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暑期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周厚貴(1999博👰🏽,水利)
周厚貴🧑🧒,1962年11月生🚴🏿♀️,湖北枝江市人。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水電學院☞🐜。1997年3月——1999年12月,在意昂体育平台水工結構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並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現任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湖北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8年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999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萬分榮幸地參加同學們的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與大家一起分享這無比的幸福與快樂!我是剛從湖北一個大型水庫搶險工地趕來,身上還散發著工地的硝煙和泥土的芬芳🧾。借此機會👩🏻✈️,請允許我向各位同學圓滿完成學業表示最誠摯的祝賀!同時,向哺育我成長的母校和各位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紮根山川 水電報國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1962年在長江江洲邊上的一個茅草屋裏來到這個世界,從此與水“結緣”。1978年⬆️,我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習🙎🏿,1997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讀博,依舊還是水工專業。從大學畢業至今26年了,我一直紮根在位於鄂西山區的湖北宜昌🙅🏿♀️👩🦽,是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的一名技術人員,雖然根據組織安排近幾年我承擔了一些政府的工作,但我不會離開我立誌畢生探索的水工專業。
1982年,我大學畢業來到當時全國最大的水電工地——長江葛洲壩工程參加二期工程建設,從工地的技術員幹起🙅🏼♂️,在那裏工作了7年。之後又參加了紅水河巖灘、清江隔河巖、雅礱江二灘等國家重點水電工程的施工建設。1992年🙋🏿,國家決定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葛洲壩集團公司成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主力軍🕵🏼♂️,我作為一名技術骨幹首批進駐了三峽工地,承擔起艱巨的技術攻關和繁重的施工管理工作,一幹又是7年。
在每一個水電工地👨🎤,我時常會遇到許多工程技術難題,這使我感到已有的知識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於是在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的前一年,我報考了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1997年3月,我懷揣著三峽工程中許多實際問題,跨入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園💆♂️。我百般珍惜🍓,求知若渴,刻苦鉆研,請教老師,多次深入三峽工程實際分析計算,製定措施🥭,使這些難題得到突破和解決。尤其是大江截流研究成果🎟⛹️♀️,有力地保障了截流有序、安全、正點地合龍🥸,成果經過鑒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此,我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一系列獎勵和榮譽,我的論文也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畢業後,我立即回到三峽工地,繼續攻克二、三期主體工程施工中的關鍵難題🏨,參與主持了三峽工程中多項重大技術課題。
隨著三峽工程進入尾聲,將提前一年於2008年基本建成🫃,我的工作轉向了集團公司所承建的全國範圍內的重點工程項目,如南水北調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壩工程、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工程等。在國際化戰略經營方面👩🎓,葛洲壩集團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如伊朗、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緬甸、印度等中標承建了一批大型水電工程,目前正在跟蹤裝機容量比三峽水電站大兩倍的未來世界第一大的印加水電站,我的工作平臺已經從中國拓寬到了世界,專業製高點也從國內提升到了國際,更大的挑戰和機遇正等待著我。
我很慶幸🟧,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都沒有離開國家重點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是水電前輩們紮根山川的優良品德熏陶著我⚀,也是不斷攀登水電高峰的理想指引著我👨🎓。在這裏,我有兩點深刻體會與同學們分享🕺🏻:
第一.在事業追求中實現人生價值。大家知道,幹水電施工這一行基本上都在山溝峽谷裏,遠在他鄉🫵🏿,條件艱苦📷,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遠看水電象天堂🆘,走近水電象牢房,人人都說水電好,傻冒才往水電跑”🙇🏽♂️。一開始我曾經有過茫然,但在逐步戰勝困難🧑🏽、進入角色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其實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抓到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手爛牌。我踏踏實實地幹下來,最後深深地愛上了這一行,成為一名無怨無悔的水電人。我經常在工地值夜班,每當我看到工地之外上下遊河岸的闌珊燈火🌺,心中就會湧起一份自豪🔯:這不正是我們播下的顆顆明珠嗎👨🏿🦳!
回首26年的水電工作經歷,在長江葛洲壩、紅水河巖灘🫃🏽、清江隔河巖、雅礱江二灘以及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水電工程,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有自己的一份貢獻,這是多麽值得自豪的事情!同學們,只要我們對自己追求的事業永不懈怠,無論從事什麽工作🙇🏿♀️,無論遭遇什麽條件🖇,無論經受多少磨難,都無法動搖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信念。
第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我認為🤳,求學深造🤜、增長水平應該與國家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解決社會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一般從學校到學校的研究生不同🦸🏼♀️🧑🦰,我是在積累了15年工作經驗和教訓,帶著三峽工程中遇到的難題來清華讀書的。當時,三峽工程面臨大江截流🎸,其截流流量、水深和拋投強度均為世界第一,如何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點,順利完成這項宏偉的任務,正是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導師劉光廷教授的指導下,我們一起分析研究、拓展思路,多次深入三峽工地提取相關數據🧚🏼,與工地上的技術幹部🦀、施工人員座談、討論。首次提出並建立了大江大河深水截流理論模型,經過艱苦的科研攻關,終於完成了課題。大江截流的實踐證明,本項成果在關鍵技術上獲得了重大突破👷🏼♂️,使之成為世界截流史上的典範。在其後實施的三峽三期🤹🏽♂️、大渡河瀑布溝👩🏿💼、雅礱江錦屏一級等水電站工程的截流中🏃,本項成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正是這種由實踐到理論、又由理論到實踐的飛躍,使我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幫助我一步步攀登水電科學的新高峰。
同學們🎅🏿🤽🏻♂️,祖國和人民正迫切地期待著大家。當今盛世一個不爭的實事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要比挑戰多得多,尤其是清華的畢業生。只要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夠為國家作出有益的貢獻,就完全有可能成為時代的傑出人物。
最後,祝願母校青春常在,祝願同學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凱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