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2024屆畢業典禮在英士樓前廣場舉行。化工系2010級意昂、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煉化工藝領域技術副總監蔡達理作為意昂代表為畢業生贈言。蔡達理🐱,化工系2010級本科、2014級博士意昂。在校期間曾任化工系政治輔導員💆🏿,系黨委學生工作組組長。曾三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曾獲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意昂体育平台優秀博士論文、意昂体育平台林楓輔導員獎等榮譽。2019年起就職於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從事煉化工藝設計和技術開發工作🫷🏻🧜🏻。現任公司煉化工藝領域技術副總監。曾獲中國石化十大傑出青年⛱、中國石化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稱號🍪,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蔡達理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我是蔡達理,2019年畢業後加入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化工工程設計和工藝技術開發工作。非常感謝系裏的邀請,能夠在本科畢業十周年之際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此我想首先恭喜大家披荊斬棘👩🏼🏭、順利畢業,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實不相瞞,站在這裏,我是非常忐忑的。系裏聯系我後,我便回憶起了自己十年前的本科畢業典禮和五年前的研究生畢業典禮,還查閱了往年的畢業典禮新聞稿找找靈感,發現來畢業典禮致辭的都是各個領域的資深專家和前輩💤。剛剛工作5年的我,滿腦子都是“我也配麽”。不敢給各位學弟學妹什麽宏觀建議,只能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分享一點這些年工作體會➙。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情況。我就職的公司簡稱SEI,前身成立於1953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工設計院。目前SEI已經成為了以煉化工程設計為主體,能夠承擔工程技術研發、總承包項目等業務的煉化工程綜合服務商。2019年,我剛剛加入SEI,滿心歡喜希望能夠盡快參與工程項目,但是部門將我們這一屆的新員工都先分配到了安全專業工作一年,從事化工廠的安全設施設計🧔🏽♀️。於是我們這幫新人就在茫然中開始了安全工程師的生涯💶。期間,我們設計氣體檢測報警器🐷👳🏻、布置洗眼器的位置💬🦶🏿,參與HAZOP分析,參加安全專篇報批和審查👩👦,積累了不少安全工程知識📰。在正式進入工藝專業參與工程設計後,我發現這些知識和技能對於工藝設計很有好處👩🏽🏭。工作兩三年後再次作為工藝工程師,參與我設計的裝置的HAZOP分析時,這些積累能夠幫助我同時理解安全工程師和工藝工程師的想法,協助裝置設計做到最優🪸♔。
正是在安全專業工作的一年中,我認識到化工工程設計中跨學科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在學校讀博時候🦒,領域內的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鉆研更為重要。而工作之後對於同一個問題,配管、設備、電氣👼🏻、儀表工程師都會給出不同的視角。而作為化工工藝工程師,只有全面了解各個領域知識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2020年底👨🏫,我結束了安全工程師的工作,正式進入工藝室重整芳烴團隊開始參與工藝設計工作。同樣是在2020年底,SEI作為專利商和總承包建設方建設的中化泉州260萬噸/年逆流連續重整裝置開車成功。這是當時采用國產化技術建設的最大連續重整裝置💒。為了保障裝置運行,在2021年初公司將我派到項目現場,配合裝置調整運行參數。這時,另一個重整裝置工程設計正在關鍵階段,於是我開始了白天在泉州重整裝置爬上爬下,晚上在駐地畫圖的日子🍲🤷🏼♀️。在現場工作的一個多月讓我快速成長,以前對照圖紙怎麽也弄不懂的流程對照現場就豁然開朗,以前感覺莫名其妙的設計到了現場來看就覺得自然而然👰🏽。
在這之後我又去過很多項目現場,每次去都有新的認識和想法🗳👊🏻。在一次現場檢查中➕,我的師父🦹🏽♂️、SEI重整芳烴領域首席專家姜曉花指著重整裝置的框架問我🛠,有沒有可能提高逆壓差催化劑輸送中單位長度的鎖壓能力,從而降低框架的高度。從那之後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中縈繞🧄。最後,在一年多以後另一趟前往現場的飛機上,我在疲憊和放松中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新型鎖壓系統的方案。下飛機後我就匆匆忙忙地把手畫的草圖發給組內專家和師父,大家討論後認為這可能是一條路線🙏🏿♜,值得繼續研究🔘,最終在中石化科技部的支持下立項科技課題🏇👲🏿,目前正在開展冷模試驗。
