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支能透視未來的望遠鏡,通過它我看到了一個年過五千多歲的中華民族站在珠峰之頂🦺,面帶慈祥的微笑☦️,遙望著遠方。
——葉篤正語錄
葉篤正🐌,1916年生,193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象系🏋🏽,解放初期曾任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教授。榮獲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
從18世紀中葉直至21世紀的到來🧑🏽✈️,在這200多年裏,工業革命的浪潮從歐洲蔓延到全球,化石燃料為人類生活燃燒出輝煌燦爛的時代。然而📩,就在這一片繁榮之中🧔🏽♂️,一個永恒的命題也隨之誕生👩🏻🔬,即🧤:人類對大自然如果毫無節製地掠奪,總有一天將毀滅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既是一個科學的命題,也是一個哲學的命題;既是對中國古代老子“天人合一”哲學觀的印證🧑🏼💼,又是實現科學發展所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
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已經喚起越來越多地球人的覺醒。但是,還有不少人依然沉睡在甜蜜的夢中。當黎明的曙光升起👨👩👦👦,只見彩霞飄過藍天,曠野繁花似錦🏌🏻♂️,小溪在婉轉歌唱🙋,鳥雀在枝頭啼鳴……突然🎅🏻,呼嘯的沙塵暴鋪天蓋地😣,颶風夾著暴雨,江河泛濫🏌🏻♀️,冰淩壓倒高壓線塔……氣候變化喜怒無常👨🏼🏫,地球冷暖捉摸不定,以致造成全球自然災害連連,疾病瘟疫肆虐流行,一場災難剛剛過去🚕,又一場新的災難隨之發生。接踵而至的嚴酷現實讓地球人觸目驚心!此情此景,也令全球許多科學家夜不能寐👫,憂心如焚!不是嗎?當大西洋的颶風掀起滔天巨浪,一夜之間破壞了美國的一個城市🏃🏻;當印度洋的海嘯席卷幾個國家,瞬息間奪走幾萬人的生命🧔♂️;當大片豐腴的農田綠洲一天天被風沙蠶食,最終變成無邊的荒漠;當廣袤富饒的非洲在幹旱的蹂躪下痛苦呻吟👆🏼,誰能預料明天還會有什麽樣的悲劇會在我們身邊發生?科學家預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地球上的許多島嶼將被海水吞沒🙇🏽♀️,大洋沿岸的很多城市也將面臨滅頂之災。面對全球變化,人類應該做些什麽?
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有識之士都在苦苦地探索著。聯合國和各國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文件及相關條文不計其數,人們試圖找到應對自然環境惡化的良方妙藥☂️。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聯合國確定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3月21日為“世界森林日”👳🏻♂️🤾🏻♀️、7月18日為“世界海洋日”等,都是在期望喚起全世界人們的警醒。
94歲高齡的中國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就是這樣一位先知先覺者。從193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專攻氣象專業📊,到今天成為中外著名的大氣物理科學大師,他在氣象科學領域已經耕耘了70多個春秋🪁。他在大氣動力學、東亞大氣環流、青藏高原氣象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所作出的獨特的開創性貢獻,使他在人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說,不管到世界什麽地方,只要一提到芝加哥學派🧑🏼🔧,提到芝加哥學派中的葉篤正,人們都會豎起大姆指👨🏽🔬👷♂️。人們說,在地球環境變幻莫測的今天,葉篤正是守護春天的使者🥴。
2009年春節前夕,葉篤正曾向前來看望他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提出兩個建議:一是要把環境治理作為產業,以推動就業,拉動內需;二是各國應有序應對全球變暖👮🏽♂️。
心系天下👐🏿,關註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既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葉篤正這一生獻身科學的動力。作為一個大氣物理學家,他對全球氣候的變化比別人有更深入的思考。他認為,工業革命以來的100多年裏,人類活動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了全球變暖♨️🤷🏽♀️。對此🥛,世界90%的科學家都認為這一判斷是正確的。現在,沒有人不承認全球變暖了,而且都認為會繼續變暖。可以說,排放溫室氣體是人類的第一個無序活動。
