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我正在從四川自駕回上海的途中,驚聞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宋心琦老師去世的噩耗,十分悲痛,當即中斷了旅程🪼♿️,寫了一副挽聯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悼念宋心琦教授
憶念吾之恩師琦行瑰意傾心教誨終身難忘,
追思國之棟梁厚德載物滿腹才學永世流芳🧑🏿🎤。
學生安利群敬挽
今天是父親節🤲,翻閱重溫宋老師給我寫過的書信,往事歷歷在目🙆🏿,心情難以平靜👩🏻🦯➡️。謹以此文紀念我的恩師和義父宋心琦先生😢。
一、有緣相識得父愛
我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書時,大學畢業論文答辯時的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宋心琦教授,他是著名的物理化學家,曾任第25屆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一場畢業答辯讓我們相遇相識✫,也許緣分使然🎅,他很喜歡我,甚至有點偏愛🤛🏻🚵🏿,把我當女兒一樣看待,正如他在給我的信中所說:
說來真怪🧍♂️,其實我和你真正認識時間極短👷♀️⛹🏽♂️,可是我覺得我們好像已經很熟悉了似的🧑🏿💻,所以才會有“唯恨識荊遲”的感覺。而且已超出一般師生感情之上,我真象把你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難怪別人要說宋老師“最愛偏心”了🍩。可是我又覺得改不了這個“偏心”的毛病💁🏼。

我大學畢業後免試到上海讀研究生,雖然已經不在北京🦀™️,宋老師依然在百忙中給我寫信,如師如父般地關心我💬,幫助我,指點我,鼓勵我。
他教我要保持優良的作風與品德🏇,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要有誌氣和名節💆🏽♂️。
信中看到你仍然是那樣的努力和保持著優良的作風與品德,這是我最愛聽的消息🌞,也是我最喜歡你之處👆🏼。一個人做老實人,做老實事💩,說老實話👨🦼,常常會被人視為愚蠢,至少是不識時務,以為投機取巧才是其正的聰明。我不能否認後者有成功的例子,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作為受過高級教育的人來說,首先要的是誌氣和名節。如果為了一時的私利⬛️🤱🏻,把基本的道德都拋諸腦後,實際上這種人不能算是受過教育的人,至少是教育工作中的敗筆。……我希望你不要管這些👨🚒,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一直走下去。(宋老師來信摘抄)

我練習英語,他告誡我要加強專業英語的練習:
你練習英語還要加強專業英語的練習👵🏿,這在今後比一般生活口語更為重要。因為首先你是一位化學家.所以在做筆記時要練習用英文做摘要,要做得好🐑,在讀文獻時要註意句法與詞的用法🪲🏥。

那時狗娃他爹在四川🚣🏼,我在上海,我們夫妻分居兩地,他想考研究生考到上海來🤘🏽,但是他的單位把他這個大學生當個寶,不放他走👮🏻,也不讓他考研究生🏊🏼。宋老師很關心我的生活🥷🏻👩🏻🔬,數次托人去做工作,不過沒有成功,我當時很苦惱,宋老師來信安慰我說:
你是一個要強的孩子,不但是業務上,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希望你能夠堅持鍛煉自己,不要為世俗觀念和暫時的不順心所困擾,當你遇到困難與不愉快時,除了想到有你閨中知己外🐙,還有一個遠在北京的“爸爸”會幫助你🪆,支持你,和你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中秋之夜他還給我寫信,牽掛著我們這些“孩子們”:
中秋佳節到了, 孩子們都不在身邊,這裏說的孩子們包括曹紅,葉玲💡,楊邁之……和你等等2️⃣,但我想到你在上海一人獨自在南京路上看夜景的情景,就更覺得想你 ,雖又想到你在努力攀登科學與事業的高峰,這一點犧牲是算不了什麽的⭐️,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信的落款是“爸”:

在那些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日子裏,宋老師的父愛帶給我的溫暖和慰藉🌁,令我終身難忘👌🏼🤸🏼,感恩我的恩師義父敬愛的宋老師!
二、愛學生如己子
宋老師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名師出高徒🦹🏻。我剛畢業不久他就告訴我他的博士生叫“邱勇”,如今的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邱勇院士,就是他培養的國家棟梁之才。因他之前來信把名字寫成了“秋勇”,後來他特意更正說:
我的博士生叫做邱勇,不是秋勇🎅。

