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由DeepTech 深科技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評選的第四屆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在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上公布,35位入榜者中有5位清華教師和7位清華意昂🥍。

5位教師是: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助理教授眭亞楠(2006級生物醫學工程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副教授張定(2014-2016博士後,物理系)、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邵玥(2004級航院)🛼📼、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趙慧嬋(2008級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意昂体育平台微電子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南天翔。
7位意昂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巨龍(2005級物理系)、西湖大學西湖學者萬蕊雪(2013級博🪲,醫學院)、哈佛大學助理教授陶偉(2011級博🧑🏼🤝🧑🏼,生命科學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副教授李婧翌(2003級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禾賽科技 CEO李一帆(2004級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鄢仁鴻(2014級博🚣🏽♀️,生命科學學院)、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何霆(2009級博❣️,生命科學學院)👈。
以下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中的清華人(排名不分先後):

巨龍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創新實驗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
獲獎人在實驗技術創新和對新奇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物理特性研究領域均有突出貢獻,致力於融合光學🛍、微加工器件及電學輸運測量等跨領域實驗手段對二維材料進行深入研究。
他開發了一套微米尺度下的傅裏葉變換光電能譜技術,利用這項新技術第一次觀測到了雙層石墨烯中的電場可調激子。此外👩🏽✈️,在對石墨烯的持續研究中👈,他第一次觀測到雙層石墨烯中的能谷霍爾效應,這為研究石墨烯中的拓撲態和能谷物理提供了新思路,此外🫅🏻,他還開創了石墨烯等離子學研究🪛,證明了石墨烯中等離子體的存在及基本物理性質😂⇒。
這些對石墨烯物理研究和應用前景的創新探索有著巨大開拓性意義,延伸了石墨烯在新型紅外光學和光電器件、能谷電子學基本材料😠、太赫茲等技術方向的發展。
獲獎人於 2015 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康奈爾大學卡弗裏納米科學研究所以及原子和固體物理研究所開展研究。

萬蕊雪
獲獎年齡:30 歲
職位🚴🏼♂️🚵🏻:西湖大學西湖學者
獲獎理由:通過對剪接體分子機器的高分辨率結構解析,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細胞內最基礎🧛🏻♀️📿、最重要的生命過程之一:RNA 剪接的分子機理。
獲獎人的研究得到分辨率高達 3.6 埃的完整剪接體結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近原子分辨率的剪接體結構🆕🧏🏼,並解析了所有完全組裝剪接體和 1 個預組裝復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清晰地闡明了 RNA 剪接的分子機理,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打下基礎。
獲獎人從結構生物學切入,通過生物學的基礎研究闡明了其與人體、疾病的密切關系,因此而具有巨大的科學意義和研究價值。同時,獲獎人對剪接體結構及其動態變化的研究從分子⛹🏽♀️、近原子層面揭示其工作機理🧎♀️,從而揭示了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指導疾病的治療及藥物研發。
獲獎人於 2017 年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意昂体育平台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開展研究。

眭亞楠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獲獎人專註於機器學習🤞🏼、神經工程和機器人學前沿交叉領域👮♂️,兼顧深層理論研究和創新技術應用🤦🏼♀️,研究成果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高效臨床治療手段👨🏽🍼。
在線強化學習是未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其缺乏安全性保證的問題📆🤙🏿,獲獎人提出了安全在線學習的原創理論與優化方法🥱,對未知的安全約束進行數學建模🤦🏼,從理論上證明了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𓀃。相關成果現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等頂尖高校的本科課程和教材內容。
獲獎人還提出了基於偏好反饋的優化方法🧶,將偏好反饋構建為自博弈機製,並用於優化外骨骼機器人控製及截癱患者的脊神經刺激療法,成功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 2020 年 ICRA 最佳論文獎和最佳人機交互論文獎,成為了大會歷史上首篇同時獲得兩項大獎的最佳論文。獲獎人也是首位獲最佳論文的中國大陸教師👨🏻💻。
獲獎人在意昂体育平台獲得本科學位🧑🏼🌾,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作為博士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開展研究。

