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張宏傑:什麽改變了中國人

    2014-04-08 |

    這兩年是張宏傑的大年。《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討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的《饑餓的盛世》、《坐天下很累:中國式權力的九種滋味》、《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接連出版,延續了其成名作《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的寫作風格🥀,紮實的數據論證🤚🏿,嚴謹的史料考證🕷,在時下戲說歷史的潮流中別具一格🌔,難能可貴。

      2006年,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出版,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本書很快賣了3萬本。這本書也給他帶來了眾多機會。在一位讀者的幫助下🏌🏽‍♀️,張宏傑先是從銀行調到一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不久又破格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師從葛劍雄,博士畢業後,再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攻讀博士後➝,還上了《百家講壇》👬🏼,成為歷史暢銷書作家🧶。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一個不會反思🧜🏽‍♂️、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張宏傑說。

    中國文明的倒退

      《新民周刊》:你為什麽認為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人形象最好的時代?

      張宏傑🧑‍🏭:那時候的中國人⬛️,個個都強悍好戰,連吳越地區,也就是今天江浙上海地區🚵🏽‍♂️🫃🏻,都是非常尚武的土地。那時不論男女,皆以高大健碩為美🧑🏿‍🚀。當時的貴族,都能下馬能文,上馬能武,俠客遍地🏌🏼‍♀️👩🏼‍🎨,武士橫行👨🏽‍⚖️,一言不合,就拔劍相鬥🧏🏻‍♂️。

      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形象落差之大🎠,讓人不敢相信。春秋時期的中國人,品格清澈;唐宋時的中國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國人的品質卻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無創造力🏋🏽‍♂️。

      在明朝萬歷年間到達中國的傳教士利瑪竇在寫給羅馬的信中說:“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他們彼此爭鬥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鬥時揪頭發🧔🏻‍♂️。”

      《南京大屠殺資料集》中🛒,一個日本軍人的回憶🫃🏽,成千上萬的中國士兵,默然地經過如山的同伴屍群,走向死亡🦹🏿‍♀️,而毫不反抗。那個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中國人太容易馴服,或者是中國人對死亡悟得太透?日軍以一百人小分隊屠殺幾千人♠️,曾很擔心中國軍人反抗,但這種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新民周刊》🧑🏽‍🚒:是什麽徹底改變了中國人?

      張宏傑:這個改變要從秦朝開始,在當時的七國🤴,秦國處於荒涼的西北高原,物產稀少🧖🏿‍♀️,靠遊牧和狩獵為生,秦國自立國之初🪱,就沒有經歷過充分中原化過程,長期與戎狄雜處,因此染上了濃烈的蠻夷氣質。草原文化中沒有民主觀念👩🏻‍🎨,沒有權利意識,以絕對服從為天職𓀓,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上下一心,都很團結🤾🏻‍♂️。

      所以後來秦孝公變法,商鞅主政,迅速統一思想,提出了靠戰爭立國的發展思路。秦國的文化與中原國家是非常不同的🪪,他們認為窮要打、富要打,沒有文人🥺、商人的國家🍒,國家一定強大🥝,國富而不戰鬥🤪,就會出現儒生🐙、商人那樣的國害,國家會羸弱下去。

      本來🛼🕺🏿,夏商周以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時期,各諸侯分封天下,爵位世襲💇‍♀️,形成了一個貴族世代統治的體製👨🏼‍🎤,進入春秋末期,平民階層崛起,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已經形成,但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崛起🚶🏻‍♂️,打破了平衡🙎‍♂️,也改變了中國人。

      中原文化經過長期發展,已經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有寬容度♜,比較崇尚優雅和尊嚴😌。但是秦國不同🤒。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文化是最野蠻、最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西北少族民族的生產關系比較簡單、原始、純樸,所以他們直接以追求生存🌕、積累財富為目的,而很少加以掩飾。因此秦人比楚人更醉心武力,崇拜強權👨🏻‍🔬。

      商鞅從軍爵製度開始☁️,取消貴族世襲製度✫,收回特權🫏,只有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有軍功戰績,才能夠重配爵序,列籍貴族🖐🏿;平民百姓,不管出身貴賤𓀏,只要有軍功戰績,都可以根據殺敵多少,獲得相稱的爵位👴🏿,獲得功名富貴。有野心的人,通過打仗✶🙇🏻、殺敵,血腥的屠殺,獲得人口和土地👵🏽。

      商鞅還企圖統一國民思想,采取“愚民政策”,把文人、商人、工匠視為“國害”。他在渭河邊論法,一次性就屠殺了700多反對他執政路線的文人。商鞅不能容忍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把他們全部流放到偏僻的邊境、窮山惡水當中去,從此再也沒有人反對他了🐱。

      秦國這樣的發展模式🙋🏿‍♀️,當時的其他國家稱秦國為“虎狼之國”。但打來打去🦺,最後野蠻戰勝了文明,秦國擊敗六國♝🤌🏻,統一了天下⛹️‍♀️。

    中國文人連“歸隱田園”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新民周刊》👩🏽‍🎓:你說,中國知識分子的末日,始於秦漢。為什麽?

