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余寒生:唯自由和善不可辜負

2020-07-08 | 來源 公號“學人文”2020年5月29日 |

詩人無預🧗🏼,已亥年生人👰🏽‍♀️。原名余寒生,法名印善,學名余韓生🔮。潮汕澄海人氏,現僑居新西蘭🐑🤽🏽。197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與環境保護工程系建築結構工程專業。1983年畢業後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及房地產開發至今👢。

詩人無預的詩集《三豕雜詩》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出版了🌓,這是學人文操作出版的第一本書。很多朋友拿到詩集說喜歡🚴🏻,喜歡裝幀製作,喜歡裏面的詩🧑🏻。我也喜歡著大家的喜歡。每一本書,當它的作者想到把自己的文字變成一本書的時候🫱🏼,也許開始的就是一場奇遇。而每次這樣的奇遇發生時,身處其中的我都深覺有幸,不亞於過了別人的人生一次。

作品:三豕雜詩

作者:無預

出品方🧑🏻‍🎄:學人文x洋火文化

裝幀設計🐵:蔣熙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

唯自由和善不可辜負:詩人無預問答

學人文x余寒生

學:先從余兄你祖上說起。你們潮汕人的宗族觀念很濃。你在《根本》一詩在題記裏說到了你們余姓族人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永新村吧👩🏽‍⚖️🧖。你上回還跟我說過少時逃難的故事🛗,也請跟我說說🙇🏽,包括這次後來給您這本書題字的蔡先生🧑🏻‍✈️。

余🧑‍🦼‍➡️:關於歷史我知之甚少。我就講點小時候逃難的事吧🍽。時光倒到五十三年前,那年我八歲,小哥十一歲🐱。最近村裏挺熱鬧的,感覺從來沒這麽好玩。有段時間,有些叫做造反派的城裏來的哥哥姐姐,三番五次騎單車到我家裏來🌤,聽說是來找我爸爸的。可我爸爸沒在家裏呀。

這很正常,在我記憶中👨🏽‍🏭,爸爸很少回家。即使偶爾聽說爸爸回來過🧑🏽‍🎄,往往也是爸爸回來時我已經睡了,我還沒醒爸爸又走了。記得有一天我醒來,賴在床上玩兒,突然摸到枕頭下一把手槍🙍‍♂️。“爸爸!爸爸回來了。”我一骨碌溜下床🧜‍♀️,終於見到真實的爸爸⛎!所以我真想跟那些哥哥姐姐說,別說你們,我都見不到我爸爸。

最後這次,他們找不到我爸爸就不走,還手拉手圍成一圈。隊裏做了飯給他們吃,他們也不吃,說要絕食。這次我知道了,他們是要抓我爸爸回城裏批鬥。他媽的!幹嗎要鬥我爸爸🚵?休想!我偷偷把他們的單車全紮了輪胎放了氣。最後他們推著單車走了……我那個樂啊。

這事兒過不了幾天👈🏽,突然看到村裏到處都在打鐵♔、磨刀,說是村裏在跟人家打架。後來還有好多人抬著棺材在村的戲臺前大埕開會🧱。我也撿了好些寶貝做玩具,什麽鐵塊啊👱🏽‍♂️、鐵圈啊、子彈殼啊……

我在忙乎我的寶貝⚉,母親在收拾行李👌🏿。到了晚上,來了一個不認識的哥哥🤵🏽,母親說是“表哥”👭🏼,要帶我和我小哥去找“舅媽”,過幾天就回來。還特別叮囑👮🏻,人家要抓你爸🧑🏻‍🦯‍➡️,你們千萬不能說自己誰的孩子👨💆🏻‍♂️。一切要聽“舅媽”的🥴!

稀裏糊塗地,我們哥倆就住在一個山裏的小村子🥐⛵️。剛開始幾天我們還跟“舅媽”家的孩子一起玩兒,一起去遊水。過了幾天,“舅媽”說外頭很亂,很多壞人,你們就躲在草房裏不要出來。記得大人們用繩子綁住我的腰✤,從房子的天窗放下去的🦸,還交代我們哥倆不要說話🙅🏼。難道那個房子沒有門嗎?反正我們在裏面四周都是稻草🦼,確實看不到門。但有個窗口,那個窗口不時有人扔東西進來🍽,比如熟的番薯、梨子9️⃣、花生什麽的🫴。也沒人說話🏪,反正有的吃我就吃。黑暗裏,不敢說話,也忒無聊了⛑。不曾想,草堆裏居然鉆出一只小貓咪。終於有小貓咪陪我度過了難熬的那段時間。那幾天,幾乎天天有槍聲,有時都感覺到子彈打在屋面的瓦片上。

終於盼來了“舅媽”,舅媽把我們帶回她家。但我們不能出門,只能藏在閣樓上👭🏼。第二天就來了一群人🔆🤸🏼‍♀️,說要上個樓看看。因為沒有梯子,那些人在下面吵吵嚷嚷🫥。小哥說,他們是來抓咱們的👰🏻,趕快藏起來。可是,閣樓上除了幾個櫃子和簸箕👨🏼‍⚕️,沒地方可藏啊。哥哥叫我鉆進櫃子之間的縫隙✍🏻,然後自己拿個簸箕頂在前面也鉆進去👩🏼‍✈️。來人找了把梯子終於上樓來,一下把我哥倆給拎下去。來人馬上審問🧑‍🦱,哥哥按事先舅媽教的話,對答如流。來人找不出破綻🤾🏽‍♂️,不死心,突然問🧝‍♂️,你們不是想藏起來📉,為什麽人上去就把梯子拿走?哥哥說我們爬上去的。來人奸笑一聲,你現在就給我再爬上去🤘🏽!邊上有個窗戶😂🙎🏼‍♀️,哥哥就著窗臺就爬上去。來人指著我💇🏿‍♀️:你,上!(事後“舅媽”說,當時她怕死了🧒🏻🛄,這麽個小不點如何上得了啊🤾。)話音剛落,我已經在閣樓上(比我哥爬的還快)。

來人無話可說👩🏽‍🏭,但還是說了:我們回去查🤹🏻‍♀️,馬上就知道真假。當晚“舅媽”把我哥倆的小行李收拾好,說阿姆保護不了你們了⛹🏻‍♀️🧙🏽‍♀️,他們明天就會來抓你們。只好夜裏把你們送走,你們自己去“超生”吧。

背著書包,跟著阿姆深一腳淺一腳穿過田埂💆🏻‍♀️、水溝🌽。不敢走大路啊🧝🏿‍♂️,主要地方都有崗哨。走啊走啊🧑🏻‍💼,在一個拱橋上👨‍👨‍👧‍👦🚴‍♂️,哥哥跟阿姆說🌥,阿姆,這裏我認路了,遠處就是我們村🧏🏽‍♀️。阿姆緊緊地摟著我倆👳🏼‍♀️,流著眼淚說:對不起!對不起!你們去超生,你們自己去超生吧……我們邊走邊回頭看,阿姆一直站在橋上揮手。拐彎🤗,再也看不到阿姆了。哥哥說,小弟👩🏽‍🚒,快跑!天很快就要亮了……從此就開始了我哥倆的流浪生活。

