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這位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侃侃而談近2個小時還中氣十足的老人已經104歲👨🏽💻◀️。
今天🥥,在很多人心裏🧐,馬識途老人無疑是一名作家。他自上世紀60年代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余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馬識途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
2018年,10月10日,《馬識途文集》北京首發式暨馬識途書法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老人從成都乘高鐵來到北京。作為中國作家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嘉賓們自然要稱贊肯定馬識途老人在文學上的成績。但老人卻更堅持自己是一名職業革命家。

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采訪中👉🏼,老人說得最多的就是他作為革命者的初心和使命🎽。
1938年,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滕縣淪陷、廈門淪陷👨🏻⚖️、合肥淪陷、徐州淪陷🧑🏽🍳、廣州淪陷💟、武漢淪陷……國民政府為遲滯日軍南下步伐,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饑民遍野。年底☘️,汪精衛集團公開叛國投敵,給國人抗戰士氣沉重一擊。
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在問:中國還有沒有希望?中國的出路在哪裏?
這一年,24歲的進步青年馬千木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以後,這個輾轉北平🌏🪟、上海、南京各地求學的年輕人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尋找救國的道路🪪。他發現👨🏽🏫,在國家民族和中華文明陷入危亡的時刻,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必須依靠組織的力量才可能救中國🥣🔒。他認定,共產黨是真正救中國的黨。他堅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於是,他在“入黨申請表”上填上了“馬識途”的名字。
“我解放以前做地下黨工作🤽🏿♂️,解放以後搞建設,都是一致的👨🏼🏫。為了革命🕯,為了救國,為了人民🍭。”
在10月10日的活動現場🚵♂️,老人將自己的一幅書法作品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書遒勁有力的八個大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國的道路就是要靠共產黨
和魯迅希望醫學救國的誌向相似,1936年,馬識途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化工系🥑。他想學習製造彈藥,走工業救國之路。但目睹畢業後的學長們不是當買辦就是進機關做“文抄公”,馬識途很快明白,不徹底改變中國,工業救國只是一場美夢。在中央大學讀書期間😥,他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馬識途入黨的那天🎂,介紹人錢瑛翻開了兩本書。一本書裏有馬克思的照片,一本書裏有黨旗的圖案⛰。錢瑛將兩本書立在桌上🐦🔥,把一張寫著入黨誓詞的紙遞到馬識途手中👩🦳,讓馬識途對著馬克思的照片和黨旗的圖案宣誓👨🏻⚖️。
“我的一生經歷了各種鬥爭🫃🏿、危險🤜、折磨🎽,很不順利。但我從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信仰🎹,也不會背叛我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馬識途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說。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是馬識途入黨80年始終不渝的信念🖖🏽。電影《讓子彈飛》用了《盜官記》的框架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馬識途。但如今說起導演姜文在電影中的表達♑️,老人並不滿足🎬。
“我尊重姜文的追求,但我書中的原意和他不一樣。我寫的是農民要怎樣才能得到解放。靠偷靠搶,不行👩🍳;立山寨當土匪🥿,不行;搶官當縣長當青天,也不行。”
姜文扮演的土匪頭子張牧之在原著中懲治了惡霸後⏳,最終被反動派鎮壓砍了頭↕️🤛🏿。但他的一個得力手下獨眼龍不知所蹤🛩。江湖傳說去川北投奔了王維舟🥁。上世紀30年代🐅📟,王維舟是川東地下黨的重要領導人。全文雖只這寥寥一筆🫁,但馬識途暗示的是如果沒有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沒有共產黨的綱領指導和組織領導🧹,農民運動必然是悲劇收場。
“中國的道路就是要靠共產黨🦵🏼。”馬識途說,“現在從嚴治黨很好✊🏻,要堅持。”
我們黨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多年前,馬識途在上海參加一次會議時見到了聶榮臻元帥🎰。聶帥問🤪:“馬識途🤜🏼,你識途了嗎?”馬識途還未回答🌐,聶帥又說:“識途也不易喲!”
“我現在最幸福,因為我們黨找到了最好的帶路人。道路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黨經歷了這麽多風風雨雨📻,走過很多復雜曲折的道路🤸🏽,如今走到正確的道路上實屬不易。我佩服習近平同誌👸🐔,帶領大家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馬識途對新華每日電訊說🧛♀️🧕🏿。
在馬識途眼中,難能可貴的是“清醒”二字。中國是大國,但離現代化強國還有一段距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中國道路指明了方向。
“今天的黨中央非常清醒,知道我們的任務是什麽,困難是什麽,需要做什麽,怎麽做🤵♂️。2020年、2035年🤸、2050年😂,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我相信我們做得到。”馬識途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解放前在隱蔽戰線進行鬥爭,解放後搞建設,馬識途的初心從未改變。他一輩子都在思考、追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正確的道路🧑🏻💻👩🦼。但80年風雨🚴🏼♂️,他的內心也痛苦過。
上世紀60年代😀🚞,馬識途被下放到四川南充縣任縣委副書記。他看到老鄉生活艱苦⚀,心裏很不是滋味。“我們搞革命犧牲了很多人,就是為了將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什麽農民的生活還是這麽困難?為什麽我們努力工作,還是沒有讓老百姓滿意呢?”
