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識途在首發暨贈書儀式上(楊樹 攝)

《馬識途文集》內頁 (楊樹 攝)
十八卷、703萬字🤸🏼、用文學的形式記錄近百年歷史——104歲老作家馬識途傾一生心力㊗️,為現當代文學史再添一筆重彩!6月24日,由四川文藝出版社(以下簡稱“文藝社”)策劃推出的《馬識途文集》在四川省圖書館第二學術報告廳舉行新書首發式🤷🏻♂️,88歲的著名作家李致,94歲的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王火趕來見證這一文壇盛事,三位大師的聚首🏌🏼♀️,令整場首發式尤其珍貴。
老友盛贊力挺 馬老自謙惶恐
省圖書館第二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讀者們聞訊趕來,一睹馬識途的大師風範🧎♂️。首發式在電影《讓子彈飛》的片段中拉開帷幕。眾所周知👷🏼♀️,這部由姜文導演並主演的經典之作,正是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之《盜官記》,這次也收錄於《馬識途文集》中🧛♂️。
在現場,馬識途的兩位老友,李致和王火都向他表達了真摯的祝賀🫲。值得一提的是,在《馬識途文集》的整個出版過程中,為了讓其內容詳實👲🏼、史料準確,李致全程參與編輯😶🌫️,在馬識途的家和出版社之間來回奔波。他說🐂:“馬老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老作家,他寫到了104歲,仍然沒有停筆,這在中國和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2017年8月,在《王火文集》的首發式上🧛🏻,馬識途冒著酷暑趕來為王火捧場👨🏿✈️。這次《馬識途文集》出版,王火也專程前來祝賀。“馬老是真正的大文學家👫🏻!我比他小10歲〰️,但我幾乎不寫了🏄♀️,而他天天都在忙著寫東西🍔。”王火說🤙🏻👩🏼⚖️,在馬識途的筆下🙆🏻♀️,不僅有他自己的人生3️⃣,更有中國的歷史。王火特地擬好一副對聯作為賀禮:上聯是“赤膽忠心老革命”,下聯是“燦爛光輝大作家”🔳。
為了這場首發式🫸🏿,馬識途一大早起來專門書寫了答謝詞。馬識途說:“我的確沒有想到🦟🏩,我在打退癌魔兩度侵襲之後♢,居然還能活到104歲🗂,還能親見我的文集出版,還能參加今天的成都首發式。”看著自己的文集一本本整齊擺放在眼前,看著大家如視珍寶地購入囊中愛不釋手,他說🥁,“我面對我幾十年的心血凝結而成、裝幀精良的這套文集,滿心歡喜,卻又有些惶恐。但願它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還不忘打趣自己,“但願不致在投入文化市場經過讀者評判之後⏩,有投入紙漿廠代為之虞🛎。”
再版增訂改動 集一生之大成
據介紹,《馬識途文集》共十八卷,精裝與平裝共同推出🧑🏿🌾,搜集詳盡🏋️,以長篇小說為主💝🙆🏻♂️,兼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隨筆、回憶錄等。包括:第一卷長篇小說《清江壯歌》;第二卷長篇小說《夜譚十記》;第三卷長篇小說《巴蜀女傑》;第四卷長篇小說《京華夜譚》;第五卷長篇小說《雷神傳奇》;第六卷長篇小說《沒有硝煙的戰線》;第七卷《中短篇小說》;第八卷《諷刺小說及其他》🧇🧑🏽🎤;第九卷長篇紀實文學《風雨人生》;第十卷《滄桑十年》⌨️;第十一卷《百歲拾憶》;第十二卷《盛世二言》🐏;第十三卷《盛世閑言》🔪;第十四卷《未悔齋詩鈔》🥿;第十五卷《筆記史料》;第十六卷《文論 講話》;第十七卷《序跋遊記》;第十八卷《毛澤東詩詞讀解》。