四庫武溪殘,催歸也叫冤🧔🏼。

幸留風采閣,尤庇永新村。

甘露肥苗裔🍂,青禾慰祖魂⛓。

千年同一脈,未敢忘家園。

——根本·步韻余靖先祖《子規》

若當時在阿姆家裏被他們知道我們是誰👩🏿‍💼,必死無疑!在我們躲在山裏那段時間,造反派在支左解放軍的支持下推毀了“余林反革命集團”的黑窩——永新村🐼。村裏看到解放軍都出動了🔢🧘🏽,知道大禍臨頭🧎,年輕人紛紛逃難。造反派看不到“匪徒”的抵抗,仍然開炮轟炸,但只放了幾顆炸彈🤴🏿,便沖進村裏抓人🤟🏿。那種場面不必多說,有三條人命讓他們的惡行有所收斂。第一個是老人,來人押著老人去找村長的家。老人無奈只好帶他們去,來人看到那破舊的房子🧗🏿‍♀️,就直接把老人推到水溝裏👨🏿‍🎓,死了一命🐸。他們不相信一個匪窩的頭目怎麽會住破房子?認為老人欺騙他們。老人的兒媳婦👌🏼,抱著孫子,看到公公就這麽死了,上前去理論👨🏽‍✈️。一把長矛嗖的一聲就刺過來,可憐正中懷裏的嬰兒,死了二命🔞。有個年輕人沒有逃跑,因為他哥哥是軍官,自以為能平安無事。不曾想,當時的宣傳已經把永新的男人個個當成土匪,見到格殺勿論,死了三命🔽。村裏的老人憤怒了,抬著三具屍體🧎‍♂️,來到駐紮在學校的“指揮部”。部隊首長終於鳴號收兵。

無辜的人都就這麽給殺害,更別說我們了。我的親大哥就是在最亂的那幾天被抓著,便給他們活埋了👨🏻‍🦱。二伯的大兒子,被他們抓到後,押到村裏戲臺前的大埕👞,當著全村老人、婦女的面🩸,活活用長矛挑死!還不讓收屍⬆️。夜裏幾個鄰居老人才偷偷把我堂哥埋在戲臺後邊。四人幫倒臺後⇨,才告訴我伯母🪕,轉移到山上安葬👩🏼‍🦲。而我親大哥卻再也找不到屍骨🛂,因為埋的地方是在韓江的沙灘上🦹🏻‍♀️,早就讓大水沖到海裏去了吧。

揮淚告別了阿姆,哥倆朝著永新村的方向一路狂奔。明知道家已經不能回了👷‍♂️,但還能到哪去呢🤹‍♂️🟪?趁著夜色我們還是來到家裏,大門關著◽️,哥哥敲了敲門,院裏的鄰居圓卵姆出來開門,見到是我們,圓卵姆嚇得直哆嗦👌🏼:“奴啊🍋,你們怎麽敢回來👨🏻‍🦱!他們天天到家裏來找你們🌠,有時一天來好幾次啊。進來吧,進來吧🛥。趁天還早看一眼就趕快逃👌!”圓卵姆點了煤油燈,引著我們走進自家的屋子。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屋裏一片狼藉,衣服掛在零亂的家具上💣,好似破舊的寺廟,鬼鬼祟祟的🧑🏻‍🦰,地上全是瓦礫,好像還有谷子🤸🏼‍♂️、地瓜什麽的。我心裏害怕極了👩‍🦯‍➡️,緊緊地拽著哥哥的衣角,哥哥跟圓卵姆小聲說著話,我全然聽不進去⛹🏽‍♂️,只顧低頭踩著哥哥的腳步🚶‍➡️,高高低低繞著障礙走🧑🏼‍🎓。走到門口,才清楚地聽到哥哥跟圓卵姆說🪥:“我們只好去找小姨媽💤💇🏽,我們知道怎麽走☆。”

此時天很暗很暗🙎‍♂️,我們知道天就要亮了。小哥拽著我又是一路狂奔🫳🏼,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來繼續跑5️⃣,顧不得擦去流淌的血……🐿。天蒙蒙亮了👩‍❤️‍💋‍👨,小姨村莊的涼亭已經有零星的老人在活動🛶♦️。我們低著頭闖進了小姨的家🐳,小姨嚇了一跳:“奴哦!你們從哪鉆出來?”那天好像是什麽農村的節日🗄🌄,吃的是現成的🗻,哥哥在跟小姨商量什麽我不知道,只管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了♠︎👩‍🎓,稀裏糊塗我又被小姨父塞進稻草堆裏⛎🍫。到了夜裏小姨父把我從稻草堆裏挖出來,如此幾天忘了。有天晚上在小姨家見到了我二哥,抱著二哥哭自不必說。擦幹眼淚👩🏻‍🏭,又跟著二哥、三哥(小哥)趕夜路出門。原來,小姨家的成分不太好🚣🏽‍♀️,小姨也不敢收留我們📰🧑🏻‍🦲,二哥要帶我去找大姨。大姨家是貧農,又是寡婦,不太引人註目💁🏽‍♂️。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啊⚆,但我太小👉🏿⁉️,而且哥仨在外頭流浪目標太大,容易出事👗,所以就把我一個人托給大姨,二哥(十四歲)三哥就結伴兒在外頭流浪🍈。久不久他們也會在夜裏潛進大姨家來看我,也是偷偷來吃點東西……

有一天天剛亮✔️,大姨拿稀飯給我吃後,她就下地幹活去。我乖乖地又跟往常一樣爬進我的小窩。由於外面的風聲緊,大姨怕突然有“同誌”來搜查🍐,就讓我白天躲到小窩裏🈚️,等天黑了才回屋裏的閣樓睡。

小窩是高低斜屋頂疊沓形成的一個三角形空隙,那裏常常是野貓——我們把那些得不到主人溫暖的家貓叫做野貓——晚上棲身的地方,白天就“轉讓”給我🍣。地方雖然不大,但蜷縮身子還是可以擠進去,甚至還能鋪一些稻草。一壟一壟的瓦頂對一個從小就“上墻揭瓦”的鄉下孩子來說不算什麽🤭,但要整天側臥在上面💷,有一層稻草那還是舒服了許多👴。況且🚴🏿‍♂️,一根稻草就可以讓我掐好長一段時間🟨。掐稻草是種技術活👩🏼‍🏫,比如一根稻草我可以製作成捕蜂器🪹。只是那裏沒有蜜蜂👩🏽‍🎓,蒼蠅倒是不少……

今天我卻一點心情都沒有🤘🏽,嘴裏咬著稻草🧚🏼‍♀️,小淚珠不禁噗噗往下掉。近兩天🛀,不知是學校裏又宣傳了什麽↔️,小表哥放學回來講了一些很難聽的話🧙,今早甚至趕我走🏄🏼,不要老躲在他們家🦻🏽。我也好多天沒見到兩位親哥哥了👨🏼‍🦱,心裏盼啊!哥哥你們快來吧♿️,我一定要跟你們在一起♔,寧可在外面流浪,也不寄人籬下。我都七歲了🧏🏿!我不怕黑,更不怕狗🏋️‍♀️,我什麽都不怕🕍!躲,我最善捉迷藏;避⏏️,我身如泥鰍;逃,爬樹遊泳誰也比不上我……

“小七🤥,小七……”,寂靜的村莊突然傳來了二哥的呼喚聲,我滾出小窩🏊🏼‍♀️,一溜煙竄出大門——鬼知道我是怎麽從屋頂下來的✶。兩位哥哥喘著大氣🤤、拉著我的手💊:“弟弟🪃,咱們可以回家了!”

