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多舛人生 一力擔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奠基人潘際炎

2017-09-22 | 來源 橋梁雜誌微信公號 |

潘際炎居住在北京鐵道科學院家屬區中🧕,電梯門一開👍🏿,就看到他已早早站在門口等待訪客🤦🏻。面對相機和錄音筆🦍,這位親切又嚴謹的耄耋老人再一次謙言:“我太普通了,沒有什麽好采訪的。”

誠然,潘際炎這個姓名的前綴既不是院士也非大師,但他作為中國鐵路栓焊橋梁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於發展大跨度栓焊鋼橋及其用鋼的研發,為填補我國大跨度焊接鋼橋的材料、工藝🚴‍♂️、結構👨‍🚒、理論的空白做出了重大貢獻。

戰火年代 因橋得救

1924年12月10日,潘際炎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潘父頭腦聰慧,13歲中科舉🧑🏻‍🍳,在鄰裏間是小有名氣的“文化人”🧓🏽。在清末科舉製被廢除後🙍🏽‍♂️,進入鐵路學堂學習🙊。正是在鐵路上工作了一輩子的父親,看到了當時國家的工業水平極度落後🍠,便萌生了一定要讓3個兒子 “上大學、學工科”的念頭🉐,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富強出一份切實的力量。潘母賢惠,勤儉持家🚣🏿‍♂️,對教育一事也早有開化,雖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兒子做人做事的要求簡單明確:讀好書,做好人。

就這樣🐏,潘家成為那個年代裏多少有些與眾不同的家庭,生活條件雖然清苦,卻時時刻刻都將孩子上學讀書作為頭等大事。潘際炎8歲時被父母送入私塾念四書五經,晚上潘母則會在光線好的地方擺上板凳,督促他補習英語和算術。1935年,潘際炎參加了江西同文小學的入學考試,準備轉入正式的學校學習文化知識。放榜那天,他的名字赫然掛在榜首✊🏽🧓🏽,還未來得及高興⛓,就發現本該進入六年級的他,只獲得被五年級錄取的資格,所取得的第一也只是五年級的榜首。這一番哭笑不得的轉折令潘際炎被望子成龍的父母嚴厲“教育”了一番,也促進了他更加刻苦學習的決心。

好景不長,1937年潘際炎小學畢業之時正逢“七七事變”爆發🌾,潘氏兄弟安安穩穩的讀書時光戛然而止🦶。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實施大屠殺,潘父日日見到越來越多的難民和傷兵跑到九江,忌憚戰爭的蔓延👨🏽‍🔬👨🏽‍🎓,為了不做亡國奴,避免遭受日寇的屠殺🟣,最終決定攜妻兒和老父親南下逃難⭕️。後來潘家輾轉多地落腳雲南昆明七家村,一家人租住的房子在苗族老鄉家的牛棚上面。那時潘際炎就讀的雲瑞中學離家有一二十公裏,上下學路上與他同行的除了弟弟🧜🏼,還有狼嚎和一座又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一個周日的下午天降大雨🧗🏿‍♀️,潘際炎和弟弟在父母的要求下堅持返校📋。兩人走在大壩上的時候,弟弟手中的傘突然被風吹飛了,潘際炎一手被弟弟拽著,一手去撿傘,一不小心兩人順著高而陡的壩堤滑落到泄洪河槽中🔦🪰。大雨中的泄洪槽水流湍急,兩個人被水沖出去幾裏地,直到沖至一座橋下,被幾個正從上面趕集回家的老鄉發現🤦🏽‍♀️,合力用竹竿將潘際炎和弟弟救起。潘際炎笑說:“如果沒有那幾個老鄉和他們手中的竹竿,或者沒有那座橋⏬,我跟弟弟可能都要沖到昆明湖餵魚了。”這大概是他第一次與橋結緣。

