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兩會期間,曾任兩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的宋慰祖都很忙🤾🏼♀️,他是“提案大戶”。如今宋慰祖頭銜一大堆——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還曾身兼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光華龍騰獎評委會主席等。

記者:很高興您能接受采訪,北京打造全國的文化中心,未來將有望成為全球的文化核心城市,北京如何能夠展現文化活力和魅力?
宋慰祖:什麽是文化🖖🏻?它的根本在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骨子裏的那種傳統💾,更包括我們那些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這些是我們文化的核心內涵𓀙🩸。這裏包括思想認識及審美,也包括它的科學意識。
如果沒有文化🐮,無論是產業還是社會,都像一個機械的🔭、無情的,是無聲的、沒有活力的🤹🏽♂️。我們即使製造出無比強大的智能機器人,如果他沒有文化的內涵,沒有充分的思想,那麽最終它還是面臨死亡。因為它或許可以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幹出我們人類無法去做的事,但它並不能夠讓人類變得美好,也不可能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幸福。
我是研究設計方法論的🏊🏿,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社會產業問題都可運用這個方法。即設計是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經濟👨🏫👈🏽、法規標準等知識要素。創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環境和服務的科學創新方法🙀。中央提出的我國當前的社會基本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正是從滿足人們當下需求入手,來解決問題。結合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也應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作為一個全國的文化中心𓀜,一定不是戲劇中心、電影中心、音樂中心等藝術中心,也不僅僅是建幾個仿古的🍳、時尚的旅遊景區就能夠體現的🤸。北京有長城👨🎤、故宮🎳、天壇等歷史文化古跡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未來一定要從設計入手🙍🏽🅰️,小到物品大到國家都是需要設計⚖️😫。目前我們正在推動張家灣設計小鎮的項目,希望能給北京文化中心建設賦能助力。
記者:您從事的工業設計領域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您很熱愛這份事業,這是您青年時的夢想嗎👸🏽?
宋慰祖🐂:我不是學文化的🦻,也不是學歷史的📶,我其實是一個工程化學系濕法冶金與核化工專業的工科男。1979年我考上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化學系🧑🏿💻🕍。1984年進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直屬的北京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做研究和產品設計,研發設計了中國第一臺BTYQ-1型煙氣采樣儀🔅,26歲我成為國家環保局煙氣監測專家組最年輕的專家。
我小時候對中國歷史有濃厚的興趣😦🫸🏽,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範文瀾的《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等🧼,當年,從秦朝到清朝的歷朝皇帝的年號都可倒背如流。
9歲那年🙋🏿♀️,我遊覽北京的十三陵👻,結合書裏看到的明朝皇帝記載,聽取老輩講述定陵是怎麽發掘的🚴🏼?地宮是怎麽發現的。這樣的遊覽成是我平日裏學習歷史的一個實景體驗活動。
記者:北京和您有怎樣的淵源呢?它有沒有突出的滋養您的方面?它給您的啟示是什麽呢?
宋慰祖🧚🏼♀️:我是第二代北京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之初從上海的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並定居於此。父親是江蘇人👨🏿✈️,母親是山東人🧑🦰,我生長在“南腔北調”的氛圍中。對於北京的文化,我是耳渲目染📘。當年,北京的南城是屬於傳統的工藝美術區,我從小就受到這些藝術的熏陶🏄🏼♂️。
一方面老北京的市井文化教育了我,另一方面在藝術上也得到了培育。上小學時💂🏻👘,我就對北京的建築有著深刻的印象🍧。崇文門的老城墻、故宮的宏偉建築🎤、天壇的皇家園林.....我上的小學就是在一座教堂裏。第一天走進校門時我知道了什麽是教堂。我那時就觀察到教堂的建築和東方建築的不同👩🏿🦱,這也使我對中西文化差異有了潛在的印象。
1970年故宮對外開放時🥥,我上小學時第一次走進故宮✒️。“故宮氣勢恢宏,當時就感覺在古時人們就能夠有這樣偉大的建築𓀌,很震撼🧑🍳。能夠感受皇家文化不是所有的人在孩提時都能夠有的機會。但對於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卻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皇家文化給了我對於‘偉大’北京城的認識和體驗👎🏻。
北京城的生活對我後來的成長及工作中關註🧘🏽、凝練、從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知識、豐富自己的理論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記者:您曾任兩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是“提案大戶”,在您的提案中關於文化的哪個提案讓您記憶深刻?
