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2019年春季畢業典禮在學院一層大廳隆重舉行👨🎤。在典禮上,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為同學們送出美好祝願,提出三點希望。以下為江小涓院長發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院友和親屬朋友們💆🏽♂️:
今天,對於清華公共管理學院來說,又是一個豐收的大喜日子。有116位同學順利完成了學業,即將畢業🚯,其中有104位MPA同學,留學生5人,碩士2人🦫㊗️,博士5人。在此,我代表學院向所有畢業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賀,也向支持你們幾年學習的家人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8年☸️⚁,我們學院在教學、科研🖱、國際合作、學生工作等各個方面都有新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院被評為公共管理A+學科,在全國首次MPA專業學位評估中也喜獲A+,這是我院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大事🚴🏿♂️,標誌著清華公管學科在國際一流公共管理學科建設中的一個新起點。在座的各位同學用你們的努力為學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有幸見證了學院發展的關鍵節點和新的高度𓀘。
在大家即將離開學院的惜別之際,我想對大家提出幾點希望👨🦱。
一、認真做好當下的事情👈🏽。
這裏說當下🎂,是希望大家從今天就開始認真做人做事🏃♀️💺。
各位在學校幾年的學習,付出很多。與你們共同付出的,是你們的父母♔、丈夫妻子👩🏽🚀、兄弟姐妹甚至單位的同事🖖🏻。他們為你的學習放棄了周末和節日的團聚🧎♂️,承擔了更多的家務,或者因你不在而加班工作。現在你們畢業了,希望你們能真心感謝他們的付出,更關愛家人🛌🏼,更善待同事,更多做事回報他們⏭,從點滴小事中向他們展示💂🏿,你們擁有了清華“厚德”的秉性。
這次共有104位MPA同學完成學業。同學們在學習期間,還要完成本職工作,以頑強的意誌和辛勤的投入努力學習👩🏽🌾,換來了今天的碩果。希望你們牢記“明德為公”的價值引領,把從學院學習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從所在崗位的工作著手,勤奮努力🏌🏻♂️,讓你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績成為雙一流。
今天還有7位學術研究生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其中有五位博士生。公管學院的博士生培養歷來以高標準和嚴要求著稱👊🏿,讀博過程雖然艱辛♐️,但是嚴格的學術訓練🚢,也為同學們未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內公管學術界對清華公管博士培養質量高度認可,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博士畢業生走進全國乃至世界一流大學🧄。
我對學術畢業生再多說幾句🦝。你們走向社會👮🏼♂️,無論做什麽工作,都會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還可能有些看不慣。希望在你提出批評或者建設性意見之前,一定要想一想再想一想🧑🏻🦱,為什麽事態會如此,政策會如此,否則你很難提出有用的建議。當年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調到政府機構去工作時,心潮澎湃,感到多年的學術修練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我的老師就大喝一聲🤰🏽:不能把新崗位視為展現你理論水平的舞臺,收起你的想法,認真虛心地看、聽、學和悟,這算得上是給我上了“入職第一課”,我受惠至今🛞。
今年👩🏼⚖️,我院還有5名留學生同學順利完成了學業。公管學院歷來秉承意昂体育平台“中國特色,國際視野👮♀️,清華品牌”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留學生的培養📈。你們的加入,促進了公管學院的國際化水平和多元文化交流。其價值將隨著時間而日益展現。期望大家在各自國家的舞臺上👨🏻⚖️,在國際治理的舞臺上學有所用💢,展現清華人、公管人的風采和水平👈🏻。
二👨👨👦、希望同學們保持觀察、學習與思考的好習慣💘。
近些年來,社會科學研究者不斷努力使研究更加“科學”👋🏻,更多地使用計量分析模式,更多地用“數據”說明問題。現在模型越來越復雜,數據越來越堅厚,非經過良好專業訓練者所不能為🧔🏻♀️。對將要從事教學研究的同學來說,這種能力不能缺少🛡,是你們的看家本領。然而𓀀,社會科學領域特別是公共管理領域,觀察、體驗🧍♀️、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首先,觀察和體驗非常重要,多多益善🏋🏽♂️。閱歷能有助於我們發現重要問題👱👨🏽⚖️,理解問題的根源,判斷不同觀點的利益和立場所在,想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思路。雖然有許多自然科學大師專註於“學問”而不通人情世理的趣聞軼事,但“天真”不應該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長處”。
