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竇玉明學長,公募基金界的傳奇人物和先行者🛁😏,199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後🙌🏽,歷任中信國合金融組交易員、君安證券自營業務投資經理、大成基金基助等二級市場投資工作,隨後在嘉實基金的8年間成功從投資轉型管理,任副總經理主管投研。2008年通過富國基金全球競聘成為業內首位市場化競聘的公募基金總經理👩🏽⚕️,打造出內地市場首屈一指的量化投資管理團隊,讓富國基金成功實現了從單策略投資向多策略投資模式的轉變🚿,形成固定收益投資🏄🏻♀️、成長股投資、量化投資“三駕馬車”🧎♀️➡️,從400多億元進入千億元資產規模☝🏼,成功躋身前十大基金公司🧛🏽。2013年再次華麗轉身🗻,離開千億規模的富國基金加入行業排名52資產規模僅百億的中歐基金任董事長並持股5%,成為新《基金法》實施後基金業高管持股第一人。作為公募基金公司治理結構變革的先行者🛼,竇玉明學長將在中歐基金這個嶄新的平臺積極推行股權改革和事業部製🤞🏿,踐行多策略精品店理念的差異化模式,再次書寫神話🤘🏽。
“對於我們清華人來說,把事做好有多聰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關聯度最高的還是在一件事上夠不夠努力,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努力程度🫳🏼。”
——竇玉明🙆🏻♂️,1987級經管學院

陸家嘴的夜色一如既往被寫字樓的燈光和年輕人的夢想點亮,竇玉明學長的辦公室空氣中微微透著茶香和書香。他的儒雅恰似溫潤厚重的玉石,溫和又睿智地與我們分享著他做人做事的理念。
一、努力比智商更重
竇學長在清華經管學院讀“本碩”共六七年的時間,回憶起清華歲月對後來職業生涯的影響,他談到所學知識與未來工作本身的聯系也許不是那麽密切🫸🏿,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價值觀的塑造。
在他看來努力認真、力求完美的精神比智商更重要,也是做好所有工作都必需的🟩🧔🏿♂️。“除了最頂尖的研究領域,這世上大部分工作其實還挑戰不到智商🏄🏻,我們的智商容量已經足夠。對於我們清華人來說😊,把事做好有多聰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關聯度最高的還是在一件事上夠不夠努力,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努力程度🫴🏻👩🏿🏭。”
關於職業選擇,竇學長談到對自己從事二級市場投資最有幫助的三點體會:
1)聚焦與持續努力
竇學長多年來一直專註在二級市場投資和投資管理領域。二級市場投資的本質就是投資於行業的優秀公司,會接觸到很多行業頂尖公司的成功企業家,他們都有個共同特征🏌🏽♂️,就是都很努力很專註⚅。“聚焦與持續努力就像投資復利滾雪球🏋🏽,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堅持就會呈現出巨大的差距”,竇學長說自己對投資和管理的理解也是這二十年來不斷積累加深的結果。
2)正直⏳、誠信、一致
在他看來,投資博弈就是在比誰離真相更近,尤其是長期業績比拼的是價值判斷力。只有一個正直、誠信、一致的投資團隊才會離真相更近,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已經成為他管理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將堅持的信條。
竇學長心目中三位世界一流的投資者分別代表了三條不同路徑的投資理念:巴菲特——長期價值投資者;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者🛳,約翰伯格——指數基金之父👰。其中大衛史文森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選擇基金經理,他曾談到早期自己比較關註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投資流程🐚、過往業績等等因素⚪️,到後期他只關註一個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正直。竇學長很認同這一觀點🧛🏻,他說正直不僅是投資最重要的品質⛄️,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獲得發展機會也是因為正直和努力受到別人的認可。
