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作曲家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將於上海大劇院演出
○陳晨
一向主打“高大上”牌的上海大劇院3月的演出海報欄中有那麽一幅十分與眾不同⬆️,充滿懷舊復古氣息的“民國風”,泛黃的斑駁底色、黑白老照片、錯落的排版印刷、粗壯的縱寫字體赫然寫著“一代宗師”的字樣,不過這可不是王家衛電影的海報𓀒,雖然片中主角同樣出自民國🔄。
“一代宗師 向黃自致敬——沈洋和他的朋友們特別音樂會”海報,照片中彈琴者為黃自(黃自,1916年入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西方音樂✯,參加學校樂隊⚉、合唱隊🧛🏽♀️,學習鋼琴和聲樂🌞,1924年赴美國學習心理學🌻,1926年入奧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8年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9年畢業,獲得音樂學士學位。)
2014年正值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先生誕辰110周年,3月20日👨🏼🦲🏋️,青年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將和他的朋友們在上海大劇院舉辦音樂會致敬這位中國音樂史上的“一代宗師”🦹。音樂會的曲目選擇了眾多黃自及其“四大弟子”江定仙、劉雪庵🦸🏼♂️、賀綠汀、陳田鶴的代表聲樂作品,這也是上海大劇院策劃的 “中國近代音樂大師系列”的首場演出✳️。
不過,作為中國近代音樂新紀元的開創者,黃自如今被大多數人遺忘,“別說普通大眾,剛剛結束的音樂學院專業考試中🍋🟩,知道黃自以及這一輩音樂家的年輕人已經寥寥無幾🍂。”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錢仁平說。據悉🤧,此次音樂會的出票情況不容樂觀。
中國音樂史上的“一代宗師”
從文化上說,民國時期大家輩出,各自爭鳴。這當中有個黃自🧔🏻♀️,開創了職業作曲家的時代,教育了一批後來名垂音樂史、奠定“學院派”根基的重要子弟。比起他的後輩賀綠汀、聶耳或者冼星海,黃自的歌曲藝術性更高,但傳唱度不廣🧑🏻🏫。如果非要說那麽一兩首,你還記得那首《踏雪尋梅》嗎,“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嗎?它的作曲者就是黃自。而如今被陳綺貞、Super Junior-M👩🏻🚒、庾澄慶、潘越雲等流行歌手翻唱的民謠《西風的話》同樣出自黃自之手。
黃自可算是我國近代以來第一位職業作曲家,雖然在他之前,已經有了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但作曲者李四光的本職工作是地質學家,而譜寫了《叫我如何不想他》等大量歌曲的國學大師趙元任等人也均是業余作曲者。1904年✋🏿,黃自生於川沙,少時即喜愛唱歌,熟讀古典詩詞🎅🏻,12歲就進入清華學堂🗳,20歲赴美時因出國進修無音樂名額先選擇了攻讀心理學🌋,之後轉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在耶魯,黃自的畢業作品交響序曲《懷舊》🚶🏻,由其導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指揮家大衛·斯坦利·史密斯指揮在康州新港塢西音樂廳首演。由此,《懷舊》是中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也是外國樂團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當年美國的《新港晚報》刊文稱贊《懷舊》是音樂會中“唯一能自始至終給人以享受的樂曲。是管弦樂曲中的佼佼者,表現出最佳配器的手法”。黃自因此獲得一筆英國獎金,赴歐洲多國考察後回國。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意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現上海交響樂團前身)演奏了《懷舊》。此舉極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熱情🍥。
回國後🅾️,黃自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今上海音樂學院前身)任教⚆,兼任音專教務主任。黃自培養了眾多中國近代音樂先驅,其中江定仙、劉雪庵、賀綠汀、陳田鶴被稱為黃自“四大弟子”🍳。
