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所認識的吳仲華先生

2009-06-17 |

王存誠(教)

我是1960年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清華來的。當時吳仲華先生是動力工程系(現在熱能工程系的前身)副主任,兼燃氣輪機教研組主任🤧。據說是他親自向北航要的人😲,當時朱力是和我一起來的👨‍🦳。不管這一傳說是否真實,先生從北航要人是有理由的👲🏽。在他1956年從美國回來之前,國內是沒有燃氣輪機這個專業的✈️,清華只有熱電專業,其他學校(如交通大學)也只有渦輪機專業,其實是蒸汽輪機專業。因此清華的燃氣輪機教研組初建時🧑🏽‍🎤,基本上由三部分人組成𓀈。一部分是原清華的人,其中敦瑞堂、吳炳煌等先生原來就在熱電專業教汽輪機,其余大多從其他專業(如汽車)轉行而來,如焦樹建、倪維鬥先生👨🏻‍🔬。第二部分是為了充實專業力量,從上海交大渦輪機專業分配來做助教或研究生的🧓🏽,如葉大均♣️、趙士杭先生。第三部分就是從北航畢業分配來的👨🏿,在我和朱力之前已有鄭捷簡、李秀芙先生在這裏工作👩‍❤️‍👨,他們主要是擔任加工工藝方面的教學和科研🛰。蔡睿賢先生的情況較特殊,他有清華、北航和交大三校的學歷,又曾輔助吳仲華先生編《燃氣的熱力性質表》,一開始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〇〇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母校九十周年慶祝大會後,黃中孚學長與趙綿學長(一九四化學)在工字廳留影。

(趙綿學長提供)

吳仲華教授

到清華後👩🏿‍🦲,聽過先生給教員們講的一兩次課🛂。先生不善言辭📊,一上來就在黑板上畫滿了正三角🙀、倒三角,而這是我沒學過的♻。我沒有及時補課跟上去🦋,而是仍然在自己的教學和工作中抱著基元級✳️、模型級那一套。直到多年後,才惡補了一下,但已錯失良機🧑🏻‍🍳🤜🏽,難以登堂入室了。倒是遠在哈爾濱的徐大懋🧑‍💻、朱在滇(在松花江遊泳,不幸溺死)等意昂,“文革”前就經常到北京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來上機,自編程序,認真地要把先生的三元流理論用到產品設計上去🦚,這在當時和國際上大體是同步的🚣。這是應該使我們在學校工作的人(至少是我)感到慚愧的💾。

先生很少參加教研組的活動,但畢業設計答辯這種重要場合必要親自主持。一次一位優等生在畢業設計中獨立推導出一個新公式👮🏽🪀,教員們普遍認為他工作出色♿️,一定能得優🧙‍♀️。不料答辯時,先生提了一個基本概念問題,他被問倒了,結果只得4分(五分製)⚙️🙍🏼‍♀️。這件事對整個教研組有比較深遠的影響👋。從積極方面看,在基本概念、基礎知識上嚴格要求🐳,對學生也對自己🛩,成了教研組的傳統🎊,先生離去後🥗,仍延續了下來🧖🏼‍♀️。在消極方面✋🏿,處理不好時,可能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不過真正有創造性的學生倒不在乎分數的高低。