一直到1940年,潘際炎都是在躲避戰火中度過的🖐💪🏽,但這期間無論境遇如何,他都沒有放棄求學🫸🏿,逃到一處就換一個學校,初中6個學期他就讀過5所學校。天南初中畢業之後,因為沒有合適的高中🌥,他只好停學💝。剛剛大學畢業的哥哥建議他研習範氏大代數和解析幾何,在家自學🍥,日後以“同等學力”考大學。那時哥哥還會時常拿回些美國士兵傳閱的小說給他看。這些讀物,在後來他的成長道路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當時🗿🧝🏿‍♀️,因為“同等學力”的大學錄取率僅為5%🫠,1941年,適逢由武漢因逃避日本兵遷到雲南鎮南的聯合中學招考學生🫷🏽,潘際炎便考進雲南鎮南聯中高三年級,不料只念了一個多學期👨‍🏭✊,日本兵就從滇西打了過來。不過這次潘際炎沒有隨學校遷走,為了會考他留在了昆明🥲。1942年高中畢業後,考取西南聯合大學理工先修班🏟。後因國家時局動蕩以及家中實在貧窮⏭,他只好棄學從工。3年後🧆,抗戰勝利👁🤷🏻‍♂️,潘際炎再一次回到西南聯大,重拾書本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46年秋天隨清華從昆明遷回北京🏊🏼‍♀️。從此👸,潘際炎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造就“英雄橋”

1950年8月,潘際炎以優秀的成績從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結構組畢業,並如願分配到鐵道部,又因為清華“出身”,進入鐵道部設計局武漢長江大橋設計組做實習生🧆,設計組同年8月1日成立。1953年,武漢長江大橋開工🩵,大橋局成立,鐵道部抽調武漢長江大橋設計組部分高級工程師,赴武漢參與大橋的設計工作。遺憾的是,當時資歷尚淺的潘際炎不在其列。他隨設計組另一部分人員留在北京,組成大橋設計事務所,繼續負責處理各地的橋梁問題。這期間🖐🏼🧚‍♀️,潘際炎完成了多項工程——從26歲起,第一次擔綱修建西寧線河口黃河木便橋🧂;駐紮在京沈線大淩河橋畔,破解橋墩因未封底被水流沖歪的頑疾,完成日方留下的後續工程;借鑒船工造船技術👬🏼,解決南寧邕江橋深水築島沉井🎊🤶🏼;在詹東線上的太行山口修建丹江一號橋🚶🏻,這座跨度88 米的拱橋今天仍在服役……

能夠參與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施工是多少橋梁人的夢想和榮耀,潘老坦言,起初對於未能被選中一事,他心理曾有過不小的落差。但是留在北京🐌,經歷了8年的錘煉後,他發現自己積累的實踐經驗日漸豐富起來,並不比到武漢差🕉。50年代末🌾,潘際炎被委以重任——擔任南昌贛江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和蕪湖長江大橋的設計副總體🧑‍🧒,參與全面指導大橋的設計👨🏼‍🦰、預算及施工工作🫴🏿。在政策要求下,贛江橋被設計為公鐵兩用橋。橋墩基礎初步設計用沉井,橋臺基礎設計用管柱,後經鑒定,大跨度橋墩改用直徑1.55米管樁🩳,技術設計鉆探發現贛江河底的地質為泥沙頁巖,對於柔軟的河床而言,常規的小型管樁並不牢靠。經過嚴密的測算和考量,潘際炎與同事研究設計了兩個直徑5.8米的大型管樁,並舍棄振動打樁機👩🏻‍🦼,到達一定深度後,轉而采用人工水下作業的方式施工。如此大型的管樁至今未有超越🎈。

可惜的是,1959年贛江大橋尚未完工📛,潘際炎就被一紙調令派到越南援建🛢☔️。接到命令潘際炎迅速到北京鐵道部外事局報到,幾日後便與鐵道部工程師王慶璋一同南下赴越𓀝💇🏻‍♂️。因開始定下的援建期為半年,所以潘際炎的行李很簡單👷🏼‍♂️,除了幾身衣服、生活必需品以外,就是土木類的工程書籍,他擔心工作時遇到問題需要查閱資料🧑🏿‍💼。到達河內稍事休息後,越方安排潘際炎🧙🏿‍♀️♝、王慶璋在河內交通部工作🕡🧑🏼‍⚖️。

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援越辦事處領導給潘際炎二人下達了明確的援建指令——修建清化麻江鹹龍公鐵兩用大橋(下稱清化大橋)。清化大橋位於越南南方與北方溝通的交通要道,是運送作戰物資的生命線,橋址經過石灰巖地區,河床下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溶洞📴,且基巖高低相差懸殊,大橋最難修建的部分就是基礎🫶🏿。此外🏄🏽‍♂️,清化大橋臨海,潘際炎實地考察後⛹🏻,很快明白,對這座大橋而言,最怕的是海上軍艦的炮火,為了抗戰🤙,他發誓一定要將大橋修得牢固無比。