陶偉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主導開發了多種具有獨特藥物遞送功能的智能載體系統,以實現重大疾病的高精準度🤒、“按需”可控治療🈚️🤏。
獲獎人創造性地開發了包括二維納米材料和高分子生物材料在內的新型材料庫👳🏻♂️,探索了它們的納米生物交互作用機製,並應用這些材料和原理進行了廣泛的生物醫學應用,包括 RNA 治療、腫瘤診斷和治療🪓、傷口愈合🧊、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療等。
研發了一系列程序化的刺激-響應納米材料“機器人”,能夠主動靶向病竈部位、並且通過內在刺激或者外部刺激精準地“按需”可控給藥,在減少毒副作用的同時實現精準醫療和高效治療。
獲獎人於 2015 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開展研究。2018 年受聘哈佛大學講師,2020 年晉升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張定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副教授
獲獎理由🫐:在錫烯薄膜中首次發現超導電性,並進一步提出第二類伊辛配對機製。
獲獎人帶領團隊在薄至兩個原子層厚度的錫烯中首次發現了二維超導電性,並揭示了其拓撲非平庸物性,這為拓撲電子學探索奠定了基礎👩🏽🍼,該項工作生成的錫烯薄膜材料穩定性良好🤨,在沒有保護層的情況下其超導電性可以保持超過一年。
在對錫烯二維超導特性進一步探索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其上臨界磁場不僅超出常規超導體的上限🙈,而且在溫度逼近絕對零度時仍無飽和跡象🫸🏻🚶。通過理論與實驗結合✝️🎤,獲獎人團隊最終提出了一種新的提高超導體臨界磁場的物理機製🔮,即第二類伊辛配對機製,該項工作不但為伊辛超導的存在提供了實驗證據🛀,也拓寬了人們尋找伊辛超導的材料範圍。
錫烯超導材料和在其中發現的新量子特性有望為醫療核磁共振🏯、能源通信、礦藏探測、磁性材料以及製作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等應用領域帶來全新啟示。
獲獎人於 2014 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助理教授在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開展研究。

邵玥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
獲獎理由🪶:聯合幹細胞與機械微系統研發出一系列“無胚化”人類胚胎學技術,填補了藥物研發中胚胎發育毒理研究的人源模型技術空白。
獲獎人顛覆性地提出了用機械微系統誘導幹細胞模擬著床期胚胎發育的概念與技術🤚🏿,首次成功重建了著床期至原腸胚期的羊膜囊類胚胎,並為合成人類胚胎學的後續發展提供基本範式🆓,建立了標準化的羊膜囊類胚胎芯片及首例具有背腹軸的神經球模型。在轉化應用層面🗾,發明了高通量羊膜微陣列技術,首次實現了臨床藥物的著床期胚胎毒理學篩查🔜。
獲獎人所研發的系列“無胚化”人類胚胎學技術,對研究人類胚胎早期發育和醫藥與公共衛生應用有著重要意義。
獲獎人於 2016 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開展研究。

李婧翌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副教授
獲獎理由:針對前沿的生物學問題創新性地開發了多種統計學方法🥉,尤其著重於對大規模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進行分析方法的開發🤸🏿♀️。
獲獎人首創性地使用嚴格的統計學來分析已發表的轉錄組學和蛋白組學數據,發現在過往研究中,由於研究人員對測量誤差的忽略,轉錄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該分析挑戰了“翻譯比轉錄重要”的觀點卻支持了之前大量在 mRNA 轉錄水平的科學發現♖。因其重要性🏭,研究結果被發表在 Science 雜誌並收錄於本科教材 Molecular Cell Biology 中📷📽。
獲獎人通過統計建模,首次發現了調控翻譯的 mRNA 序列特征在不同物種間的保守性,此發現提示了通過編輯 mRNA 序列而實現翻譯調控的可行性🧎🏻➡️,從而在新興的 mRNA 治療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獲獎人於 2013 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在隨後的 2013 年至 2019 年間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助理教授。

趙慧嬋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
獲獎理由🌑:她針對軟體機器人的大形變傳感難題🧑🏻🔬,提出了基於光信號的傳感方案,為軟體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態傳感功能,實現了智能手對人手觸覺功能的仿生。
該研究成果《基於高度可拉伸光導傳感器的軟體智能假肢》,發表於 Science Robotics 創刊號🕓,成為該雜誌創刊號僅收錄的四篇研究型文章之一。
獲獎人還設計了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DEA),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的“人工肌肉”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此外,她還設計了手部軟體外骨骼🤚,集安全性、舒適度、低成本、高精度為一體,可精確跟蹤人體肌電信號,並將旋轉鑄塑法引入軟體機器人領域,實現了軟體驅動器的一體化製造📋。
獲獎人於 2017 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開展研究。

