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收到最重的教師節禮物:在全校學生投票中當選“最喜愛老師”

方旭光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探討(方旭光,1990.9—1992.7就讀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這個教師節,方旭光收到了一份最重的節日禮物: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1萬多名學生的網絡投票中,他在千余名教工中票數最多,當選為“我最喜愛的好老師”。
這結果多少有點令人吃驚——作為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副教授,讓大學生“最喜歡”還真不容易。記者前去體驗了方老師新學年的第一課。
年過半百,並不麻辣
在松江校區教學樓B403室🛸🙅🏻,記者與來自各個院系的近100名大二學生一起🧑🏻🤝🧑🏻,開始了下午第一🚵🏻♂️、二節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這就是同學們傳說中的“毛概男神”🙎🏼♂️?論年紀👮🏼♀️,方旭光50出頭👨🏽🏫;論風格,他溫文爾雅、語氣平和🔡,不是出語驚人的“麻辣”型✊🏿。首堂導論課,方旭光戴上一個“小麥”(微型麥克風),放出PPT課件投影♿🛴,甚至自我介紹都沒有🧔🏋🏻♂️,就直奔課堂主題——什麽課👱🏽♂️、講什麽👩🎨、作何用🏉。
“哪怕讀到博士,這門課的全稱也可能是最長的9️⃣♡。”方旭光說,它6個學分,每周4節課🫴🏽,一學期72個學時。“花了那麽多時間、那麽大精力🚌,這課不能‘水’啊。”
2006年至今,這門課方旭光上了近10年,對它如數家珍。說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開始在活動黑板上連續地快寫板書🎷:1952年↪️,679億元💜;1986年,1萬億🤵🏼;2001年🫅🏽,10萬億;2005年,20萬億;2007年🌅,30萬億🎅🏽;2014年,63萬億……這就是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遷史與加速度👺🧾。他告訴學生們,當今世界只有中美兩個國家的GDP達到10萬億美元水平,美國也是在2001年才達到的。他舉例時🥉,甚至援引了《華爾街日報》的新聞標題《奧巴馬:社會主義者?》。
方旭光說,自己不會向學生提出已有標準答案的客觀問題,他最喜歡開放式互動,請學生正反方各自在黑板上寫下三五個關鍵詞🚶♀️➡️,辯論“赴美生子——中國夢?美國夢👩🏼?”“抵製‘洋節’能否拯救中國傳統文化?”……
方旭光的課還帶有自選動作,講授自備的專題課,如“21世紀社會主義興衰”“當代中國社會的價值流變”“偶像變遷的社會動因”等。他告訴學生,希望大家不是U盤,只拷貝老師所教♡;而是CPU,可以自助學習🤷♀️。
不做“水師”,就沒“水生”
方旭光教思政其實是“半路出家”🦹🏼。上世紀80年代🔷,他本科就讀於甘肅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5️⃣,留校後卻任教思政課程。
“學醫研究的是人,教思政研究的其實也是人。”他認為🚻,後者對於自己更有意義。從教幾年後,他繼續攻讀研究生🧑🏻🦯,清華碩士加上復旦博士,學的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變成了絕對的“科班出身”。
思政博士樂於思辨。課上,方旭光常常請學生上臺,把手中的“小麥”交給他們📶。才第二節課,他們就開始討論“物質”概念。一男生在黑板上寫下“物質”定義:實在存在的東西🏇🏼。
方旭光接著問👰🏻:如果教師節請你為老師代買水果🚚,但不要西瓜、蘋果等,能在超市找到名叫“水果”的東西嗎🧑🏼⚕️?全班同學會心地笑了,男生也搖頭。看來✈️,物質其實是抽象的,只是對事物共性的概括。
“不拍馬屁拍著良心講🍐,這稱得上是本學期最讓我驚喜的一門課。”就讀金融銀行方向的辛依霖說🛩,原以為要靠著充電寶📻、刷朋友圈撐下來的一節“水課”,變成了自己完整聽完的一節課👩🏽🎓。
“老師不是‘水師’,所以也不希望我們是‘水生’📯。”學金融的施雨表示👸🏽,自己高中學的是理科,政治、歷史只學過半學期,“希望彌補自己曾經錯過的這方面學習,認真體會👩🏻🍼、學到更多。”
你當“主演”,我做“導演”
“20年前,老師好當👳🏿♀️,因為老師能比學生早知道一些、多知道一點🍊。”從教多年之後,尤其是這次經過全體學生推薦、初選、復選💆🏼♀️,成為“最喜愛好老師”🥌,更促使方旭光反思思政教學之道:如今🚴♀️,老師並不一定能比學生早知道、多知道,因此師生的角色定位需要調整。他更願意讓學生來當課堂的“主演”⛹️♀️🍣,自己只是一名“導演”✤,“希望學生們走著走著🏂🏼,忽然間說🤱:這不就是門嗎?我找到門了🤽🏻♀️。”
“導演”的功夫在課外。這個暑假🖐🏼,方旭光自助行穿越甘、青、川🖍、藏,遊歷中,他特別喜歡和藏區農牧民聊天📪。原來,這門“概論課”設有專門一章,主講民族問題。“自己所見所聞,都是最可信服的真實素材,包括上課幻燈用的照片,都是自己拍攝的。”方旭光曾與學校人文社科部老師代表赴我國臺灣各大高校考察🕞,他常用這段經歷作為“概論課”論據。有意思的是🧗🏻,每年課程結束後的假期裏,都有多名學生自發赴臺,還會順著方老師路線,在途中寄回明信片,發他微信。
即使在自家小區周邊🐸,方旭光也喜歡與附近的施工隊、裝修隊工人談天說地,談工資與待遇🪚,甚至談能否洗上熱水澡……親身體悟社會基層,也是搜集課程中可用的教育案例。方旭光課上曾請學生猜一猜校內保潔阿姨的月工資水平◀️,多數人以為有幾千元。“他們還不諳世事,當年阿姨們的工資水平幾乎在最低線上。”
博學廣識的方旭光還一直是大學生團隊活動的常客,帶教“挑戰杯”拿市級獎,帶教辯論隊走出國門……學校三大品牌活動“模擬聯合國”“大學生辯論賽”“區縣經濟論壇”,從議題設置🙆🏼♂️、培訓指導直至評委點評,他年年全程參與。可以說👱🏿,這位思政老師除了每年約400名班上學生外,總是把他的“課”帶到學子們身邊🧑🏽🚒。
最近,方旭光每周都收到畢業生郭睿的跨洋電子郵件,一對師生共同交流思想。至少已有5名學生找到這位思政教師🙇🏻♂️,為自己寫一封出國深造推薦信。金融專業的郭睿今年已赴美留學🧔,依舊找來政治學基礎書籍閱讀𓀆。對於他,方旭光上的這門大二課程,至今還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