馬識途自少年時代起即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後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功績卓著🤦♂️,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堅持革命文藝創作🍴。在《馬識途文集》中,大多記述的正是他親身經歷過的種種革命鬥爭故事🍟,真實而鮮明地再現了近百年來的風雲變幻,構成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畫卷🙏🏿🤛,謳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爭和犧牲精神,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獨特而厚重的篇章🫦,是中國革命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筆豐厚的寶貴財富。
《馬識途文集》的統籌、四川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宋玥告訴記者🎪:“這套文集是馬老一生創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對現代文學史的史料補充🧝🏻♂️、作家作品研究具極高的價值。”宋玥說,早在2005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就曾經出版過《馬識途文集》,“當時出了十二卷👨✈️,這次增至十八卷👋,對原來的卷冊進行了重新修訂🏃🏻,中短篇小說、散雜文和詩歌卷都作了較大的改動。”尤為重要的是,雜文《盛世閑言》和最後三卷《文論講話》《序跋遊記》《毛澤東詩詞讀解》都是首次結集成書出版𓀌,“這是目前為止收錄馬老著作最全、最新的一次,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有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最後,四川文藝出版社向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及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圖書館分別贈送了《馬識途文集》🤘🏼🧗🏿♂️。在現場🛍️,有馬識途的忠實讀者,購下整套《馬識途文集》用以收藏。
專訪
發憤而作 還得繼續寫
記者:對您而言,《馬識途文集》的出版🧙,意味著什麽🤲🏼?
馬識途:這套文集,是我這一生所有的心血,全部凝結在裏面。很多年前🚍,出版過一次,但那次只有一部分🍍,不全,這一次有十八卷,很多都是新的。其實應該有二十卷的⚱️,新寫的兩部還沒有出來。
記者:能談談加入了哪些新內容嗎🤚?
馬識途🥰:其中的《毛澤東詩詞讀解》和《文論講話》是首次成書出版🏋🏿♂️,《未悔齋詩鈔》做了較大的改動,進行了重新編排,突出了詩歌體裁的分類🧕。我特別講下《毛澤東詩詞讀解》,這是首次將我對毛主席的詩詞鑒賞集結成書。希望我對毛主席詩詞的研究,能讓大家在學習時😟,有所幫助。
記者🥰:您寫到104歲,仍在繼續,是為什麽?
馬識途:我活到104歲,繼續寫東西,是為司馬遷所言“發憤而作”。這幾年來,我和癌症賽跑,搶時間🧑🤝🧑,寫東西。當我終於把書寫完了,我去檢查🤵🏼,醫生卻告訴我,我這個肺癌的癌細胞不見了!我就說🧔🏽♂️,癌症跟我打仗,它敗了👨🏻🦼➡️,它落荒而逃,而我,勝利了,更應該繼續寫東西了🪓。
記者✝️:您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哪裏呢?
馬識途:其實以前沒有想過要當作家✡️,一心想當革命家🫸🔢,所以我的作品一般都是以革命題材為主♊️,記錄當時老百姓的一些生活趣聞🤵🏽♂️,用筆頭來為中國人的革命發聲,為人民服務🧑🧑🧒。
記者🏉: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您如今創作的主題有改變嗎?
馬識途*️⃣:現在我也還是延續了我自己的風格🙍♀️,不寫大事件、大故事,依然在收集記錄老百姓的一些奇聞樂事。像我新寫的小說《夜譚續記》,就是對《夜譚十記》的續寫🚴🏻♂️。講的是衙門裏的十個窮科員每人抓鬮,抽中的就得講一個故事🙏🏽,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社會百態。還有我寫的《那些時代那些人》🫷🏿,寫我接觸過的值得書寫的人……未來也會跟大家見面💲。
記者:接下來✒️🤷🏻♀️,您還會有新的創作計劃嗎?