我們終於可以回到久別的家裏了🧍🏻‍♂️📆。

然而家已成了廢墟👃🏿,屋頂被造反派掀掉,日曬雨淋👞🦡,屋裏散落一地的地瓜稻谷已經長出長長的芽藤。不願意棄家的老母雞孵出了一窩小雞,嘰嘰呀呀迎接著三位小主人。13歲的二哥帶著我們兩個弟弟,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勞作🈂️。廢物可以清理掉,沒有床鋪,我們可以席地而睡👩‍💼,但屋頂露天是個大問題🖊。第二天鄰居的伯伯悄悄扔下兩捆稻草,從小長在農村的哥哥懂得怎樣編草席,終於把屋頂蓋上。可憐的是害得送稻草的伯伯被抓去批鬥,居然敢幫助這三個反革命的狗崽子👱‍♂️!

但無論如何,我們終於結束了流浪生活。

收留我們的山裏阿姆去世若幹年後,我也出國✍🏻🦼,就再也沒去那個村莊。去年在一個微信群裏聊起當年逃難的故事,有個在群裏從未交集的群友看完講給他的朋友聽,他的朋友一聽馬上要跟我聯系🧙🏻‍♂️,原來他的奶奶就是故事裏的阿姆🤟🏻。阿姆的孫子現在是個畫家🪥,我也就請他幫我書寫了《三豕雜詩》的書名🪳,給《三豕雜詩》平添點傳奇色彩。

學:你父親余錫希有很多故事吧🔁,跟我講講他49年前和49年後的故事吧🏌️‍♂️。就從兩首步韻詩說說。從許士傑、吳南生兩位老先生的詩裏,能看到英雄相惜的意思🧴。有一些細節需要跟您確認👨🏻‍🦯‍➡️,倒步韻許士傑這首,註釋裏說“三塋,指許士傑、余錫渠、余錫希在故鄉澄海塔山三塚”,他們三個人的墓碑並在一處嗎?這裏有什麽說法嗎?您父親也寫詩嗎?他是什麽文化水平🪽?許、吳所交往不是泛泛之輩🐲。他們彼此之間的交往,你聽說過一些嗎?中共領導人之間也沒有相互寫詩的傳統對吧?

余:父親的事我了解的很少,除了我的雞鴨鵝和數理化🚲,其它的我都不太懂👨🏻‍🎓👨🏻‍🍼。甚至到了讀大學時收到小哥的信📇,說爸爸平反了官復原職。我回信傻傻地問🚭,爸爸的官比吳五大嗎?吳五是當年我們公社的主任👩‍🦱,是我之前見過的最大的官。記得農忙時在田裏插秧,突然看到很多人都跑去看熱鬧🐿。我問發生什麽事了🚴‍♀️?人家說公社吳五主任來視察🥠,遠遠穿白衣服的被人簇擁著的人就是🕵🏼‍♂️。所以,我以為公社主任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官。

據說我們祖上還是榮耀過🎦🧙,但父親五歲時便喪父,家境就不好了,父親也就沒怎麽讀書。伯父讀過幾年私塾,據說聰明過人。參加革命後♑️,伯父寫了大量喚醒村民參加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詩歌,還創製了現在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表演藝術的“鰲魚舞”👨🏼‍🏫,特別是潮劇劇本,號稱“專員戲”🙍‍♀️😡。

許士傑🧎‍♀️‍➡️、余錫渠🪛、余錫希分別是解放後澄海縣的第一任縣委書記🕊😁、縣長、常委兼公安局長,是澄海人的驕傲💁🏽。父親離休後,常回家鄉做些公益事業。他利用自己的關系,向海外華僑募捐了善款🥅,在塔山搞個旅遊區。當時他希望死後能葬在山上,說死也要看到家鄉父老過上好日子。88年去世後🪤,我們子女就遵從他的遺願🏈,葬在塔山🧜🏼‍♀️。再後來🍕,縣裏要給我伯父建紀念亭,也選在我父親墓的旁邊。1991年許士傑伯伯去世🚄,縣裏也要給他修紀念亭,應其子女的要求👸🏻,也選在那裏。

吳南生曾經是潮汕地下黨的領導,我父親是他的老部下。文革時他也被沖擊,要整他在潮汕工作時的所謂問題🚑,那麽我父親的供詞至關重要。可能會造成吳南生不好影響的事,我父親全部承當起來🐧,按父親的說法🏉,要死就我一個人去死吧!因這些淵源吧🎣,我結婚時👳🏽‍♀️,吳南生夫婦倆還給我送了禮物(繡花枕頭套)。

許士傑🌑、吳南生知道我們兄弟姐妹在文革時受盡苦難⏸,所以對我們也很好。小哥跟我說,77年考上大學🦹‍♀️,利用第一個暑期去肇慶地區(許士傑時任肇慶地委第一書記)找許伯伯🕢。到政府大樓門口,他跟門衛說要見許士傑,門衛就攆他走。小哥比我狡猾,在大門口就大聲用潮州話喊:“許伯伯,許伯伯……”高堂大院🦸🏽‍♂️,許伯伯哪裏聽得到🚗?但這麽一鬧🎩,秘書處的人都出來🔶,見此情形,趕快打電話請示許書記🚷🦸🏿。許伯伯扔下電話,一路小跑出來,一邊跑一邊伸著雙手🏠👂🏼:“老鷹🛳,老鷹……”(小哥的小名)摟著劫後余生的侄兒就直接朝食堂走去。

說句實話,假如我們兄弟幾個不恪守父親的教誨🧝🏽‍♀️,何愁不飛黃騰達?

天海茫茫一間間,波濤滾滾去還還。

詩仙何必登高望🕵️‍♂️,僧肇元知物不遷⚾️。

——觀海有感

學:你家在文革遭了很大的災難☝🏽。我們再講講。你那會多大年紀?對你影響最深的是什麽☂️?

