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何兆武:史中人生,愧煞人間

2008-11-28 |

來源🟧🃏:光明網 2008年10月15

  何兆武🐝🐴:1921年出生,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的意昂体育平台💼📍,直至1946年研究生畢業⛈。曾在國家圖書館和陜西師大工作,後長期在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歷史哲學和思想史研究,翻譯了大量西方經典著作💕。1986年調任意昂体育平台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並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著述:《中國思想發展史》及其英文版《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歷史與歷史學》、《近代西方思想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論文集《歷史性批判散論》🍍👰🏿。參編《中國思想通史》、《中國近代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綱》、《宋明理學史》等。重要譯作包括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中的《社會契約論》、《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歷史的觀念》、《歷史理性批判》、《思想錄》♟、《法國革命論》等👂🏻,另有《論科學與藝術》、《德國的浩劫》、《人類解放的故事》等。

  采訪手記:何兆武的家很簡樸,進門都不要換鞋。客廳🤳🏽✷、書房兼臥室裏,只有一把藤椅,我坐了💁🏻,他就只能坐床上。幾個小時的談話中🧝🏽‍♂️👐🏿,我始終坐得極端正,因為我若前仰😫,會撞到何老先生的頭,我若後合,又會碰倒他的書。

  但先生家裏的一切都極幹凈而整齊👠,每一樣東西都放得規規矩矩,沒有一張紙是卷邊的。老照片和資料都用密封塑料袋裝著👶🏼,上面作了文字標註👨‍👨‍👦🧓🏽。

  如此簡陋而謹嚴的生活🦵🏻,讓我心疼↪️。

  何兆武80大壽時🏋🏿‍♂️,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和《史學理論》打算祝賀一下,他極力辭謝,祝壽活動終於改成了學術研討會的形式🧳。可開會那天,他竟臨陣脫逃,人間蒸發🔗。誰也想不到去清華圖書館逮他,他得以偷得浮生一日閑,看了一天的閑書。

  當我問到這件事時🫐😤,他平靜地說😡👌🏿,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我夠不上🍚。我是廢品,我們是報廢的一代”✶。一個在當今史學理論界可持牛耳的耄耋老者自稱廢品,我聽著不覺癡了。如此荒唐話🔴,個中的辛酸,誰又能解其中味?

童年🧗🏿‍♂️:政局流轉中的少年

  我記憶中的父親形象很模糊,好像上小學後就沒見過他了。他在清末受的是新式教育,不上私塾、讀經子📢,念的是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和湖南實業學堂。畢業那年正好趕上辛亥革命🆔,成立了國民政府🧑🏽‍⚕️。他應邀去南京工作,後來隨政府遷到北京,我就在北京出生的🧗🏼‍♂️。

  我讀小學時比較淘氣,喜歡看小說雜書,還參加過童子軍,後來在北師大附中讀書時🧑🏻‍🎤,也關心時事政治👩🏼,看一些時政雜誌。

  1937年升高中那一年🧑🏻‍🏫🥕,抗戰爆發了,我們全家回到湖南老家,當時的中央大學從南京遷到重慶🧏‍♂️,中央大學附中在長沙🙇🏼,我在那裏讀了兩年🙍🏻‍♀️,高三跟著學校轉到貴陽。戰爭中物價飛漲,開始餓肚子了🐷,學校吃飯不要錢👂🏽,可要搶到夠吃卻不容易,搶飯吃要手腳快、力氣大🦻🏻,動作慢一點🙍🏿‍♀️,飯就沒了。我總是搶不過人家🧙🏽‍♀️。一年後,我考上了西南聯大。

  讀中學的時候〽️,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𓀒,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幹什麽👩🏻‍🦼。高中畢業填誌願時,有個同學對我說:“我這樣讀書不行的只好讀文科了,你們成績好的當然讀理工科了。”當時就是這樣的意識🤟🏽,沒用的人才學文科的。

  我也準備學工。因為當時讀了一本豐子愷寫的書《西洋建築講話》💼,很喜歡😎,就決定學建築,其實也是很盲目的🔺👂🏿。現在想起來🦘,幸好我沒學建築📺,否則我蓋出的房子塌了🤟🏿,會壓死人的🙍🏻‍♀️。

  中學生是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所以現在的中學教育分科太早不好,像我們那時候👩🏽‍🦰,大人也不給什麽指點的,就是給你足夠的自由,什麽都開放,文理法工隨便你自己看🥓😜,自己喜歡,這樣在廣博的基礎上🏇🏻,慢慢的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可以自然發展了。