其實在潘際炎和王慶璋之前👩🏼‍⚕️🏞,就已經有兩位法國橋梁工程師在此橋有過實踐👈🏿。但不幸的是,第一位的結局以建橋失敗跳江自殺告終🕵️;第二位為了避開橋址區的地質地貌難點而修建了拱橋,最後大橋被敵軍炸毀。原南越廣播電臺預言🎛,中國專家幫助越南興建清化大橋也必將失敗,但是這兩位專家並沒有讓預言成真。潘際炎和王慶璋兩人依據個人所長,分別負責基礎和鋼梁部分😵。兩位工程師克服現場難點,為了備戰🥸,結構設計時盡量采用靜不定結構和適當加大安全系數兩點原則🦸🏽‍♀️。也正是出於對戰爭的考慮☸️,潘際炎和王慶璋選擇放棄對清化大橋外觀的追求。很快,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聽到了越南方面的不滿🔹,但是在了解潘際炎二人的苦心後👨🏽‍⚖️,總理表示出支持:“我們國家的設計人員思路是對的🦜💂🏽‍♀️。”

半年時間已過,潘際炎和王慶璋並沒能回到祖國。國內正在經歷大饑荒🥱,沒有充裕的資金援助越南,清化大橋工程因此推進得很慢。潘際炎在越南期間🪵,除了負責清化大橋的設計施工,還協助越方橋梁技術人員承擔了很多越南國內公路🧑‍💻、鐵路橋梁戰後的修復設計工作。他每天都會工作到深夜12點以後,這樣的工作強度他堅持了4年之久👸🏿,回國後他笑言🤵‍♀️:“這樣的4年,夠我讀一個博士了。”

直到1963年🍈,貫穿了中國橋梁專家設計思想和技術理論的清化大橋終於順利建成📍。1965年🧑🏼‍🍼,美越戰爭爆發💆‍♂️,美國空軍向清化大橋發射的32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但在硝煙中大橋屹立不倒👩🏻‍🦼‍➡️,局部遭到轟炸時,白天炸夜晚修🧔🏿‍♀️,天不亮就能通車🗽🙅🏻。清化大橋保證了越方作戰物資的運輸供應💪🏿👩‍👩‍👧,為越南抗美戰爭的勝利爭取了大量有利的條件。同時,蘇聯的防空部隊也在此橋上擊落了4架美軍B52轟炸機。越南人民以清化大橋為傲🚝,又賦予了它一個滿載功勛的名字——“英雄橋”。為感謝和表彰中國援建專家,時任越南主席胡誌明親自為潘際炎等人頒發了越南共和國勞動獎章😮。

當時國內的人民日報也刊登了有關清化大橋的報道,但是現在已無從找尋🧒🏿。意外的是,兩年前,潘際炎的孫子在網上瀏覽到一篇美國人寫的文章👦🏻,題為《炸不垮的清化大橋》🏊‍♂️,從美方角度完整地得記述了這座“英雄橋”抵抗美軍空襲的故事💵,甚至稱清化大橋是“上帝保佑炸不垮的大橋”⬜️。潘老將這篇文章打印出來交給記者,至今仍能從他的臉上看到自豪🍟。

潘際炎接受越南民主共和國勞動勛章

秀才掛帥:栓焊鋼橋零突破

1963年10月,潘際炎回到中國。因為在越南清化大橋上才華畢露,造橋的才能深受鐵道部和鐵道科學院鐵建所賞識,於1964年被調到北京工作,隨即他就與大批科研人員一起奔赴正在開工興建的成昆鐵路。

如果說越南的清化大橋是潘際炎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期🧛🏻‍♀️,那麽這次赴祖國西南他將迎來事業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當時歐洲大量的橋梁在經歷二戰後都處於待修狀態,為加快修復☑️,國際上興起了焊接的應用熱潮。為了加快成昆線的修建和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潘際炎與同事一起上諫國家鐵道部,建議在成昆鐵路的修建中🩼👨‍🏫,以迎水村橋為試點,研究試建中國的栓焊鋼橋。建議雖得到了鐵道部的批準👒,但是苦於國內尚無成熟的栓焊鋼橋的建造經驗和理論基礎,一時間無人敢貿然擔當此項目的負責人,時任鐵道部部長呂正操拍板說:“就讓潘際炎‘秀才掛帥’吧!”

