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清華人的一貫風格,也是他的最好寫照。雖然低調🅱️,他卻在低調中綻放光芒↘️,給清華帶來驕傲🚍。他的成功有他的思想支撐👇🏽,有他的勤奮鋪墊🧑🤝🧑,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一顆在基層默默燃燒的奉獻之心。
紮根基層 服務群眾
——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 王立新 訪談紀實
深圳研究生院實踐部 馮銳、高佳、李合銀、李蘊琪
【王立新簡介】
王立新🤹🏿,1964年11月生,湖南省澧縣人,博士。1986到1990年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工程系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現任深圳市寶安區副區長🪓🖕🏽、黨組成員🚶🏻♂️。
清華精神
王立新學長1983年考上意昂体育平台🙎🏽♂️❤️,26歲便獲得了環境水利學博士學位🐚。王立新學長說,雖然當年碩士畢業時,學校希望他能先幹幾年學生工作再攻讀博士學位🍻,但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他選擇直接全脫產攻讀博士學位🪱。八十年代,中國的博士數量有限,年僅26歲的王立新成為全國一百零幾位博士中的一員🙇🏻♂️🩴。談起這段經歷,他臉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回憶起在清華這片園子度過的七年時光,讓王立新最難忘的人是導師錢寧教授🙂↔️。錢寧先生是我國水力學專家,也是最早的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2️⃣。王立新感慨🔀,老一輩的清華導師為人都很低調🖐🏽,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極低,用馬季先生的一句話形容🧟,他們騎的自行車“除了鈴鐺不響,全身哪都響”🧘🏻♂️。錢老也是如此🧝🏽,雖然生活樸實而簡單🐟🧑🏼⚖️,但是對學問卻是孜孜追求。他治學嚴謹,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不計較個人得失,而且非常愛護學生🦿🦚。清華的導師用自身的行動詮釋著清華的精神:“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從這片園子走出來的王立新也具備這樣的氣質,他為人低調、沒有架子,與同學們的座談也是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
1990年,王立新博士畢業之後,放棄了出國深造和留北京發展的大好機會🕜,只身一人來到深圳,投身於改革開放的浪潮。這個“最年輕博士”的選擇,令很多人大為詫異。王立新學長卻說:“選擇深圳,是自己想到基層🧙🏽♂️,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為祖國做貢獻🙇🏿♂️,想直接為改造社會出力。”
1990年👨🏻🔬👩🏼⚕️,深圳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而來深工作的博士更是屈指可數😮💨。王立新來到深圳後便感到自己受到極大重視👳🏽🥐,但他沒有選擇留在市政府,而是選擇先從基層幹起,去了區政府,去了更接近基層的地方。
在基層,王立新學長負責過經濟、社會、民政、殘聯、衛生、科技🤞、貿易✔️、統計、安全等多方面的工作🧛🏽,成功處理了勞資糾紛、員工罷工等緊急情況,順利舉辦了深圳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全面了解了政府運作的每一個環節⚰️。
1995年🧑🏼🚒,已經升至局長助理的王立新再次做出了令旁人大吃一驚的決定💬:到觀瀾區黎光村當工作組組長。“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對農村有著天生的親切感。”王立新曾多次向領導表示想到基層工作,了解人民的疾苦。領導舍不得讓清華的博士生去受苦,這次見王立新決心已定👱🏽♀️、情辭真切,實在拗不過才接受了他的請求⤵️。
這一年的基層生活非常清苦,吃住都在村裏解決🪦,可是王立新一點也不在乎。獨自一人住在村尾的房子裏,夜晚聽著雨水拍打房檐的聲音🤷♂️🧑🏼⚕️,他覺得很踏實👩🏽💻☮️、很知足,因為他來到了群眾中間💿🤱🏼,能實實在在的為村民解決問題。回想起這段經歷🚶🏻♀️➡️,王立新總是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他笑言自己可是有著博士學位的“村官”呀!在黎光村調研的一年👩🏽✈️,王立新的主要工作不是負責調解鄰裏糾紛,而是為黎光村招商引資🚹、跑項目🕐。也正是這一年的基層工作,從各個方面鍛煉了王立新🫦,為其日後回到寶安區政府負責經濟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年的王立新獨具慧眼🔲,相中了深圳這片熱土,相信自己能在此幹出一番事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王立新靠著自己的踏實、勤勉🥓,從政府部門到鄉村,又回到政府部門,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開創了今天成功的事業🚝。