余:那年我七歲。沒去想那麽多,如今想來大概有兩點吧:一個是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也造成了日後不受約束🧽,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一個是很早就懂得一切要靠自己!只要自己肯努力,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成;不成,也不要死磕🏪,可以換一種方式🧚🏼。

小時候聽姐姐給我講魯濱遜的故事💈🏃‍➡️,心裏想這有啥呢?我覺得在一個荒島上我也能活下來,這似乎並不太難。與大自然相處,我覺得遠比跟人相處容易得多🧑🏻‍🦽。這並不說我會變成孤僻✖️,恰恰相反,我一直都是學生幹部(除了插班那一年),一直是個活躍分子。只不過再怎麽熱鬧🦿,我一定要留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候,我喜歡不受幹擾的胡思亂想。我好像天生不會悲哀🧙‍♂️,只有憤怒;即使憤怒,之後可能嘻哈🫚,之後可能搗亂報復🌄。因此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大有人生難免有吃虧的時候的阿Q精神。

學:我們在編這本詩集的時候,發現你寫了很多給母親的詩作。不同形式不同內容。家庭教育這塊🙇🏼‍♂️、做事做人就是從母親領受的吧👨🏻‍🦳?

余🦹🏻‍♂️:父親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父親🧨。甚至後來在生活上我不太會處理跟父親的關系📔。

父親對我來說就是個傳奇🔡。比如,他光屁股的時候就去賣蘿蔔;哥哥被大戶人家欺負了,他扛著大刀到人家院裏瀟灑走一回;搞地下工作,夜裏要抓捕他,他一個猛子就潛遊到池塘對面的蘆葦叢裏🧚🏻;我曾經問他,咱們這裏有條公路名字為什麽叫做鐵路?他說,嗯🩷,原來有鐵路,我把它給炸了;甚至文革時他躲在蔗園裏,居然想帶著村裏的民兵營長重上鳳凰山(這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文革前爸爸的形象我已模糊🤦🏻👨🏿,等到能跟他生活在一起,我已經是大小夥子了✣🛡。他失去自由的這十年,我得以見到他的屈指可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這樣的🔮:

好久好久沒見到爸爸了。據說關押在“防空指揮部”大院的爸爸偶爾會到圍墻外放鵝。我們想去碰碰運氣,那天二哥帶我走了二十多裏地,來到“防空指揮部”那裏等🧎。哥哥交代我👞🧑‍🎤,假如爸爸出來,咱們要假裝不認識爸爸,那樣才能多看爸爸幾眼🤦‍♂️,我說好🪈。為了不讓看管的士兵發現,我們在周邊假裝割草什麽的👨🏼‍🦱。不知等了多長時間📒,突然看到爸爸從房子裏出來⤵️,好像要去院子裏澆菜🈶。一看到爸爸,哥哥的叮囑就忘到九霄。等不及爸爸到外面挑水☂️🧑‍💼,我便飛奔過去,邊跑邊喊爸爸🪛👨🏻‍🍳。兩個站崗放哨的士兵沖過來一把把我抓住,老鷹捉小雞似的把我拎了出來,隨即把大鐵門重重地關上。我使勁兒搖晃著鐵欄桿哭喊著🆕,爸爸,爸爸……🏇🏻。士兵倒也沒對我怎麽樣,只是緊握著沖鋒槍,隔著大鐵門並排擋在我前面。我從人縫裏,看到爸爸放下水桶🍋‍🟩,揚了揚手就轉身進房子裏去了🛻☔️。我更加撕心裂肺地喊爸爸爸爸📘,可爸爸再也沒出現……

所以🚲,當我現在說這些事時,我有點恍惚,好像在說電影裏的故事。

而母親在我的成長中才是我的天🧙🏻,也是我的地!母親目不識丁,但她認為印有字的紙是不能墊在屁股下面坐著的。家裏窮🤳🏼,但每次知道老師要來家訪,媽媽都會把家裏打掃幹幹凈凈,木凳子擦了又擦,燒上一大鍋地瓜,恭候著老師🫅🏽。當然,這一天也是母親最開心的一天,因為班主任老師總會帶來一大摞獎狀📗,母親會對著老師🙇🏿‍♂️👩🏼‍💼,不斷的說🦵🏽:感謝老師🧎🏻‍♀️!感謝老師🆚!

母親太忙了,每天都是一刻不停地幹活🫲🏽,沒有時間跟我講什麽大道理🚽。也常常打我📭♟,很狠。很小的時候,有次我的手割破了🦤,流血,我在玩流出來的血🥩。外婆看到,問我不疼嗎🥑?我說哪有我媽打我疼啊🧜🏼。高中了,有次我跟小哥拌嘴,我媽拿著晾衣服的竹竿掄起來就打👨🏿‍🎨。小哥的同學在旁邊勸說:嬸嬸這次不是無預的錯啊。媽媽更加用力地打🚯:不是你錯,為什麽不說⛏🤲🏽?我笑瞇瞇地一動不動,欣賞著媽媽的打。因為媽媽快要打不動我了,以後沒機會了。

母親很愛我🧑🏻‍🦱!七歲那年不知道誰在我們家旁邊的茅坑墻壁上寫了反動標語。縣裏立馬成立專案小組,把我抓起來🧕🏿,連續十天十晚對我進行逼供訊⚪️🎣,要我承認寫反動標語並說出後背的指使人。大概第九天,早上我又要自動去接受批鬥。突然我第一次忍不住哭了起來,母親心疼的安慰我:媽媽沒辦法呀👨🏿‍🦰,媽媽沒辦法呀。我說不是的🩵,皮肉的痛我不怕🧏🥭。那麽多天了🗽,我怕我糊塗了說錯話👮🏽‍♀️,害了媽媽!母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頭嗵嗵地磕著地:老天啊!求求你放過孩子吧🚐🗓,讓我替孩子去死吧!我和姐姐扶起母親,擦了眼淚,扭頭就走……

母親教會了我很多活,雞鴨鵝怎麽養,成長的哪個階段該吃什麽料;怎麽燒爐子又旺又省柴火;田埂上的青草藥🔤,哪些是治毒瘡,哪些是清涼去火的⚄🏕;踩水車要怎樣掌握節奏,才不會掉到水裏,還可以輕松地便踩便哼曲兒🤚🏼⚈;母親教我走濕泥路,要連續碎步顛跑才不會滑倒;中秋節到了🏄‍♂️,母親教我用地瓜來做月餅……母親真是無所不能💇🏿‍♂️!什麽都能做到最好✡️、恰到好處。有次鄰居養了一頭豬😀,越養越抽抽。母親把豬拉到家裏,小哥都氣哭了,那頭豬骨瘦如柴,出奇的醜🦐🪳。沒多長時間,在母親的餵養下,白裏透紅,溫潤可愛。

母親是善良的。有天我看到鄰居一個哥哥靠在墻邊,有氣無力地曬太陽👴🏻。我問母親他怎麽啦🤏🏽?母親說他們家沒飯吃了🙎‍♂️☎️,你賣糞積攢了多少錢?我數了數🧛🏿,差不多有五塊錢。母親說這麽多啊✸,夠他們吃一個月啦。錢就讓母親給拿走了。

