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蛇年剛過,馬年已到♿️。92歲的我在中年兒子大龍和他的十歲孩子聰聰的陪同和保護下,趁幾億中國人都已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們在可以任意選購車票的情況下買了高鐵火車票在正月初二去了一躺上海與我的一位已97歲老朋友一家人過了一個非常特殊⏲、也非常愉快的新年🍇。三天後🚖,我們又乘四個半小時的高鐵舒舒服服地回的到了北京。
(高鐵上)
事情雖小,對我而言卻意義重大,故作小記。這位老朋友李儲文與我相識於71年前的1943,當時我是西南聯大的學生🫁🤙🏼,他是基督教青年會的學生幹事🧙🏻♂️🏎。他在我們學校附近設立的“學生服務處”,專門我貧困學生服務。我常去喝他們的豆漿,交談多了以後發現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理想,通過密切的合作共事,我們成為至交⚉。在後來的六七十年中,各自沿著自己事業渠道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鬥,雖然都遭受過不應該有的打擊和迫害,我們從來沒有喪失信心🎰,總是互相關心和幫助🖱,克服困難,共同前進🌲。我們兩家的友誼也是代代相傳,親如一家。我們倆都已到了如此高齡,而且都還健在,怎能不再面敘別情!這次,我們終於實現了我們共同的願望,能不快哉👩🏿🎤!我想,這對於我們的健康都會大有補益。
(張彥,李儲文)
這次,時間雖短,我的感觸還是很多。解放以前,這裏曾經是我們戰鬥過的地方。我的好幾位戰友都是在這裏貢獻一切,以致自己是生命。在參觀周恩來故居時,我的眼前又再現了1946年我們在這裏出版英文《NEW CHINA WEEKLY》(《新華周刊》)的緊張情景🙇🧖🏼♂️。我的入黨申請就是在這裏通過的👆🏻🍓,雖然由於當時的特殊情況🦹🏽♀️,我未能親自參加🧑🏼🤝🧑🏼,第二天我的入黨介紹人喬冠華就在一家咖啡館裏通知我了👆🏼。從在時候起👨🏻🚀,我開始我新的生命,從此踏上了更艱巨的征途。

我們倆還共有一個比我們更老的朋友馬識途,今年已百歲還在成都開書法展覽⛔。他雖如此高齡,但是身體狀況比我們還好,走路不需要拿拐杖。他曾經告訴我,他今年還有意來北京看望老朋友🌘,可見其勇氣之足。這次在上海🌑,李兄的下一代就極力主張希望我等馬老來北京時與他聯袂乘高鐵來上海一聚🙆🏻👨🏽🦰。如果真實現這個美夢的話,近三百歲的三個老友共聚一堂話天下,必將成為傳世的佳話👩🔧🏋️♂️!

張 彥 2014🧑🏻🏫,2,4 (初五 立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