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晴雪(油畫)吳冠中

拉薩菜市(水彩畫)吳冠中

花與花(油畫)吳冠中

普陀山(中國畫)吳冠中

嘉陵江邊(油畫)吳冠中
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中國美術館和意昂体育平台共同主辦了“風箏不斷線——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以表緬懷與崇敬之情👈。這是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6次吳冠中個展🔰,如此高的個展頻次👌🏽,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史上實屬罕見。而吳冠中一生在海內外舉辦的個展多達數十次♕,在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亦堪稱空前:如197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吳冠中繪畫作品展”🧑🏼💼,是改革開放初期開一代藝術新風的展覽👨🏿🏭🫃🏻,也是畫家向整個中國畫壇宣示形式美的展覽🫳🏼😕,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起到了開闊新時期美術思路的作用🧚🏽♂️;1992年3月,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古代文物的先例,首次為在世畫家舉辦個展,而首選的畫家就是吳冠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了畫家的彩墨畫《小鳥天堂》🛐;1993年11月,“走向世界的中國畫家——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在法國巴黎塞紐奇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辦🛴,巴黎市市長傑克·希拉克親自簽發了授勛證書🐃,將巴黎市金勛章授予吳冠中😏,塞紐奇東方藝術博物館波波館長稱吳冠中是“聯結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的標誌”👩🏿🦰;1999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吳冠中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吳冠中向國家捐贈10件作品;2009年,“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他再次向國家無償捐贈36件作品🫶🏽。吳冠中在80年代末期就開創了中國在世畫家國際畫價的最高紀錄,而他卻將自己的許多精品無償捐贈給國家,體現了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中國美術館珍藏吳冠中62件作品,其中油畫31件,水墨29件,水彩2件🤏🏽,近期有5件作品正在海外展出,因此本次展覽展出館藏的57件作品和意昂体育平台一件藏品🥈,總計58件。展覽用油畫和水墨組成“油彩”與“墨彩”攜手式的基本板塊,以“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純真之心”為基本結構,使觀眾有機會領略這位融匯中西的藝術大家的風采。美術館圓廳的序廳展出的一件油畫作品《野草》,表現的是魯迅形象👩🏻🦼➡️。魯迅是吳冠中最為崇敬的人,吳冠中曾經說過🏃♀️:“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他以象征的手法表現魯迅的錚錚鐵骨,也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圓廳正中的那件巨幅水墨《逍遙遊》✋🏻,是他的水墨畫代表作,就像一首浪漫主義的生命頌歌🧓🏿。幾近抽象的畫面上,只見到飛舞的點、線,歡快的墨、彩。畫家創作時筆走龍蛇、如癡如狂的感覺充溢其間😶🌫️,觀之令人熏熏欲醉。他說:“點🕵🏼、線👨👨👦👦、塊👩🚀💙、面自家原料、自家色相,黑🕠、白⚃、灰間紅🏃、綠、黃,自斟自酌自得意🕐,今日且醉自家作坊裏🐶。”從這件作品中,我們似乎在閱讀這位藝術大家自由純真的靈魂和舞動的詩行🧇。