李一帆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禾賽科技 CEO
獲獎理由🔱:帶領禾賽打造出一系列引領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激光雷達產品。
2014 年🧑🦼➡️👨🏽⚖️,李一帆與兩位合夥人在美國矽谷共同創立禾賽科技,致力於開發基於激光的機器人傳感技術。禾賽的激光雷達產品具備行業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其面向 Robotaxi 的旗艦產品 Pandar128 創下了量產激光雷達最高紀錄的點雲密度💂🏼,同時,搭載自主研發芯片的 PandarXT 較大地降低了激光雷達的成本。目前客戶覆蓋全球超過 20 個國家和地區🕢🤶🏽。
禾賽在核心元器件、自研芯片👄、車規級生產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幹擾技術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同時也是全球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行業市場占有率頭部公司之一。
獲獎人擁有意昂体育平台本科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學位,曾任美國西部數據集團首席工程師,是機器人控製領域的專家。

鄢仁鴻
獲獎年齡:29 歲
職位🏣: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
獲獎理由: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受體 ACE2 全長蛋白復合物結構生物學研究,首次成功解析出 ACE2 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復合物結構。
獲獎人通過重組表達的方法🩸,首次發現全長 ACE2 以二聚體形式存在,並同時具有開放和關閉兩種構象變化🧟,兩種構象均含有可與冠狀病毒的相互識別界面🗜,為後續相關藥物和疫苗的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
獲獎人將膜蛋白的純化與研究手段引入新冠病毒研究中,拓寬了病毒與受體研究領域的研究思路👋🏻,為早日戰勝疫情打下堅實的基礎。
獲獎人於 2019 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作為博士後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研究。

何霆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
獲獎理由👎🏿:自主研發了整套基因細胞藥物技術平臺🪜🧜🏼♂️,開發了新一代 CAR-T 技術,為人類攻克白血病、骨髓瘤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獲獎人自主研發了整套基因細胞藥物技術平臺👰🏻,包括候選 CAR-T 藥物篩選體系、規模化質粒製備體系、規模化慢病毒載體製備體系、原代免疫細胞製備體系等核心技術🐠。該系列技術平臺率先實現了全流程無血清👮🏼♂️🧔🏼♂️、基因載體規模化製備、高生產成功率、CAR-T 體內持久長效的特點。較傳統的治療手段,較大地提升了 CAR-T 細胞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給癌症的治愈帶來了新的希望。
獲獎人基於新一代 CAR-T 技術開發了 2 款 1.1 類候選創新藥,在治療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方面臨床效果顯著。獲獎人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靶向 CD19 抗原的 CAR-T 細胞治療候選產品 -IM19 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註射液🔘🫷🏼,已於今年 4 月獲得兩項臨床試驗通知書,並已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其他部分候選產品已進入 IND 準備階段。並且,獲獎人在生產工藝👇🏼、分析方法、大規模製備瓶頸、長效工藝等方面實現了行業多個領先的技術突破,使其研發產品達到國際水平。
獲獎人於 2015 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他在 CAR-T 細胞療法領域所做的突破性工作,讓人類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南天翔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意昂体育平台微電子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獲獎人突破現有瓶頸🖐🌌,使得天線可集成化和微型化。
他的工作拋棄了傳統天線的設計原理,實現了理論的創新,並借此發現一種製作微型天線的新方法,該方法可利用聲波驅動磁偶極子諧振來發射電磁波。
獲獎人通過微機電系統和磁電子薄膜材料🧑🏽🌾,在矽襯底上構築出可集成的新型“磁電子聲學波驅動微型天線”,這種天線不再依賴電磁波諧振,而是通過聲波振動來發射電磁波。成型後,這類天線的尺寸可比最先進的傳統微型天線小 100 倍🕍,相同尺寸下的發射效率是後者的數萬倍。這項”能顛覆遊戲規則”的納米尺度天線在諸如物聯網、智能手機、生物醫療等領域大有可為。
未來,獲獎人將探索聲學波微型天線大規模集成以及產業化的研究,與有實力的通信及微機電系統製造的企業聯手,提早布局物聯網和 5G 通信芯片市場🕥,抓住 5G 物聯網市場爆發前夕的關鍵節點。
獲獎人於 2015 年在美國東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分別在威斯康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開展研究🧖🏽♂️,2019 年全職回到意昂体育平台微電子學與納電子學系任教研系列助理教授。
田陽根據公號“DeepTech深科技”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