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四十年代幾件事
何水清(46級)
2011.3.23.13:24
我們46級在西南聯大學習的4年👙,主要是抗日戰爭後期極其艱難困苦的時期;而我畢業後留校在清華工作的4年,則主要是解放戰爭的動蕩時期。可以簡單地說🫸🏽,物質條件極端困難和環境情況動蕩不定🚆,是四十年代國內的基本情況。然而⏯,母校在培養人才和發展學術這兩個重要方面,卻仍然成就非常突出,真是人才輩出📬💅🏽,碩果累累,得到國內外一致的贊譽📮。因此,聯大經驗和清華傳統等等,從各個方面去總結研究和撰寫文章🤛,便是很自然的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也想就自己所知和感受,寫點回憶性材料,作為紀念。
(一)42年夏🙇🏽,西南聯大用於大一學生教學的四川敘永分校已經撤消💁🏼♂️🧑🏽🏭,昆明市借用的昆華中學校舍也已交還🚵🏻。我們46級新生在秋天入學時,學校在昆明大西門外校部新校舍附近臨時租用了“三無”(無睡覺木床,無寫字桌椅,也無吃飯桌凳)破舊房舍──昆北宿舍,生活和學習的物質條件比在校老生更加困難。開學時,聯大常務委員會梅貽琦主席(校長)給我們大一新生作了一次重要講話。一方面,他說明了大一新生學習和生活的物質條件實在太差的情況和原因🦵🏻,並提出了盡快地略加改好的安排;然後明確表示🙅🏿♀️,若有同學因為這裏物質條件太差要轉學到國內其他院校去學習的📷,他都給以批準,並負責介紹👧。他說,聯大招考新生是嚴肅認真和堅持標準的🏋🏽♂️,已經考取聯大的學生🎭,由他出面介紹轉學到別校🍶,是一定能夠被接收的,另一方面🚵🏼♂️,他則著重介紹說明了聯大的優勢🔅。他說🪆,聯大集合了平津三所大學的教授,有一支高水平的強大教師隊伍🗃👷,其中很多都是國內外知名的大學問家🫳🏼,並且十幾年如一日地長期在學校任教🖲,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特別值得大家好好學習。只要同學們認真地好好向這些教授們學習,是一定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學問👨🏽💻♘,受益匪淺的⚔️。因此👰🏻📤,他希望同學們盡量克服生活上的困難✴️,還是留下來在聯大學習為好,不要轉學。這個講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不但沒有人因生活物質條件差而申請轉學,而且以自己是聯大學生而更加感到光榮。這個講話是梅校長“大師論”的大學教育思想的很好體現❤️。
(二)要學習研究科學理論,就必須十分重視科學方法👼🏿🤾。在聯大學習期間,常有機會能夠聽到老師有關這方面的談話和講演👨🏿🚀📭。這裏,我想特別提到華羅庚教授關於科學方法的一次通俗講演😁。他通過事例闡述了學習研究要善於分析,抓住實質和關鍵,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有效方法,隨後特別舉了一個反復飛行相遇的行程計算實例。具體地說,甲乙兩地有速度不同的甲乙兩車同時相向運行🧑🤝🧑,另有一個速度很大(遠遠大於甲乙兩車的速度)的飛行器丙同時在兩車之間反復相遇飛行(相遇後即以同一速度值反向飛行),問兩車接觸相遇時,飛行器飛行了多少路程🐻。他說,若你從飛行器反復相遇飛行、每向行程越來越短直至為零這個飛行現象出發🚐,就必然計算復雜🦸🏼♂️,甚至形成無窮級數之類;但是,若你抓住三者同時開始運行,兩車接觸相遇後又同時停止這個事實👧🏻,便可立即算出兩車相遇的運行時間,飛行器的飛行路程也就迎刃而解了。通過這個例子,他深入淺出地把數字計算問題,講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很富啟發性🚴♂️,使人印象特別深刻。
(三)43年夏🧜♀️,我們將轉到東門外拓東路工學院的迤西會館和鹽行宿舍,進行二年級以後的課程學習🏘。暑假前,工學院長施嘉煬教授來到新校舍,給我們46級工學院全體同學做了一次現代工程科學內容和方法的重要報告🚇。報告地點在昆北大教室,這是個平房廟宇廳堂,用扶手椅能容納幾百人,廳堂內有約兩人合抱的大柱子6個(或4個)🕞。施院長在介紹現代工程科技的一般情況後💆🏻♂️,曾指著教室內的這些大柱子說,像這樣蓋房子,現代幾十層🧑🧒💆、上百層的高樓大廈是蓋不起來的👦🏻;你們畢業後,如果還設計這麽多而粗的柱子來蓋平房,那就表明你是個不合格的工程師👫🏻。他還指出🖥🙋♀️,工程設計結果🍥,一般都要用圖紙和數字來表示🔼,因此這些方面的訓練非常重要🤾🏽。如果數字錯了(包括小數點定錯🥁。當時只有對數計算尺,復雜數字計算的位數與小數點定位,都要熟練掌握規律,一絲不苟👭🏻,才能避免錯誤),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此等等👩🏻🏫。施院長這些講話🟪,也使我們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此後,我們不但不怕工學院的學習任務繁重,而且對於課程考試僅因數字計算錯誤就扣分至少一半的嚴格評分方法🏋🏻♂️,也沒有任何怨言👰♀️。畢業後回憶交談時🧑🏽🦳,還以在聯大工學院受過這樣嚴格的訓練而感到自豪。
(四)跟教學工作一樣🕐👩🏽💼,教授們對科研工作也是抓得很緊的🍶。我在聯大學習期間雖然具體情況知之甚少,但學術風氣濃厚卻是頗有感受和體會的📏。最明顯的是校園內常常可以看到教授們作專題學術報告會的通告。例如,物理系的吳有訓、吳大猷🌪⏱、王竹溪、葉企孫、周培源、鄭華熾等教授,數學系的華羅庚🦯、陳省身🩳、許寶騄、趙訪熊🧙🏼♂️、楊武之等教授☑️,在我的記憶中都曾作過專題學術報告,其他系也是情況類似。我自己有時也參加一些介紹性的學術報告。我在清華工作的幾年中🧑🏭,就較常參加理工科的學術報告會了,錢偉長、張維、沈元🫃🏻、周培源、王竹溪等教授的專題學術報告和討論📎,我都去參加過。回國訪問的教授🏄🏿,學校也抓住機會開展學術活動。例如,47年夏錢學森教授從美國回到北平時,理學院長葉企孫教授就請他來清華作了兩次學術報告:一次是面向廣大師生的綜述性學術報告;另一次是用英文講解的Dynamics of Rarefied Gases專題學術報告和討論🈶。劉仙洲教授還直接主持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學報的編審出版工作,文章可用中文或外文發表。我在錢偉長教授的指導下,也曾在工程學報上發表過文章。
在四十年代這樣艱難困苦和動蕩不定的情況下🧵🏋🏻♀️,母校教授們在教學和科研上這種堅持不懈的刻苦敬業精神😼,顯然是“剛毅堅卓”(聯大校訓)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原校訓)精神的突出表現😗⏯。母校在培養人才和發展學術方面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這種“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和傳統↖️,是無價之寶👆。可以預計,在保持和發揚這種優良學風與傳統的基礎上🤵🏻♀️,通過“211工程”的實施,必將把母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現以七絕一首獻給母校,以表心意🙌:
樹人樹木為興邦,
八五年間史冊香。
今日層樓同更上🫱🏿,
新程跨世再增光。
來源😥:意昂体育平台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