葉篤正說,現在,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孤立地自我發展而不管別人。大家已經看到❎,美國的一場金融風暴,導致全世界的經濟動蕩。全球變暖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互相影響的🈸。非洲影響美洲,美洲影響亞洲……如果每個國家都想利用現代工業帶來的好處🧙♂️,而不去管給別國造成的麻煩,結果就變成了第二次無序活動,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葉篤正強調🙎🏼♂️,目前,應對全球變暖缺乏整體措施。這不是某個國家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各國政治家、科學家達成共識⛹🏿,把這件事情列入議事日程。這其中,各國科學家和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應該做的是🧹,研究亞洲🪠、非洲等幾大洲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各個國家又分別受到哪些好的和壞的影響?同時🌑,要建立研究模型,進行虛擬試驗研究。各國都說全球變暖導致了洪水泛濫👨🏼🍳、冰川融化,都強調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怎麽辦🍮?這就需要模擬試驗,模擬出全球變暖給各個國家造成的正面、負面影響🧪;並且這個模擬試驗還不能只顧眼前𓀏,要有前瞻性。以試驗虛擬出多種結果,提出若幹辦法,然後報送聯合國,讓大家來研究評判🤾🏽,拿出對策。
葉篤正認為,在繼續減排的前提下,各國應有序應對全球變暖。這是基於全球整體的發展、整體的可持續、整體的最佳,而不是某個國家或地區局部的最佳。
世界各國聯合起來,有序應對全球變暖🪇。這是一個多麽富於遠見卓識的戰略思考🕵🏻♀️🧷!半個多世紀的氣象科學生涯,葉篤正已經習慣於這種高瞻遠矚的目光👵🏿。他的視野比高山👮🏼、海洋、大地、藍天還要高遠遼闊,他的思緒牽系著每一道山梁,每一朵浪花,每一株小草🤷🏻🤚,每一顆星辰……
有一次,葉篤正去北京頤和園遊覽🎙💓,徜徉在碧波蕩漾的昆明湖畔,只見遊船如梭👊🏽,波光瀲灩🧜。湖面上,萬壽山的倒影搖曳在藍天白雲之間📒,清風拂面,翠柏含香🙆🏻♂️,古樸典雅的皇家園林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他沉思許久,突然微笑著對身邊的同事說💜:“我這幾年經常在想👨🏽🎨,現在人類活動已經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接著🚉,他又談到他與符淙斌正在研究的新課題:有序的人類活動。科學家認為🎈,近百年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就是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造成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活動已經對人類的生活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可以說,葉篤正與國際上其他學者提出和研究的有序人類活動課題,是對全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學術貢獻☣️🚀,也是科學家為應對全球變暖、土地退化等問題開出的一劑良藥。的確👩🌾,人類要在地球上長久地生存,就必須適應自然、保護自然,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要約束自己,要有很強的自製能力,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恩格斯早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關註人類的命運,肩負科學家的責任,葉篤正每天都在思考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他習慣將思索的成果迅速地與別人交流。無論走到哪裏,他總是喜歡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將他對科學問題的思考隨時記錄下來🪃。他說,作科學研究就自然會使自己處於無窮無盡的思考狀態之中🌠。開會也好,走路也好👩🏽🏭,甚至半夜想起一個問題🎺,他也會突然爬起來記下自己的想法。他說🧑🏿💻,這些偶然閃現的靈感火花🚴🏻♀️,往往是解決一些重大科學問題的線索。
也許勤於思考會使人變得年輕。已經是94歲高齡的葉篤正還堅持每周一、三🌩、五去研究所上班🤞🏼,他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稍有空閑🤹🏿♂️,他還翻翻地理、探險類雜誌。每天晚上,他都堅持到戶外散散步⛽️🌧,鍛煉身體,還盡可能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現在🧑🏻⚖️,他還是獨自走上三樓,他喜歡這種自己向上攀登的感覺👍。
90多年的人生旅途🧜🏻♀️,他是一個頑強的攀登者🩰。帶著深深的思考,沿著崎嶇坎坷的山路,頂著烈日驕陽,冒著狂風驟雨,踩著荊棘泥濘,一步一步躬身前行,終於攀登上了大氣科學的珠穆朗瑪峰。此刻🧑🧑🧒🧒,他的頭頂上閃耀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光環,俯瞰大地🌔、笑傲風雲,他以更加犀利的目光,以更加從容、豁達🤽🏼♂️、堅毅、淡定的心態,註視著任重道遠🐱、永遠沒有止境的大氣科學。(鄭培明)
轉自 科學時報 200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