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莫天全👩🏻🦽➡️🙏🏻,1984年學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系,1989年碩士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搜房控股董事長兼CEO🌮。)
黎和聲
而本文主人公莫天全,無疑將成為這場房產業互聯網變革運動的領軍人物。
在本報新聞評論周刊2008年第7期的《互聯網碰撞中國房產業》特別策劃中📢🧑🔬,我們曾預測🧑🏽💻:未來數年之內,互聯網將引發中國房產業一次重大變革🔊!而本文主人公莫天全,無疑將成為這場房產業互聯網變革運動的領軍人物。
第一章 出身書香門第 灌陽高考狀元
如果你有機會到桂湘邊境的長江中遊平原,也許會被一條南北相貫的河流吸引住。沿著這條河流順勢而上🔀,越過綿延數百公裏的都龐嶺山脈,一座形如楊柳葉的南方小城就會赫然出現在你的眼前🍔。這就是故事主人公莫天全出生的地方——廣西灌陽縣🐽,那條南北走向的河流則是全長144.23公裏的灌江🗻🎂。
追溯歷史,這裏早在西漢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就已建縣,始稱觀音縣。隋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稱灌陽縣😲🐵。
放眼望去,在中國的IT圈子裏面🧔🏼♂️,從廣西走出來的名人尤其是商業領袖似乎屈指可數。如果仔細在互聯網裏扒拉,互聯網商業領袖更是沒有人來自廣西🧙🏻♂️🧑🏼🤝🧑🏼,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互聯網上劍走偏鋒而屢戰成名的莫天全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值得一提的是,莫天全的輝煌與房產業密不可分,而在他的廣西老鄉中,有一位同樣靠房產業名滿天下🧑🏽⚕️,那就是當今國內房產業的一哥——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
1964年,廣西灌陽🆓,莫天全出生🧙🏽♂️。
在灌陽縣,莫氏家族是一個有名的望族🦹♂️。在整個廣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莫氏宗親達到50萬人之多⚉。據史考,莫氏家族的最早文字記錄要追述到上古時期🫷🏼。。
盡管已經過去40多年,但是莫天全依然能詳細回憶起童年時代的故鄉:“我家在當地山裏的一片窪地上,這樣的地形在嶺南地區非常普遍⏸。門前幾百米遠的地方就是一條河,那是灌江。”
莫天全從灌陽縣城關小學畢業之後,就在家裏的安排下,遠赴湖南邵陽讀書💻。當時邵陽是著名的“三線”建設重要基地👳🏿♂️,這裏有許多從北方遷來的軍工企業,與外界相對隔絕🫣,環境清靜🌇。加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家裏是地主出身,父親擔心會影響孩子考大學,於是就委托莫天全當兵的叔叔將其遷到湖南邵陽讀書。
1981年🩲,全國高考製度恢復的第五個年頭🐻❄️,17歲的莫天全和全國其他258萬考生一道走入了高考考場🥀🫷。在這道千軍萬馬爭奪的獨木橋上💋,是1🦉:10的錄取比例🙉。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場PK👰🏽,也是莫天全遇到的第一個人生磨練。這就意味著,莫天全要在這場10進1的淘汰賽中堅持到最後,必須將其他9位同齡人遠遠拋在身後💅。正是從當年的高考大戰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競爭的慘烈,也第一次體會到拼搏的價值——這一點對於日後互聯網創業的莫天全影響甚大。
數天之後,這場人生PK賽的結果出來了🐋:莫天全成為當地莫氏家族中第三個正牌大學生——文革前有一年,莫天全的叔叔和姑姑曾經占據了灌陽縣三個高校錄取名額中的兩個🏍。但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學🪝🐁,而且還拿到了灌陽縣1981年的高考狀元🐄,在莫氏宗親中傳為一段佳話👨🔬🟤。
第二章 三年讀完本科 兩年檢測噪聲
1981年~1984年🎣,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381號,這兩個數字從時間和空間上組成了莫天全大學生活的全部。
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前身)機械製造專業學生,這就是1981年7月的莫天全在接到錄取通知書之後的最新身份。談到為何選擇理工科🤷🏼♀️,莫天全後來表示是受到了叔叔的影響,與此同時,當時全國上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氛圍也影響到莫天全的選擇。