3)幸運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
竇學長謙虛地說,人生中有很多事是不是能做成,其實也有很大的因素在於運氣,在二級市場投資領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業方向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中信國合,這個以國際貿易合作為主業的公司當時特別組建了金融小組💆🏼,他擔任交易員做了一年多股票😬✸,從此踏上了二級市場投資的職業道路🍝。這個金融小組解散的時候🤏🏼💁♂️,竇學長去了君安證券,與他同在金融小組的還有王亞偉、黃衛東等後來二級市場叱咤風雲的人物👷🏻🧓,他們一個去了華夏證券後來成為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一個去了中信證券後來成為公司高管⛄️。
竇學長說年輕人如果早點想明白自己做什麽事會更喜歡更適合🚖,就會比他們這代人在職業生涯上幸運很多🧘🏻♀️,所以他在對女兒的教育中最關註的就是開發她對於職業生涯的認知🧃。
二🧏♂️、正直👩🏻🦱、卓越👨🏭、胸懷、情商是優秀基金經理的必備品質
金融投資領域歷來是優秀年輕人匯聚的職業🧕,很多名校畢業生都投身金融投資行業㊙️,竇學長對這一現象的解讀如下:1)國內金融行業整體薪酬水平較高,雖然在美國金融也是高薪行業但差距沒有國內這麽大🛜,很大因素是因為國內金融行業是在高度管製下,因此具有壟斷利潤😂。2)金融的本質是要實現資產配置職能,好的配置產生價值,差的配置毀滅價值,大量優秀人才的湧入有利於提高金融行業整體效率和打破壟斷🕎,是好事🐊。
成為基金經理是很多從事二級市場投研工作的年輕人的追求目標,我們請竇學長談了他心目中優秀基金經理應該具備的品質👢🔣:
1)正直
二級市場投資是自由選擇的,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幹擾更小🚣🏻♂️,如前所述,正直是做好基金經理的重要品質。
2)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就是不斷努力,做到最好。投資是人與人的博弈,市場和對手都在不斷進步,在這場零和遊戲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殘酷的競爭法則🕵🏻。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在牌桌上找不到菜鳥的話,你就是輸錢的那個。
優秀基金經理的標準不是為投資者掙到錢就可以,而是要掙到錢比別人多𓀎🙏🏼,要超越市場水平,要持續在市場一致預期和自己價值判斷的差異中獲勝。要做到這點一定要持續追求卓越🙂↕️,比別人更努力。當對手的智商和你一樣高甚至更高,他們在持續努力深夜都還在看報告的時候,如果你已經開始追求生活工作的平衡,要想做到超越市場就非常困難。
3)心胸開闊
賣方分析師要具備獨特視角🤾🏼,觀點鮮明,可以更封閉👁、更倔強,而買方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去判斷哪個可能性離真相更近。因為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需要根據變化調整自己的看法才能適應市場👩❤️💋👩。而大部分人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後很難接受新的看法,心胸不夠開闊就不適合做基金經理。
4)情商
要做好投資有兩件事: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其中,信息處理可以憑借智力和經驗做到很好😯,但低情商會成為信息獲取的障礙🍘,不受人喜歡就更難與人交流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在竇學長看來,投資與醫生、律師等很多職業一樣並沒有多難多高深,天賦只在最頂端的1%發揮作用;再往下比較優秀的10%-20%🤹🏻♀️,以及中間合格的60%-70%,都是勤奮和聰明在發揮作用。最頂端:勤奮+聰明+天賦;優秀:勤奮+聰明;中間:聰明或勤奮二者有其一就可做到。剩余10%既不聰明也不勤奮的🏃🏻♂️➡️🕖,則是將被淘汰的不合格者🪯。