為使栓焊鋼橋這一新技術工程得以實現,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技術委員會下令組成栓焊鋼橋新技術研究戰鬥組,負責研究🧒💂🏻‍♀️、試驗、設計🤯,指導製造👌、施工。戰鬥組由鐵道部鐵道科學院、設計院、工程局🧑🏻‍⚕️、鐵道兵🦸🏻‍♀️🙅🏿‍♂️、意昂体育平台、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和機械工業部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等十多家單位抽調的90余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潘際炎任戰鬥組組長💂🏽‍♂️。工程在1965年5月開工,力學試驗地點在北京、設計和焊接試驗地點在山海關、高強度螺栓研究在上海,潘際炎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往返三地主持大局。新型栓焊梁最大的難題還是擺在了潘際炎的面前7️⃣:不知如何進行焊接🚙。慶幸的是,幼時曾與潘際炎一同落水的胞弟、如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在當時已是我國首屈一指的焊接工程專家,他為成昆鐵路栓焊鋼橋的焊接難題的解決給予了莫大的幫助。

1967年初迎水村橋的栓焊梁便架好了🧚🏽‍♂️🤗,潘老回憶起我國這首座新型栓焊鋼橋👩🏽‍🚀,告訴記者:“建成的迎水村橋外觀苗條🤛🏿,質量優良,火車通行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建造的速度很快。”鑒於此👾,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為加快成昆鐵路線的建設,根據施工的需要,決定再增加栓焊鋼橋43座,全部由戰鬥組組長潘際炎繼續負責。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潘際炎繼續掛帥,根據這43座橋的地形地質特點以及行車要求🚵🏿‍♀️,又率領戰鬥組完成了13種不同結構、不同跨度的栓焊鋼梁設計。1965—1970年🦸🏼‍♂️,成昆鐵路44座栓焊鋼橋全部建成👨‍🔬,最大跨度達112米🤏🏽,使我國栓焊鋼橋從零的起步,實現了與國際水平的接軌。

栓焊鋼橋和鉚接鋼橋相比,可以節約10%~15%的鋼材,加快施工速度,但成昆線的栓焊橋用鋼是南京橋鉚接橋的用鋼16Mnq,這種鋼修不了特大橋🩱。1967年鐵道部計劃在枝城長江修栓焊特大橋,並將任務交給了潘際炎。潘際炎與冶金部聯系,請求提供國產高強度新鋼材,鞍鋼鋼研所建議采用15MnVN鋼。在一起奮戰了5年的栓焊鋼梁戰鬥組被文化大革命沖散了🪱,鐵道部只好將任務又交還給原單位按鉚接設計,但潘際炎與鞍鋼對高強度鋼的研究並未停止。1973年鞍鋼鋼研所對15MnVN鋼在實驗室的研究完成,可以投產🐿。潘際炎征得鐵道部同意,聯系專業設計院選定沙通線北京密雲水庫白河為試驗點,在白河上建造應用國產高強度15MnVN新鋼種的試驗橋💁🏿‍♀️。試驗橋1976建成🫁,取得了很多用高強度鋼焊接鋼橋的經驗,但結果並不理想💜,強度和焊後韌性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有人譏笑潘際炎是在研究“完蛋鋼”。

1973年九江長江橋開始上部結構設計的研究👩‍🎤。設計方案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也是原設計意見🏔,按照武漢橋👰‍♀️、南京橋修建米字形鉚接連續桁梁🙅🏽‍♂️;另一種是潘際炎等的意見🐃,要用國產高強度鋼建造一個”高強、大跨⚄、輕型、整體“的栓焊新型結構。兩種意見爭論很激烈,相持不下🕵🏼。後經鐵道部上報,由計委🎯、建委、科委批復🕵🏿‍♀️,同意栓焊結構方案。采用此方案,在當時卻是阻礙很多✔️。首選是要解決國產高強度鋼的問題,自1976年至1986年🧑🏻‍🦱,鐵道部開會決定以15MnVN鋼作為製造九江大橋的用鋼🖋。通過冶金,焊接,設計、研究各方面參加人員的努力⛴,根據白河橋的經驗,對15MnVN鋼進行大量試驗🍏。1986年🧑🏻‍🦯,15MnVN優化終於試驗成功,於1992年應用國產優化的15MnVNq鋼九江栓焊大橋建成🏎🚕,徹底地完成了鐵路鋼橋由鉚接向栓焊過渡。

