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做一名實幹家🦹🏻,在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中實現我的人生價值!”2012年🖊,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碩士畢業的徐勃懷著這樣的信念🙆🏽♂️,背上行囊帶著夢想,奔向未來,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岔路河鎮下坎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清華才子、大學生村官徐勃在蓮藕地裏勞作
在基層的3年,從下坎村副書記到鎮黨委副書記,他走遍了全鎮15個村的每個角落🧑🏿🏭,撰寫了4萬多字的《岔路河生態經濟文化可行性報告》🧕🏿;在對新加坡的招商工作中🧙,他促成多個重大項目落戶岔路河鎮☄️🧑🏻🔬;作為一名江西老表🧑🏽🎤,他將妻兒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下定決心要在東北的農村耕耘夢想。
放下身段紮根基層,將青春綻放在黑土地上。在團中央“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走基層的分享活動中👳🏻♂️,徐勃說,“青年人都是夢想家。向上向善,是最快樂的事情🧘🏻♀️,最符合我們青年人的天性和追求。向上向善的青春是最美麗的青春🧖♂️,讓最美麗的青春在黑土地上生根發芽。”
徐勃作為團中央“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與鄂爾多斯的青年學生分享青春故事
清華才子放棄高薪投身農村
剛畢業時,徐勃的確有很多選擇,可以去企業拿高薪🐂,可以去律所當律師🧖🏽♂️,在周圍的親朋好友看來,無論如何,他都應該是留在大城市裏。
而在畢業時,徐勃卻一份簡歷沒有投過🧑🔬,一次企業宣講會都沒有去聽過🌋,公務員考試也沒有參加🐦⬛,他用他的時間去學習了吉林省的十二五規劃等文件。
徐勃說,“我很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麽,要做什麽🫃🏽🏋🏼♀️,我聽從內心的召喚。基層是我熟悉的地方,我要用我的腳步去親身感受吉林這塊土地的熱度。”
徐勃來自農村,對三農問題一直非常感興趣,在學校的時候他也是三農學會的副會長🎪,專門學習研究我國的三農問題。他曾去過河北保定調研農村環境汙染問題,到過北京的十多個工地,去過甘肅民勤縣的沙漠🤷🏽,寫過一些關於三農的調研文章。
2011年🤨,畢業前的那一年✢,徐勃先後三次來到岔路河鎮🙎🏼♂️,走街串巷,深入農家做調研。岔路河鎮的夏季是一馬平川的黑土地和一片綠油油的水稻🫴🏿,而到了冬季又成為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冬域之城🌊,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城鎮化建設,無不深深的打動著這位南方小夥。
2011年底,吉林省從清華引進畢業生到吉林工作🔓,基於對三農問題的興趣和對東北自然☝🏼👰🏽、人文環境的好感,徐勃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當時填報誌願表時有三個機會可以在吉林省省直機關工作4️⃣,但我只寫了7個字♉️👨🏼🎤:堅決要求去基層🦹🏽♀️。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深刻影響著徐勃,他明白只有將個人的選擇和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才最能體現人生的價值🖌。
徐勃(左)在田間地頭
克服困難 放下身段接地氣
初來東北👩🏼🚒,語言是徐勃遇到的第一難關🧑🏼🎓。“記得我剛到村裏工作時,說話語速特別快,很多村民聽不懂我在講什麽,我在臺上開大會,村民就在臺下開小會🏌️。”徐勃說,他每天都在提醒自己🐗,盡量多說方言👩🦯➡️,融入群眾。
有一次在組織村民開會時🎅🏻,徐勃習慣性的準備了發言稿,村民們笑他,要他向中央八項規定看齊🙋🏽♂️,“中央領導講話都不拿稿了,小徐書記講話也不能拿稿🙎🏿♀️。”一番話讓徐勃感到無比的尷尬🧑🏻🌾🐛,最終這場會也沒能順利開下來👨🏿🎨。這讓徐勃深刻的體會到♕,在基層,對老百姓來說,任何形式主義和花架子都是虛的🛟🧑🏻🌾,只有接地氣、腳踏實地的幹實事🐫,才能贏得百姓的尊重和信任🌑。
