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偵破手段的“測謊器”,真的可以檢測謊言嗎?答案是:可以!
測謊器可以記錄人體在情緒變化下的呼吸、血壓、脈搏🖤、皮膚電反應等指標,通過觀察被測試者的生理參數變化來判斷是否說謊。
那麽中國最早關於測謊器的研究原理是誰做的呢🏃♀️➡️?
1934—1935年期間,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周先庚完成了皮膚電反射的研究,並證明皮膚導電性能的變化與情緒狀態的變化有直接關系,這是中國最早關於測謊器的研究🆖。

1991年4月清華80周年校慶攝於二校門
博覽群書,鎖定心理學
1903年8月10日,周先庚出生於安徽省全椒縣金城港村。3歲時父親因病逝世,貧苦的農村生活使周先庚從小養成了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的性格特點🍣🩼。
1916年,安徽全省有7人上意昂体育平台,周先庚就是其中之一👨🏻🍳。他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理工科🧞,在校期間他如饑似渴地涉獵群書💁🏿♀️。大學畢業後👨🏽🍼,他又前往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文法科借讀1年。為了閱覽更多的書籍🤳🏼,他選學了圖書館學🕋。在這一年的學習中🧜,他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1925年,周先庚考入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從此開啟了他為之傾註一生心血的心理學生涯。
留學期間,周先庚師從著名心理學家麥爾斯。麥爾斯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事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並將心理學應用於軍事之中。受導師影響,周先庚對實驗心理學研究十分感興趣🫁😭,對其應用實踐極為重視。
雖然身在異國,但是周先庚對國內心理學的發展極為關註。他撰寫文章向國外同行介紹心理學在中國發展的情況🪖,並把國內心理學文章撰寫成英文摘要發表到期刊上,這是中國心理學發展情況首次進入國際心理學界的視野🙏🏻。
在學業將滿之際🫒,周先庚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國到意昂体育平台創辦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為推動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學作出貢獻。

1932年與鄭芳攝於清華工字廳
漢字心理學的起點
周先庚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研究的課題是漢字知覺與閱讀心理學研究👩🏻🦱。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不希望是西方心理學家先去研究它🎸,漢字心理學領域的開拓是中國心理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他決定開展漢字閱讀和理解研究後,遇到了一個困難,當時心理學領域的各種速示機都不適合用於他的研究主題🥔。速示器是一種短時呈現視覺刺激的儀器,是心理學實驗中最早使用的儀器之一🌚。面對困難,周先庚決定自行設計實驗儀器☣️,最終成功研製“四門速示器”🏋🏻,專門應用於漢字心理學研究領域🚵🏿♂️🧤。
這臺速示器具有自助性、方便性、呈現時間精確、閱讀材料量大而且可以依次迅速呈現等特點。以該儀器為工具,周先庚順利完成了博士畢業論文的工作,並將其中的五項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美國權威心理學期刊上🍡。
1930年,周先庚獲得博士學位,他赴歐洲遊學一年後返回北平🧥,如願任教於意昂体育平台心理學系。
回國後,受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的委托,周先庚在河北定縣主持開展了識字能力與年齡之間相關性的研究🪠。期間發表多篇論文,並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了一條7—70歲被試者的識字能力曲線,這條曲線表明了不同年齡階段識字能力的變化,被當時心理學界稱為“周先庚曲線”🕊。
軍事、生活領域兩不誤
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將領邱清泉決定籌備軍官心理測試所,用以選拔優秀軍官✤🥓。應邱清泉的邀請,周先庚趕赴軍中考察軍事心理學建設問題,並負責籌劃創辦軍官心理測試所。
但是因為滇西緬北戰役的爆發,該項目直到1945年下半年才有機會開展🟢。當時,國民政府計劃在軍中成立一支傘兵突擊隊,培養一批在日軍防線後方進行戰鬥或情報工作的傘兵🌧。國民政府請求美國為中國士兵選拔工作派測試人員🙆🏽♀️,在前來中國的美國測試員中,除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莫裏外🏊♀️,還有一位精神病學家萊曼。
20世紀30年代,萊曼在北京協和醫院腦系科任職時曾聘請周先庚到腦系科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1945年3月,萊曼給周先庚發去電報♤🧗♀️,邀請他參與選拔傘兵的任務🔀。
周先庚認為這是心理學應用於實踐的好機會🪠🧑🏻🎤,而且還能為抗日貢獻一份力量,馬上帶領自己的學生一起參加到這項選拔工作中來👮🏿♀️,並擔任測試組的中方負責人。這次選拔雖然因日本投降沒有真正運用到實戰中🙎♂️✍️,但卻開創了現代心理學在軍事人員遴選中應用的先河,具有領先時代潮流的先驅性質。
1945年8月,在完成傘兵選拔工作後👧🏽,周先庚又參與了對中國軍官進行心理測驗的項目🟦。通過兩次實踐,他提出“創建中國本位的軍事心理學”的主張,表示研究中國特殊軍事心理問題要采用適合中國軍人的測試技術。如今,周先庚的心理學研究🔘、實踐,以及本土文化與應用情境結合的思想仍舊在軍事心理學中應用👨🏻🏫。