黃自創作了大量出色的聲樂作品👇🏼🖋。此後整個音樂生涯中,藝術歌曲也成為其留給後世最卓著的成就🪜。他的藝術歌曲中,一類依據詩詞的意境鋪成而作,如《花非花》、《點絳唇·賦登樓》❕;另一類則是直抒胸臆的典範,如《思鄉》🫸🏽、《玫瑰三願》🧚🏿♂️。趙元任對黃自的評價是“他的長處是寫什麽像什麽,總是極得體,總是極好唱,我曾稱他為現代中國Most singable(最可唱)的作曲家”。
1938年5月,黃自因病辭世,年僅34歲。
20世紀前期💆🏻♀️,西方文藝思潮紛亂湧入,一時間對於西洋音樂、中國音樂存在兩種極端認知🤪。或打倒“舊樂”以西樂代之💁🏻,或復古“舊樂”排斥西樂🐎。黃自倡導以西洋技法融入民族特色,提出“我們現在所要的是學西洋好的音樂的方法🦯,而利用這方法來研究和整理我國的舊樂與民謠,那麽我們就不難產生民族化的新音樂了”。其弟子的音樂創作受其影響深遠。
後來,因為“蔣介石的同盟軍”👨🏼🏭、“國民黨的禦用音樂家”、“反共吹鼓手”等標簽⛈👼🏿,黃自被批判了很長一段時間🧢。賀綠汀曾撰文回憶,“文革”初期,張春橋有一次問當時上海音樂學院的黨委書記鐘望陽:“你們那個學校是誰在領導呀?”鐘望陽回答說📆,“是黨在領導嘛!”張春橋聽了大不以為然,搖了搖頭說👩🏽🎤🙄:“不是的🛸,是黃自在領導🦸🏼♂️!” 那時黃自去世已近30年了。
作為中國近代音樂新紀元的開創者,黃自如今被大多數人遺忘🧭🧙🏻,對其深有研究的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錢仁平也感到十分遺憾,“別說普通大眾,剛剛結束的音樂學院專業考試中,知道黃自以及這一輩音樂家的年輕人已經寥寥無幾🧐,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𓀆,不過在港臺的確因為收編中小學音樂教材的關系🗡,黃自的知名度還是比大陸要高不少💕。”
110周年🧞,音樂界各方紀念
上音圖書館的“獨家館藏”擁有豐富的民國音樂資源👮🏻♂️,這些年來,借修編民國時期音樂文獻為契機👩🎨,上音每年開展相關主題的論壇及工作坊,已相繼完成蕭友梅、李四光🧑🏭、丁善德等民國時期重要音樂文獻的整理。為紀念黃自110周年誕辰,上音圖書館從去年將工作重點🐝、論壇及工作坊鎖定“黃自計劃”,至今已完成全部黃自相關文獻的整理與數字化建庫工作🩸✋🏿。去年早報記者探訪工作坊時,館長錢仁平便說,整理出的黃自歌曲希望2014年能夠開一場音樂會讓大眾來聽。而這一想法與沈洋不謀而合。
曾獲全球最高級別聲樂比賽之一的英國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賽金獎的沈洋對中國近代音樂家藝術歌曲鐘情已久🏋🏽。2011年5月💅🏼🤞🏿,沈洋在上海大劇院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獨唱音樂會,重現了1919-1945年中國作曲家的經典作品,向來少有人問津的近代音樂終於有機會面向當代觀眾👩🏻🏭。恰逢黃自誕辰110周年之際🧚🏼,沈洋編排了3月20日音樂會的曲目🧑🏽🌾,挑選了黃自及其“四大弟子”的代表聲樂作品,向中國近代音樂的拓荒者🤚🏻、“一代宗師”黃自致敬。
本場音樂會以藝術歌曲為主打,有古典詩詞或文言入樂的一類《下江陵》(李白)、《南鄉子》(辛棄疾);亦有質樸清新的兒童或學堂歌曲《踏雪尋梅》🏂🏼、《西風的話》👩🏼🦳;以及極具時代感召力的愛國歌曲《長城謠》《贈前敵將士》🐱。這些誕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音樂作品,運用了西方“音樂、詩歌、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藝術歌曲創作技法,融入中國音樂傳統中所形成的既有民族色彩的歌曲形式,此次音樂會是一次難得親身感受中國近代音樂創作的機會。
除沈洋外,上海愛樂樂團副團長張亮將擔任指揮與鋼琴伴奏🧝🏼♀️。近年來張亮在指揮臺上的活躍有目共睹🥼,而他其實還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擁有豐富的室內樂演奏經驗🤼。
3月23日黃自誕辰紀念日當天🚴🏼♂️,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還將舉辦專門的黃自音樂講座與展覽⛪️。今年一整年內,上海音樂學院還將有多場針對黃自的學術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卞祖善《黃自一百周年誕辰紀念》、賀綠汀《〈黃自遺作集〉總序》)
轉自《東方早報》201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