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

王淦昌(1907—1998),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在長達7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奮力攀登,取得了多項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了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名科技專家,並授予或追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王淦昌榮列其中🛻。在事業上,王淦昌無疑是一個成功者,成就輝煌,聲名顯赫😊,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身後那位偉大的女性——他的妻子吳月琴⬆️,以及他們共同走過的風雨人生路🙅🏼。
王淦昌懵懂依“父母之命”,卻不敢掀起新娘的紅蓋頭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在江蘇省常熟縣支塘鎮楓塘灣。父親王以仁自幼學醫,深得醫道🏅,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名中醫🧐。王淦昌4歲時,父親突然英年早逝👩👧👧,把一個家族的重擔扔給了兩個已經成年、在常熟縣裏謀生的哥哥🏄🏻♀️。他13歲那年,母親由於過度勞累,得了肺病,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父母去世後,王淦昌的外婆來到鄰村一個大戶人家——老中醫世家的吳家,替王淦昌提迎娶的事情🙅🏽♀️✩。原來,吳家與王家是世交,在王淦昌3歲的時候,父親就為他與吳家大他3歲的女孩月琴訂下了娃娃親🌟。此時,吳月琴16歲,按照當時的習俗,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女孩上過私塾👩🏿,知書達理,與王淦昌可以說門當戶對。盡管王家父母雙亡,但是崇尚禮義🧑🍳、誠信的吳家毫不猶豫地兌現了當年的諾言🦦。孝順單純的王淦昌不敢有所違抗🧛🏼♀️,懵懵懂懂地依了外婆。
1920年夏天,一隊送親的隊伍踏著鄉間石板小路朝小鎮上王氏老屋緩緩走來👼🏻。13歲的王淦昌胸前掛著一朵紅綢結成的大花,頭戴瓜皮小帽🧑🏿🤸🏽♂️,臉上掛著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喜悅,一蹦一跳地在大花轎前嬉戲玩耍📧,一點兒也沒有當新郎的老成和莊重。
送親的隊伍剛走近王家大門,一串喜慶熱鬧的鞭炮就“劈劈叭叭”炸響了🧚🏼。頭上蒙著紅蓋頭的新娘吳月琴🌅,顫顫悠悠地挪動著三寸金蓮,婀娜多姿地出現在王淦昌面前🕵️。洞房花燭夜,吳月琴羞澀地等著小丈夫掀開她的紅蓋頭🐜,可王淦昌窘迫得連抬頭看新娘一眼的勇氣都沒有,根本不敢上前掀開紅蓋頭🔹。他戰戰兢兢地坐在床沿上祈盼著早一點兒天亮,後來困得實在挺不住了,便橫在床沿上睡著了🧑🏻🚀。在未省人間風月之情的少年王淦昌最初的感情世界裏🚴♂️,對這位比他大3歲的新娘🧑🏽⚕️,與其說是將她作為大媳婦,不如說是當作大姐姐來對待的👩🏼🦲👊🏽。
吳月琴嫁到王家後,乖巧賢惠,極守婦道🛌🏿,不僅精心細致地料理家務,而且還無微不至地關心丈夫。丈夫睡覺前,她端來燒熱的洗腳水;丈夫起床後🎺,她端來親手做的可口早飯;丈夫的衣服她親手縫製和漿洗🐢,夏有單冬有棉地樣樣齊全🧑🏻🦽。漸漸地,吳月琴用無言的愛、細膩的體貼和溫暖融化了丈夫的心,他們日漸情深👧。
還未等王淦昌充分地感受到外婆幫他築的香巢的暖意時,他就隨一位遠房親戚匆匆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客船🤏🏽,考進了素有“南浦東❄️,北南開”之稱的上海著名中學——浦東中學。王淦昌在小學的時候🧑🎄,就對解趣味數學題著迷。在中學時🛌🏽,他最感興趣的課程仍然是數學。在周培老師的指導下👨🏻🔧💐,王淦昌在中學裏就學完了大學一年級的課程微積分💪🏿。
這期間🕎,五四運動之後的“反對包辦婚姻”、“爭取婚姻自由”運動使王淦昌的心靈受到極大震動,他似乎覺得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不敢在同學面前提及他已娶妻子,也不敢在外婆和妻子面前提及新文化運動,矛盾🥺、困惑一時向他襲來。
盡管新思想的風起雲湧波及了年僅十七八歲的王淦昌的內心,但他為祖國富強而努力學習的抱負始終不變。經過4年苦讀後,1925年,王淦昌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
當王淦昌坐著故鄉的烏篷船與親人揮手告別時,站在長堤上的吳月琴在悄悄地抹淚,此時的吳月琴已懷有幾個月的身孕,卻不忍告訴她的小丈夫,怕他分心耽誤學業。
放寒假了,王淦昌一如往常一樣回家過年。
王淦昌剛進家門,吳月琴就欣喜若狂地抱著剛出世不久的女兒來到王淦昌面前,對他說👍🌂:“你學問高🛢,就給咱們的孩子取個好名字吧!”
