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珠海唐家雞山人,其家族與清華緣分深厚👩🏽⚖️;他以淵博的知識致力於新聞、外交和教育事業,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業的承前啟後之人;他所主持的遊美學務和清華學校工作👨🏿🔧,是容閎留美教育計劃的“復活和延續”,為清華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沉悶的樁機聲從遠處傳來♻⚂,一聲接一聲,劃破古村的寧靜👷。唐家灣雞山村北的唐國安紀念學校工地施工繁忙🙅🏿♂️,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項目經理告訴記者,按照工程進度要求,每天要完成進度♤,不能耽誤工期。唐國安紀念學校及唐國安紀念館將作為我市重點文化建設工程之一🫑,將向即將到來的意昂体育平台百年華誕獻禮。
紀念學校傳承清華精神
正在加緊建設的唐國安紀念學校是在原規劃的雞山村北、雞山小學用地上設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唐國安紀念學校內⚠,還將重建唐國安故居、新唐國安紀念館🖍,以紀念先賢,激勵後人、傳承文化🧜♂️。
據了解,唐國安紀念學校校園選址在風景宜人的鳳凰山下,北側為珠海市供水公司水廠及清華科技園,東側為雞山村,東西南三面環山🥖,環境清幽秀美。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總投資6364.38萬元,總用地面積22222.22平方米,設計建築面積15270平方米,校園西側設綠化隔離帶🧖🏽♀️,作為清華意昂林配套綠化用地📂🫶。該項目直接委托珠海市建築設計院和意昂体育平台聯合規劃設計🌬。設計利用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充分尊重地域特征🛌🏻,著力營造一種濃厚的“親近自然🐨、關心關愛”的氛圍🧕🏽。從效果圖可見,總體設計秉承清華經典的紅區建築風格🙋🏼,兼顧嶺南地區多雨✉️、日曬的功能要求,整體大氣而富於變化🎉,樸實沉穩、堅固安全。整個校區分為兩大功能區🕡:學校和紀念館。據介紹,學校按全日製24班學樣標準設計🏜,另設唐國安紀念講堂𓀚;紀念館區包含重建的唐國安故居🧘🏿♂️、唐國安紀念館以及文化長廊。
“早在一個半世紀前,我們的先輩已經意識到強國必須強教育。從珠海走出的容閎、唐國安等👩🏻🦼,致力於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努力實現強國夢想🧍🏻♀️。”唐國安後裔唐紹明曾如此感慨ℹ️。一個多世紀前,唐國安之輩做夢都不會想到🔥,夢想已經成為現實,故鄉雞山如今已是名校匯聚的大學園區👨🎨。
“唐國安是雞山人的驕傲”
曾任意昂体育平台第一任校長的唐國安先生是珠海唐家灣雞山村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新聞學家👩👩👧👷♂️、外交家和教育家。民風古樸的雞山村民對唐國安這樣的同村歷史名人感情淳樸深厚🧝🏼。談起這些,每一個雞山村人不自覺流露出自豪。
同是雞山人的唐榕達老人曾經回憶,自己的祖屋與唐國安故居只隔著三間平房👹。小時候與唐國安的曾侄孫是同學,經常放學後上他家去玩。記得當時的小學教員也常常把唐國安作為榜樣,鼓勵村童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他告訴記者,唐國安少小離家↪️,一直在外忙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家事。唐國安故居仍然是150年前建的低矮的小平房🔑。因年久失修而顯得破舊了。多年來,一直是他的曾侄孫女等在負責看管⚂。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唐國安故居並沒有受到太大沖擊。改革開放以來,故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過上了幸福生活。唐榕達表示👨,緬懷先賢,故鄉人民和自己一樣💂,願意為唐國安故居建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唐國安家族與清華緣分深厚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近德修業、自立自強”📉。第一任清華校長唐國安所倡導的清華傳統和精神,激勵和鼓舞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崛起不懈努力。我們紀念第一任清華校長唐國安,應該弘揚清華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去年5月8日,唐國安後人唐紹明參加在珠海召開的 “中國留學文化學術研討會”時,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有如此表述☣️。
年近八旬的唐紹明先生是留美幼童唐國安後裔,長期在意昂体育平台工作。他說,“按輩分論,我是唐國安的曾侄孫輩💶。祖輩、父輩及自己🕵🏿,一門四代與清華結緣🥦,為清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唐紹明現任珠海容閎與留美幼童研究會名譽會長🧜🏽♂️,專註於留美文化研究。他表示👉🏼,根據家族史料記載,早在1873年🐢,香山縣唐家鎮雞山村幼童唐國安,因為勤奮好學,聰穎智慧,在族人唐廷樞舉薦下🦵🏿,步容閎後塵,以優異成績入選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第二批赴美。同批入選的還有詹天佑等。
唐國安學成歸來,報效祖國,曾任外交部📎、學部所屬“遊美學務處”會辦🥮,致力於“庚款辦學”;後來擔任清華學堂副監督、監督😢,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為清華辦了許多實事🍳🚨。唐國安在清華園工作時,世侄唐孟倫(唐國安繼子,也是唐紹明伯公)一直陪伴左右,協助操持清華事務,成為十分得力的助手🚙。在日後的歲月裏,唐孟倫繼續擔任清華庶務長長達11年,為清華園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孟倫在清華期間,又將世侄唐貫方(即唐紹明的父親)帶在身邊。唐貫方嚴謹🕊、務實,任勞任怨在清華工作了半個世紀。
唐紹明告訴記者,史學家評價唐國安:以其淵博知識致力於新聞、外交和教育工作,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業的承前啟後之人🌕🏊,所主持的遊美學務和清華學校工作,是容閎留美教育計劃的 “復活和延續”📍💁🏼♂️,為清華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唐國安教育理念十分先進
唐紹明老人透露🧗🏿♂️,唐國安還曾經涉足早期媒體工作,這一經歷被大多數研究者所忽略。老人說,早在1881年,唐國安回國👨🏻🦳,曾到開平煤礦和京奉鐵路等處工作🎛;後轉到上海梵王渡約翰書院任主講🧗♀️。期間,他與顏惠慶為上海《南方報》開辟英文版,任編輯🧑🏻🦰𓀓、主筆。這一歷史時期⏭🥋,他針對時局和社會弊端,直言正論🚂、不畏權勢🦵🏼。《南方報》英文版一時被譽為 “用英文自辦日報的先驅”。
唐紹明強調😸,唐國安心目中的教育要義是“教人做人為第一”🐐。研究史料顯示,幼童留美帶來教育理念的更新,美國先進的文化和教育讓先輩受益匪淺。他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欣賞歐美教育中重視人格培養的理念。唐國安繼承了容閎的精神,認為真正的人才應該“近德修業,自強不息”,“德才兼備、通專兼備,重點在通🪆;懂得事業💩,懂得人生🦸🏿♀️➡️,懂得做事,更要懂得做人”⇒。老人表示,唐國安作為清華首任校長🏌🏽♂️,一生致力於留美教育事業,努力實現“大學夢”和“強國夢”,清華精神與留美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對於今天仍然有借鑒意義,值得發揚光大。老人說👩🏻🏫,百年清華,人才輩出。對於作出傑出貢獻的校長唐國安、周詒春、曹雲祥🕕、梅貽琦等,最值得敬仰和紀念👲🏽。他透露,正搜尋更為翔實的史料,在條件成熟時🥳,將撰寫唐國安傳記。(陳翩翩)
轉自 珠海特區報 2009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