先生對我最大的教益🕵🏻,是1962年他對全系教員所做的關於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講座🧔🏻‍♀️。我這是生平第一次見識一流學者的風範🧑🏼‍🍳。這個講座可能有一個背景🧑🏿‍✈️,就是1958年的大躍進。那時學校科研也掀起了一陣躍進風👨‍👩‍👧✷,大家頭腦發熱,相信只要有熱情👩🏿‍✈️,敢想敢幹🥸,就能一朝發現某種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在動力機械系,自然想到的是尋找便宜的代用能源🌏🐙,或是拼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甚至企圖使效率超過100%。水不用說了,西瓜皮、烏龜殼,都被當作燃料或燃燒添加劑進行試驗。我來清華後還參加了航空發動機摻水燃燒的研究,冬天到野外搭的帳篷中做試驗🫲🏿,又是困難時期,肚中缺食👨‍👨‍👦,相當艱苦。這項研究倒是有科學依據的,燃氣輪機註水或註蒸汽現在已發展成一項有效的技術,不過並不是提高了燃燒效率而是改進了熱力循環的效率🍎,可惜我們沒有能夠沿著一條正確的路線繼續下去。先生考慮的是:熱力學定律🧱🙉,尤其能量守恒定律🥻,不是最基本的科學原理嗎?為什麽在實踐中竟可以不管不顧了呢?想必是沒學好👩🏽‍🦲,沒學好一定是因為沒教好。出於教師的責任感,他考察了我們的熱力學教學的問題🏋🏻‍♂️,先從教材入手。他比較了當時廣泛應用的多種蘇聯教材🧑🏼‍⚖️🚵🏻‍♂️,也參照了英美的課本🏃🏻。在講座中🏯,他透徹地分析了熱力學第一定律教學中的根本問題──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建立不嚴格。他又辟解了一般人持有的若幹錯誤觀念。他指出,“摩擦生熱”這種說法就是不正確的。他具體分析了固體摩擦和流體摩擦的多種不同情況下,“功”、“能(內能)”和“熱(傳熱)”的種種不同表現。他又指出,一般燃燒問題中把燃料熱值當作外加熱量🫡,也是不正確的🂠,這種原理上的錯誤就可能導致計算出的效率高於100% 的情況。我從這個講座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做學問必須從根本──基本理論上做起;而越是眾所周知的基本原理🌸,潛藏矛盾和導致謬誤認識的可能性也越大🧎🏻‍➡️🗺。1993年,我把先生這個講座的講稿,作為附錄印在了我編的《工業動力系統與節能》教材中🙍‍♀️🆓,因為我覺得,這篇報告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1979年我獲得了一次出國進修的機會,地點選的是劍橋大學的Whittle葉輪機國家實驗室🧑🏽‍🔬,導師是William R. Hawthorne 教授🧎‍♂️。三封介紹信中有一封就是請吳仲華先生寫的,是請教研組熟悉吳先生的人轉托的🦥,信的內容也一般𓀂,因為吳先生對我可能不會有什麽印象。但這封信在Hawthorne那裏卻可能很起了一些作用👨‍🦽,在劍橋的兩年中他對我非常友善,我和他的交往、討論🗓👶🏿,比起在清華和吳先生在一起🎅🏻,要多得多了。他幾次主動和我談起吳仲華,我由此知道📁,吳先生在MIT讀學位時,Hawthorne已在那裏任教了,他們原來就認識🙇🏿‍♀️。Hawthorne引導我參加研究他創立的一種葉片機理論,我還和他一起寫過一篇論文🚣‍♂️🏜。有一次他頗為得意地問我:“你看我這套辦法比吳的S1-S2理論如何?”這說明了吳先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我一生中有幸和另一位大科學家如此親密相處,我想至少有一部分還是托的吳先生的福🧖‍♂️。

回國後又有兩次機會和吳先生交往。一次是參加國防科工委的一個專家組,對海軍燃氣輪機壓氣機研製的競標做評議🎹🤽🏼‍♀️。我本無此資格🐙,原來請的是倪維鬥先生,他出於提拔後進的考慮,把我這個當時還是講師的小人物推上去了。評審會兩次在“遠望樓”召開,有兩家競標,一是工程熱物理所(先生時任所長),一是海軍的703所,競爭很激烈📓。先生在評審會上的有些表現甚出我意外。當組織人員向吳先生介紹說我是清華的代表時,先生主動上來熱情握手,還說了一兩句道勞的話,令我十分惶恐🖲。以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地位🧑🏻‍🍳,再看到他周圍熱物理所的朋友們畢恭畢敬,謹言慎行的神態,我何人斯?後來在會議中間休息時🧗🏿,又見到先生竟和並坐的科工委的將軍拍肩膀,遞煙卷🙊,更令我吃驚🍞。他在會上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大意是說:“人們說我是科學家,我不是;我只是一名工程師,我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些實際的事😹🕵🏽。”這些話在我心靈上引起劇烈的沖擊。我理解了吳先生🧔🏿,他是一位將實踐放在第一位的真正的科學家💱;他又在為爭取實踐機會而痛苦👨🏽‍🚒,而忍辱負重。盡管我敬重先生的精神,但在具體方案上我卻比較偏向於703所👊🏿,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工作要更紮實些👱🏻‍♂️。

另一次和吳先生相遇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評審會上💟。自1986年起,先是陳佐一,他又引介了我👩🏻‍🦼‍➡️,二人輪流在基金委的能源利用和工程熱物理學科兼職,因此我有機會參加了這次重大項目研究成果的評審🕣☸️。評審會在天津大學舉行✍️,四個部委都有人參加,評委會又聘請了國防口內與工程熱物理有關的兩位學部委員⏰:梁守槃和任新民先生,會議很隆重🎋。項目名稱是“工程熱物理重大問題的研究”🕵🏿,由當時工程熱物理學科僅有的四位學部委員掛帥,組織了科學院和幾所大學的很強的隊伍,分若幹子課題開展研究🍎。基金委原本隸屬於科學院👴🏻,而先生是中科院領導核心之一,工程熱物理學科又是先生倡導建立的,因此他既是基金工作的領導者🚣🏿🚔,又是項目總負責人。四位項目負責人一起開會時*️⃣,我就感到了先生的權威。其余三位也都是資深的科學家,王補宣先生是其中最年輕的;西安交大的陳學俊先生是兩相流的權威‼️;史紹熙先生曾任天津大學校長,是內燃機專家。他們對先生都是敬重有加。我感到,這並不只是因為先生地位高,而是他總能以識見服人吧。