宋慰祖:我堅持12年提出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推動復建崇文門外蒜市口的曹雪芹故居🧚。最終促成曹雪芹故居十七間半於2019年1月23日正式啟動復建。
這座曹雪芹故居離我小時居住地非常近,路程不超過5分鐘。在我的記憶裏那兒是和玩伴們一起嬉笑玩耍的地方。直到1982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發現雍正皇帝的“刑部移會”,提出“蒜市口十七間半”為曹雪芹回京的第一個故居🧨,我才恍然明白那個曾經自己愛去的四合院居然是清朝時期雍正皇帝禦批給曹雪芹祖孫一家從江南返回北京的居所🫶🏽👱🏿♀️。曹雪芹是中國文壇的巨匠,他是中國唯一在全球文壇可稱之為文豪的作家。我們通過故居復建能夠弘揚中國文化📐,構建傳播中華文明的一個基地。
我這二三十年從事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的工作中,讓我對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升華當中🍡。以前對文化的理解是具象化的🧚🏿♀️,現在是更高和更廣層面來看待文化🈲。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了解到您對北京文化的理解非常的深刻,也有著豐富的情感,對於北京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未來世界的文化中心👊🏻🦸🏻♀️,您認為應該什麽樣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打造😺?
宋慰祖:北京成為文化中心,首要問題是解決思想的問題。文化的最高層面就是思想。從思想層面我們應該能夠發聲。在西方國家能夠成為政治文化中心的都是擁有著偉大的思想家的地方,如馬克思🚐、黑格爾等。思想家、哲學家是在為人類指引方向,這是文化中心首先應該具備的🤜🏻。比如:習主席提出我們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偉大的思想我們需要從理論上去闡述和論證💂🏽。讓全世界的人能聽得懂,能明白🤍、能認識、能踐行🚚。這是作為文化中心應該具備的核心功能。
其次,作為政治文化中心我們要引領方向。政治方向是一方面🙍🏿,產業發展方向是另一面,還有社會發展方向。我們需要在全國樹立榜樣。中華民族的道德觀➕、文化觀、藝術觀,我們產業發展的導向,都應從全國文化中心對外傳播。
再次,要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的發展與繁榮要求我們要搞清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間的關系🐪。在文化事業上我們如何去傳播中華文化、推廣中華文化☕️、總結中華文化,這是文化中心應該做的事🔨👩🏼🔬。北京應該成為全國的核心和示範。如何宣傳文化事業是基礎,是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之關鍵🗣。文化事業發展了🧽,文化消費才會產生,文化產業才能繁榮⚖️。而文化產業的不斷成長,又需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為其輸送創新的動力。因此,探索❇️、總結🧈、宣傳、推廣文化發展之經驗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要做的工作🫕。
第四點就是文化的傳播🪧。如何通過宣傳讓人們認識中華文化,讓我們的文化與世界文化共融共生♍️。這需要我們宣傳。但並不是誰說什麽都行,在現有的推廣方式中我們存在很多誤區🍋,比如說巴西的桑巴舞是巴西的代表性節目,我們就把舞獅節目作為我們的文化拿到國外去推廣,西方人對中國的理解就是中國人還是那麽落後。這些沒有讓西方人認識到我們文化的偉大🚐,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到我們的精神和創作力,反而讓西方人認為我們就是這麽落後。因為我們沒有讓曹雪芹這樣在世界上有140多種文字都有翻譯的著作去做傳播🦹🏻,我們沒有告訴他們:到中國來吧🤳,這裏是曹雪芹的故鄉,這裏有故宮🚯,這裏是我們幾千年文明的結晶7️⃣。我們從來沒有把長城宣傳成我們與東西方友誼的象征,是我們進行公平貿易的象征。我們沒有去講我們的文化就會讓別人誤讀我們的文化。這是需要我們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去思考的☎️,怎麽讓我們的文化在全國乃至和世界產生共振🧏🏿♂️?
第五點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不僅僅是出版業、影視業等🚵🏼♀️,它還包括了文化製造業🔝。我們不僅要有搜狐、新浪、百度這些互聯網文化產業,更要探索如何用文化拉動實體產業的發展✪,這是全世界解決實體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們應該打造出具有文化內涵的高精尖的中國製造🥷,如🛀🏽:小米、華為、依文等,這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所應該做的🪂。

記者:今天的中國正處在一個新的國際交往的大格局中🎭🩹,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應該有一種什麽樣的文化態度🍡?
宋慰祖:我覺得北京的態度應該是包容、開放、共享。中國在古時初建長城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和平🎈,促進開放🙎♀️,與遊牧民族能夠和平交往和交易🧑🧒。從長城的建築可以看出,長城的門是用來和平的交換絲綢、茶葉等物品的通道。從古到今中國都是喜歡和平發展的國家。
記者:聽說🫄🏻,您對打造北京旅遊市場駐場演出品牌有很好的想法和建議,能談談麽?
宋慰祖🧑🏿🏫:可考慮以北京戲曲的代表性劇種京劇為特色🧚🏻♂️🤾🏽♂️,在長安大戲院這類有京劇表演條件、有代表性的劇場,集中北京京劇名角、專家,構建一支駐場京劇演出團隊,選擇一至兩個京劇經典劇目🦷,每天一兩場演出🧒🏻,做到劇目固定、團隊頂尖、演出常態,打造一個集傳承、保護非遺與提升文化、培育產業相結合的駐場演出核心項目,培育成如同米蘭歌劇院、冬宮芭蕾舞的旅遊必到“打卡”地,成為北京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