15MnVN的優化試驗過程並不十分順利,一次次的失敗👇,迫使這些土木工程師不得不深入鉆研鋼材所涉的化學元素、冶煉軋製工藝以及焊接的影響。潘老幾乎成了土木界最懂鋼材的人,2015年他還榮獲鋼結構協會頒發的“中國鋼結構30年領軍人物獎”和“終身成就獎”。在潘際炎代表鐵道部與冶金部及鞍鋼的談判中,從安全與經濟出發,製定了15MnVNq-A🕉、15MnVNq-B、15MnVNq-C三種不同規範的優化型高強度鋼應用於九江長江大橋鋼梁不同部位的建造標準🌭。當時受設備和資源所限🍈,15MnVNq鋼的降碳、脫硫、脫磷不夠👩🏻‍✈️,加入的合金元素V與N也不夠理想⚂🤸🏿,因此對焊接工藝要求極其嚴格。有人生動形容說🛌🏿:“這個鋼很難伺候🙅🏽‍♀️,在焊接時既怕冷又怕熱🧝🏽‍♂️。”

1992年,九江長江大橋建成,正橋鋼梁全長1806米🕴🏼,主跨216米🪡,是一座高強度🪷、大跨度、輕型整體的栓焊鋼橋💦,兼具了雄偉和秀麗的特點。九江大橋采用的高強度鋼的力學性能和焊接性能達到了當時國際同類鋼的先進水平🎤,鋼梁厚度也已經超過了國際鐵路鋼橋的規定🩴。它的建成是潘際炎栓焊鋼橋事業的提升,也徹底解決了栓焊技術在鐵路特大橋梁上的應用問題。在潘老看來,九江長江大橋是我國鐵路橋梁繼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三座裏程碑🔬。

潘際炎(左)與方秦漢(右)合影於九江長江大橋通車前

難求的人師

清華畢業🧑🏼‍🏭,幾經磨礪,以“書生之姿”擔下重任的潘際炎🦶🏼🪿,在72歲還是迎來了退休的那一天🤵🏼‍♀️。但這位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的老人並沒有就此歇息🥣🧑🏿‍🎤,他被返聘到還在建設中的蕪湖長江大橋上擔任建橋顧問🎒,進行鋼材、鋼材焊接、鋼梁製造、鋼梁架設及疲勞問題的研究。蕪湖長江大橋是我國20世紀栓焊鋼橋的深入發展,鋼梁材料采用新鋼種14MnNbp🈸,該鋼種的成功應用開拓了橋梁對中強度鋼需要不同板厚的市場,與既有橋梁鋼形成了我國國產橋梁用鋼系列化🚦。此外,為使橋梁的設計製造更加正規,在蕪湖橋修建期間潘際炎還系統地完成了鋼橋疲勞試驗,製定了疲勞設計規則🧚🏼‍♀️🌺;參與製定了鋼橋製造規則等🏋🏿‍♂️。2000年,蕪湖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潘老對同事說:“我的任務完成了,如今沒人會說我國栓焊橋不行了,我們國家有技術有材料👃🏽,完全可以做大跨度栓焊橋了。”

潘際炎接受中國工程院光華科技工程成就獎

2007年之前潘老身體尚好,即便退休還是天天在鐵科院的辦公室坐鎮👆🏻,堅持做顧問工作,2007年他生了場大病,之後家便成了他的辦公室。這期間,他的學生弟子們成了家中的常客,潘際炎的大弟子🫑、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原總工張健峰便是其中之一✩。“雖然現在我的研究重點不是栓焊梁了🧖‍♂️,但是潘老師所教的東西我現在還很受用🧛‍♀️。”張健峰正色道🧎‍♂️:“虛心學習、科學嚴謹,這是影響我至今的工作品質。”