“孩子?誰的孩子啊🧑🏼🦳?”王淦昌對這個突然到來的驚喜感到不知所措💳,他還沒有做父親的思想準備🤲🏼。他的事業在清華🏊🏼🏃♂️,他的理想在清華,他要和身邊的那些有誌青年一起,為中華的崛起和騰飛而奮鬥。早早地結婚生子🧑🦲,背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如何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整個寒假👨🏽⚖️,他都為不能兼顧學業和家庭而煩惱🛤。可到開學時,妻子照樣為他收拾行裝🔉,依然是那句話:“你放心走吧👶🏼,家裏的事不用你操心📄。”在他上大學4年期間🕦,妻子先後為他生下3個兒女。
想到默默撐起全家重擔的妻子,出國留學的王淦昌感到的只是內疚
大學畢業後🩻🙃,為中國物理學界先驅吳有訓教授當助手的王淦昌在導師的鼓勵下,未與家人商量🏺,便考取了江蘇省赴德國留學的官費研究生。可當他回到家鄉把金榜題名的好消息告訴家人並鄭重提出決計赴德留學時🙋🏽,家裏幾乎沒有人表示支持和贊同,連一向開明、用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資助他念中學、大學🪫,幫助他維持家庭生計的大哥也禁不住搖了搖頭🩵:“淦昌啊,你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了,怎麽還我行我素啊。一個家畢竟要靠男人來支撐🕐,你已在清華畢業,完全可以養家糊口了,還留哪門子學呀🤳🏽🧱!”
看著眼前活潑可愛的兩個孩子和尚在繈褓中的嬰兒▫️,再看看忙裏忙外愁腸百結的妻子🔬,王淦昌不由得猶豫動搖了。如果自己出國👨🦳,誰來撫養3個孩子?他對得起妻兒嗎?
入夜🉑,孩子們已經進入恬靜的夢鄉。昏黃的油燈下💆,王淦昌倚靠在床上,看著妻子長嘆了一聲,不由自主地說:“月琴🪆,我仔細地想過,不去留學啦,就守著你們娘兒四個過日子吧🧑🏿✈️。”
然而,吳月琴卻深深讀懂了丈夫的心思👩👩👧👧,深明大義地表白了自己的態度🙎🏼:“不許再說‘不去’兩個字!我想通了,好男兒誌在四方🙂↔️⚪️,何況你是做大學問的🈺,而且出國留學機會難得,你要做好自己的選擇,我和孩子決不拖你的後腿……淦昌,我只想說一句話,不論你今後走得多遠、飛得多高,別忘了支塘鎮上有你的家,有盼著你早日學成歸來的妻兒老小……”
眼見妻子如此理解支持他自己,王淦昌感動了🏓,他走過去深情地緊緊擁抱著妻子👩🏿💻,發自肺腑地給妻子以金子般的承諾:“我永遠不會忘記🧑🦽!”
