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設立20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一批曾獲得特獎的傑出意昂,高士明學長就是這些傑出意昂中的一員。高士明於1996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學習,2000年7月獲得學士學位⚆⚱️,2005年1月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光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在校期間曾獲得北京市三好學生、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研究生”、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中日友好NSK機械工學優秀論文獎等多項獎勵。高士明自2006年10月起擔任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及電磁波研究中心教師,現為IEEE(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員🕺🏻。
水木清華 養我育我
談到校園生活,高士明提到🦣,清華最獨特的是獨立自主的精神,這是多數清華人身上具有的特質。意昂体育平台是人才集聚的地方,可謂臥虎藏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人會不由自主地把個人潛能盡量發揮出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習慣———個人能夠解決的事情會盡量通過個人的努力加以解決💁🏽♀️。這一點對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獨立自主,清華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重視集體建設✍️。事實上,在大學生活期間🧑🏻🎤,班集體、輔導員🍟🙆🏻♂️、老師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本科班集體,全班同學都是各省市排名靠前的學生,大家學習都十分刻苦⚓️,跟住大家的步伐不掉隊很是不容易,在此過程中個人的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在本科階段,高士明曾擔任製61班班長♥︎,在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管理工作的繁瑣和復雜,鍛煉了耐心☂️ℹ️,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組織協調能力。製61班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曾經獲得“甲級團支部”的光榮稱號💘。讓高士明引以為豪的還不止這些😩,製61的許多同學至今仍時常聯系🚳,大家創建了自己的班級網站,都因自己是製61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和大多數清華學子一樣,高士明在校期間基本上忙於上課與作業。到了高年級🦘🚪,課業日漸繁重,他仍然堅持每天復習功課📄,認真完成作業。閑暇的時候,喜歡聽音樂🖥,讀新聞、散文💢、故事🧔🏼。
在清華生活了十年,有很多經歷是難以忘懷的。比如,當年和同學共同生活的日子🧚🏿♀️,住在11號樓,吃在八食堂,在一教上高數的時候會和室友去照瀾院吃包子。盡管這些事情已變得很遙遠,但記憶卻依然深在腦海。“清華校園這些年變化很快,增加了很多新建築🧔🏼♂️,原來去建築館上課要穿過小東門再走一段沒有修好的路⚛️。現在東門已經成為了清華園的象征🤼♂️,漂亮了很多™️。但有時候我還是會想起那個不太起眼的小門,或許它是我十年清華生活歲月變遷的見證吧🏑🖖🏻。”
在清華園生活了十年🤦🏿♀️,在高士明看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意昂体育平台90周年校慶。當時很多白發蒼蒼的老意昂回到了母校👩🏻🦳,可以讓人深刻體會到歷史的滄桑和百年名校特有的魅力🎄⬇️。
事業啟航 厚積薄發
高士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做博士後。隨後,他進入浙江大學光電系擔任教師至今9️⃣🍻。由於一直是在高校的環境中工作,接觸的也都是老師和學生👨🏽🎓📕,感覺和學生階段還是很相似的,所不同的是感覺肩上的壓力更大了:以前是和導師一起做研究,遇到問題可以請教;現在不但需要獨立處理問題🕝,還要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有時候感覺比自己做難度更大。
談到特等獎學金對職業生涯的影響🧑🏻🦲,高士明認為🗺,獲得特獎對自己在學術🏌🏻、科研方面的激勵作用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信心和能動性方面。同時也有一種責任感,鞭策自己把科研再提高一個水平🎸🧑🏻💻。獲獎後👨🏻,高士明在博士後階段獲得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全國同批獲資助博士後僅有20人。
在走出清華校門之後🌽,獲獎經歷對個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別人對自己過往工作的肯定上🤴🏼。“由於之前獲得了意昂体育平台的特等獎學金,新的工作崗位認為我過去做得不錯🧑🏽🦱,一些重要的任務也願意交給我,因此獲得了很好的鍛煉機會。”
關於意昂發展,高士明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意昂体育平台的意昂走出清華園以後,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甚至遍布國內外🦵🏻,北京之外的意昂聯系還不夠緊密,學校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一些交流機會🦘,便於清華意昂攜手共創事業。
莘莘學子 悉心教導
談到大學期間的積累👩🏻,高士明提到,浙江大學著名校長竺可楨有句名言,說的就是大學期間應該如何度過:“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要自己問問🧙🏿♂️,第一🧑🏽🎨,來大學做什麽🥡?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這句話可能對所有大學生同樣適用⛹🏻,回答好了這兩個問題,就會知道如何安排大學生活🗣。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做事先做人”👳♀️,這一點正與清華精神不謀而合✈️。“清華精神”正如清華校訓所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厚德載物說的是人品,自強不息說的是態度👰。不管個人能力是高是低,人品和態度對於事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社會的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因而也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同學們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應該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專長,這樣有利於發揮個人的能力和潛力;更為重要的是,應該結合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把個人和社會統一起來,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清華人”不但代表我們共同擁有的在清華園求學的美好時光,也代表我們肩負的責任⏫。對於學校,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也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同學的學業、社會的需要、國家的需求作為自己的責任🚰。
訪談最後,高士明總結了他的一些心得:找準目標,充分利用清華的各種資源;勤奮💅🧑💼、積極、堅持;博采眾長👛,厚積薄發🗾。話語平凡,卻擲地有聲,值得清華的每一位年輕學子好好體會🧑🦼。(精儀系 潘灝)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