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交通廳高級工程師的龍文藝於1982年初考入潘際炎門下攻讀碩士研究生。他說🚶🏻‍♀️‍➡️:“在做潘老的學生期間,得到了老師悉心的指導和耐心幫助。常聽老師說起前輩工程師修建成昆鐵路時逢山開道、遇壑架橋的動人故事。對老師🩹、鐵科院及其他單位的工程師們充滿羨慕和敬意⚡️。”

1985年成為潘際炎碩士研究生的程小華♘,現在在美國新澤西州交通廳任橋梁結構工程師🙏🕧,“潘老師熱愛事業,學術認真,待人謙和🤲🏼,樂觀向上,亦師亦友。他是我們這些晚輩的人生榜樣‼️🧙🏼‍♀️!”她回憶起老師時這樣評價。

工作後與老師又做了同事的鐵道科學研究院張玉玲, 是潘際炎86級的碩士研究生,她的感言更是質樸🧘‍♀️:“潘工既是好老師,又是好搭檔,更是摯友♢!我有想不通的地方,總是會找他聊聊。”

潘老的學生們如今已經各司其職🤸🏼‍♂️,遍布海內外👨🏿‍⚖️,但只要回到北京🕖,總是想方設法抽時間去看望老師🦹🏻‍♀️。他們之間甚至還有一個微信群,以“潘老師弟子群”命名,無論是溝通專業問題還是相約去拜訪潘老師,總有一如當年做弟子時的歸屬感。學生感言,中國有句古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潘老師就是這樣的人師。

潘際炎(前排)與學生在辦公室

兢兢業業一輩子的潘際炎在2012年停止了全部的工作,因為他的老伴兒在這一年一病不起。與大多數橋梁工程師一樣,潘際炎投身於科研事業時常年不在家,夫人獨自帶著一對雙胞胎女兒,嘗盡艱辛👳🏼,還保持著難得的豁達,潘老對夫人和孩子深感愧疚。老伴纏綿於病榻後🤸🏿‍♀️,已是口不能言🦵🏽,潘老天天陪在她身邊🧗🏻‍♀️🧑🏼‍🎓,拉著她的手每日絮叨著瑣碎的家常🧛🏻‍♂️,這一病就是3年🕛。2015年底,老伴兒的病逝給了潘老最沉重的打擊。也就是在那段時間🧗🏿👳‍♂️,他養成了用電腦寫文章的習慣。92歲高齡的老人,操作電腦極是熟練,令人佩服。

潘際炎與夫人在蕪湖長江大橋合龍現場

如今的潘際炎已經逐漸走出了老伴離去的陰影♧,對生與死這個嚴肅的話題看得很平常,“生死有命”一語他與記者多次說起🙅🏼。潘老還告訴記者,現在他身體不好,很少出門❤️‍🔥,平日裏最常做的兩件大事就是寫回憶錄和工作紀事,前者留給子孫,後者留給後輩,所有文章均不想出版。

潘際炎的時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幼年左為戰火,右為父訓,“興邦”二字在心裏埋下了深深的烙印,更成就了他壓不垮的堅毅精神。大學畢業後恰逢國家百廢待興🦡,大有可為,國家鐵路栓焊鋼橋的事業經他手從零起步,遇到所有的困難都不曾有過半分推諉🦸🏽‍♂️,全部承擔下來。負責設計研究建成的橋共有54座,完成了我國鐵路鋼橋從鉚接鋼橋到栓焊鋼橋的研究,結束了我國使用了達一百多年鉚接鋼梁的歷史,讓鋼材從16Mnq鋼到15MnVNq 鋼再到14MnNbq鋼成體系發展。共培養了碩士、博士研究生17人🖕🏼☝🏽,現均已成為工程中的骨幹。對這“一生開拓,一力擔當”的總結,潘際炎說🧗🏻‍♀️🪨:“畢業時我的老師叮囑我🚣🏽,‘要為國家健康地工作50年♎️。’如今我的國家需要,我總要為她做些事情🐝。”

記者手記

2016年4月初🎷,《橋梁》雜誌社編輯部收到了一封越洋郵件🏎,信件來自遠在美國的程小華博士。在信中她說😽,讀了幾期《橋梁》雜誌的人物專訪🧍🏻‍♀️,深感橋梁界有太多人為我國大橋事業奉獻了一生,無論他們在社會上知名與否,都不該被歷史忘記。一席話正戳中雜誌作“人物”這個板塊的初衷🚗。