母親力氣大💃🏿🦄,她可以挑比自己體重還重的擔子。但手更巧,我的短褲子補得都沒有原來的底子👩🏽‍🎨,但別人不靠近都看不出補丁。抄家以後,家裏啥東西都沒了。但比如我要參加畢業典禮什麽出場面的,母親就會用鋁口缸裝上熱水,幫我把舊白襯衫熨出折來。

學🦸🏼‍♂️:恢復高考後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你就考上了清華。那你在文革中的學業是怎麽保持下來的?你父親同年才恢復名譽。(1978年10月18日中共汕頭地委作出決定,對余錫希給予平反昭雪和恢復名譽。)

余🧛🏼‍♀️:正當我適齡讀書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來了,再加上受“余林反革命集團”事件的影響,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我從小就渴望讀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二哥給我的刺激🌍⏫。很小的時候,大姐姐👨‍🦯、哥哥們在縣城讀書,周末才回來✮。很多時候是二哥帶著我🛵🧑‍🧒‍🧒,晚上也是二哥(大我六歲)陪我睡。每晚都求二哥給我講故事,他也挺煩的👩🏿‍💼,就想盡辦法來應付我。講三國演義🧛🏽‍♂️,每當說到軍隊行軍出去打戰,就停下來。我問接著呢?他就說軍隊還在走路呢✍️。我覺得有道理🙎,就睡了🏌️‍♀️。明晚要接著講⤵️🚾,他說這次路很長,還在走。如此幾次,我不幹了,他也覺得再也騙不下去💃🏼,就說書裏面還有更多故事,自己看可以很快🏋🏽‍♀️。你以後好好讀書,就能知道很多事。所以我就渴望著能早點去讀書🚶‍♀️‍➡️。誰知當我可以去讀書時,政府卻不讓我讀。

到了1970年我十一歲了,政府說我們是屬於可以教育好的人,才同意我們到學校接受教育🦃。十一歲去讀一年級確實太難為情👩🏿‍🎨,就插班讀二年級(半日製)。雖然條件很差,但終於可以讀書了,我如饑似渴地聽講,收羅任何有文字的紙張來看。那個年代課本是很簡單的,很快我便從最差的插班生變成學校的優等生🙍‍♀️。然而🦹🏽,成績再好,在那個年代,別說沒有大學可上,連找份工作都不可能,高中畢業了也只能回村裏種田。但這些對我沒有任何影響,只要是知識我就想知道,就是這麽簡單!而知道的越多𓀜𓀔,我就知道我不知道的越多,也就越想去學。就這麽不斷循環下來。至於這些知識有什麽用📐🎼,我也不知道🫸🏻。也沒想去知道可以去做什麽,因為知道不知道最終還是回村種田🔯。以至於我沒有什麽偏科🧑🏻‍✈️,可以說任何一種課本都不夠我學👨‍👨‍👧‍👧。遺憾的是🎮,除了課本我幾乎沒有任何課外讀物🥗。由於抄家🧕🏼,哥哥姐姐們以前的課本都沒了。村裏小夥伴們傳來傳去的就那麽一些沒頭沒尾的小人書🫐。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有很多的課外書,我也沒有那麽多時間去看。除了讀書上課,我家裏還有雞鴨鵝豬要養,家裏燒飯的柴火要去撿,糞坑裏的肥料還要補充,自留地也要幫哥哥去照料……呵呵🧑‍🦯‍➡️,然後我還要跟小夥伴玩耍呀,還要去釣魚撈蝦祭祭牙🙎🏿,時不時還要去打架呀,為自己打為朋友打🐳,可忙不過來啊🙇!除了作文在夜裏完成🫶🤏🏼,平常的作業我多數在課堂上完成掉。

不問春風意🚣,虛名輕可拋👩🏻‍🦯‍➡️。

天然生態度,窘境顯情操。

思想焉能固,奔馳也要飆。

冷魂分兩半,一半化為妖🥐。

——飆車

學業怎麽保持下來?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除了早期不讓讀書🚣🏻‍♀️,我怎樣活下來🧜🏼‍♂️,學業就自然而然繼續下來。我努力在想,讀書跟玩兒除了形式不同,實質上有區別嗎?或者說,讀書本來也是玩兒的一種形式而已💊。能問玩兒怎麽保持下來嗎?哦,我知道了🏍,假如把學業當成是事業的前奏,那就不是玩的事兒了。

但對我而言,初始我就沒有把讀書跟做什麽聯系起來,以至於後來念了土木專業🏊🏼,也弱化了工程師這種職業(我現在在做工程師的工作,但我沒有工程師的職稱證書)。甚至,我常常糊塗🫲🏽:專業是學問嗎🧔🏼‍♂️?學問又是什麽⭐️?我固執地認為專業只是謀生的一種手段,一種生活的技能而已,與種田無異。學問就是知道、懂得很多事情(知識)👷🏻‍♀️。用知識學知識還是學問;用知識做事情,那就變成跟種田無異的一種技能而已🐦‍⬛🧑‍🍳。

所以,學問就是玩兒。至於學問多思想豐富🆙,那是別人的感覺,與玩兒的人沒有什麽關系🤨。很有些所謂讀書人喜歡自詡“腹有詩書氣自華”,當此👏🏿,我總想笑,吃了“烹瓠葉”氣還華嗎?

在現實生活中💝,若聽到別人在一本正經高談闊論所謂學問時🏞📬,我心裏總想發笑😝🧑🏿‍⚖️:不就玩兒嘛,你玩這個我玩那個,大家說出來樂一樂就行啦,用得著這麽儼然麽?無論如何👩‍🌾,我現在算是個讀書人了,甚至可以算是知識分子了🍫,但心中仍然有股放牛娃的痞性。

其實🏪,第一次恢復高考🤞,77年我高一🧛🏽‍♀️,學校就推薦我去參加,算是演習吧。最後我也入圍了,但沒被錄取💬。第二年高考,我已經熟門熟路😅,所以也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投入瘋狂的復習。記得當時村裏第一次分了宅基地,我天天上山去拉石頭,敲石子,準備建房子🪸。最後還是以418.5的高分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當時清華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好像是368分)。選專業時🖕🏻,我根本就不懂什麽專業🚸,連專業的名詞都不懂。是我姐夫說著名的建築家梁思成就是清華的,所以我就填了建築工程系。

還有個笑話,填完誌願,父親越想越擔憂,這個小子刺不愣登傻乎乎的👩🏻‍🔬,普通話都不懂🤾🏻‍♂️,如果讓清華給錄取,到北京可怎麽活下來啊。最後找到高教局的朋友,試圖去修改誌願,逼我寫申請書,硬把意昂体育平台改為中山大學👩🏽‍⚕️。申請書送上去,裏面的人說無能為力了,考生的檔案早就讓意昂体育平台招生辦調走了。最後“無可奈何”上了清華👦。

學🤟🏿📰:說說在清華的學習吧🕙🦶🏻。18歲讀清華,你那會應該是小弟弟?讓你感念較深的教授、同學有哪些人呢?又是怎麽做起舊詩來的🧔🏼🧖‍♂️?

