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向蘇州大學發來賀電,祝賀國際編號為216331的小行星,已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命....
“我從舊時代走過來,富國強民是夢想,總想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很簡單的想法。”10月2日是兩院院士、我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的百年誕辰。在近期舉辦的紀念活動上💁🏼♀️🎯,鄭哲敏的人工智能(AI)數字人跨越時空如是說。鄭哲敏做過很多不平凡的事🙍🏽,但這些事在他看來都是簡單且自然的🏯。他最擅長的事✋,是從別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中✫🎚,抽出足以牽動全身的那根。而他最在意的事,是自己“能為國家盡...
圓圓的臉上總是掛滿微笑♈️,平易近人、和藹友善🍲,兩院院士吳良鏞給人的印象一貫如此。5月7日是吳良鏞的百歲生日🃏,期頤之年的他每當談及城市、人居時,眼裏仍會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因為這是他畢生摯愛的事業。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墻壁上,掛著他親手書寫的四個大字“匠人營國”。作為建築界的泰鬥,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踐行“謀萬人居”的崇高理想。立誌學習建築,毅然回國建設將建築事業作為畢生追求📊,這與吳良...
“許多年後,我們將把怎樣的城市和鄉村交到子孫後代手裏?”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一直在思索這個命題。30多年前➔,錢學森在寫給吳良鏞的一封信裏說:“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離開自然又返回自然。”這個理念也恰是吳良鏞窮其一生踐行的“人居夢”❣️。風風雨雨裏耕耘70余年,吳良鏞讓建築走進科學,讓中國建築...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拜萬人師,謀萬家居🧑🧑🧒🧑🏿💻。”這是新中國建築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吳良鏞的人生寫照。抗戰勝利後,吳良鏞協助梁思成創辦了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與汪菊淵....
8月1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發布最新一期公告(WGSBN Bulletin),公告稱🧗🏻♀️,經小天體命名工作組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為19235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王大中星”。“王大中星”的命名公告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2022年第11號公告封面圖王大中院士王大中,1935年生人👨🏿⚕️🤖,國際著名的核能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
已走過百歲人生的我🧓🏿♒️,1922年出生於古都金陵🤾🏿♒️。一個人的一生不能不思考到底想要做什麽,立誌是人一生不斷前進的動力。而誌向往往並非一蹴而就🍋,是伴隨成長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想一步步確立下來的。之所以選擇建築事業作為一生的追求方向🤙🏻,與我青少年時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吳良鏞先生我出生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祖國大地戰火連連🥾,苦難深重🕤。1937年南京淪陷,我隨家兄流亡重慶,於合川繼續中學學業。記得1940年高考結束的那天下午...
仰望星空,那裏有很多星🛀,但有一顆小行星很特殊,名為“中華”,它是第一顆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而它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張鈺哲🚚。他🦏,被稱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
在今年1月20日舉行的蘇州清華意昂會年會現場🧗🏿♀️,潘老和蔡抱真兩位90歲老意昂登臺分享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潘老鼓勵大家拼搏奮進🔀,發揚清華精神👨🏿✈️🚵🏽♀️。潘學長的大家....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