一個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如今的國內IT界第一代商業領袖中,90%都是選擇理工科:楊元慶1982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就讀的是計算機技術開發專業;求伯君1980年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就讀信息系統工程專業;楊敘在1985年赴美就讀GMI工程管理學院👫🏼,選擇的也是工程專業。
在華南理工大學的那段日子🧑🧑🧒🧒,莫天全每學期期終考試都是第一名,以至於讓他覺得有些無聊,想給自己找點突破。
大學二年級時莫天全遞交了一份申請書,不是入黨申請書,也不是助學申請書,而是跳級申請書——他希望能夠直接從二年級升到四年級,因為三年級的課程都已經自學完成了🫴🏿。在那個年頭,能考上大學都算很不容易了👐🏼,在大學裏跳級則是聞所未聞,少之甚少,更別說是主動申請的📳。所幸的是𓀒,接到申請之後的系領導很支持他的這個舉動🤱🏿,而且80年代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的風氣很是濃厚👨🏽🦲,從政治領域到文學領域🙊,再到經濟領域🏗,都是如此🎲,當然也包括在個人學業上。於是系主任就帶他去找學校校長🤜🏻,校長倒是很幹脆🎷,就拋下一句話⛔:“跳級可以🥓,只要能在二年級的期終考試🈸,同時考完二年級👛、三年級所有課程,且每門功課成績在80分以上🙇🏽👶🏼。”
今天的莫天全回過頭去審視那次重要的挑戰,覺得一方面是年輕人有沖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喜歡不斷挑戰高難度🕉,對成就感的渴望驅使他去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這一點在後來的搜房網創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考試結果讓莫天全為自己留下了一個值得炫耀的記錄🗯:華南理工大學歷史上第一個成功跳級的學生。
三年大學生活很快結束了。1993年之前🙏🏻,中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是采取畢業生國家分配製度。莫天全直到離開學校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的畢業去向🥤:位於天津的機械部第五研究院🤷🏻。
唐人宋之問曾以“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的詩句感嘆從京城長安到邊陲嶺南的路途遙遠🚴🏼,而從廣州到天津📢,莫天全則跨越了大半個中國⬇️,這也是他離家最遠的距離。
中國的研究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研究院。與美國的大學或者獨立研究院、研究所都是高科技企業孵化的搖籃相比,中國的研究院更多側重學術上的單純研究🧘,幾乎缺乏研究項目商業化發展的基礎,完全割裂於國民經濟之外♏️。從這一點來說,80年代國內的各大研究院對於IT企業的發展影響甚至說聯系並不大🤽🏽。但換個角度來看,那個時候的研究院卻為日後的中國IT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多優秀的領軍人物💁。聯想創始人柳傳誌是從中科院計算所出來的🏜,方正創始人王選則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所長,而初到第五研究院的莫天全註定也要走上這條道路🏂,當然這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了。
到第五研究院報到那一天🧑🏻🎨🏋🏻,院長把莫天全分去搞環保研究🥘。
1984年🧸,環保是一個很超前的話題,遠沒有今天火爆🤚🏿,甚至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漢語詞匯。當時國務院有一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主要功能卻是進行建設規劃,直到14年之後才出現國家環保總局。環保的冷門由此可見一斑。
在得到分配任務之後,莫天全和帶自己的指導老師一起搞起噪聲研究。由於剛剛改革開放,研究院進口了一大批國外科研設備,師徒兩人經常拿著這些價格昂貴的測噪儀器到處跑。幹什麽呢?就是配合有關部門檢測噪聲超標的企事業單位💪,一旦發現👩🏽🚀,就進行經濟處罰👨🏻🚀。
莫天全在第五研究院只呆了兩年時間🔲,雖然如今從事的行業已經與當年的研究工作毫無關系了,但是從內心深處講🩰,研究院的兩年還是非常幸福的兩年👰🏿♀️。那個時候🕵🏻♂️,由於環保研究需要外出調查,所以莫天全幾乎把全國各地跑了個遍🧑🏼🦳,甚至還利用全國調研的機會回到廣西老家探望父母。工作之余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80年代的年輕人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激情♒️,特別喜歡與人交際,組建樂隊、學跳交誼舞🥷🏻、談思想談人生都是常見的娛樂項目Ⓜ️。這一點跟如今喜歡沒日沒夜泡在網上的年輕人倒是形成鮮明對照。