“在下坎村那段時間,我並沒有做多少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正是這些平凡工作的磨練,讓我變得更踏實🫅、更有耐心。實幹者最快樂,我就一直這樣樂在其中。”
2013年,徐勃擔任鎮黨委副書記。為進一步提高農村文化生活品質,徐勃首次將高校社團模式創新性的引入到農村文化建設中🧱🤽🏽♀️,半年時間,組建了象棋協會、秧歌協會、書法協會等38個文化社團👻,人數由最初的100人,增加到了今天近3000多人的規模。
據徐勃介紹,“社團的松散性和擴張性非常契合農民自由的天性和自覺的精神文化追求,將以前那種自身自滅的文化發展形式變成了社團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我發展、自我運營的可持續社團模式🐪,極大的調動了各個社團負責人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跳廣場舞、讀書📒🦁、下棋、徒步的健康生活方式替代了很多不良生活習慣🐕🦺,賭博、迷信、上訪的減少了很多,加入社團的村民在社團活動中得到教育、提高自己。這種模式被吉林省文化廳作為示範模板在全省6900多家文化大院進行推廣😏,並作為2013年吉林省唯一一家文化大院獲得了中宣部💂🏿♂️、文化部和國家廣電總局評選頒發的國家級大獎——“全國第五屆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先進集體”📁。
2014年,作為鄉鎮基層幹部🧚🏼,徐勃被吉林省委宣傳部評選為“吉林省十大好青年標兵”暨“愛崗敬業好青年標兵”。
徐勃(右二)走村入戶,看望村裏老人
招商引資 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岔路河鎮有一個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農產品食品安全加工園區🌝🍻,2014年,徐勃到開發區兼職工作,負責對新加坡合作辦公室和招商的工作。
面對陌生的經濟領域,短時間內要學的東西很多🚶🏻♂️➡️,徐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有效的應對著各種挑戰,全程參與許多重大項目的談判和建設🥷🏼。長白山保健品製造基地項目、工廠化食用菌項目、百萬頭生豬項目、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建設的國際物流園🗓,以及正在推進的以色列農業產業園等等,投資額從3億、21億到46億元不等🚴♂️。
如今已是中新食品區對新合作辦副主任的徐勃經常奔波於國內外,只為了讓百姓在滿足了精神文化生活後,腰包也能鼓起來👨🏻🦱🫅🏿。“他們守家帶地,就近就業,我能夠感覺到村民普遍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以及期待感。”
徐勃(左一)等在農家院裏開調研會
實踐出真知 知易行難
時光飛逝,從當初的意氣風發,到工作中的挫敗和迷茫👵🎰,最終收獲群眾的信任和托付,經歷了所有幹事創業的曲折📥🧊、辛酸和委屈🦞。有人問過徐勃,是否後悔來到基層工作,徐勃說,“我的愛人是河北人💁🏼♂️,2013年來到吉林省工作⛑;我的父母都是江西人,也已經在今年3月帶著我2歲半的兒子來到了吉林省。這就是我的答案。作為一名清華學子,我希望自己的成長能夠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農村需要我🚖,我也需要農村🤸🏼🫶🏽。”
一顆種子,只有埋沒在土中,才有可能破土而出。徐勃尋找到了適合他的那一片土地,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奉獻著青春與汗水🎼🧑🏻🦯➡️。
“在基層,很多的故事,很多讓我們感動的平凡人,很多讓我們放不下的群眾🪃→,他們都是我們紮根基層的動力。我願做一盞‘節能燈’🏡,照亮百姓家門前的路🌥。”徐勃深情地說🤔。(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
轉自 中國青年網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