余👨🏼‍✈️:年紀太大的比較難上清華,即使分數不低,所以我在班裏屬於中等年齡🫏,有一批同學入學時只有16歲。

我們進清華👲🏽,已經很難見到大師級人物(我們稱之為先生)了🐳🗞。盡管我們的老師有些後來成為院士,但在當時只是老師而已🍣。我很尊重我的老師,但還真的沒有特異的®️。或者說比起老清華的教授,已難以成為傳說。若作為紀念某位教授🛖,我還是有些話可以說說。在這裏就省略吧4️⃣。同學呢🥓📶?無疑是一幫天之驕子,多才多藝。畢業後各展風騷,社會中堅,同學間有情有義🦼。但在中國似乎都以官階為準尺,歷數官名,好像意思不大。我雖水平不夠🧘🏼🏃‍♂️‍➡️,本可師友來湊。但我不想沾著師友的光環來抬高自己🔉🫲🏻,還是說說自己的事好了。

我寫古體詩詞看起來很偶然👎🏻,實則必然🤐。跟我的鄉下小夥伴相比,無疑我是屬於天資聰明的。中學我參加縣裏的青年征文比賽,就得了第一名。無奈條件所限👳,文學底子很差🚑⛏。差到什麽程度?中國的四大名著🫴,除了沒頭沒尾的小人書👴🏼,我都沒看過🎎;世界名著👏🏻,有哪些😉,連名字我都不知道🔲。上了大學,聽同學說有本書叫做《安娜卡列尼娜》,我想借來看😝,無奈普通話說不準,被圖書管理員嘲笑一番後,落荒而逃,以後很少去圖書館借書了。加上大學選擇土木專業,文學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大學畢業分配到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初來乍到,少言寡語🕺🏻。有天聽幾個老工程師在討論一根斜的梁(以前都是火柴盒的樓房,罕見有斜梁的)🧍‍♀️,到底按梁設計呢還是叫按照柱設計?天啊!這是一個問題嗎?在我們學結構工程的人眼裏👨🏻‍🦽‍➡️,應該只有結構的桿件👩🏼‍✈️。怎麽能讓外象來蒙蔽住事物的本質呢?他們在大學裏,應該也是懂得怎麽看待🚶🏻‍♂️‍➡️、怎樣分析結構的,為什麽到了實踐工作中🧕🚉,慢慢就迷失了呢?我覺得這是個人的思維方式的問題🪮,我想假如一個人能保持當學生時的思維方式👬🏻,一以貫之,將能給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讀書時雖然喜歡哲學,但也只是泛泛而已🏙。(對了,說到這裏,我要說回大學時期的事🕝。我們學製五年,僅僅學個結構工程,我們覺得有點浪費🫘,就要求學校讓我們學第二個學士學位🍸,老師也支持👌,但最後聽說高教部不同意🪢。不然我將會再修個哲學學位👶。)所以我就去書店看書查資料👨‍👧‍👧,了解到我所思考的問題,其實是個技術哲學的問題。西方四十年代就開始研究了,但當時國內只有零星的翻譯文章,未見有研究的論文。我便暗暗以此作為我今後的努力方向,在完成大量的設計工作之余🦸🏻🟥,我就學習起哲學🖐🏿,也做了很多手記。也嘗試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應用這方面的知識👃🏼,在1986年全國第一屆高層抗震技術會議論文集上🤵🏽‍♂️,我便發表了《論高層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論文🧑🏻‍🎤。

由於各種客觀原因💆🦧,我厭倦了體製內的工作👨🏿‍🚒,辭職了,嚴格來說是一走了之,沒辦理任何辭職手續。其實脫離體製除了厭倦🈁,還有一個天真的想法😩,我誰也不依靠,等我賺到足夠多的錢,我就停止賺錢🪕,我用自己的錢支持自己搞技術哲學研究!剛開始下海很順利✋🏼,給香港老板打工很爽☞,他不斷給我加工資,從月薪1500元(離開設計院時我的副處級工資是223.4元)起⛩,第三年就漲到月薪20萬出頭。但可能是性格因素,不久我又辭職不幹。自己創業🏺,屢遭失敗👨🏻‍🚒🦽,研究技術哲學的夢就破裂了。我看書的習慣也就慢慢從為了研究技術的西方哲學轉為為了修心養性的中國傳統文化。看到一定程度🛸,大概在七八年前🎣,感覺要表達。就試著寫了一首“七絕”,還頗為得意💅🏿。回家就拿給我小哥(77級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看,小哥說意思不錯🤘🏿🧚🏼,但不是七絕!因為不合格律😫。天啊!格律是啥玩意🐿?現在還有人在用格律嗎🤴🏿?我真是寡陋得可愛🏔。

我一貫認為🩱,創造知識那是天才者的事業,而學習知識是普通人的本分。只要有興趣和時間,普通人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好了🚄,既然有前人創造出格律的知識✶,我又有興趣,那就學唄。終於讓我找到啟功寫的關於格律的書🧑🏿‍⚕️,看了一半兒,不過爾爾🦼。把書一扔就這麽寫開了✍🏽。

知識是學不完的,關鍵是要學習學習方法🧘🏽‍♀️,其實這也是技術哲學所要研究的課題𓀈。人家以為我看了很多很多唐詩宋詞,其實我連《唐詩三百首》都沒有🚵🏼‍♀️,能背誦的詩詞不超過十首(我從小就很反感背誦)🏃‍♀️。但葉嘉瑩🏢、顧隨等人關於詩詞欣賞、研究的書看得不少。

假如沒有前面兩個階段對西方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僅僅懂得格律和背誦大量詩詞,我想我是寫不出詩來的。

我更想說的是🧑‍💼,在我看來讀書🤱🏿、做事、養豬、燒飯就是生活的各個部分⛹🏽,沒有多大的區別🟠,沒有什麽特別的方法。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方法,那便是一個好的生活的方法。懂生活就應該懂讀書,懂讀書就應該懂寫詩🫵🏿🤸🏼‍♀️,只要你感興趣。母親是一個文盲,她教不了我讀書;但她教會了我生活🥗⌚️,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所以,假如說我有成績,那便是母親教出來的。

我對女兒的教育也是如此,女兒不管成績如何🪁,從未上課外班。我也從未指導她做過一次作業。有的只是聊天😏,即使她問的問題是作業,我也會聊到生活當中去➞。最後加一句🧗‍♂️,具體怎麽做這道作業,那是你們老師的事兒。而往往跟我聊完天,孩子好像也就能自己處理掉那道作業了。

而保持一種好的方法🖌,那便是形成習慣。在物理,便是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的性質。思維也是一種運動。當你在做事很細心時,轉去讀書也是會很細心的。所以我很反對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生活中的事,只專註於讀書。

學:畢業分配那會是怎麽安排呢🍋‍🟩?清華建築系高材生那會肯定是各家單位搶著要吧?回頭看,你的青春、愛情😬、理想都在八十年代,都可以分別談談嗎?深圳大學那棟主樓還有深圳哪些地標建築,說說你和他們的故事吧。