1930年秋天,懷揣一份德國柏林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王淦昌來到了德國柏林大學求學👳🏼。當時的德國👨🏿🦱,正處於戰後發展時期🎀,是現代物理學最活躍的年代,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得到了迅猛發展,是公認的物理學黃金時代。愛因斯坦、居裏夫人、海特勒、邁特內🧐、蓋革等物理學界的頂尖人物都在這裏從事學術研究。王淦昌師從被愛因斯坦評價為“天賦高於居裏夫人”的猶太籍著名實驗物理學家邁特內。這位女教授對這位年輕的東方弟子所顯露出來的非凡智慧和才氣頗為賞識,遂將王淦昌留在身邊做實驗助手,時時加以指導和點化。在邁特內教授的引領下,王淦昌登上了當時世界物理學的學術高臺。在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度過的4年中,王淦昌心無旁騖,刻苦鉆研😯,每天在那裏閉門苦讀🤷🏻,潛心於課堂和實驗室。實驗室的大門每天晚上22點就關閉了🏌🏻♂️🐉,他常常要翻圍墻回自己的宿舍🔝。4年後的1934年4月🧑🏽🎤,獲得柏林大學哲學博士的王淦昌謝絕恩師邁特內女士的極力挽留,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從1934年到1949年全國解放🕦,王淦昌先後在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講授物理課。這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王淦昌一家飽嘗了顛沛流離之苦。
由於抗戰中杭州淪陷😽,浙江大學被迫向大後方轉移,最後落足於貴州🏜。在貴州省的小山城湄潭🐦🔥,王淦昌和吳月琴又生下了小女兒王遵明。由於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吳月琴產後奶水不足,繈褓中的小女兒又幹又瘦✋🏻,幾近夭折🦹🏻♂️。這時🤽🏿♂️,王淦昌又在顛沛流離中染上了肺結核🛰,校方好幾個月發不出薪水,一家7口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在了吳月琴肩上。
幾天之後📞,吳月琴不知從哪裏打聽到羊奶能治療肺結核,便從山民那裏買來3只奶羊💑,滿山遍野地趕著去放牧👏🏿。遠望著妻子在兵荒馬亂的抗日年代苦吟一曲淒愴的田園牧歌⏮,一生冷峻治學的大科學家熱血沸騰起來。傍晚時分,當妻子牽著羊回到家門口時,一直站在門前等著她的王淦昌深情地說🧢:“這些苦活不能都讓你一個人去幹啊👨🏻🦯,從明天開始,我負責放牧一只奶羊。”
“你?”妻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頓時瞪大了眼睛。
“不就是當羊倌嗎?”王淦昌很幹脆地說,“我上課那座寺廟前長滿綠綠的青草,明天牽一只羊上去保準吃個飽🫚。”
從此👩🔧📽,每逢上課,王淦昌便一手夾講義包一手牽羊,沿著彎彎的山道到學校上課𓀉。一代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學大師,用拿教鞭的手拿起牧羊鞭,聽起來似乎有點荒誕,這段艱苦的歲月也給他留下一個“牧羊教授”的美稱。就是在這種環境裏,王淦昌時而為生計奔波,時而被戰亂所驚擾,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事業和追求,他用超人的智慧和才華培養了一大批包括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李政道在內的科學家。而那段頗富傳奇韻味的王淦昌牽著羊兒去教書做實驗的故事,便成了廣為流傳的浙大佳話。不僅如此,他們夫妻心相連共患難的這段經歷,更讓兩人永遠難忘。
王淦昌被派往異國忙於搞科研,愛妻萬裏情相隨,當好賢內助
新中國的誕生📃🥃,使王淦昌看到了希望之光,再也不會流離失所,再也不會妻離子散🧑🏼🎓。他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把妻子和兒女接到身邊共享天倫之樂。正當他安心教學科研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一紙調令,把他調往北京。原來,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具有戰略眼光的新政府就決定成立中科院並開展原子核科學的研究工作💇。建國伊始👩🏽✈️🕶,人才缺乏😐,搞原子科學的人在國內屈指可數💾,王淦昌自然是其中的中堅🐲。1950年2月,郭沫若以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名義邀請王淦昌到科學院工作。王淦昌只身來到北京,在中科院🚶♀️➡️🧝🏼,他結識了錢三強、嚴濟慈等一批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和他們一起確定了理論物理、原子核物理⚉、宇宙線🦪、放射化學等主要領域的科研方向,為中國的核物理發展奠定了偉大的基礎。
1956年秋,王淦昌作為被派往蘇聯的第一批訪問學者,與物理學界的後起之秀周光召🧖🏽♀️、丁大釗等一起前往蘇聯著名的杜布納原子核研究所工作🧏🏼♀️📚,並擔任了這個著名核研究所的副所長。他們要利用聯合所的先進設備尋找新奇粒子的研究。
王淦昌出國後不久,妻子帶著孩子突然萬裏迢迢從中國來到了王淦昌身邊照顧他的起居生活。王淦昌既意外又驚喜:“月琴🚅,你怎麽來了?”
吳月琴以問作答巧妙地說道:“沒想到吧🌪?”