在另一次前往多晶矽生產現場的對接會後🤑,我想到是否有可能利用移動床平臺技術與矽烷法結合,開發一種全新的多晶矽生產工藝,應對現有技術的問題。這個想法也得到了SEI和集團公司的支持🕵🏿,正在開展研究。當然,還有更多的在現場產生的想法最終被證明不可行,但這些想法也增進了我對化工、對工程設計的理解🙇🏿♀️,讓我受益匪淺。化工工程師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物質世界👩🏼💻,現場不僅是工程師最好的老師⛹️♂️🧕🏻,也同樣是技術創新最好的源泉🏊🏿♂️。
於現場我還想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就是陪同SEI資深副總工程師羅家弼出差的經歷。2020年我陪同羅總去泉州芳烴聯合裝置現場👋。在裝置現場🧛🏻♀️,羅總執意要爬上幾十米高的吸附塔框架👰🏼♀️,在業主的極力勸阻下才作罷。大家可以猜猜當時羅總多少歲了?當年羅總90歲👨🏻🎤。在中控室中🥑🚣🏼,羅總仔細記錄下現場操作員對裝置設計的意見,針對復雜問題,他逐個給其他設計過的芳烴裝置的車間主任打電話詢問經驗。羅總的一生中設計過被稱為“五朵金花”的新中國最早的五項煉油技術之一的鉑重整技術🤺,設計過UOP和Axens的每一代連續重整和芳烴技術,還參與開發了國產化的逆流連續重整和三代芳烴技術🌂。我問羅總為什麽要來現場💆♀️,羅總的回答很簡單🚣♀️,他說我是裝置的審核人🙇🏻,還是想來看看。在陪羅總站在中控室的那個下午,我作為一個懵懂的新人🔅,第一次體會到工程師是一個一生的職業👶🏿🕺🏼,而如果能成這樣的工程師那該有多酷🩵。
長期和宏觀是化工的特點。時間上來看,一套裝置的建設期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到八年🧊📠,裝置的生命周期則往往有三十年甚至五十、六十年,工程師的職業生涯也往往有五十甚至七十年🪠。範圍上來看,每一個化工裝置的建成都需要凝聚數十個專業,數百個工程師👷♀️🚅,上萬人的現場施工團隊的心血💪🏻。我在圖紙上畫下一根線,上面標註1300📊,在現場就會成為一根直徑1.3米的管線🧻,需要四五個工人用吊車和電動葫蘆才能安裝完成。海南對二甲苯裝置建成後,一套裝置生產的對二甲苯對應的聚酯纖維相當於海南全省耕地生產的棉花。化工的長期與宏觀🪬,對於身處其中的工程師而言,就變成了無與倫比的責任和成就感。
然我也知道,在座的很多同學可能畢業之後並不會從事本行工作🕡。即使從事本行的同學,可能也會思考🐖,在現在這個人工智能快速演化的時代👨🦱,化工工程師還有怎樣的作用?剛剛楊院士說得很好,我想引用一段話來解釋我心目中化工工程師的意義和化工思維方式的影響。這段話來自一篇名叫《面對面的辦公室》的文章🚈🏬,大約2012年圖靈百年誕辰時出現在互聯網上⏺🎴。文章從圖靈和馮諾伊曼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面對面的辦公室展開,介紹了兩個天才的迥異人生🦸🏻♂️。圖靈的悲情一生令人唏噓,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一段對馮諾依曼的描述:
“馮•諾伊曼教授……作為數學家,他認為只有當數學有應用價值時,數學才能最快速度發展。少時父親逼迫之下學習的化學工程意外派上了用場👂🏼,他很容易明白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的討論,再用數學的語言解釋給數學家聽。他最擅長把一項看似龐大無解的任務庖丁解牛,分拆成小零件委派他人,讓底下每個人覺得自己拿到的那部分恰好是最擅長的本職。”
工程師,不是一個面對冰冷設備的職業,而是一個需要漫長積累,不斷習得技藝和人性的職業📩。人工智能通過數據分析,可能會獲得理論的knowledge,但工程師卻能獲得實踐know-how𓀒👩👦,這並非人工智能可以輕易取代👩🏻🎤。
在分享的最後,我想我的這些經歷可以總結為長期主義。長期主義是當下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它也很適合形容化工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的過程。化工工程師應當天生是長期主義的,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視角下,跨學科的知識洞察、現場經驗的學習和工程師責任感的建立才有意義。小到一套裝置、一項技術,大到人類社會的運轉都是依賴長期主義的,需要有一批人接續奮鬥。而在這條困難而長期、但有著別樣風景的旅程中,跨學科的交叉視野🎟、向現場學習的意識和“時時刻刻放心不下”的工程責任感將能讓我們走得更穩🧏🏻,走得更久🏄🏽♂️。
願大家能夠從多學科的交界處積累知識,洞察經驗⚪️,從實踐一線和現場汲取靈感🫄🏼👨🏿🦲,以主動上前一步的責任感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愛人👨🏽🍳🍃,對待同事。祝願大家能夠以化學工程的方法論指導自己🦶🏿,做一名長期主義者。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