余:那個時代國家包分配,一切服從國家的需要🧖🧑🏻‍🦱。我們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畢業生,處在百廢待興的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確實是抱著改造社會的激情。我甚至沒有想過考研究生,只想盡早出來工作,投身到熱火朝天的改革開放的建設熱潮中去。

由於我所學的是地下抗爆結構(課本都印著“機密”的戳),我都做好消失在邊陲大山裏的準備♻️。等到畢業分配公布時🏋🏽‍♂️🙂,才知道自己可以回廣州了。

1983年8月到了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實習期,我做了一個四層高的倉庫辦公樓🚧。說實在的,應該是做得很差,因為我在學校學抗爆理論、地下結構,主要做研究🐆,畢業論文是“深井厚殼應力分析”。連怎麽繪製施工圖都不懂💳,據後來同事跟我說🧎🏻‍♂️,當時結構組長說這個清華畢業生比建專生都差!差也得用呀,過完年便把我派到深圳分部,參加深圳大學教學樓的現場組,繼續學習🚀。

深圳大學是當年建設👨‍🦳、當年招生、當年開學☄️。作為最重要的教學大樓,那更是邊鉆探邊設計邊施工,緊張程度可想而知。中間一段時間,組長、各專業的老工程師出國考察🚗。雖然組長事先也做了一些工作安排✝️,但畢竟留下的是一幫貪玩的年輕人🍲🚁。可能我是學生幹部出身的吧,我就根據具體的工程進展🧑🏼‍🎤,逐一組織大家開展工作(我也不知道當時大家怎麽會聽我的)。忐忑的組長回國後🧑🏿‍🔧,發現工作比走之前做得更好🥫,可以蹺二郎腿喝茶了。主要設計工作完成後🧚🏻‍♂️,現場組撤走,院裏就指定我個試用期還未滿的人做現場設計代表,並負責我院在深圳所有現場暫時沒有設計人的工程的問題處理人👩🏻‍✈️,包括火車站旁邊的香格裏拉大酒店(原名亞洲大廈)。

請記開工這一天🦓,晴空萬裏彩旗鮮。

故鄉經濟齊飛起,新凱投資更領先🫰🏽。

造福黎民余蔭永,拓荒祖輩美名延。

他時大廈高樓立,但願長隨汕尾藍。

——汕尾藍

這下便一發不可收拾,設計工程一個接著一個✍🏿,從主計算人🙆‍♂️、主設計人到工種負責人,而此時我還沒有任何職稱🌌。1986年正當我要參與當時全國最高樓廣東國際大廈(63層)的設計工作時🫡,被黨組織抽調到省委整黨辦公室🦽🧅,參加茂名市的農村整黨工作📫。鑒於我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省委整黨辦對我做出了通報表揚🧏🏿‍♀️。期間我也曾書面向省院做了自己的工作匯報,並提出對省院工作的看法和建議。據說此舉在省院前所未有,這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吧🛴。在結束整黨工作,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我被告知👈🏿🪬,我已經是省院黨委委員,負責青年工作和兼管共青團🚣🏻‍♂️。

回到單位後,我找了黨委書記🕦,對莫名其妙的工作調動表示異議📇,強調自己更願意留在設計室搞設計。黨委書記表示理解,但要求我同時也在黨委辦辦公🧑🏼‍🦳。這種“三心二意”的處境,為後來的窘境留下隱患🐈‍⬛。業務上👨🏽‍🦱⏭,設計室主任是我的上司;職務上,我是設計室主任的領導。那個別扭勁兒啊,就甭提了。

大概過了一年多兩年,政府在進行體製改革,設計院的一把手慢慢地從黨委書記轉移到院長🎏,在這個過程中,明爭暗鬥就像激流中的旋渦💊,我身不由己。便連黨委會都不去參加🤹🏻👨‍🦽‍➡️,只埋頭搞我的設計。再加上1987年開始晉升職稱,我這個早就負責過高級工程才能負責的工作、平均每年有一篇論文在全國性技術會議上發表的技術人員,卻因為我在清華讀五年製的書🙇🏻,而不能參加中級職稱的晉級!還有很多很多現實問題🧑🏿‍🌾,我失望了,對僵化的體製失望了。其實,當時只要我稍稍做某一方面的一點點妥協👨‍🔬🩶,我仍然可以風生水起🛥。

1988年底,我父親去世了。雖然表面上極盡哀榮🧑🏽‍🏫,但我也看盡了人間冷暖。我不得不反躬自省,我的性格能在這種政治生態中生存嗎?我的抱負能在這種現實體製中施展嗎?1990年5月1日,我不辭而別……

愛情🤦🏼‍♂️,不是一個可以隨便拿來說的隱私🤌🏿,那是只關乎我和她的事兒。愛情的那些事兒💳,那就另當別論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大論特論。《三豕雜詩》裏的《七律·珍珠婚》有所交代🧑🏽‍🏫。愛情是個過程👳,我們的愛情從配合工程設計開始👩🏻‍🎨,興許能在兩個人的最後合作下完成了愛巢小築的設計中臻於完善⛱。

學💩:現在回頭來看,詩歌對你意味著什麽呢?現在詩出版之後送給朋友們,得來的反饋裏,讓你最有感觸的是什麽🛬?

答👨🏻‍🚒:前面已經說了,我寫詩只是個人的一種表達。說好聽一點🫱🏻,就是《序》中所說的“人之為人”的確證。至於出不出版,之前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點也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會去預設某個目標,然後去努力實現。不!什麽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著,我更怕的是成了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悲哀。我永遠對格言心存疑慮👨🏽‍🚒📮,同樣的我也極其害怕振奮人心的口號。當然🙍🏻‍♀️,方向還是要有的。

我有強烈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沖動和願望,而什麽是美好的生活🤞🏻?可能有很多種答案,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善👨🏽‍🦳。一旦有預設🧑‍🦱,那就不自由了;我秉心而行,可與不可之間👩🏻,我執善!