原來這是周恩來的貼心安排。而更讓王淦昌刮目相看的是妻子勇敢出國和日後的不凡“壯舉”:一個連漢字都不會寫的中國婦女,竟然來到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這一行動在那尚屬封閉的20世紀50年代需要具有多大的勇氣啊!吳月琴來到杜布納後,一如既往地給予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她勇敢而認真地向他的同事和學生們學習俄語🐧👧🏼,從最簡單的單詞開始學起🚶🏻♀️➡️,最後居然可以毫不費力地上街購買物品,回來給丈夫做可口的飯菜……
妻子這份特殊的關愛🚣🏻♀️,愈加激發起了王淦昌的創造激情。此後僅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他和周光召、丁大釗等一批年輕學者一起,使用研究所的高能加速器🎎,於1959年3月9日,發現了一個十分完整的反西格馬負超子,這是世界範圍內實驗史上第一次發現荷電反超子🧑🏻🎤。1959年9月💄,王淦昌小組宣布了這一發現,轟動了世界。這項偉大的發現,使他獲得國家頒發的自然科學一等獎。
王淦昌神秘“消失”17年潛心搞“兩彈”,妻子大力支持為夫築後盾
在功成名就後😮💨✋🏻,王淦昌卻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1961年4月1日,王淦昌接受了研製核武器的任務,從此他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從事這項偉大事業🤝,將他的後半生奉獻給了國防工業,成為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拓者👱🏼♀️。為中國的“兩彈”,王淦昌甘當無名英雄17年之久。
1960年🤼♂️,正當蘇聯的《真理報》和權威刊物《自然》雜誌隆重慶祝中國科學家取得成功時,一封來自北京的絕密電報傳到研究所,通知王淦昌“放棄手中的工作👩🏿🏭💉,馬上回國受領新的任務”。
回國後,王淦昌被召進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劉傑的辦公室♏️,老朋友錢三強也在那裏⛹️。劉傑和藹地微笑著,開門見山地說:“毛主席和黨中央已經作出決定,我們也要研製原子彈。已決定啟動中國原子彈工程,現在有人想卡我們,我們要爭口氣,造出自己的爭氣彈!今天請您出山,就是要請您參與領導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我們也要造原子彈了?!”聽了劉傑的話,王淦昌心裏好一陣激動➞,心頭驟然升起民族自豪感和尊嚴感。他感謝劉傑的知人善任💀,也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而躍躍欲試🤞🏻。
劉傑點了點頭嚴肅地說:“主席特意將此命名為‘596工程’。總理將此列為國家的最高核心機密,交代要絕對保密,所有參加的人員都要隱姓埋名👱♂️,跟海外也要斷絕一切來往和關系🐛,這些你能做到嗎🦸🏿?”劉部長用殷切的目光等待回答✝️。(1959年6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共中央決定削減其他一些科研項目和常規武器的生產,集中一切力量把“兩彈”研製出來,為了牢記1959年6月🎰🧎🏻♂️➡️,中國的原子彈研製項目被定名為“596”工程🌐。)
王淦昌不假思索地作了一字千金的承諾#️⃣:“沒問題📔。堅決按組織的規定辦。”
“您是海內外知名的大科學家,西方一直在追蹤您的行蹤🧔🏿♂️。”劉傑若有所思地說💅,“為了安全起見🐤,今後您不能再用真名出入公開場所👨👧👧,而且必須改個名🌋👩🏼🏫。”
“就叫王京吧。北京的京✏️🫧。”王淦昌脫口而出。
“這個名字好🙋♂️。就這麽定了。”劉傑走過來與王淦昌緊緊握手。王淦昌從中感受到了祖國的重托🌇、信任、期待和支持。
受領任務回來,王淦昌才想到妻子兒女們還在杜布納🥖,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受領了新的任務🥢,不能再回蘇聯了。
先不管那麽多,一向以祖國事業為重的王淦昌隱姓埋名開始了托起中國神火的工作😪。他走西部,進羅布泊,具體指揮“596工程”的各項工作,加快中國邁向世界核俱樂部的歷史進程。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忙碌了一整天後稍能喘口氣的他最牽掛的🦞🐻,仍然是遠在蘇聯的愛妻吳月琴,自從自己回國後就沒有了她的消息。
此時🚶♂️➡️,身處異國的吳月琴可以說是惶惶不可終日🧑🔧。丈夫臨走時說“過幾天就回來”,然而,卻一去不見返,撇下她一個人帶著孩子留在異國他鄉🤾🏻♀️。當時中蘇關系趨向緊張🧬,當地居民的態度已經大大不如從前,她度日如年🚥,苦熬了半年多🟪,才登上了回國的列車✳️。
吳月琴從蘇聯回到家裏後🧙♂️,第一個感覺是丈夫變了🪰,好像換了一個人,總是神秘兮兮的🌭,到外地出差也不告訴她行程和最終目的地,回家後很少說話🫳🏼,來去匆匆;問他,他卻遮遮掩掩地不說實話;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居然改換了名字🍳。吳月琴覺得丈夫有什麽事情瞞著自己🤛,可當王淦昌告訴她自己從事的是絕對保密的工作🩱🕴,連家裏人都不能知道之後🍹,她就再也不追問🦝。了後來,為了工作需要🧑🏻🦲,王淦昌只身前往中國西部戈壁灘上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吳月琴問他:“到哪兒去🕵🏼?”他給老伴留下一句話:“挨凍🤦,執行任務。”從此,吳月琴只知道他在“信箱”裏,可連這個“信箱”的具體方位都說不清楚……
就這樣,王淦昌在遠離塵囂的戈壁荒灘上潛心研究他的原子彈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多年。直到數年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寂靜的羅布泊荒原上爆出了一聲巨響,蘑菇雲冉冉升騰🆓。不久👨👨👧👧,王淦昌終於回到了北京👨🏽🦰📬。一天晚上,他陪妻子去看原子彈爆炸的新聞紀錄片,吳月琴在銀幕上見到了丈夫的身影🧑🦽➡️,不解地問:“淦昌,你怎麽會在上邊?”