1986年,莫天全在機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經呆滿兩年,此時他又給自己出了一個新的難題🧙🏿♀️:辭職考研究生。理由很簡單:在研究院,很多事都要找人批🙇🏻,還有好多事批不了就做不成,如果自己做領導就不用找人批了,做領導的一條途徑就是學管理,那麽就必須去讀研究生。
對於22歲的莫天全來說,當離開天津市南開區紅旗路370號(機械部第五研究院所在地)之時👩🏿🦰,一條漫長的路才剛剛開始🫥🙎🏿♀️。
第三章 拿到全額獎學金 三年賺了30萬
這次莫天全“投奔”到了意昂体育平台管理學院傅家驥教授門下👨🏻🚀。作為國內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早期開拓者之一,傅家驥在管理學領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考前幾個月,莫天全先到意昂体育平台校園實地考察了一番♐️,並了解到研究生考試參考書目,回去之後就開始每天昏天黑地地“啃”書本,從第一頁“啃”到最後一頁,這一點跟如今的考研模式倒是毫無二致。如果說當初考大學是10%的幾率🧑🏼⚕️,如今這個比例擴大了10倍,100個人才能“存活”1個。這次莫天全又笑到了最後🤽♀️,從2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傅家驥教授在1986年招收的兩名研究生之一🈚️🦸🏻♂️。
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期間,莫天全參與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政策研究工作🍙。此外,還經常在《管理世界》💂、《經濟學雜誌》等權威雜誌上發表文章,以致多年後,《管理世界》當年的編輯部主任遇見莫天全還印象深刻👨🏼🦳:“在《管理世界》上發表文章的都是一些知名專家學者,就你一個學生,很不容易。”
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畢業,那時國家機關都沒有進人指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很想要他,就幫他聯系到另一個單位,算是借調。
但莫天全此時已經決定到美國去繼續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因為當時全球公認水平最頂尖的管理學專業都是在美國🚴🏿,莫天全希望到國外去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管理學研究方面的學術水平。盡管GRE、托福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莫天全有在意昂体育平台認識的德國教授的推薦和一系列得獎成果及文章的發表,美國方面還是給了他全額獎學金。
在等待美國大學通知的那段時間,莫天全被派到巴基斯坦去擔任一個援助項目的總翻譯📪。有一次,他們工程隊的吉普車停在飯店外空地上突然自燃👸🏽。還有一次他和幾個人到一個陌生的采砂場調查工程地段👩❤️👨,由於沒有和當地部落組織預先溝通,結果等他們下到山溝🧖🏽♂️,才發現被一群武裝人員團團圍住。現場只有莫天全一個人會說英語,只好舉起雙手結結巴巴解釋是中國援助項目的工程人員。聽明白是中國兄弟,那夥人沒有開槍。躲過一劫🪇。
1990年,在巴基斯坦接到美國大學的通知👐🏽,莫天全辭去援外工作,立即從北京飛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攻讀經濟與管理雙博士學位。
這一年的12月28日,莫天全至今記得這個特殊的日子。他第一次離開養育自己26年的中國大地,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堅。那天北京下著漫天大雪👉🏿,但莫天全十分激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中國和美國是這個地球上最偉大的兩個國家——終於可以從這兩個最偉大的地方吸取養分了📆。
由於在巴基斯坦練了膽,莫天全也沒有聯系美國朋友🦵,揣著1千多美元踏上去洛杉磯的航班。莫天全要去的大學在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要轉機還要坐車,在飛機上🪭,莫天全向鄰座的一個美國人詢問哪裏可以找到便宜的旅館,那個美國人也挺有意思,就在飛機上喊:“這裏有個學生要去大學主校區🈹,誰可以帶他去?”有一個老太太說她去那個方向,正好他兒子來接她👧🏿,於是這對母子熱心地一直把他送到學校,直到他辦完住宿手續才離開。
