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時任普魯士王國內政部教育司司長的威廉-洪堡,創立柏林大學,奠定了世界大學“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的基本原則。
1984年,美國哈佛大學第25任校長博克撰寫《走出象牙塔》一書,主張美國大學逐漸融入到社會中去。使得美國大學超越德國大學,走在時代的前面。
今天的中國大學如果按現行各種指標量化的排名方法🖨👨🏻💼,沒有一所能進入世界大學前100名;按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成果排名,可能已在200名以後……
當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談起現代大學歷史與發展時🧕🏽,他的神情一度高漲激昂🗺:“如果一個學生,所有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拿到一個文憑,拿到文憑的目的是想混口飯吃。那有什麽用?知識可以傳授,一個全面發展的素質是傳授不了的。如果他向吝嗇、自私、損人利己的方向發展👩🏼⚕️,就是因為你為他創造了這樣的環境➜‼️。怨不得他!”
在這位從小生長在教育世家💂♀️、性格直率、笑容爽朗的校長眼中,“教育”似乎是如此的神聖♨️,不可被任何利益和目的所褻瀆🧑🏽🦱;卻又是那麽簡單,只要去做自己喜歡的、想做的就好……
“教育世家”的背景我談不上
談起自己“教育世家”的背景,龔克顯得有些含蓄,笑稱🏄🏼🍉:“誰告訴你是教育世家的,談不上,談不上!”
1912年👨🦽,中國銀行在上海大清銀行舊址慶祝成立並開始營業👩🎤🙆♂️,其祖父龔飲冰便是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總經理,後又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而龔克的父親龔育之也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從1954年祖父龔飲冰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父親龔育之當選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到今天龔克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已有58年🖨。
然而在龔克眼裏,自己只不過成長在一個平常的讀書人家🤪:“我父親是學化學的,後來一直搞到黨史去🚶♀️,我母親學數學的,後來到物理👩👩👧👦,後來到數理邏輯,後來到了哲學。所以我們家書也是什麽書都有,三教九流什麽都有🚢。有時候大家坐下來一人抱一本書在看,整個家庭的環境↪️🛺,對我後來走上教育這條路👩🏼🎨,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我是初中畢業就進了工廠,當時北京一所高中都沒有。我是一個車工,工作中就接觸到很多新的東西🍽,像對數的掛輪表,還有‘渦輪槽’✏️。文革時我就是小學五年級,當然不知所以然👂🏼,加工的時候特別困難又不懂知識,當時就覺得是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在折騰我們。工作時間越長🍒,發現自己不懂的越多👮🏿,就覺必須得學習了🧖,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我們那一屆77級大學生👮♀️,是真想上學。”
“後來我跟老師討論,我說你現在想把這麽多東西講給學生,當年我們學過沒學過呢?沒有😱。那你又是怎麽知道的呢?所以問題不在於你把什麽東西灌給學生🙋🏻♂️,學生還非要用分數、用一種考核標準來應付。我覺得這不是教育,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要把學生心裏的那些東西點燃了🥇。”
“我從來沒和父母談起過關於教育的問題。這些東西都要自己琢磨的。我們讓小孩子背誦了很多東西👨🏼🚀👲🏽,因為這個用考試分數來管著他𓀙🏋🏽♀️。但是他心裏並不理解的事情🪂,我們的教育是要通過生活⛹🏿♂️,學習到很多經驗🤌🏽,這是用教條式的、課本式的東西是做不到的。你以為從小從幼兒園開始,形成了這種排名的製度,這是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啊?”