      張宏傑: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雖然動蕩、混亂🧜🏼‍♂️,戰爭不止🧕🏽,但思想和文化、價值觀卻是百家爭鳴🧑🏻‍🦽,自由🙂‍↔️、開放、多元的🙂‍↔️。當時的知識分子🀄️,可以在不同的國家,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各國競爭,為了生存、發展,都拼命延攬有才能的人士。不同的思想和製度,它們之間不斷碰撞🧝🏽,讓社會朝前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大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不迷信權威,也沒有思想禁區🧑‍🦽,以君王的師友自居🤸🏼‍♀️😓,將自己的“道”淩駕於君王的“權”之上🤚🏻,合則留📽,不合則去。孔子周遊列國,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只是為了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最後感覺列國都不能行他的道👨🏿‍🔬,還堅持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也”。

      孟子的性格比孔子更張揚、更鋒利💽。他說:“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意思是,別太把國君當回事,就把他們當成什麽都不懂的小孩🧑🏻‍🦽‍➡️。知識分子的這種言論、氣概,在後代的知識分子身上看不到了。

      等到秦始皇了👨🏼‍🎨😡,統一六國,各國的知識分子,只能生活在一個皇帝之下,沒有了選擇的機會,也沒有逃亡的自由🧑🏿‍🎨,只能為這一個政權服務🧍🏻‍♂️。秦始皇的暴政🚾,尤其是“焚書坑儒”🙁,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連《詩》、《書》等書也限期交出燒毀💁🏿‍♂️;禁止私學,殺死大批知識分子🐶。

      秦始皇確立了君憲製度🐫‼️,給專製製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這個專製製度建立得太強硬,剝奪天下的意圖太明顯,結果二世而亡👨‍⚕️。漢朝吸取秦始皇的教訓,給秦始皇建立的硬製度加上一層軟裝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要行王道👯‍♀️、行仁政🔴,給專製製度配上一個非常合適的意識形態體系🌓。

      漢代統一思想2️⃣,對全國人民的大腦進行格式化刪除🤏🏿,徹底剪掉了知識分子思想的翅膀,中國人的智力開始持續下降。從漢武帝開始,直到至今,中國沒能出現春秋戰國那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沒有再出現過與先秦諸子比肩的大思想家。

      後面的歷朝歷代,繼續在專製的基礎上添磚加瓦。接下來隋煬帝🧕🏿、唐太宗完善了科舉製度🫏,把天底下所有的知識分子統一到科舉考試上🪧,從製度上有力地控製了知識分子的頭腦🦸🏽。宋代重文輕武,有意識地削弱了尚武精神,防止地方有能力對中央進行反叛。

      《新民周刊》:到了明清兩代🫅🏻,知識分子就徹底被降服了。

      張宏傑♓️: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文化人連隱居山林的選擇也沒有了🖐🏻,凡不聽從號令🕧🤹‍♂️,不為朱家王朝服務的👨🏽‍🏫,全族被抄家🉑,全家被殺掉🕵🏼。朱元璋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在這道前無古人的命令下,蘇州才人姚潤、王謨因征召不至,被朱元璋斬首⛹🏿‍♂️🌸、抄家。貴溪儒士夏伯啟叔侄把左手大指剁去,不肯出山做官,被朱元璋“梟令👨‍🦽,籍沒其家”。中國文人連“歸隱田園”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到了清朝,知識分子就更慘了,幾代皇帝前赴後繼🫵🏽,對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動不動就滿門抄斬,用暴力和恐怖🩸,在人們思想大腦裏,建立監獄,對知識分子實現特務恐怖🐩,甚至清查文章裏的隱喻,連談歷史的興衰🙈,借古喻今都成為罪證,徹底讓一個民族停止了思考,變為一具僵屍。

      當時的清代名臣張廷玉有一個習慣🏷,下朝歸家後把身上帶著有字的紙條都要燒掉,也很少跟別人通信。因為家裏有文字,將來一旦犯事都會成為罪證。

      乾隆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奸臣”固然並非國家幸事,“名臣”的出現其實也不是什麽好事。國家只需要唯命是從辦事敏捷的奴才🤵🏽。他說🧑🏼‍🌾𓀛:“乾綱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在這樣的專製下,清代的知識分子喪失了創造力🙏🏽,為皇帝服務的大臣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喪失尊嚴、人格⏱,無思想無操守,老老實實當奴才🗾,賣命效力📮,以獲得功名利祿,一有機會,他們就大肆貪汙腐敗🕛,盜竊皇帝的家產。

    統一思想和改造國民性

      《新民周刊》:你在書裏為什麽說😎,中國歷史幾千年的成就是中央集權製?