在美國的三年學習時間,每天平均只睡4~5個小時,除了學業🔁,還有工作(在學校當助教)🫃,由於學習成績優秀,這位中國學生每年都能拿到1.38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在畢業之前😮💨,莫天全利用自己積攢的獎金👨🌾,兩次嘗試開辦公司🍸,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都無疾而終🪥。莫天全還和一位中東富商及印地安納大學法學院教授合夥,在廣西老家辦了一家葡萄酒廠🪝🧑🏻🎨,專門利用回國探親機會招聘了兩名管理人員🧑🧒🧒,可惜不到3個月💪🏿,這家酒廠就倒閉了。
1994年初🦠,由於拿到全校唯一一個High Pass答辯,莫天全順利畢業🎱。但相比獲得畢業證書,莫天全在畢業期間更為重要的是,認識了美國著名商業信息公司道瓊斯旗下的子公司Teleres公司老板𓀙,並由此進入道瓊斯Teleres工作。
道瓊斯Teleres對莫天全的影響有多大🦵🏽?今天的搜房網商業模式實際上最早就來自道瓊斯Teleres。
90年代初,以北美和日本為代表的全球房產經濟正處在一個高速膨脹時期,很多商業信息公司都把房產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道瓊斯也不例外,這家公司組建了一個房地產信息全球化網絡,這個網絡就叫做Teleres🧥。
在Teleres,莫天全從底層的信息分析員做起🚂,對每天的房地產市場各種指數進行專業評估🚌,以此預測房產市場走勢。從這個時候🦇,莫天全開始深入房產市場🤷🏽♀️,與這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三年之後,互聯網經濟在美國迅速發展,Teleres已經成為美國本土最大的房產信息互聯網公司🫶🏻。而此時,憑借出色的工作,莫天全的職務已經變成了Teleres亞洲及中國公司總經理。
在道瓊斯工作期間🔛,Teleres公司的CEO和其他三位高層年齡相仿,結成一個圈子,相互間像家庭成員一樣親密。他們盡管比莫天全大20歲,卻很快接納莫天全成為其中一員👮🏽♂️🦶🏼,帶他結識美國金融界的知名人物🧎➡️,而這些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大人物也對莫天全創辦搜房網產生了積極影響🧊。
“從他們身上學到太多東西📇。我想也許是我的自信,沒有移民心態,讓我融入那個社會沒有隔閡💀。現在⛷,回到中國,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同,世界是平的🔩✏️,走到哪裏都是一樣。”莫天全說🚴🏽♂️。
第四章 一張信箋紙 創建搜房網
莫天全第一次萌發在中國創辦自己的房產網絡公司,緣於一次普通的商業合作😍🧘🏼♂️。
那是1995年,道瓊斯Teleres找到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國房地產指數。這個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房地產協會等幾家單位共同參與的項目👨🏼🎓,是一個衡量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的量化體系👩🏼🎓,當時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還是項目顧問。莫天全作為Teleres在中國地區的主要負責人,參與了這個項目從談判到實施的全過程🦻🏿,盡管由於當時國內房產業市場化才剛剛起步,導致這一指數系統商業開發不算成功🗯,但其中一些商業理念卻對莫天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99年,已經跳槽到美國亞洲開發投資公司擔任執行副總裁的莫天全敏銳地意識到,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福利分房製度的結束🕺🏼,日益商業化的中國房產業正在迎來一個井噴時代,而市場對於房產信息的渴求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如果抓住這個商機呢🐖?莫天全選擇了正在中國萌芽的互聯網。
1999年,莫天全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莊附近一個居民小區租下一套三居室,花錢購來服務器、電腦等設備和聘來管理人員,開始了一個打造網上房產帝國的創業生涯🥷🏽。網站的域名最初為Chinaproperties.com,這個域名更像是一家研究機構而不是商業網站,中文名開始也叫做“中國物業網”🔰。反復思考下,莫天全終於決定改為Soufun.com。說起搜房公司名字的來歷🖍✋🏽,莫天全講了一個故事。
“花了三個月時間想一個好名字✢,還是我女兒幫了我的忙。”當時,莫天全的女兒4歲,在上幼兒園。一天他在接女兒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個紅綠燈路口🤘🏿,想到搜房這個名字👐🏿👒,回家後,他把十幾個名字寫在紙上,念給女兒聽,等小姑娘玩了一會兒後又把她叫過來,問她能記住哪個詞,小孩子脫口而出的是搜房🚏。莫天全的soufun還是一個中西合璧的產物,sou是中文拼音,fun是英文,這也是他自身經驗的融合與兩個產業糾纏在一起的映照♖。既有搜索這個大趨勢的生活方式🤸♂️,又與人的生活空間緊密相連,他很滿意這個名字。