兒子考不上大學的思想準備我都有
“身為一位大學校長,您會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龔克笑了👨🌾🥟:“我這個孩子怎麽教育?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孩子從小沒上過任何補習班,不是我不讓他上,我問過他👩🏻⚕️,他不願意上🎂🧏🏽♂️。不上就不上吧!他是足球的二級運動員🙂↕️,小時候就是因為喜歡踢足球,還自己組了隊,在北京市得過獎。現在已經工作了🤭,還每個禮拜還去踢足球👩💻。”
“您就是清華畢業的,現在還是名校校長,會不會認為,我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名校……”記者的問題還沒有問完✧,龔克就立即回答道:“他就是沒考上清華啊🧑🏿🏫!上的是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是我當時判斷在北京招生的好學校裏面👧🏽,取分最低的。也挺好啊。說實在話他考不上大學的思想準備我都有🤙🏽,而且我都不打算讓他復讀🎋👨🏻🦯➡️,找一個職業學校上什麽的。我這個思想準備真的是有的👨🏿✈️。”
這樣的話從大學校長的口中說出🎴,讓人多少有些難以相信🧑🏽⚕️。龔克顯然看出了記者的疑慮:“當然,我對他從小也有特別的要求。第一不能偷東西🧑,第二不能撒謊🙍🏿♀️,別的多可以容忍。我家裏放錢的抽屜👨🌾,每一個房門,從來不上鎖的🧔🏿♀️。但是小孩想要上我抽屜拿錢,那就要挨揍了🩵。這是我最嚴的要求,基本的品德一定要好,至於學習🕵🏻♀️🗞,得看自己的努力了。”
“我們讓小孩子背誦了太多東西🧑🏼💻,用考試分數來管著他。但是他背下來的東西,是自己心裏根本不理解的事情🌆,我們的教育是要通過生活,學習到很多經驗🥚,這是用教條式的、課本式的東西是做不到的。你以為從小從幼兒園開始,形成了這種排名的製度,這是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啊?”
“身為一個家長,孩子考不考的上好學校👉🏽,排名是多少,其實關鍵就是看你的價值觀🤏🏼,我也是工人出身,77年我要是沒考上,現在不也是工人🎨,那也沒有什麽不行。我覺得活得挺高興的,我也有我的成就感🂠。”
我們大環境的問題不能怪孩子
對於當下社會討論熱烈“高考改革”的問題,龔克表現出十分謹慎的態度。
“說到高考這件事🦸🏻,我覺得要講三句話,第一句話高考必須慎重♞,高考改革必須慎重🚼,我是77級的,我們知道當年否定了高考是什麽樣的效果,當高考恢復時億萬人民歡欣鼓舞,這是最真實的。”
“高考現在已經是在中國的社會意識裏面,被普遍接受的無論你家庭出身,無論你的社會關系,無論你所在的地域,都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個通道😷。”
“第二句話✪👷🏼♀️,高考的改革必須明確方向。我要改革的話👸🏿,我要改什麽?向哪去?這個方向是什麽呢🤴🏼?我的觀點,如果我們教育是向素質教育轉的話,那我們高考應該向對素質的全面考核轉的。現在高考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全面的、綜合的衡量一個人的素質,而不是看知識掌握的情況。高考要明確發展👃🤦🏻♀️。”
“第三句話,高考的改革需要由易到難的過程。在南開大學今年的自主招生中,我就想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概念,一個學生不是憑總分高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人。現在的學校只能把總分最高的人,排在最熱門的專業裏面去🧎🏻。這是一個顯然的缺點🥺。本來高考已經按總分來錄取了,我就在自主考試加分的時候☝🏻🏋🏻,嘗試著這樣做:你的數學成績比較高🏷,那麽如果報考對數學有特別要求的專業,就給你加分😐⤴️。”
“其實我很想告訴學生的就是,文憑幫不了你太多的忙,你是不是有學問𓀑,是不是懂生活的道理🌎。但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環境,從來都不大註意把這個道理告訴學生,告訴你的就是一定要拿到大學文憑,要不然你在社會競爭中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分數🟥👟、學位成了一個追求的目標,這是我們教育上的失誤🧲,不能怪孩子👃🏼。”
在采訪的結尾🏌🏽♀️,龔克再一次提到了“不能怪孩子”👩🏼🔬。
(陳訓迪)
轉自中國網 201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