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土木系系館——何善衡樓,一次名為“見證•展望•飛翔”的系領導見面會正在進行。王魯生、王誌浩、張建平三位老師,和土木系的同學們聚在一起。 王魯生、王誌浩是土木工程系的兩位前任黨委書記,而張建平是土木水利學院現任的黨委副書記。王魯生老師已是八十歲高齡,而王誌浩老師頭發也已花白,兩位老者隨和的坐在多功能廳前排的座位上,平靜的和同學們分享自己在土木系的生活。  土木八十載,土木系學生在系慶橫幅上簽名
“土木系是排頭兵,土木系是孵化器。” 1925年,清華成立大學部,並招收工學本科生。1926,意昂体育平台設立工程系,內設土木、機械、電機三個學科。這一年,便被認為是土木工程系誕生的一年。 但工程系初期的維持並不順利。因為經費缺乏,工程系停辦。幾乎所有工程系學生都被安排到唐山交大和上海交大就讀。1929年,清華第一屆工程系學生畢業,總共只有8人。直至1930年代,清華才重新建立工程系,並確立工程系以土木工程為主。 王魯生說:“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第一個建立的工科系,土木系是排頭兵,經歷了最多的波折;而作為工科裏的較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土木系也是一些其他院系及學科的‘孵化器’。” 1952年,土木系水利學科成立“水利工程系”;1979年,暖通專業並入熱能系;1984年,給排水專業組建“環境工程系”;2000年,在建築管理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建築管理系”。 在建國初期的院系調整之後,土木系設有建築設計、建築施工、給排水、暖通、建築材料五個專業。而今天,土木系僅僅是“土水學院”下的三個系之一,僅有“結構工程”一個專業。 “有些人說,土木系怎麽越發展越小了?”王魯生笑著說,“我覺得,這才體現出我們土木人的胸襟。”他說,很多新興的院系,都是在較老的院系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在這些學科成長起來之後,就應該很寬容的讓他們脫離出去,只有這樣,才能對學校的發展有利。 “土木八十年,要談我們系對清華的貢獻,除了我們自己本身的貢獻之外,為學校培養的那些新興院系也有我們的功勞。”王魯生說。 
王魯生老師,他見證過土木工程系55年的歷史 王魯生:“畢業時,學校會給你一瓶酒” 王魯生書記1951年進入清華土木工程系學習,那時,他25歲。此後55年,他一直沒有離開清華園,也沒有離開土木系。 他說,比起他在清華的時候,現在學校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不應當留戀這裏優越的環境,但一定要記住這個學校,記住在這裏的生活。”他說,“不管你以後會有怎樣的發展,都要記住,清華是你的起飛點。” “畢業時,學校會給每位同學裝一瓶酒。最開始,你體會不到它的味道。只有在十年之後,你才能嗅到陳釀的醇香,然後越品越有味道。”王魯生這樣解讀清華對人一生的影響。 “年紀越老,對年輕時候的事兒記得越清楚。”王魯生說著,有些動感情了,臉上泛起紅潮。“五十多年,天南海北,我和我同學的聯系一直都沒有中斷。有時大家聚會,提起以前的老事兒,所有的細節,大家都清清楚楚!” “人越老,對學校的感情越濃!” 王誌浩:“年輕人,在政治問題上要冷靜” 王誌浩書記1964年至1970年在清華學習,恰趕上“十年動亂”。 “那時,大家都說蔣南翔校長犯了修正主義錯誤。而班上的同學,也把班主任也揪出來批鬥,讓他交待如何執行蔣南翔的‘修正主義路線’。”王誌浩說,他的班主任當時很委屈,也沒辦法交待什麽。同學在班主任家門上貼了一張大字報,王誌浩因為同情他的班主任,就在夜裏把這張大字報偷偷撕下來。 “我是一個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人,可以算得上溫和了。”王誌浩說,當時學校武鬥,自己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就在武鬥中被步槍打中頸動脈身亡。 “後來學校停課,我就回了老家,在生產隊裏幹活。”王誌浩在生產隊裏幹得很認真,加上他的知識分子身份,生產隊本來準備把他選為隊長。他笑著說:“我對沒有答應這件事,因為我還要讀書啊!” 王誌浩說:“年輕人,在政治問題上一定要冷靜。在大學期間,一個人的世界觀剛剛形成,如果盲目跟風,就很容易犯錯誤!” 經歷過動亂的王誌浩,後來擔任了土木系黨委書記。在任期間,他處理犯錯誤的同學,一般都采取保護的方式。他說,學校應該本著愛護同學的原則,在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就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