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雅麗,五道口金融學院2003級博士意昂,中國人民銀行機關工會主席,長期從事扶貧工作,榮獲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發揮金融在脫貧攻堅中的價值
貧困是個世界性難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建立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管理體製,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單位,承擔著金融精準扶貧和金融單位定點扶貧“雙牽頭”職責,同時還定點幫扶陜西省銅川市的印臺區、宜君縣兩個國定貧困縣。因此,我們必須在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的指示精神上作表率,帶頭用好金融手段,發揮金融作用,體現金融價值。
實踐中,人民銀行探索形成了信守一個“承諾”、種好兩塊“田地”、建設三個“工程”的工作理念,逐步成為人民銀行乃至金融單位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方案。一個“承諾”,就是要發揮行業優勢,加大幫扶力度,創新幫扶舉措,高質量完成責任書承諾的幫扶任務。種好兩塊“田地”,就是要體現金融特點,把定點扶貧的“責任田”打造成“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實現、信用價值彰顯、風險防控有效”的金融精準扶貧“示範田”。建設三個“工程”,就是要拓寬幫扶視野,豐富幫扶內涵,把金融定點扶貧建設成“破解‘三農’問題的民生工程、培育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工程、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的政治工程”。
在“一二三”工作理念指導下,金融定點扶貧通過對法治意識、市場觀念、契約精神的倡導,對信貸支持、信用增值、持續服務的提升,對社會信任、內生動力、政策協同的培育,在直接產生扶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政治、組織、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帶來顯著的溢出效應,形成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正向反饋,踐行了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
通過“組合拳”破解三個難題
在單純依靠財政資金和社會保障體系不足以解決當前貧困問題的情況下,金融助力脫貧攻堅需要建立一套高效運轉的製度體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的製度優勢和市場經濟的獨特價值結合起來,讓金融資源流向最迫切、最需要的扶貧領域。人民銀行相繼出臺了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金融助推脫貧攻堅、金融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創設扶貧再貸款,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逐步構建起多層次的金融扶貧組織體系、系統化的金融扶貧政策體系和立體化的金融扶貧保障體系,實現了讓金融扶貧“有人幹、都會幹、幹得好”。
實踐中,人民銀行集中破解了三個難題。
一是通過頂層設計,推出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一系列政策舉措,讓邏輯上依賴市場配置的金融資源,主動流向並精準滴灌到脫貧攻堅領域和廣大農村地區,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
二是通過實踐創新,堅持用金融手段幹好扶貧工作,探索出了以“信守一個承諾、種好兩塊田地、建設三個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可復製可推廣、具有金融特色的扶貧模式,為扶貧事業貢獻了金融智慧,提供了行動方案。
三是通過示範引領,帶動整個金融系統在脫貧攻堅中作表率,推動金融系統各級黨組織把定點扶貧作為模範機關創建的競賽場,把各級機關建設成為貫徹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政治堡壘,展現了金融人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也在服務實體經濟、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中,成就了我國金融事業的欣欣向榮。
數據顯示,脫貧攻堅以來人民銀行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6688億元,引導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9.2萬億元,累計支持貧困人口9000多萬人次。人民銀行系統累計直接投入扶貧資金超5億元,從事扶貧幹部超1.6萬余人,定點幫扶超60萬貧困人口脫貧,超2000個貧困村出列,2個國定縣摘帽。人民銀行牽頭聯系的22家金融單位定點幫扶的65個貧困縣均如期摘帽。人民銀行定點幫扶工作以連續4年成效考核為第一檔次“好”的佳績圓滿收官。
扶貧工作個人感悟
身在兵位,心為帥謀。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沒有先例可循,是一個邊幹邊學、邊學邊幹的過程,需要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不斷梳理歸納、總結提煉、形成認識。我們從最初的幫助修路、挖井,養豬、養雞,種玉米、賣蘋果等工作中,慢慢體會出,扶貧不應僅停留在簡單給錢、給物的低層次幫扶水平上,作為金融人幹扶貧,應該堅持“金融人幹金融事”。
多年來人民銀行扶貧辦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每年開展課題攻關,先後組成多個課題組深入扶貧一線,問政基層群眾、掌握第一手信息。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也將脫貧攻堅的金融實踐轉化成指導扶貧實踐的規律性把握,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金融扶貧理論體系作了有益補充。課題《黨領導下的金融精準扶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榮獲全國黨建研究會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央國家機關黨建研究會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深度貧困地區基層社會治理視角下金融精準扶貧研究》《金融視角下貧困協同治理研究》等成果獲得人民銀行重點課題獎項。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回顧與扶貧同行的日子,真實感受到扶貧工作對自己的提升和改變,體會到金融扶貧是一項美好甜蜜的事業。
工作作風更加務實了。工作中接觸的大都是農民,推出的政策,例如蘋果期貨和各種價格保障等,要用農民聽得懂的方式去講,要在貧瘠的土地上去試,工作自然更加務實顧本,更能換位思考。
精神世界更加充實了。扶貧離不開深入農田農戶,隨著目光投向貧瘠的農村、投向遠方的老家,“守土安邦”的家國情懷會慢慢萌生,“知其難為而為之”的精神追求會日漸強烈,扶貧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個人的精神氣質。
本文刊發於《五道口意昂通訊》2021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