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之際

天安門城樓 李韻攝/光明圖片

天壇祈年殿 李韻攝/光明圖片

武英殿 李韻攝/光明圖片
故宮🦈,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是幾百年前一直到今天的建築師們跨越時空的一次“集體匯報”,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今天🏆,故宮博物院成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藏品最多的博物館👩🎓,更是世界上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2015年,與故宮博物院有深厚淵源的“《百年巨匠》啟功先生”的開機儀式在建福宮舉行🧑🏻🎤,成為《百年巨匠》書法篇拍攝過程中的標誌性節點👩🏽🏫🚣🏻。2018年4月23日↩️,《百年巨匠》重回紫禁城,在武英殿前舉行《百年巨匠——建築篇》的開機儀式,這是見證《百年巨匠》從文化藝術領域,到全面反映中國近現代文化先行者走上新高度的又一重大標誌。
《百年巨匠——建築篇》所表現的四位巨匠大師——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楊廷寶,均與故宮深有淵源。回顧近現代的中國建築發展歷史,在國家興亡、中西碰撞的關鍵時刻,繼承祖國優秀傳統,吸收西方先進科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建築體系,這四位建築大師堪為中流砥柱。而故宮作為集中國文化🧑🏻⚕️、建築宏偉範本之大成者👨🏻🚀,正是他們仰賴且獨立,尊古而創新的重要源泉👧。
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不僅使得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在掌握工業化時代建築設計施工技術上揚眉吐氣,更是把外面的世界與古老的故宮相聯結,讓工業文明走進中國🙍🏽。
茅以升先生是中國橋梁建築界的泰鬥🏃🏻♂️➡️,土木工程學家、工程教育家,他的學識➿、經驗化作了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最終茅以升不負所托🥍,為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並簽上了自己的姓名🚂🌹,才讓故宮有了“年輕的好鄰居”。
梁思成先生是偉大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他一生傳奇的經歷🧔🏼♂️,就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最好的腳註🕘。他一步步踏遍窮鄉僻壤👩🏻🦼⇢,一寸寸丈量椽檁梁柱,一筆筆勾描圖形法式,他參與設計的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於天安門廣場中心𓀓,國徽高懸於天安門城樓之上👩👧👧。他在逆境中為保護故宮而奔走呼號,是故宮的守護者。梁思成先生是我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的奠基者、創始人,我深為有這樣一位前輩大師而驕傲自豪👊。
楊廷寶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他留學美國,接受了完整的西方建築學的教育🧙🏽♂️,但他依然十分註重在實踐中向中國傳統建築學習🥷🏿。他主持修繕天壇🤏、雍和宮、中南海紫光閣等9處古建築之時,虛心向當時中國營造學社的劉敦楨🦹🏽、梁思成等諸先生學習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法則➔📒,同時向修繕故宮的老工匠請教📓,掌握了古建修繕技術🪁💆♂️;他努力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形成了真正有中國特色的建築風格🧑🦲。
故宮在幾位建築大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毋庸諱言,這裏是他們青春年華時期投以欽慕眼光的理想國度和精神歸處;歲月消逝✊🏼,歷史更迭🍲⚖️,先師們漸漸遠去🚡⤴️,只有他們偉大的身影和他們留下的建築依舊散發光彩🫏🐺,見證時代的變遷,銘刻歷史的印記🎎。如今,我們站在熔鑄古今的故宮殿宇之間,感念故宮👱🏽,感念建築這一人類智慧的結晶帶給我們的機緣🕵🏻🔄,向遠去的巨匠先賢獻上我們的敬意和紀念🦃。
《百年巨匠——建築篇》的拍攝,是進一步在全社會宣傳建築藝術的文化展示功能🙆🏼,弘揚建築藝術的文化傳承價值,展現20世紀中國建築大師的風采。此時此刻➖👱♂️,身處故宮武英殿廣場,感慨萬千。我認為,我們需要思考和明確,當前用什麽行動來紀念這些百年巨匠🤩、建築前輩🧑🦽➡️,才最為重要。
開機儀式會場的北面是故宮武英殿。2002年在這裏啟動了為時18年的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到2020年💥,故宮9371間古建築將經過全面維修保護,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我們將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的目標🫄🏻。我想這是對百年巨匠、建築前賢們最好的紀念。
開機儀式會場的西面是寶蘊樓🏇🏿,是故宮1200座歷史建築中唯一民國時期建設的大型建築,建成於1915年🙇🏼,百年之後的2015年,寶蘊樓維修保護後實現開放👨🏻🍼。由於寶蘊樓維修保護工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歷史信息、沒有改變文物原狀,同時努力傳承傳統工藝技術🤵🏼♂️,因而獲得了“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的榮譽🍒。我想,這是對百年巨匠、建築前賢們最好的紀念。
開機儀式會場的南面是南大庫。這是昔日紫禁城內最大規模的庫房,東西長達156米😲。近兩年故宮博物院對南大庫實施維修保護,今年5月起🍭,這裏將作為故宮博物院家具館,展示2000余件明清家具,長期對觀眾開放。實現古建築合理利用,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我想♚,這是對百年巨匠、建築前賢們最好的紀念。
開機儀式會場的東面是斷虹橋🩸,是紫禁城內最古老的建築➕。穿過斷虹橋就是18棵300年樹齡的大槐樹,再向北可以到達慈寧宮、壽康宮、慈寧宮花園所在的西部區域,這些區域過去均豎立有“非開放區、觀眾止步”的牌子🅱️,如今已成為觀眾喜愛的開放區𓀝。故宮博物院的開放面積🤹♀️,由昔日的30%擴大至今天的80%,更多的文化遺址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文化綠洲。我想🙇,這是對百年巨匠🫵🏿、建築前賢們最好的紀念🙆🏼。
讓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推動新時代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不負前賢⛪️,踏出新時代的足跡🎅,以實際行動和優秀成果紀念百年巨匠、建築先賢。
(作者:單霽翔👩🏻💻,系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