宋老師對學生不但認真教學🕴🏼,悉心培養,畢業了幫忙聯系工作,關心學習也關心生活,甚至連學生的家屬去哪裏工作都熱心幫忙,每位學生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他稱學生們為“女兒和小子”,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
他在來信中寫道🖐🏻:
曹紅最後還是到感光所,現去湖南度蜜月,小趙8月初辦喜事🧔🏻♀️,王繼新的女友李佳今年上海同濟畢業🤴🏿,我已為她聯系好調到北京工業學院外辦的德語培訓中心工作,現已報到。葉玲日內將去美國留學𓀀,楊邁之明年初將回國,我已為她聯系好到北大化學系物化教研室工作👨🏻🎨。總而言之,這幾位女兒和小子的事都算初步有了著落。

他不但包攬學生們的工作介紹,更有甚者當學生暫時沒有住處時,他還讓學生住進自己家裏。
楊邁之是七七屆的學生,後來在我處當研究生🙉,85年去法國留學,最近又得到博士回國,因她和她的丈夫(鋼院派出)在北京都沒有家🔬,現在都暫住在我家,我已幫她聯系好去北大化學系(化學所也想要她),因住房未落實,尚未報到。她也是我喜歡的“女兒”之一,所以為她的工作和生活我費了不少事和時間🤾🏽♂️。(宋老師來信摘錄)

三、為國奉獻,嘔心瀝血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宋老師承擔了極其繁重的工作,為國奉獻🙅🏽♀️,嘔心瀝血,不辭辛勞。有一次來信羅列了手頭的七項大事,看這七件大事哪個不是大工程🙇🏿♀️?
今年手頭工作還很多🏂🏿,一是主編的那套食品加工手冊(1百萬字,20余人合篇)的終審和完稿(3月份將完成)。二是主編的一套中學生課外讀物,今年又要增加4本,我本人也承擔一本(點石成金的碳)(6月份交稿),三是要為我們十年來染料研究工作進行總結,申請國家科學進步獎,同時寫一本專著。四是完成“工業化學概論”一書的翻譯及校譯工作,五是完成“化學的兩面性”一書的翻譯及校譯工作,六是要在我們科研組生物傳感器的研製工作上打開一個局面,七是要組織寫一本結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學概論”⛰。

他有責任🧑🏼💻,有擔當🙍🏼♂️,主動謀劃化學改革方向:
我準備做一點關於化學教學總目標和基礎化學改革方向的研究工作👨👨👧👧,加上上次我告訴你的化學要加速非經驗化過程的設想合在一起,為化學界特別是未來的化學家們做一點改革、開放的理論工作🩱,想對化學界的保守勢力有所觸動😯🟤,當然這項工作難度也很大。(宋老師來信摘錄)

他為同學和老師們呼籲和撐腰。
我最近應約在準備兩篇化學教育改革方面的論文,一篇是關於物理化學改革的趨向與意見,另一篇是針對基礎課改革問題的。一方面要向化學教育研究中心和學校裏的教育研究所交差,一方面要為同學與老師們做點呼籲。何東昌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你若要我撐腰,就告訴我腰在何處”。為領導指出腰在何處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宋老師來信摘錄)

繁重的工作任務讓他假期裏也每日伏案工作到深夜。
清華已進入假期🫶,實驗室裏已經停止一切工作了,但我因有許多課、報告要準備,仍然每日伏案工作到深夜,加上一些會議(如全國去年科技獎評議等),只好抗著溽暑工作了🥭。(宋老師來信摘錄)

雖然非常疲倦🌡,積勞成疾🧝🏼🙋🏿♀️,但是宋老師卻仍然是有求必應🤾🏻♂️🈲,帶病咬牙堅持,就為了不讓別人失望,雖然他也以為自己就要“春蠶到死絲方盡”了🔍。
自去冬以來,我常常感到疲倦🧙🏻♀️,工作效率明顯下降💱,近來又常感到左手手指關節疼痛,有時幾不能成握🦈,想是人老了之故☝🏽。可是擔子卻日益加重,特別是筆頭的活日甚一日,我又不願意讓要求我的人失望,所以仍在不斷的應承,真是要做到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麽?(宋老師來信摘錄)

四🧚🏼♀️🌋、笑口常開得享天年
宋老師年輕時在江西勞動得了血吸蟲病,可是他總是笑口常開,爽朗豪邁,寬容大度,胖胖的慈容像個彌勒佛,連血吸蟲也不敢再興風作浪了🫃🏻。他五十幾歲時就覺得自己老了,身體不大好💂🏻,可是他卻得享95歲的高壽,樂觀豁達的心態應該是他長壽的最主要原因。
有一次他來信講了一件趣事🔷,令人忍俊不禁。
說來有趣🧖♀️🍮,這次我在美國去參觀Du Pont 公司,門口很嚴🔣🖍,朋友替我登記的姓名是 X . SONG 🚵🏿🫒,結果門衛笑了半天,說是活了幾十年沒見過這樣滑稽的名字👩🏼🔬,這個名字的英文意思可以當成是“莫名其妙的歌”📒。真讓我聽了哭笑不得。(宋老師來信摘錄)