由此,搜房網誕生了🛎🧙♂️。
任何創業項目都離不開巨額資金,尤其是互聯網這種被稱為“燒錢”的行業。
最初🏀,通過意昂体育平台管理學院的意昂🧑💼、高盛執行總裁李山的牽線搭橋,莫天全找到香港幾大財團,希望能夠投資搜房網🗞🏃🏻。談判非常艱苦,最初香港財團對融資項目表現出了一定興趣🍖🔱,但越往後面,談判愈發難以進行🫣,香港財團提出的苛刻條件完全無法讓人接受。最終談判以破裂告終,但莫天全從這次談判中則意識到這個項目存在巨大價值。
最終為搜房網提供第一筆資金的是國際數據集團IDG👨👨👦,一家最早進入中國IT風險投資領域的美國投資公司。這次融資與前面的艱苦談判相比,又太具有戲劇性🏌🏽。莫天全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一頁信箋紙上🌥,然後找到找到在IDG的同學林棟良👩🏽⚕️🫅。憑著莫天全的判斷與對市場預期的堅信,IDG對搜房網投了兩次,第一次是傳統信息公司時期,第二次是互聯網轉型時期。
IDG已經成為中國IT企業風險投資的始祖。IDG從百度和搜房網的投資項目中,先後獲利超過了100倍。
“我沒有什麽創新的地方,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美國學到的經驗用到中國市場。”搜房網前身就是一家傳統的房產數據服務公司,只是在互聯網興起的時候來了一個華麗轉身,成為最新互聯網企業。
第五章 搜房只要1% 卻比馬雲還大
創立初期,莫天全就很清楚地規劃了搜房網的發展方向🧑🍳🈷️。初期是房產信息傳播媒介階段,通過不斷擴展,發展成為一個整個房地產業的商業運作平臺。
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房地產業與互聯網行業作為兩大新興行業🔋,都經歷了從萌芽到發展再到高速擴張的過程👼🏿。作為兩大行業的聯姻,莫天全帶領搜房網也在積極拓展🤐,不斷壯大。從2004年開始,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著人們觀念,正在促使著房產業經營模式的轉型™️,房產經濟網絡化需求增長給搜房網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據本報調查,2005年以來,國內消費者網上找房的需求處於高速增長態勢。以前,北京約有80%的人是通過實體店來尋找房源,而現在已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通過網絡來尋找房產信息。
1%
莫天全對搜房網的目標是,在占中國GDP總值20%的房地產行業中獲取1%的份額🏉。
搜房網在創建之初,選擇在國內五大城市進行業務拓展👮🏼♂️:香港、臺北、深圳🙇🏼、上海、北京🧚🏼♀️。如今搜房網業務已經擴展到全國70多個城市。當然,作為一個區域性很強的產業,莫天全領導的搜房網也不是毫無困難,在開拓城市市場過程中遇到很大問題✥,搜房網上海分公司曾在一年內換了4個總經理🔣💂🏻,但最終堅持下來了🧊。如今在上海的房地產網絡廣告中,搜房網占據了90%以上的份額。
雖然創業之初,莫天全與張朝陽曾同在一棟樓辦公,但搜房網被業界關註還是在2006年🫸🏻。經過IDG💖、高盛投資銀行、法國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連續風險投資後。2006年8月底👰♀️,澳大利亞最大電信及信息服務公司Telstra斥資2.54億美元👍🏽,收購了搜房網51% 的股份。“在過去的4年中,我們一直是100%的增長🎧。"莫天全稱,正是如此快的增長速度才得以完成了之後的連環融資👼。”
2007年,搜房網全年收入超過了5億元人民幣。利潤來源主要以廣告為主,大約占90%,廣告主要來自於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房屋中介機構的投入。
隨著業務的拓展,廣告收入也會涉及到其他的行業,例如家居裝飾⛩、社區服務等等,“我們也在謀求一些線下服務模式👮🏼♀️,所有跟家有關的業務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這個市場想象的空間太大了。”莫天全說,作為一個專業的垂直搜索網站,業務模式實際上就是專註於與家有關的B2B/B2C的業務模式。
對於上市,莫天全說搜房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認為⌨️,上市對公司來說是一種成熟標誌,還可以盡量淡化個人色彩🥬。
對於未來,莫天全的信心很足💁♀️:“如今有3億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他們來到城市需要工作👏🛑、需要房子♟,就相當於20年要建起一個‘美國’,再往後20年👎,還有一個‘美國’要建🌂。”
(轉自:電腦報 200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