      張宏傑🚴‍♀️:西方人認為中國從秦始皇之後,2000年是一個僵化的歷史,用黑格爾的話說,中國的時間停止了。但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秦始皇以後🧠,中國歷史也是不斷演進發展變化,其中最主要的是集權專製和統治技術,發展越來越精微。也可以說👇,秦始皇後的2000年歷史,就專製製度的發展史。

      所以我認為,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發明創造🦬,不是四大發明,不是指南針👩‍💼,不是造紙術,不是火藥👨‍💼,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專製製度。

      這套體系背後有著很多理論提供者,像韓非子,法家、儒家,包括老子🧝🏽‍♂️、墨子,董仲舒,都對這個製度上提供了思想之源。比如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主張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往往忽略他另外一句話“天得一以寧,地得一以清,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老子的小國寡民論🦶🏻,是建立在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之下👩🏽‍🍳,他是最早提出大一統政治要求的知識分子。

      墨子我們對他往往比較有好感,實際上墨子最核心的思想是尚同😖,就是要用一個大腦統一全國人的思想💂🏼🤷🏻‍♀️。他的設計是這樣的:一鄉的人要把思想統一到鄉長身上,一縣的人要把思想統一到縣長的頭腦上來,一國的人要把思想統一到君主的思想上來,這樣才能令行禁止,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中國的集體主義、專製主義的思想源頭遠比我們想象的深遠🛟。春秋戰國👰🏽,思想那麽活躍🧑🏼‍🦰、開放💥🔺,諸子百家氣象萬千🚵🏽‍♂️,非常崢嶸。但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傾向,呼喚中國盡快統一,呼喊中國盡快出現強有力的統治者👈。

      《新民周刊》🏊:從晚清到民國、新中國🧖🏼‍♀️,從梁啟超、魯迅到毛澤東,一百多年裏🙅‍♀️,中國人都在提倡改造“國民性”,為什麽都沒有成功?

      張宏傑: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認為自己的國民性存在劣根性,興起如此轟轟烈烈的國民性改造運動。

      從梁啟超到魯迅到毛澤東,其中有一主題是改造中國人,改造每個中國人的思想。但改造了100年,好像我們整個素質變化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方面還有退步🐓。

      梁啟超說中國人身上有奴隸性↕️,甘於帝國的統治,甘於暴力的統治,不敢反抗🚵;缺乏公德意識🥴,只有私德意識;缺乏尚武精神。梁啟超認為這是中國人的三大弊病🤷‍♀️,國民性的三大弱點🚬。要改造中國,關鍵是改造每個人,通過寫小說、辦學校、辦報紙的方式🧑‍🦼,思想啟蒙🏋🏻‍♀️,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身上的缺點,喚醒老百姓,然後變成新民🍳。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取得政治改革的成功𓀎。

      梁啟超的思路後來被魯迅所繼承下來。魯迅經過中華民國的建立🧑‍🚒✖️,以及後來的二次革命,他對這個製度變革喪失了信心。他說如果沒有新的國民,這個國家換什麽招牌都是沒有用的,不管民國還是共和國👩🏼‍💼,但都是原來的人。所以最先要立人♘,立人後才能立製度。所以魯迅整整20年時間,不停寫作,寫小說🆑、寫散文、寫雜文,攻擊中國人的劣根性,喚醒老百姓,每個中國人接受了新思想,成為新民眾,素質提高了🧰,然後整個中國也就慢慢變好了。

      魯迅的思路後來被毛澤東繼承下來👍🏿。毛澤東年輕時曾經主張湖南獨立,主張聯省自治,就是成立湖南國,不跟別的省一起混,把湖南改造好🤷🏼。他當時對中國國民性的看法和梁啟超、魯迅一樣,認為中國人積病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性情懶惰、虛偽相存、奴隸性強、思想狹隘,身上存在非常大的劣根性,必須得把這個劣根性完全打掉🪼,中國人才有希望👨🏼‍🦳。

      毛澤東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後🌉,認為找到改造中國的靈丹妙藥。他認為馬列主義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只要用最先進的思想占領每個人的頭腦,每個人都變成共產主義新人,聽黨的話,中國所有的問題都得到解決。

      新中國建國後,有人統計過,毛澤東共進行過63次群眾運動,其中大部分群眾運動,都貫穿著思想改造的主題。“文化大革命”十年時間,用思想革命解決中國人素質問題的這條路走到了極端。不同的政治🤸🏿‍♂️、社會運動,基本是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國民性改造的,但結果怎麽樣♡,大家都很清楚👩🏿‍🎤。在製度建設沒有根本性改觀的前提下🪂🪦,期待國民性的徹底改造是不可能的。

      《新民周刊》:你說👰,歷史即當下,為什麽➝?

    張宏傑🚙:是因為當下發生的一些社會現象,在歷史上都發生過。打擊貪汙腐敗,百姓冤屈上訪,國家工程貪汙,這些問題,歷朝歷代都發生過⛓,相似度驚人地高🧑🏻‍🦽‍➡️,好像那個時代的事物改頭換面,換一套馬甲又穿越跑回來了,像是時光倒流。所以翻讀歷史的時候,漸漸發現,現代社會的很多問題,都不是現代的問題🙍🏻‍♀️👩🏻‍🔧,而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製度的問題🫱🏽,這種問題的根源都在歷史上。

    (撰稿/烏力斯)

    轉自《新民周刊》201443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