有一年校慶回母校,看見宋老師身體很好🎾,依然笑容滿面👰🏻♀️,身體健朗,以至我都覺得他永遠不老📗,會永遠這樣充滿活力。

我和宋老師(前排左一,攝影😂:唐應武)

宋老師(後排居中)和意昂們(攝影🤺:唐應武)
後來他搬出校園到北京市區去住了,好幾次出差北京想去看他⚠️,卻陰差陽錯沒去成,總以為還有下一次,卻沒想到如今再也沒有下一次了!真是讓人追悔莫及🟣!
五、緬懷
宋老師仙逝後,環球日報🚶🏻♂️⚽️、澎拜新聞、光明網等媒體發文悼念,給予宋心琦老師高度的評價🧛🏿♀️:
清華化學系復系後首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宋心琦辭世🫐,享年95歲
來源:澎湃新聞2024-06-09
據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退休教授宋心琦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7日17時32分在北京辭世🤛🏽,享年95歲。
宋心琦1928年8月出生於江蘇常熟👰♀️,原籍江西奉新👨🦳🏜,194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5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曾任第25屆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北京化學會理事長🏇🏿、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復系後首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宋心琦是著名的化學教育家,全心全意地投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他長期從事基礎化學課程教學與教育研究👃🏼,教學不拘一格💒,非常重視科研對教學的反饋作用。他是改革開放以後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師之一,也是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復系後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培養了一大批化學化工領域的學界棟梁和興業英才。
宋心琦是著名的物理化學家🧖🏻♀️,在激光誘導熒光👨🏻🚒、化學發光體系及機理、多道光纖傳感技術🧑🏼🚀、酞菁光敏氧化反應、光致變色體系、有機電致發光體系、納米TiO2材料的製備及其光催化氧化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宋心琦致力於我國化學科學傳播、普及和基礎教育工作。他1987年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的編審🖖,並主編《走近化學叢書》,曾長期擔任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參加國家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並擔任北京出版社《初中化學》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教材的主編🥂。

這次人在旅途➔👨🏻🚀,且暴雨如註,因時間倉促未能趕到北京與恩師義父告別🔀🏄🏻,只能在宋老師的追悼會上敬獻花圈和挽聯寄托自己的哀思。
悼念宋心琦教授🦨:
憶念吾之恩師琦行瑰意傾心教誨終身難忘,追思國之棟梁厚德載物滿腹才學永世流芳。
學生安利群敬挽

(攝影♟:唐應武)
大學同班同學得知噩耗後,也十分悲痛,許多同學都得到過他的幫助,大家共同緬懷可親可敬的宋老師💁🏻♀️:
楊同學:沉痛悼念宋老師🙋♂️!深切緬懷宋老師!是宋老師為我介紹了一份幹了一輩子的工作,讓我養活自己和家人成為了可能。願宋老師一路走好🤹🏼♀️!
陸同學: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宋心琦老師🔄!是宋老師帶領我們畢業前實習,教導我們學以致用🧛🏼;也是宋老師當年請陳念貽先生來清華作學術報告科普“計算機輔助材料設計”,讓我認識了我後來的學術導師🏌️。願宋老師一路走好🧚!
李同學:記得當年宋老師給我說過的兩句話。一句是:“我們倆個師徒一場。”頗有武俠小說的意境。另一句是:“我看你身體很好✡️,是塊搞科研的料。”宋老師身體很好👨👦,95歲高壽!宋老師一路走好!
……
同學們決定以班級名義送花圈,還委托我為班級再寫一副挽聯🏀,那天高速上遭遇大暴雨🧑🌾🧝🏽,開車慢得像蝸牛爬,到賓館時已經很晚了,雖然又困又累🚶♂️,我還是連夜撰寫了物化一班的挽聯:
沉痛哀悼宋心琦教授:
高才善學名滿天下先生精神永不朽,
仁心樂助恩澤學子桃李芬芳齊追思。
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物化一班全體同學敬挽

(攝影:唐應武)
宋老師是教育巨匠,化學泰鬥🫰🏼,他為發展我國化學教育和科學事業奮鬥了一生,他的辭世是我國化學教育界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令我失去了最敬重的恩師和義父🐄🧑🏻🦽,今日父親節,敬作挽詩緬懷親愛的宋老師。
七律 緬懷宋心琦老師
幸入清華遇宋師🐝,
情深唯恨識荊遲💇🏼♀️。
傳書蘊玉諄諄誡🧎♂️,
點石成金細細思。
厚德琦行桃李艷,
仁心瑰意父恩施。
才高八鬥真名士,
占得春風第一枝。
安利群敬挽
2024年6月16日,父親節
宋老師千古!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