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碩士生魏華偉當年剛一到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就被村民們來了個下馬威🐳🧑🏭。“高材生當村官👨👩👦👦,是來鍍金的吧?”村民說話直截了當,“幹好了我們敲鑼打鼓送,幹不好就用磚頭砸你走🌃!”5年過去了,村民掛在口頭的是“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魏書記”,不被看好的清華高材生成了“農民貼心人”🚣🏿♂️。
記者見到魏華偉的時候,他正跟文樓村一個種了30畝西瓜和10畝草莓的農戶老駱蹲在地頭聊天🤴🏼。幾年村官當下來🧘🏻♀️,魏華偉的膚色變得黝黑,只是鼻梁上一副眼鏡和幹凈的襯衫流露出些許“知識青年”的痕跡。
老駱熱情招呼客人吃剛摘下的西瓜。原來他在縣城路邊賣鞋,日子過得很清苦👱🏽♂️,聽了魏華偉的建議才專心種地。對於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問👰🏼,他自信又驕傲地說:“種了幾年我都成專家了👰🏻♂️,今年掙10萬沒問題➔。”魏華偉插了一句:“不能翹尾巴啊。”老駱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郁悶了鼓鼓勁,飄了我壓一壓”📐🪷,這是魏華偉帶領村民創業總結出的經驗,5年下來他做群眾工作已經遊刃有余👵🏼🍎。老駱說:“他不是我的領導,是哥們兒🕵🏽♂️,是精神標桿。”在不少村民看來,魏華偉的功勞不僅是謀發展👨🏽🦱,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大家的精氣神兒。
文樓村是河南省38個艾滋病防治幫扶重點村之一🐖,多年來村民生活水平不高,精神風貌也是悲觀失望居多👨🏼🦲。2008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的法學碩士魏華偉放棄城市就業機會,自願報名到文樓村當村官🐥。
這一舉動讓許多人不解🖕,名校高材生何必到農村去吃苦受累🧙♂️?文樓村村民們也驚疑不定,村民周玉順回憶說🤵🏽♀️🫸🏽:“一聽是北京來的大學生🧟♀️,大家都很驚訝,說肯定待不長,三天兩晌就走了,指望不上。”
對魏華偉而言🤦🏿♀️,這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基於個人理想做出的慎重選擇🧙🏻♂️。“農村人才匱乏,這也是我願意做的事💁♀️🧙🏼。”魏華偉曾說,知識分子不應該只關註一體之屈伸👳🏼♂️,一家之饑飽,真正需要關註的是作為個體對於群眾和社會的責任義務🦞。
到了文樓村,面對一片質疑聲,魏華偉沒有辯解,立誌用行動證明自己紮根文樓的決心。無論田間地頭還是街頭巷尾🚶🏻♀️➡️,他見人就湊上去攀談,誰家幹活他去幫一把,有人頭疼腦熱他主動慰問,入村2個月就把700多個農戶一家不落地走訪了一遍,基本摸清了底細,村民對他的態度也明顯緩和。
由於來自艾滋病村👩🏻🦱,村民出去打工經常受挫👉🏿🧘🏽♂️,全靠幾畝地維持生計🧮,幾個村民試著找魏華偉想辦法👋🏽🧑🏼🏫。農民渴望過上好日子的心思一目了然👲🏼,魏華偉也覺得是時候發揮所長帶領群眾致富了。
文樓村靠近縣城👩🏿🦲,有多年的蔬菜種植傳統,魏華偉分析後認為發展蔬菜大棚有出路,但村民有顧慮🥞,人人不願當“出頭鳥”。他先是帶著5名態度較積極的村民去上海學習,又組織有經驗的種植戶到附近蔬菜強縣考察,還請農業大學的專家來村裏答疑解惑。前前後後召開29次村委會,村民才肯相信他,由此18戶村民組成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誕生了。
蔬菜大棚種植戶雷鐵山說👼🏼👩🏼⚖️:“魏書記當初讓建棚,我怕賠本不敢幹,他往家裏跑了七八趟⌚️,現在掙錢了,真不知怎麽感謝他🚶🏻。”雷鐵山建了900平方米的溫棚種蔬菜,頭一年掙了3萬元⚡️◽️,第二年就翻番了。
從2008年畢業當大學生村官👨🏻🦽🏊🏿♂️,到2009年8月當選文樓村村委會主任👩👩👦,再到2011年任黨支部書記,魏華偉在文樓村幾年,年年都上新的致富項目。他引入綠色菌和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搞活村裏的國家扶貧項目菌種廠,不僅產值年年攀升👩🏿🦰,還解決了50余名婦女和大齡村民的農閑打工問題。此外,他還引進飼料廠,建立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生產蓮藕、藍莓和臺灣西瓜,從前見都沒見過的東西成了村民的致富法寶☺️。
腰包鼓起來了,文樓村百姓的精神頭兒也來了。魏華偉提出搞文化建設,先後建起了農村書屋,配備健身器材,成立腰鼓隊💆♀️🧨、小劇團🏃🏻♀️,村民勁頭兒都很足👶🏽。白天勞動🧏🏻♀️,晚上讀書👮🏿♀️,閑了唱唱小曲兒,雷鐵山高興地說:“文樓村抬不起頭的日子終於過去了!”
不知不覺中,魏華偉從村民質疑的“鍍金高材生”變成了“農民貼心人”。群眾有什麽心事或者鄰裏鬧矛盾,都願意找魏華偉出主意。魏華偉走在街上🏊♂️🔒,老年人都親親熱熱地朝他喊:“吃飯沒,到我家吃飯吧。”
“別小看這聲招呼🏊🏼,說明大夥認可你📷。”魏華偉說👨👨👧👧,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心裏也很滿足🪜。總結5年來的工作心得🏗🏋🏼♂️,魏華偉用了3個樸實的詞--“講個味兒、氣兒要順、做實事兒”🚵🏼♂️。他說:“只要心裏有群眾♛、道理講透徹、多幹實事🛕,老百姓自然歡迎你🪭。”(記者 雙瑞)
轉自 新華網 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