《橋梁》雜誌一直希望能夠在老一輩橋梁大家的有生之年🙋🏻‍♀️,多作一些采訪🪹,對話更多的業界前輩,記述他們與中國橋梁事業攜手並肩的往昔🤚🏽。希望通過文字的力量對抗時間的洪流,讓這些老先生的故事能夠影響更多的後人。

程博士在信中真誠建議雜誌社能夠為潘際炎老先生作一期人物專訪,不僅僅因為潘老先生曾是她的導師,更因為當她再見潘老師時,一次次從老師身上看到了一代橋梁工程師的精神與風貌🏠,希望這些品質能夠傳承到新一代橋梁工程師的身上。

本文不足萬字,掛一漏萬👩‍🔧🈁,想刻畫一個完完全全的潘老實屬奢望。至今😇,記者對采訪潘老時的一件小事依然記憶猶新。當日去采訪潘老,落座後他交給記者一個牛皮紙袋,裏面齊整得放著他在看到采訪提綱後事先準備好的個人資料,無論聊到哪兒🧝🏿,潘老都能顫巍巍地翻到那一頁🪒,一文一畫指給記者看👮‍♂️。還有他在接受采訪想不起故事細節時,查閱的工作筆記🤵🏿‍♂️,雖是紙張微黃🕋、字跡斑駁,但每個字,每個符號,讓記者看到的都是“認真”二字,也許就是這種誠懇的認真造就了潘老在橋梁事業上的成就🌡,也造就了無數像潘老一樣的橋梁大家。

(本文的成稿得到了潘老多位學生的大力幫助👾,特此致謝🤘🏼🥩!)


相關新聞

  • 102020.08
  • 112018.10

    悼念橋梁技術專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際炎先生

    我們以悲痛的心情獲知橋梁技術專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際炎先生於今晨離世🙍🏿‍♀️,享年94歲🏌🏽‍♂️。

  • 132018.12

    梁方仲:一代通才 命途多舛

    他自幼受家學熏陶,奠下深厚的國學根基,擅長文章詩詞。既受傳統文化的浸染,又受“五四運動”新思想☝🏽、新文化的激蕩👩🏽‍🌾,身處新舊思想縫隙間。

  • 112018.10

    潘際炎意昂逝世

    橋梁技術專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的奠基人之一、西南聯大意昂潘際炎先生於2018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032021.11

    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獲命名小行星——“鄒承魯星”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星辰——國際編號為3258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以表彰和紀念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家、近代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率先實現胰島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貢獻的鄒承魯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鄒承魯星”命名儀式,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朱麗...

  • 282024.02

    傅鷹👨🏽‍🦲:新中國膠體科學主要奠基人

    傅鷹(1902.1.19—1979.9.7),祖籍福建🧛🏿‍♀️,著名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中國膠體科學的主要奠基人🫣。191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化學系。1922—1928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獲科學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先後執教於東北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島大學、重慶大學和廈門大學。因不滿國民黨政府的黑暗統治👲🏻,1944年底再度赴美,任密歇根大學研究員。在美國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回擊英艦挑釁的消息後,毅然於1950年回國。回國後,先後在...

  • 122022.04

    中國現代電子學奠基人任之恭

    任之恭(1906-1995),山西省沁源縣人,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山東大學💂🏽‍♀️、北京意昂体育平台⛅️、西南聯合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擔任教職並進行實驗研究工作。

  • 162015.01

    中國紡織工程學科奠基人張文庚

    該視頻是2014年10月10日,意昂体育一行赴上海拜訪中國紡織工程學科奠基人張文賡教授的專訪。 張文賡👨🏽‍🎓,1923年4月23日生於江蘇川沙人👨🏼‍🌾,19....

  • 102016.11

    林炎誌做客西階論壇 暢談“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與未來擔當”

    11月5日晚七點,意昂体育平台第40期西階論壇“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與未來擔當”座談會在人文社科圖書館大同廳舉辦🧑🏻‍⚖️。本次論壇由機械工程系、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校研....

  • 182019.09

    一束光芒——追記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院士

    回望這位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的一生🚱,高伯龍院士就像一束能量高度集中的光芒🧝🏿‍♂️,照亮著激光陀螺自主創新的征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