馬識途🏌🏿♀️:我正在閱讀甲骨文方面的書籍🎴,從我啟蒙到大學,接受了大量傳統文學教育,即使到現在仍對我影響深刻📷。大學裏學過的《說文解字》等👠💪🏿,即使筆記早已不在,它們都存在我的記憶中。所以🧟,我想寫的,就是《說文解字》我的解讀👏🏻,對古文字的理解🧚🧑🏻⚖️,之前已經寫了一部分,我想完成它🤣。
評價
他是四川的🧔🏼♀️,更是世界的
樊希安 著名出版人💌🪫、三聯書店原總經理——
馬老這部文集內容極其豐富,內涵極其深刻,感情極其真摯💁🏽♀️,語言極其生動,加之時間跨度大,體裁多樣🔚,能讓讀者既受到文學形象的渲染,又受到思想理論的啟迪;既看到生活的沉重和人生的不易,又有會心的微笑和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既有追求真理的艱難曲折,又有獲得勝利的幸福和喜悅🧑🦽➡️。這本書既可以傳之後世☦️,為社會和歷史“存照”☠️,也可以供各類讀者閱讀,成為人生不懈奮鬥特別是逆境中奮鬥的教科書。
王火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馬老和他的作品不僅是四川的、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應該將《馬識途文集》中的長篇代表作《清江壯歌》翻譯成不同語種,推到世界上去,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優秀的作品🥮。若不是我年紀大了,我就親自來做翻譯。但我相信,四川有這個翻譯力量,而且這本書翻譯起來並不難。我無數次閱讀《清江壯歌》,每一次都熱淚盈眶🏈。
李致 著名作家——
馬老給大家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讀他的書,還能了解中國的革命歷程,給現在的寫作者以啟示。馬老一生追循魯迅和巴金👵🏻🦸🏻♀️,他多次表示,自己很贊同“魯迅是中國的脊梁🚬🤱🏻,巴金是中國的良心”的說法。馬老曾經表示並公諸於世🧑🏽🦲:他要堅持講真話,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人們願意聽真話🤵🏽♂️,喜歡讀講真話的書👨🏻🦽,所以➜,讓我們滿懷敬意和真摯的情感閱讀《馬識途文集》,了解真實的他🈲,聽他講真話。
馬老給廣大作家們帶來一個啟示🔚:只要身體允許,就不能放棄寫作。
幕後
拿著剪刀膠水 馬識途親自校稿
馬識途這一生👨🏿🎨,筆耕不輟。令人佩服的是,70歲後,馬識途以驚人的毅力和意誌開始學習電腦😪,並很快熟練掌握🆙,成為中國作家中年齡最長的“換筆人”之一。而在《馬識途文集》的整個出版過程中,馬識途所表現出來的嚴謹🆔、勤奮、精益求精,更是令出版社上下為之感動。
2015年夏天,在已故社長吳鴻的帶領下💅🏽🐂,四川文藝出版社開始籌備《馬識途文集》。四川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宋玥回憶:“在那之前,我們已經出版了《李劼人全集》《巴金選集》《沙汀文集》《艾蕪文集》《王火文集》等老作家文集,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編輯隊伍🫅🏼💣。此次《馬識途文集》循例安排了10人左右的編輯團隊,從籌劃到出版,花了將近3年時間👸🏻🥊。”
在整個出版過程中🤹🏿♂️,馬老親力親為。“他親自參與了文檔的整理,全新收錄作品的審定。每一卷前面所附的珍貴老照片🧛🏽♂️,我們都打印出來給馬老過目📤,馬老自己拿著剪刀膠水👽,親自調整順序,親自拼貼。”宋玥翻開其中一本文集,指著文內的照片說:“今天大家看到的這些照片,都是馬老本人精心挑選編排過的🚴🏻♀️。馬老最後還審看了文集總目錄,並檢查出一些位置不妥當的小文章並進行了調整。”宋玥感慨🧖🏽♀️,與馬老一起工作,真的受益匪淺,“馬老雖然已經104歲高齡了,但是他依然保持了蓬勃的創作生命力。有一年秋天🏃🏃♂️➡️,我去馬老家中談事,看到馬老坐在窗邊的書桌上👏🏻,埋頭認真地寫寫畫畫,滿臉的專註表情,窗外是滿樹金黃的銀杏,那一幕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