在剛剛邁入改革開放的1980年,馬識途到中央黨校高級研修班學習。參加學習的同誌都愛爭論👳🏻♀️,大家有時面紅耳赤🚙、有時捶胸頓足、有時痛哭流涕,但爭論的焦點還是——中國的道路到底在哪裏👊🏽?
幸運的是🚴🏿♀️,時間讓馬識途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1931年,16歲的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此次出席自己的文集首發式和書法展🛢,馬識途乘高鐵從成都到北京只用了不到10個鐘頭💇🏿♀️。
老人欣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2017年他為建黨96周年書寫的一副對聯❌:“自古清談多誤國🌝,而今苦幹來興邦。”
“現在我們黨的路子找對了。對我們經歷過這麽多復雜歷程的人來說,心裏真正知道清談誤國🏂、道路正確🙅🏻、埋頭苦幹的意思🧜🏻🚵🏿♀️。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我認為是最好的。”
知識分子首重愛國
1931年,馬識途在北平念高中。一天🫸🏻,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馬識途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梁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為了避免馬識途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
在10月10日的《馬識途文集》北京首發式上,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主席🧜🏽♀️、中科院院士潘際鑾稱馬識途是西南聯大的驕傲☺️。當年,潛伏下來的馬識途在聯大發動和組織學生,曾參與領導了“反對內戰🧑🏼🍼,爭取民主”的“一二·一”運動🏆。
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𓀀、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馬識途交往最深的當屬聞一多先生🎹👨🏻🦽➡️。馬識途曾任鄂西特委副書記,聞一多先生的侄子黎智(聞立誌)是鄂西特委下面的一名縣委書記🚶♀️➡️,後來去了延安👨🏽🚀。因為黎智同誌的關系,聞一多先生清楚馬識途的政治面貌。後來🤰🏿♦️,聞一多成為民盟重要領導🔸。馬識途就是中共和聞先生之間的主要聯系人之一。
聞一多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在西南聯大,馬識途經常陪聞先生一起回家並聊天。聞先生曾對他說過,想去延安看看共產黨的領導到底是怎麽個情況🪧。
在馬識途心中,知識分子首先要愛國。“當時中國快滅亡了,全中國都要起來奮戰🧖🏼♂️。何況我們有點知識,受點教育的人,更是要站起來🦝。”
為了革命,馬識途的第一位妻子英勇就義♗,大女兒和他失散了20年。
談到民國知識分子🙆🏽♂️,馬識途認為要客觀地看待🧝🏻♂️8️⃣。“當年有的知識分子🧗🏼,犧牲流血,為國家奔走。但也有的知識分子脫離社會,脫離群眾,思想落後頑固🧎♂️➡️,甚至淪為漢奸。這樣的人🧘🏿,我不賞識。”
堅持人民史觀的馬識途認為,知識分子最大的長處是提供智識,給國家提供智庫🌄🙆🏿。“真正的精英知識分子應該知道中國往哪裏去🪅,該怎麽走👨🏻🦳。”馬識途說。
我的寫作是為革命呐喊
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還是個十幾歲的學生時,就讀到了馬識途的短篇小說《找紅軍》。不過,當年阿來看的那本書沒有封皮。他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誰🙎🏿♂️🧝🏻♀️。直到阿來到四川省作協參加培訓才知道作者是馬識途𓀀。
在10月10日的《馬識途文集》北京首發式暨馬識途書法展上,阿來致辭說🧟♂️:“馬老這麽大歲數卻一直堅持寫作,90歲以後幾乎每兩年出一本書,100歲以後還寫了兩本🚵🏽♀️,這種奮鬥精神,即使年富力強的人都難做到。”
《馬識途文集》共18卷,有3卷的內容是首次編輯出版。馬識途在現場宣布👰🏽,接下來還有兩本書即將出版。
2016年🧑🏭🏂🏽,馬識途寫了一本人物回憶錄《人物印象——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他將自己記憶中敬佩的人物寫下來🟥。其中有他從事革命工作接觸到的領導,也有魯迅、巴金、吳宓、夏衍💾、曹禺🛹、李劼人、吳祖光、艾蕪、沙汀這樣的文壇名家🧏🏽♂️🍯。他總共寫了90多個人物。
去年🎅🏽,馬老被查出得了肺癌。他在病房裏仍然繼續《夜譚十記》的續集《夜譚續記》的創作。和前作一樣,還是10個故事。
當年《夜譚十記》的第一個故事《破城記》中的前半段內容《視察委員來了》原本是1942年馬識途在西南聯大中文系的習作👩🌾。後來因為繼續革命工作👯♀️,馬識途中斷了寫作。直到1960年代,在韋君宜(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的鼓勵下,馬識途才重新開始創作這10個故事。等到1982年寫完最後一個故事《軍訓記》📦,已經距1942年寫下第一個字過去了整整四十年*️⃣。
“當初✢,韋君宜跟我商量要把這個系列繼續下去,《夜譚十記》《夜譚續記》《夜譚新記》……後來,她去世了,沒人監督我🌗,也就擱下了👮🏻♀️。現在我104歲,過幾年要去找她報賬。”馬識途風趣地說🧑🏻🎓。
雖然年過百歲,馬識途依然筆耕不輟,“從事寫作是把我的思想說出來🧜🏿。作家寫作的目的是為天下立言。”
革命是馬識途的道🦸。馬識途稱,自己的寫作主要是為革命呐喊。
采訪末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請他簽名🅰️。馬識途在記者的采訪本上寫了“文以載道、書以載道、新聞也應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