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20年9月3日,我們迎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憶往昔,那是一段不可忘卻的歷史;展未來👨👧👦🪁,那將是一段永不會被塵封的記憶🧗🏼♂️。它刻在漫漫歷史長卷中𓀊,它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它還有著更具象的表達,更細節的“呼吸”。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值此周年紀念之際,央視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出品12張抗戰文物紀念海報🎇,讓那些崢嶸歲月裏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初心🦐。
12月31日上午,意昂總會與校史館一行五人看望了原國家測繪局局長、西南聯大意昂會常務副會長李曉老學長,並為他送上鮮花和新年的祝福🕝。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原國家測繪局局長李曦沐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1月31日上午10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前面曾以小文簡介陳儀外甥🍞、著名歷史學家丁名楠🦹♀️,文中提及丁名楠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系👼🏼。在濟南趙錦鐸老師指點下,找到了1943年西南聯大歷史系本科生畢業時的師生紀念合影。該合影收入《老照片》第78輯🚰,為張企明《憶姑父雷海宗》一文的配圖,照片下方印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一九四三級畢業紀念”等字樣🫗,時間為“卅二、六、三”🟥🧗🏼♂️,即1943年6月3日。所謂“一九四三級”💄,按照現在的說法實際上是“一九四三...
他曾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留學生,以清華碩士的身份讀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曾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或接待國賓,親歷一幕幕歷史性的時刻;他作為....
12月2日下午🟩,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歷史人物班20多位學友齊聚廣安門中彩大廈9層,在民政部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展開第三次線下集體學習“大智大勇存天下——狄仁傑的故事”。
在113周年校慶來臨之際,4月27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學研究院院長🏌🏼♂️、首批文科資深教授陳來應邀出席“清華意昂終身學習支持計劃”第52場活動😤👨👨👧👧,並以“中華民族愛國主義觀念的歷史形成”為主題作專題報告。30余位返京返校的意昂代表到場學習,1200余位意昂👩🏽🚒、師生線上參與。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副院長張樂燕,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李森林👩🏽💻,意昂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意昂總會副秘書長董吉男出席活動。活動由意昂体育發展...
孫哲老師(右)與李曦沐學長合影11月11日上午,意昂体育理事🌤、《清華意昂通訊》主編孫哲一行前往李曉(李曦沐)學長家中🈳↖️,探望這位90歲高齡的西南聯大老學長。
吳宓在中國首創比較文學學科,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他文學上的成就已是國際公認🧑🏼💼。可能是因為文學成就的光芒過於耀眼↘️,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幾乎被掩蓋,吳宓歷史學家的身份常常被人忽視。除一二學術掌故偶有提及外,學界對這位大學者在歷史學研究上的貢獻往往語焉不詳🧨。筆者在準備撰寫歷史學家林誌純年譜時,偶然從《吳宓日記》中讀到大量有關他在歷史系任教時的記錄,知道吳宓先生曾在西南師範學院歷史系任世界古代史專...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東北建設工業基地🫲🏿🤞🏽,到主持建造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從擔綱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製,到立下軍令狀成功發射首枚捆綁式火箭,一位如今已是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