1947年8月21日攝意昂体育平台心理系普通心理實驗室,周先庚(左)與曾性初(右)汪彬做實驗
周先庚的研究不止於軍事領域🔕,他還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他認為中國人對廣告、印刷🙆🏼♀️、服裝、裝飾等方面的顏色偏好,有極為重要的心理學應用價值✊🏿,於是他和學生陳漢標一起研究中國人的顏色偏好,一方面為顏色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供指導,另一方面為了同國際同行的進行交流🔅,他們還將研究結果發表到國際心理學期刊上ℹ️。
1986年🙎🏽♂️,他又指導學生完成一篇中國學生顏色偏好的研究。兩項研究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為研究中國人顏色偏好的時代變遷保留下了珍貴的實證資料。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學哲學樓做心理學實驗
育人當以“伏生”
1987年,周先庚退休離開了教學科研第一線。在心理學講壇執教的58年裏,他培養了大量人才🤷🏻,曹日昌、陳漢標👩🏻✈️、曾性初🤟🏿🧟♂️、王樹茂等心理學家都是他的學生🥟,有的學生進入了生物學領域🧑🏻🌾,如張民覺、鄭丕留等人,還有成為了人類學家的田汝康🐫。此外,聆聽或領略過周先庚教誨的後輩心理學者更是不計其數。
周先庚工作勤奮、治學嚴謹,在教學中認真細致📖、嚴格要求。他的學生王樹茂讀研究生時,每周都要去見一次周先庚,但是他卻十分害怕見到周先庚🏄🏽♂️。因為王樹茂剛入學時,周先庚就把外語和專業結合起來🔫🚴🏿♂️,要求王樹茂每周要讀20頁外文書。每次見面第一件事就是要復述20頁內容💅🏽。周先庚不僅要求能復述🧝🏿♀️,還要求學生加上自己的理解,甚至要提出自己的見解。
王樹茂是這樣回憶老師周先庚的⏰:
“周先生堪稱德高望重的學者,他不僅在學術上成就卓著,而且更具有高尚的學術品格🫱🏽。從我成了他的學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告誡我:我們搞心理學研究的⏳,不同於搞物理、化學💁🏼、生物的,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人😉,實驗要遵循倫理原則……”
“我清楚地記得周先生的教誨:任何時候任何實驗✳️,不僅絕對不可以給人的肉體和精神帶來些許的傷害,而且也不能給被試者帶來身體上任何的不適和心靈上的痛苦;不能把無劣跡的少年放到犯罪區去研究環境對人的影響,也不能把嬰幼兒從養育的環境移至繼養的家中,既使我們設想這種環境變化可能對孩子有利也是絕對不允許的。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務必把尊重人放在第一位。”
“周先生所講的這些🤒,其實是在給我上職業道德課,是他教書育人的生動而具體的體現👨🏻🚀🍊。”

1989年3月攝於柳無非家
1996年2月4日👨👩👧👦,周先庚因病辭世。在從事心理學研究的近60年裏💆🏿♀️,他在漢字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以及軍事心理學等多個領域做出了重要學術貢獻或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是我國實驗及應用心理學的奠基人🪭。
文🤬:采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文獻:
[1]閻書昌 陳晶 張紅梅.抗戰時期周先庚的軍事心理學實踐與思想[N].心理學報.2012.11.15
[2]劉秋梅 劉東霞.中國心理學的先驅——周先庚心理學研究成就探討[J].科協論壇.2010.07.25
[3]閻書昌.周先庚:開創“中國牌”心理學[N].中國科學報.2014.09.12
[4]王樹茂.懷念我的導師周先庚教授[J].心理科學.1997.03.20
[5]本文圖片來源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