“我從蘇聯回來後就參與這項工作。”
“為什麽不告訴我?”
“我不能說。這是總理的規定🚺。關於核實驗的事情,他連鄧穎超同誌都不告訴哩。”
“你改名也是為了這個👃🏿?”
“嗯👰🏿♂️!”王淦昌點了點頭🫷🏿。
吳月琴輕輕舒一口氣道🗝:“你呀你🙅🏼,害得我為這件事幾乎得了心病。”
時光如梭🤷♂️,世事多變🪞。1969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國每一個角落,王淦昌也未能幸免,被戴上了“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隨核實驗隊一起被放逐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邊鬥私批修邊進行實驗。
已有60多歲的吳月琴聽說丈夫要離開北京,也毫不猶豫地辦了離京手續,跟隨丈夫去了人煙稀少🫑、條件極差的荒原之地👌🏽,用女人特有的細致關愛與丈夫同甘共苦❤️🔥,攜手風雨🧖🏻♂️。
在王淦昌90歲壽辰的時候,得意門生李政道博士從美國專程趕來為恩師祝壽🧏🏻♂️。席間,李政道問恩師🧾:“您一輩子最滿意的是什麽🍴?”王淦昌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這輩子最滿意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我的妻子和兒女,另一個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核聚變。”的確,妻子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可她卻把5個孩子全部培養成大學生,功不可沒🛌🏻,真是母愛深深,教子有方🧑🎄。
王淦昌的兒女們也非常熱愛自己的父母⚫️,尤其尊重文化不高的母親,他們無不帶著驕傲的神情說:“我們父親的每一項科研成果,都有我們母親的一份功勞。”兒女們都很清楚,母親最讀得懂父親身上所表現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因為她始終認一個最樸實的理兒——人就應該這樣有所作為地活著。
1997年7月的一天傍晚,王淦昌像往常一樣,吃完飯在林陰道上散步👨🏻,卻不幸被一個騎自行車的莽撞年輕人撞倒,摔碎了右腿股骨脛。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90歲高齡的王淦昌經過5個月的住院保守治療,居然奇跡般重新站了起來🤹🏻♂️,又能在院子裏散步了🕵🏼😂。他住院期間,吳月琴隔三差五地到醫院看望他,試著為他做點什麽。然而🦹🏼♀️🤾🏽♂️,當王淦昌剛剛能丟掉雙拐下地時,94歲高齡的愛妻在一個夜晚竟也摔碎了右腿股骨脛住院治療💙👘。期間🫙,王淦昌拖著並未徹底痊愈的病體經常前來看望老伴。1998年7月😪,吳月琴仙逝。王淦昌悲痛至極🦸🏼♀️,坐著輪椅前來為相濡以沫的妻子送行。與此同時,極度消瘦的王淦昌也被查出患胃癌且已到了晚期。半年之後的1998年12月10日,一代科學巨匠王淦昌無怨無悔地追隨著和他相伴了78年的愛妻同赴天國👭,走完了他91載漫漫人生路,他在給世人留下豐碩的科研成果與舉世成就的同時,還留下了一曲蕩氣回腸🙇🏿♀️、牽手百年的愛情絕唱。
轉自《黨史縱覽》 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