三☺️、職業選擇取舍有道
在竇學長看來🐦⬛♓️,二級市場投資的各個細分方向🧑🏻✈️,賣方、買方、公募、私募作為職業起點都殊途同歸🎩,好公司更重要,價值觀更重要,能學到東西更重要⚒,優秀的人成長路徑是多元化的。
竇學長現在做的投資管理工作更多涉及到公司戰略、團隊建立🙅♂️、價值觀維持、製度的實施,是建立一個公司而不是選擇一只股票。在他看來,是做專業投資還是轉向投資管理,只是不同的路徑選擇🧙,要根據自身特點綜合考慮😊🎶。他選擇轉向投資管理是因為這條道路更喜歡、更適合自己,更有可能做到最優秀🤙🏿,並且過去做投資的經歷也有助於自己去理解投資業務和理解基金經理的想法🔖👩🏻🔬。
在他看來城市的變換不是職業發展的考慮因素,工作如同人生伴侶的選擇,什麽都想要最後就會什麽都找不到🥨,唯有想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麽,別的都不作為重點考慮,要有所取舍🗞。他每次職業轉換都有明確的價值所在👩🦽➡️:從券商自營到基金公司是為了更專業地從事投資業務;到嘉實的八年間完成了從投資到管理的轉型👨🏿🔬😆;到富國擔任總經理從管理部分業務轉為全面管理;再到中歐是為了在新的公司治理結構下更好地踐行自己的多策略精品店理念。
四💬、堅持差異化,打造多策略精品店
竇學長對基金的發展模式有很深入地思考🤤,他曾在很多場合提到對基金業同質化競爭的擔憂。如果各家基金公司在產品策略和市場策略上都高度同質化🌁,對渠道依賴度越來越高🍼,對投資團隊的培養和投入越來越少,產品越來越平庸🧙🏼,投資者的滿意度就會越來越低👰🏿。他指出,公募基金經歷過“牌照為王”和“渠道為王”的時期之後,未來將進入第三階段💇♀️。新基金法實施後,目前90多家公募基金未來三五年間很有可能會數量大幅增長,同時還要面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競爭,在這個階段能夠勝出的一定是有差異化策略的公司。
他談到國外通常認為基金公司有兩種商業模式:Asset Gather(資產收集者) 和Alpha Generator(超額收益生產者)🧚🏿。前者就像是大規模超市👴🏻,用一站式購物中心滿足投資者的所有需求,追求的是資產規模,更重視渠道和品牌,投資業績只要做到一般水平即可✊🏽,基金經理的能力相對沒有那麽重要。而後者需要走精品店路線,只做自己最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會滿足所有需求💌,追求的是Alpha(超額收益)💪,更註重投資業績🙍🏿♀️,必須是戰勝市場的搶錢機器,基金經理是最重要的👶🏼。在某種程度上,基金規模和投資業績是天生的對手👼,因為業績來源於在零和遊戲中戰勝別人,規模越大時要達成同等業績可匹配的交易對手就越難。精品店路線就是在二者之間選擇了投資業績,放棄把規模作為考核標準。
竇學長的多策略精品店理念其實在他管理富國基金的時期就已初露端倪💻。2008年他通過富國的全球競聘成為業內首位市場化競聘的公募基金總經理⏩,迅速打造出內地市場首屈一指的量化投資管理團隊😒,讓富國基金成功實現了從單策略投資向多策略投資模式的轉變⬛️,從400多億元進入千億元資產規模,成功躋身前十大基金公司。他談到自己在富國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1)公司價值觀的改造,從平穩的國企文化逐漸轉為追求卓越。2)打造差異化策略,形成“權益類⚗️、固定收益類和量化投資”三駕馬車。3)引入優秀的人才👂🏼,建設更適應市場的激勵製度🚹。
他認為自己的多策略精品店理念在富國得到了一定的實現,但如果要達到卓越,還需要體製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變革作為基礎💘,而中歐讓他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作為新基金法實施後國內首家公募基金股權改革的成功案例🛑,中歐基金目前的員工團隊持股比例是20%,未來的目標是成為最大的股東👩👦👦。在竇學長看來,個人股東持股比例5%為限的股權激勵並不是重點,他最終的願景是希望員工團隊這個整體能在持股比例上成為公司的最重要股東。中歐目前在做的😽,不是股權激勵🧑🏿🔧,而是股權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變革。