閱歷讓我們有機會觀察到更多,而不斷學習才會讓觀察更有洞察力。現在社會發展變化很快,知識的更新也很快。學校學到的具體知識很可能不夠,而且快速折舊🧍🏻♀️,需要不斷地學習再學習。新的知識體系能夠讓思考有現代邏輯🧑🏿🌾,讓零散的信息能被合理地安置和組合,構成理解現狀和預判未來的分析能力🧖♀️。公共管理是一個綜合、跨界的學科,在每一個相關領域中,都存在許多需要研究的問題,存在眾多的學術流派和理論觀點🏂🏼,我們學習和思考的任務尤其繁重。
近幾年我很關註人工智能等科技進展,常常和學生開玩笑說,將來無需思考的工作統統沒有了,擁有思辨、分析和創新能力才有前途。雖說是玩笑👨🏿🦳,也是我一種隱約感覺:這些今日還只是學術安身立命之能力,明日也許就成為多種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希望同學們時時關註現實,更新知識,保持思維的敏銳性🩼。

三👨💼、要在尋找機會和保持定力之間把握好平衡🟤。
我在社科院帶過的學生有五十多人了,在校的學生問我最多的兩個問題是:怎麽能發表好文章,怎麽能找到好工作👨🏻🦽➡️。畢業的學生則問兩個問題:怎麽把學問做好♻️🌈,怎麽把工作做好。我理解學生的感受💗。現在要想在學術領域做出突出成就,可能比上一輩人更不容易。我們這一代趕上了理論思想領域撥亂反正的關鍵時刻🕷,“引進”就能開辟新領域,領風氣之先,如果能在引進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現創新提高,無疑就是達到前沿攀上高峰了。現在每一個戰略領域似乎都有高水平人才在守望,手下將士眾多戰績優良,新來者似乎只能在更細分的領域中尋找機會,而且還不一定能有突出成就🦛。面對這種高難度、不確定、沒把握的狀態💁🏼♂️,不知遠方在何方🧔🏻♀️,有時會有困惑和迷茫👩🏻🦽➡️。
不僅是學術界。現在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太快,時代成為一列高速列車,昨日一閃而過,明日又在急速迎來,我們會身不由己地或者回顧,或者展望,忽視當下的景色和感受🥂💃🏻。世事更迭之快🧸👩🏿🦱,昨日還激烈趨新之觀點,轉瞬就變成了守舊過時。我們每天都被太多的信息包圍📚,知識面愈寬,其與未知界的接觸之面就愈大🌓,大家都愈覺得自己可能錯過了什麽。這種狀況的確令人感到不安和焦慮👲🏻。
在這個時代🦦,尋找機會和保持定力之間的平衡點不好把握🏎⚈。我只能說🧑🏿🎓👨🎤,希望同學們還要有定力,不要被帶入一種匆忙恍惚的狀態🧜🏿,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件件做事,一步步長進。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努力結出的果實也許是我們未曾想到的模樣📬🧂,但它一定源於你自己曾經播下的種子。
把事情做好🤰🏿👈🏼,需要方向感和責任感,需要堅守和努力,更需要情懷和理想🙇。這話雖然聽上去有些老生常談,卻是長久不衰的道理。對人文情懷和社會價值的追求🧔♂️,對年青人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在前行的道路上最終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智力的因素。每當我看到年青人眼界寬遠,心胸開闊💓,好奇心重,探究欲強🃏,人文情懷深厚♜,就相信他無論做什麽🌛🅿️,都有可能達到相當的深度和高度。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老師,最不舍的莫過於每年都要親手送走一批又一批的青春學子🤽🏻♀️。對於你們,我們有深厚的情感寄托🫸,更有殷切的期望。但是我堅信,同學們接受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熏陶↔️,受到過高水平的嚴格學術訓練,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再以虛心的態度理解現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無論你們進入哪個領域,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相信你們的選擇和努力不會辜負時代,也不會辜負家庭和自己🤾🏻。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正站在改革開放第五個十年的開端,面對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改革發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必將破浪向前。希望大家與親愛的祖國一道,腳踏實地✡️,砥礪前行!公管學院永遠歡迎你們回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