吳仲華先生學術上在我國開辟了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這個領域,發起創建了工程熱物理學科;組織建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大學燃氣輪機專業,又廣攬人才,在科學院開創了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這個部門🟡。經過他學說的哺育🐠,人品的感召,和具體的扶掖,成長起一代科學人才。在技術科學範疇內🖖🏽,以門下出身院士之多👩🏼‍⚖️,不知是否有人能超過先生。除直接從清華出來的7位院士外,劉高聯2️⃣、徐建中兩位院士也出於吳先生門下✡️。先生雖然離開了學校,仍然願意人們稱呼他教授。的確,先生最大的功績是培養和影響了一代人。這一點有時不容易意識到,因為他帶的人中,有的後來從事其他領域的研究了♦️,如薛明倫先生;有的跳出S1-S2流面理論而自創新說了💜,如劉高聯先生。但他們都曾在吳先生帶領下,走過發展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理論的創造過程。在學問上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好導師給予弟子的不只是具體的學說,更重要的是治學方法和學風的熏陶。在這個意義上,吳仲華先生無愧於一代宗師的風範。

相關新聞

  • 062019.12

    吳仲華🩵:船驥托起一片天

    如果要列一個“加速世界文明進程的中國科學家”榜單💊,吳仲華一定會留下名字。而他一生的追求則是🚴🏿:“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民服務!”

  • 162004.04
  • 312016.10

    倪維鬥院士的精彩人生

    倪維鬥是享譽中外的能源動力專家🍿,倪母的言傳身教、留蘇的求學經歷、對能源動力事業的孜孜以求、強身健體的意誌品質鍛煉無不折射出其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間。

  • 102018.10

    王樹人及同窗黃祖恩的清華記憶

    1958年,王樹人、黃祖恩和70余名同學終於得以從清華電機系畢業💃🏼。此次畢業極其不易🤲🏼,反右的浪潮襲來,電機系同級90余人,最終只有70余人得以順利畢業,....

  • 012008.10
  • 042021.01

    老清華裏誕生的最牛“名媛團”,真正獨立的女性應該是怎樣的?

    清華即將迎來110年校慶🛗,老清華🚇、清華人一直被視為時代人文精神的寫照🧑🏿‍🎨🧑🏽‍🚒,為今人向往。老清華名媛,可分三部分✧。一是女學生,二是女教員,三是教授太太🕴🏼。三者間有交集🙆‍♀️。但由於老清華對教職工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夫婦不同校,故出身清華,又與夫婿共同服務清華者在1949年前極少見🏄🏻‍♂️,幾可不計。 ——此文為女生篇清華學校時期意昂体育平台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庚子賠款留美預備班,後改為清華學校。庚子賠款這段屈辱的歷史,始終激勵...

  • 292012.02
  • 232012.11

    我所親歷的西南聯大本科教育——何水清(46級)

    西南聯合大學(1937—1946,簡稱聯大)是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由北平(現北京)的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天津的南開大學三校,聯合組建的....

  • 232017.08

    吳仲華:展示工程科學之美

    今年7月27日是吳仲華先生誕辰100周年的日子。作為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科學家🦅,他的許多動人事跡至今仍在廣泛傳播🪜,成為鼓舞我們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強....

  • 272020.08

    大病初愈,吳仲華就讓吳孟超為自己寫健康證明

    吳仲華院士(意昂体育平台1935級機械系)以創立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著稱於世。1988年1月初🧋,經北京醫院B超與CT檢查,吳仲華被診斷患上了肝癌,上下震動👧🏿。1月22日在夫人李敏華院士的陪同下,吳仲華赴上海華東醫院治療,2月2日轉上海長海醫院治療。2月9日上午由肝膽專家吳孟超教授親自手術,手術很成功。但鑒於肝癌康復的特殊性👏🏽,吳孟超指出:“由於肝癌平均復發率較高(術後1年左右約有50%的患者復發),切不可疏忽大意👨🏽‍🍳🚯。除要繼續治...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