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貴才 錢錫康
馬偉明 1960年生於江蘇揚中,1996年獲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專業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主任🏃♂️,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艦船綜合電力技術研究💊,承擔國家和國防重大裝備重點課題40多項,獲得40多項發明專利🧑🏿🚒,20多項關鍵技術成果居世界先進水平🚶♀️。先後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國家發明創業特等獎”等榮譽稱號。
有人形象地把動力系統比作現代艦船的“心臟”,動力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艦船的戰鬥力。過去🙍🏼♀️,我國海軍艦船電機設備大多依靠進口🥘,嚴重受製於外國技術封鎖。而一位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決了電機界一批世界性難題,賦予我國艦船一顆堅強的“心臟”!

他,就是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1996年於清華電機系獲博士學位的馬偉明👨🏽🦳,年僅34歲就破格晉升為教授,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42歲晉升海軍少將😎。
艦船“心臟”中國造
上世紀 90年代以前🚴🏻♂️🧑,由於艦艇體積、重量有著嚴格限製♿,讓小體積動力設備提供高品質🩷、大容量的交直流電力,是各國海軍致力追求的目標👨🏿⚕️。而我國海軍艦船電機設備大多依靠進口📦,海軍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核心技術必須國產化🚶♀️,否則,我們永遠只能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過日子🤰🏿。”馬偉明說到做到!經過研究論證,馬偉明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 “電力集成”的技術思想👩🚒,即用一臺電機同時發出交流和直流兩種電。在國內外電機界看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妄想”👱🏽♂️,但是🛢,馬偉明矢誌不渝🏋️♀️!
經過10年的艱苦攻關➕,馬偉明創立了三相交流和多相整流同時供電的發電機基本理論🍉👃🏿,攻克了該類電機電磁參數計算、系統穩定性等大量關鍵技術,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臺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供電系統✍🏽!2002年,交直流發電機工程樣機通過鑒定,正式生產裝備部隊。從此,我國海軍新型潛艇有了一顆強大的“心臟”。這顆“中國製造”的“心臟”不負眾望👧:交直流混合發電供電系統不僅功率密度和可靠性高,而且占用體積小,軍事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然而🏄🏼♂️,馬偉明對這一領域的探索並沒有止步🧛🏼♀️,他提出研製體積重量更小🟣、發電容量更大的“高速感應整流發電機供電系統”的設想,以滿足大型戰艦對艦載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當西方國家幾年後才相繼開展該項研究時🌎,馬偉明已經成功研製出高速感應整流供電系統的全尺寸樣機,又一次確立了我國在多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固有振蕩”是困惑電機界的又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國從國外引進的十二相整流發電機,因為一直存在 “固有振蕩”現象,從而影響了艦船動力安全。馬偉明經過無數次試驗🩼、無數組參數分析計算,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發現“振蕩現象”的“判據公式”;在此基礎上💃🏽,歷經1800多個日日夜夜的拼搏攻關,成功解決了固有振蕩難題🙍🏽♂️。這一成果通過德溫特(Derwent)世界專利索引公布後,國外公司只得高價購買該專利的使用權🩰,而且國外公司還破天荒地將對外嚴密封鎖的電機設計圖紙交給馬偉明🚥,請求幫助審查,給予技術指導。
“永磁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是馬偉明的另一項重大科研成果📫。該技術成功突破大功率變流器的多項關鍵技術和設計瓶頸⛺️,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力發電變流器,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自從該項研究成功後,外國公司出口給中國的風力發電變流器便從每臺230萬元直降到每臺98萬元。
馬偉明多年來致力於艦船電力系統研究,創建並發展了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的理論體系🔜,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十二相整流發電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能同時發出交直流電的雙流發電機。他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國家發明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他的數十項發明成果✊🏻,使我國艦船🦵🏼、飛機、移動通訊等領域的供電方式實現了質的飛躍🤦🏿♂️,在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產生了巨大的軍事💆🏿♀️、經濟效益。
恩師教誨記憶猶新
清華意昂張蓋凡(51電機)是海軍工程大學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1978年🪚,馬偉明考入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系,成為張教授的學生,聆聽張教授 《電機過渡過程》的課程,在教和學的切磋中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
畢業後,張教授引導馬偉明回校讀研,進入由他開辟的同步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這一研究領域🥓。研究生畢業後,張教授又把馬偉明調到身邊工作🧏🏽♀️。馬偉明說:“對我的培養🍏,張教授真是煞費苦心,方法就是壓擔子🤹🏼♂️,逼我走到前臺”🟥。“1992年底先生對我說,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為了今後的發展🤴🏽,送你到意昂体育平台深造,你看行不?到清華去感受一下,對今後的研究會有好處➙。”張教授親自找到意昂体育平台原校長高景德,推薦馬偉明來清華讀博🕴🏼。
馬偉明說:“正是在清華學習期間開拓了眼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範圍不斷擴大,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電力系統電磁兼容在我的視野裏越來越清晰🍫。記得張教授對我說過,一個學者既要有敏銳的科學思維、分析和選擇學術生長點的能力🏂🏿,同時又能在選定一個方向後鍥而不舍,直至做出成果;既能高瞻遠矚💭,又能踏踏實實,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積累,才能取得成就。這番話意味深長,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科學研究盡全力
這些年來,馬偉明幾乎把所有能夠利用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學科研上🪚,經常是帶病堅持工作。單位和海軍首長每年都安排馬偉明療養🧑🏻🔬,可他一次也沒去過🈴,就是住院也是三天兩頭回去加班或出差🤱🏼。每次從國外回來,一下飛機就直奔試驗室解決技術難題;在醫院打著吊瓶,聽說部隊有難題要解決,拔掉針頭就走;除夕那天經常都在加班😎,大年初一到試驗室已成為工作習慣。2009年6月,馬偉明腰肌損傷不能站立,連續多個晚上都是讓人把他抬到試驗現場,躺在椅子上指導課題組成員解決難題🚵♀️。馬偉明說:“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利用有限的生命為祖國幹更多的事情,不斷提高生命的質量👭👨🏽🚀,才能夠說自己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兩年前,馬偉明到北京出差🚝,海軍機關領導見他面容憔悴,當即強行送他到海軍總醫院檢查。體檢結果顯示👳🏽♂️:一米七多的馬偉明體重僅100斤,10項生命健康指標中有7項不合格🏋🏿,有些指標只有正常值的一半🏓。馬偉明的博士生導師、意昂体育平台鄭逢時教授曾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不擔心你在學術上能否超過我,只擔心你的身體還能堅持多久!”
馬偉明說:“如果我們現在不拼命,不能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那國家還要我們這些院士有什麽用?”這就是馬偉明,一個為中國海軍戰鬥力的提升而不懈努力的青年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