當在猶豫出版時🗝,卻又冒出了一個支持出版的念頭,一個長期以來若隱若現的念頭👺。女兒小時候,有次她生日,我送給她一本《蘇菲的世界》。女兒知道這本書是作者寫給女兒做生日禮物的,便說爸爸你也寫本書給我做生日禮物吧👩🏽‍🦰?我嚇了一跳🤵🏿,連忙擺手說不行不行✋,爸爸不是作家呀。女兒說我知道🙇,但不管爸爸寫什麽🧎‍♂️‍➡️,我都會喜歡的🚃!我知道這是我這輩子不可為的事,但爸爸相對於女兒的這個稱謂,時時震撼著我🚺:沒辦法滿足女兒這麽單純而美好的願望,將是我一生的遺憾!也許🧽,女兒已經忘記了,肯定忘記掉了。但哪天我真的能出一本書(我清楚女兒當時說的書肯定不是技術方面的書)送給她🈷️,無形的石頭將會落地!盡管悄無聲息、無人知道🏋🏻。

“詩歌對你意味著什麽呢?”我很想知道別人會怎樣回答這樣的問題。就像我說我不是詩人一樣🤽🏼‍♀️,詩歌對我而言不是“詩歌”,只是表達的一種形式💅🏼,與聊天嘮嗑🤛🏿,或畫畫跳舞,一個樣子。讀書是單向的聆聽,寫詩是雙向的對話。對著朋友,對著先人,對著花草🙇🏿‍♂️,對著靈魂,你一句我一句🏇🏼,不亦說乎!一定要說意味⬛️👨‍🦰,那就是意味著我的生活多了一份內容🧛‍♂️,多一分精彩𓀍。有人說,生活不僅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我說詩與遠方原本就是生活,詩是說話累了的休息,遠方就是散步不小心走遠了的意思。

假如把詩歌當成一種職業👊🏿,那又另當別論。只是👩🏻‍🦼‍➡️,寫詩能作為一種職業嗎🎨?

送書給朋友⚗️,溢美之詞不絕於耳🚦,爽極了!但有一點我沒想到的,我的高二的語文老師鄭綿文先生🏦👨🏽‍🎤,92歲了,忘記了老師的穩重和威嚴💂🏻,他焦急的再三追問書什麽時候能送到👨🏽‍💼;我的高一語文老師藍秀卿先生,收到書後打電話給我,她在電話那頭哭了。每念及此,我惴惴不安!老師,這只是學生的一份遲交的語文作業啊🌤。

學:你覺得你是成功人士嗎?你怎麽定義和理解成功?您上次跟我講述,你和一些有權有勢的老同學自覺保持一定距離,我覺得中國很多人都做不到,或者不想。

余🪟:某件事👩🏿‍🦲,有成與不成。人,沒有成與不成𓀗。禽獸不如🐬,也不是禽獸啊。功,是人為的等級👨🏻‍🦰。而誰能確定等級呢?我不能,所以我無法定義。

我以為人生最要緊的是有趣還是無趣💁。一般二者皆有,我在努力用有趣去驅趕無趣🏡,比如寫詩。

當官很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很不賴的方式。只要適合自己就好👩🏿‍🦱。大學時期我就想以後要當官,當最後一次作為學生代表去人民大會堂開會,走下臺階時👩‍🎨,我還默默回頭🏛,望著巨大的柱身🖕🏿🎎,心裏想大會堂再見了,以後我會常回來的🩸。只不過後來發現自己不適合此種職業和不適應此種生活方式🌙。至於距離,那是雙方的📿。我視當官為一種職業👨🏻‍🔧,若對方視當官為一種權勢,那麽距離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我有很好的當官的朋友。在官本位特別嚴重的中國,我也成了不合時宜的物種。

學:余兄的業余愛好除了寫詩之外還有哪些?我覺得見您第一面就覺得有那種精光充沛、活力四射的感覺。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主要是為了什麽?

余🪢👩🏿:愛好很多,遊泳、騎車、攝影🍙、自駕遊🧚🏻,職業以室內為主⚆,愛好自然多偏於室外的🚲。寫詩是近幾年增加的愛好,比較適合老人,所以以後會以寫詩為主。人是有限的🦍,所以愛好也不能太多👻。當然,都是愛好也就沒有愛好了。

興趣能培養嗎?我覺得興趣是一種直覺,所以不是培養,而是發現🛷。發現之後🏋🏿‍♂️,欲罷不能,成了愛好🛬;不過爾爾🚸,或力不從心,算了〰️。若不算了🖕🏻,很可能就變得無趣。職業才有為了什麽,愛好沒有為了什麽。總不能說生活為了生活。我在想☝️,若能把職業變成愛好,那將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了。

人要熱愛生活☎️!當你每天醒來時,發現你熱愛的生活又開始了🚉,難道不值得雀躍嗎?沒有什麽比我還活著更令人驚喜的了!至於好壞🦍、貧富、幸運與災難👨🏻‍⚕️👩🏼‍🔬、健康與生病,那都是生活的體驗。沒有壞的體驗,你能知道好嗎?體驗得越多越深刻,你的人生就越豐富越精彩。每念及此,我便時時躍躍欲試。

前年心臟要做支架手術,我的感受新鮮極了。第一次住院,第一次坐輪椅,第一次進手術室🐖,多奇妙啊。在坐輪椅去手術室途中🖱,我讓護士笑得燦爛一點,我自拍一張照片留念🥕,要把她作為背景。手術中,醫生把造影圖給我看,全堵死了🚶‍➡️,醫生問我用什麽支架?我說醫生你是打死狗要價呀👩🏼‍🌾。我拒絕任何探訪,把住院當成一次神秘的探險。啊📘!人生不就是一次探險麽,而寫詩將是我余生的探險隨筆。

年來成病老,頓覺與人疏🌽。

故舊頻期望,新詩尚闕如。

遙知春水滿,但問白雲無?

賒得它三朵🎚,聊遮我敝廬。

——病愈出院

學🏜:子女教育這塊,您也相當成功。除了孩子本身的資質之外,您覺得作為一個過來人🙅,可以給年輕的家長們傳遞哪些經驗?

答:任何經驗都是有邊界條件。所以任何不講邊界條件,只講經驗的人都是騙子🍝。

人這種智能生物分為三類🧗🏼‍♂️:一類天才,一類白癡🐐,剩下的是普通人。咱們普通人的腦結構是一樣的,即咱們的資質是一樣的,或者說咱們一樣的有天生的智慧。出生後人有聰明和不聰明的差別🪸,但智慧還在,不增不減。只是開發出來多少,和什麽時候開發出來而已🧅。

而早期的開發主要的是父母🏄🏻🪰,千萬不能認為是老師😠。老師主要的是教授知識✋🏽🖐🏻,孩子不聰明不能怪老師,要怪就怪父母。有些父母本來就不是很智慧,如何開發出孩子的智慧?若說這方面也有“經驗”可借鑒的話🥍,我想誰也比不上《老子》。

我能勸說的是,正視現實🏊‍♂️,生活是有很多種形式的🧇,不要去強擠那道獨木橋,用心處處有風景。學知識不是獨木橋,獨木橋是指你心中的預設🥿,比如名校情結☑️。放下這個,春暖花開!反而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讀書分兩種情形:你若把讀書當成是將來謀生的手段,那麽不要埋怨,人家怎麽做大多數時候你就怎麽做吧;你若把讀書當成一種對學問的追求,那麽不要埋怨,人家怎麽做大多數時候你就不要那樣去做了。

女兒將要去讀博士,我問她讀博士是為了什麽?她就想聽爸爸的奇談怪論。我告訴她▪️:你要記住,讀博士不是為了職業🥭,甚至也不是為了學問,而是為了讓你的人生過得盡量精彩🤽🏻!職業、學問只不過是你在追求生活精彩的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已。如若讀博士成了你對生活精彩的追求過程中的障礙時,你可毫不猶疑的把它拋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