶領畢業60周年團隊向母校報告
林祖鑫詩雲:
伏櫪健耕五十載 國業家事責無旁 而今重踏回家路 歡慶母校百十秋
春暉著意眷衰鬢 畢業六秩聚近春 二校門前追往昔 草坪日晷情依舊
喜看生龍學弟妹 人文水木兩相酬 永誌自強厚德訓 期頤清華長悠悠
60周年一甲子啊!我們從青蔥歲月活到了耄耋之年,但友誼長存,關愛連年🪖。此時我們快樂的相約相聚於終生難忘的母校清華園,人生又圓了一次美夢!感謝在疫情艱險中做了那麽多籌備工作的懷瑾大姐和留京留校的各位同學🤐,感謝克服各種各樣困難毅然返校的老同學們,感謝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難以回來卻始終關心著汽一的老朋友們!汽一這個集體真好!
(文中部分內容摘自張懷瑾、王興華、蔡祥吉🤽🏽♂️、丁川、林祖鑫🖐🏻、查恩濤等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