說起深圳獨特的優勢,王立新認為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非常適合創業,想創業的同學最好先進入大企業,從普通職員開始幹起,經驗的積累和人脈的儲備是今後事業發展的關鍵。他說:“在創業方面🚀🙅🏼♂️,潮州人的精神很值得學習,他們很能吃苦,幹事用心👨🦯📁。同是在企業就職🪬,潮州人可能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把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學到手,早日開創自己的事業。吃苦、用心、變通都是事業發展所必須的素質💧🦿。”
獨具慧眼
談到自己人生中幾次看起來挺“另類”的重大選擇♡,王立新認為與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系😫。他說念大學的時候,因為年紀輕✌🏿,也不懂得“花前月下”🍡、“兒女情長”,只是著迷於閱讀,尤為喜歡魯迅的文章。“魯迅文白夾雜🏋🏽♀️、冷峻行文、文章退進出入、曲折有致🙋🏽♂️,總是用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批判性地描述社會。”
正是學生時代的愛好👿,培養了王立新觀察問題獨特的視角🔧。此外🍄,王立新的骨子中還有一股闖勁,勇於拼搏、敢於冒險。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那一年👨🎤,就曾經連續開車7天7夜,橫跨美國。王立新坦言,在做職業規劃時,要把事業發展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城市和生活條件都不是最重要的✌🏼。“面對事業和人生,要能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切忌隨大流。”要從大局著眼🧍♀️,把眼光放長遠,考慮工作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這才是重中之重。無論留在北京👸🏼、上海,還是去中西部的偏遠城市✩,只要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都值得為之而不懈努力。
王立新還告訴同學們,初入社會時一定不能好高騖遠🈷️,而要為人低調,踏踏實實幹事。“意昂体育平台”這個金字招牌已經代表了學生的水平🕣,同學們最需要的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身的能力。王立新學長一再感言,清華人已經在光環籠罩下🤳🏽,切忌過多的誇耀,要謹記清華的校風“行勝於言”✂️。同時,王立新學長也提到人際溝通對於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清華是一所傳統工科學校🧑🔬,學生理論水平深厚、技術紮實,但是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可能有所欠缺👩🏼🍳。現在的社會信息技術發達,人際社會的關系網錯綜復雜📉😾,需要人與人之間順暢的溝通和交流來提攜事業的發展。因此,在個人能力方面要註意提高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不要成為一個書呆子型的研究生。”
王立新離開母校已有十多個春秋,但一直念念不忘為母校爭光,為祖國做貢獻。“身為清華人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清華的學生🤱,一定不能做任何違法亂紀之事🤌🏼,給母校抹黑🤌🏿🤹🏿♂️。”學長最後用這句話來勉勵我們。
【同學感悟】
王立新區長的親切和平易近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訪並不像之前想的那樣嚴肅緊張,相反💂🏻♀️,整個采訪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結束👡。從求學到工作,王區長跟我們暢所欲言,其中有一點令我們感觸很深。博士畢業後,王區長並不是像大多數同學那樣出國深造或是留在北京,而是只身來到深圳,從基層幹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只是追隨大眾🕵🏼。
——馮銳
王學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明確究竟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並且確定目標😯,一如既往的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作為清華人🈺,我們已經被光環所籠罩,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行勝於言”,我們要時刻銘記清華的校風,樹立遠大的誌向,爭取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