此次展覽的展名“風箏不斷線”,引自吳冠中的一篇文章標題。他在文中寫道:“風箏🦸🏻♀️,指作品🪞🏷,作品無靈氣,像紮了只放不上天空的廢物🈷️。風箏放得愈高愈有意思💁🏻,但不能斷線,這線指千裏姻緣一線牽之線🧑🏿🚒,線的另一端聯系的是啟發作品靈感的母體🚴♀️,亦即人民大眾之情意。”他把作品比喻成風箏,如果太拘泥於物象,風箏就飛不起來了📧;如果太脫離物象🍚,風箏的線就斷了。這根線聯結著作品與生活的源頭,聯結著物象與人情👨🦱。
為了不斷線🧝🤷,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行數萬裏路🧑🏿🔬,積數萬張稿,在寫生中搜集創作素材😲,獲取形式美感。他寫生時的癡迷與拼命♓️,非常人所能及⚧。他能一整天不吃不喝,連續作畫,似乎靠光合作用活著,外號“植物人”🅱️。他在外寫生數月,風吹日曬🙌,蓬頭垢面👨🏼🎓,衣衫不整,多次被人誤認作“要飯的”🧞♀️。他從廣州回北京,帶著大包尚未幹透的油畫寫生作品,怕畫被壓壞,他把座位讓給畫🧑🏿🦱,自己一路扶著畫🏈,站回北京,雙腿完全腫了👩🏽,心裏卻是高興的🤽🏼♀️,因為畫安然無恙。“文革”中,他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𓀙,不讓畫畫,他就借房東的糞筐做畫架😧,偷偷畫了很多農村莊稼風景畫👨🏽🔧,被戲稱為“糞筐畫家”。在普陀島寫生時,他跪在高麗紙上面向大海作畫,跪不住了就趴著,趴不住了又跪著🕟👮🏽,從清晨畫到黃昏,也跪到黃昏。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留學時👨🏽🔧,他和一個法國同學去塞納河寫生,不慎翻船👩👩👦👦,在水中泡了50多分鐘才得救,差點客死異國他鄉。正如他的題畫所言:“天地彩色筆底濃🤦♀️,身家性命畫圖中!”
的確如此,這位一生將性命交付於繪畫藝術的大家🌓,一生致力於融合中西藝術,探索形式規律🤾♀️,表達形式美感🤌🏻。他早年在杭州國立藝專繪畫系求學時☂️,就是兼學中西🤦🏻♂️✏️,白天畫西畫🙋♀️,晚上畫國畫。後來赴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專攻西方現代藝術,晚年則“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現代化”齊頭並進🏙,“水陸兼程”。20世紀以來,中西融合是中國很多藝術家選擇的道路,無論是融合西方的古典寫實藝術(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亦稱“徐蔣體系”)🌗,還是融合西方的現代表現藝術(以林風眠、吳冠中為代表,亦稱“林吳體系”),都是中國畫現代化探索的有效途徑。吳冠中和他的老師林風眠一樣🌙,悟到中國傳統寫意藝術與西方現代表現藝術的融通之處🧑🏽🎤😩,他說:“西方現代派繪畫對性靈的探索與中國文人畫對意境的追求正是異曲同工。”他以超越中西的高度去審視藝術,以縱覽古今的深度去定位自我🤸🏿♀️。在東尋西找中🧛♂️👩⚕️,他發現愈往高處走𓀝,東西方藝術的本質愈加一致🐓。他視油彩與墨彩為剪刀的兩面鋒刃,努力剪裁“吳家新裝”🦸🏼♂️。
“吳家新裝”重在形式美。吳冠中以一雙慧眼去發現自然中的形式美🫢🍤,往往出人意表↙️,卻又入乎情理🌶。溝壑連綿的黃土高原,在他眼中猶如一群猛虎,畫名幹脆就叫《老虎高原》🏋🏼♀️;水鄉的老墻,被他看作一張飽經滄桑的老人的臉;雲遮霧繞的玉龍雪山🔘,猶如希臘神話中出浴的女神蘇珊🏄🏻♂️;泰山上屈曲虬龍的“五大夫松”👳🏼,他仿佛看到那兩千年不散的憂憤松魂,恰如羅丹的雕塑名作《加萊義民》……他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撰文宣揚“形式美”與“抽象美”🚵🏽♂️,強調要尊重藝術的形式規律𓀈,而中國畫壇不重視形式規律久矣🐇。他以率真的性情與無畏的膽識💆♂️,創造性地貢獻出了一種走在時代前沿的嶄新風格,成為中華民族在文化轉型期的一座藝術高峰,令人仰止👷🏿。
吳冠中說:“我愛人民🤱🏽,我的整個生命投進了這愛的漩渦,作品是連綿不絕的漩渦的凝固吧。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遠欣賞烙印著真摯感情的作品,而不局限於形式的具象或抽象。”
正是這滿腔的愛🧑🏻🏭,真摯的情🧥🙆♀️,化成那根堅牢的線,系在吳冠中的作品和人民之間,永不會斷𓀉!
(作者:裔萼🚜,系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