國內現有的製度框架雖然保證了初創期的基金業運行相對合規穩健,但經營獨立性往往受到股東影響📏,由於股東的利益訴求主要是基金管理費為基礎的利潤,都會將資產規模作為基金管理者的考核指標,導致很多基金公司盲目追求管理規模最大化,股東利益與基金持有人利益背道而馳。這種從股東層面開始的對短期回報的追求,會通過考核指標層層蔓延到基金公司總經理、基金經理💁🏼,結果所有人都追求短期目標而不去考慮可持續發展,都會去選擇能夠馬上出成績的決策,最終造成了現在公募基金普遍存在的同質化拼規模的局面。在他看來國內基金行業在投資策略上表現出來的短視更多是受到公司治理結構的限製,讓基金管理層通過部分持股形成一定的控製力是目前現實可行的較優方案。
竇學長說⟹,中歐將沿著追求Alpha的多策略精品店模式發展下去🚶➡️。在他看來,外界關註度很高的“事業部製”其實只是改革體系的冰山一角,股權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變革才是根基🤽🏽,只有具備這個堅實的冰山底部作為基礎,事業部製才不會變形為部分人獲取短期利益的平臺。若在原有的股權結構下,管理層和基金經理都會擔心公司的定位和激勵製度能否持續🔠。治理結構是戰略選擇的基礎,富國的戰略選擇是三駕馬車,中歐的戰略選擇是多策略精品店👦🏻。這種精品店的模式將更吸引成熟的投資者,定位於復雜客戶👷🏻♀️。
他談到目前在中歐基金做的最重要的四項變革🏔:
1)匯聚優秀基金經理
基金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就是人才,做Alpha最關鍵的是要找到前10%-15%的最優秀基金經理🙎🏼♀️,中歐目前招的基金經理不少在過去五年投資業績排名前十。
2)公司資源再配置
中歐重新進行了利益調整,接近40%的資源配置給投資和研究團隊,而行業平均水平是12%左右。中歐的管理人員非常少,這樣可以把更多的資源向投研傾斜🧭。
3)組織架構改革
組織架構越扁平越高效,現在中歐只有三個層級🖖🏿🚨:公司管理層👨、團隊負責人、基礎員工,不再有其他中間的管理層🫵🏽,組織架構越復雜層級越多越易內耗,國外做Alpha的基金公司也是扁平化的結構。
4)利益綁定
中歐要求基金經理的獎金很大部分來自於購買自己管理的基金產品,讓基金經理和客戶的利益綁定🥻🚗,基金經理和管理層的利益綁定🧑🏼⚖️。這種模式下根本就不需要擔心老鼠倉的問題✨,因為基金經理最優的選擇就是把自己管理的基金產品投資業績做好。
五、關於互聯網的影響和對非專業投資者的建議
關於互聯網對證券和基金業的影響,竇學長指出🦸🏻♂️,互聯網正在帶來專業工作的業余化。一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基礎性工作如信息收集等🤵🏼♂️,都將被機器代替;二是互聯網使得信息的獲取更為容易,人人都是分析師將成為可能,越來越多的業余分析師加入這個行業,加大了職業證券分析師的競爭壓力👏🏼。只有比業余選手中出現的出類拔萃的人更優秀🧜🏽♂️,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未來賣方分析師的行業可能會更類似於娛樂業的贏家通吃模式🤮,兩級分化將更嚴重。此外,互聯網對渠道的影響先於對產品供應商的影響,銀行、券商需要轉型更快👮🏿♂️,基金公司也要在投資端♣️、銷售端進行積極布局💨。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的意昂如何進行投資👨❤️💋👨,竇學長也給出了幾點建議:1)在資產配置中,股權類相關資產的比例要提高。2)要做長期價值投資🩻,至少看到5年,不可太追求短期收益。3)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4)委托專業人士進行投資💆♀️。
竇學長一直都在踐行著正直努力追求卓越的價值觀♘,做正直的人🔣🧑💼,努力把事做好,是他最看重的品質。我們衷心祝願竇學長在中歐基金能如願以償,實現他變革公司治理結構和打造多策略精品店的願景,再次書寫傳奇🔇。
供稿: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 作者: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