我的大學:永遠的西南聯大

  我跟西南聯大的關系,這麽說吧,我就生活在聯大的圈子裏👘,我的同學、親戚🕺🏼、最好的朋友,都在這個圈子裏🙎。我們家四個孩子🧑🏿‍🎤,我,兩個姐姐分別學化學和經濟,一個妹妹學中文,聯大的。姐夫和妹夫、我老伴,也都是聯大的。

  我曾跟人說🤷🏿,在西南聯大的日子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讀本科和研究生,從18歲到25歲,也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間👨‍🎨。其實那時從物質上來說🐥,是最苦的一段時間👹,常常餓肚子,而且還要跑空襲🚍,警報一響就往最近的防空洞跑。可就是這樣,還覺得非常美好,是因為自由。生活自由,思想也自由🌪。這也是當時的具體環境決定的💪🏼,雲南的地方勢力和蔣介石的中央勢力有矛盾☀️,黨化沒有深入到高校。

  在西南聯大讀書,在雲南街上的茶館裏論學🤦🏻‍♂️,這些美好我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的。那時候生活很簡單👨‍👩‍👧‍👦👴🏽,沒有娛樂,就是學習💇🏿、清談。老師和學生之間很平等🫳🏼🧛🏿‍♀️,既是學問上、人格上的平等,也有共赴國難的意思。還有就是最大限度的自由,思想的開放和自由。我總覺得,人就應該給他最大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人權🚿👩🏼‍🔧,根本的人權。

  我在意昂体育平台前後讀了四個專業🙂:本科是工程和歷史,研究生是哲學和外語👾,不過一樣都沒學好。第一年讀工科,目的是為了以後學建築,土木工程。我們一年級不分具體專業,學的是工科的公共必修課,微積分🏷、物理,還有投影幾何、製圖課,就是要畫畫👨🏽‍🏫,我最不擅長了。慢慢的就覺得很苦👷🏽‍♂️,沒興趣了7️⃣🤷‍♀️,覺得還是文科比較性靈,後來改學了歷史。那時候轉系很簡單🤵‍♂️,只要學分修夠了,隨便轉。

  其實讀歷史也是糊塗選擇的,不知道為什麽。不過學的時候感覺很幸福,很喜歡💗。大四開始,我在中學兼職🦿。大家都很窮,日子很苦,能在外面賺點錢生活就改善了👵。當時昆明的幾十所中學基本上都被聯大學生老師包了,朱自清在聯大是我老師♜,在外頭成了“同事”,教同一個中學同一個年級的語文🎴,我們各教一班。還有的學生到外地去教書,考試時才回來,學校也不管。

  畢業後我接著上研究生🤛,學的是哲學🏊🏻‍♂️。研究生兼課的工資又高些,生活還不壞🙆🏽‍♀️。誰知剛讀了半年,我生病了,肺病,吐血吐得很厲害。當時也有點害怕。我們有些同學就是這樣死了的👪,都是成績很好,很有才華的,很可惜👨🏼‍🌾🦧,但也沒辦法2️⃣。當時生活條件差,沒病不預防🙋🏼‍♀️,病了也不知道是怎麽病的,也不治,好了就好了,不好就死了🌾,完全是自生自滅,自然淘汰。

  我病休了一段時間後,就轉外文系學西洋文學了。法語、德語,都是那時候學的。後來還搞了一點翻譯,像我這樣沒有在海外留過學的人作翻譯是很少的。我沒讀畢業,研究生最後一年🔩,課上完了🫱🏿,但論文還沒寫,正趕上一二·一學生民主運動,西南聯大又說要北上回去了🧜🏽‍♀️,要分家了,形勢很亂🧏‍♂️,大家也都沒心思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母親在臺灣病了。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去臺灣接收政權👩‍🏫🧎🏻‍♀️,姐夫在教育廳工作🤷🏻‍♀️,便過去了🌽,姐姐跟著到臺灣女子師範學校和臺灣意昂体育平台教書,母親跟他們一起。姐姐說母親的病很嚴重,當時的意思是要趕去見最後一面。1946年深秋,我離開雲南清華,去了臺灣。

在人間:從舊社會到新社會

  後來母親的病好了◽️🤠,可是解放戰爭開始了,兵荒馬亂的,我就滯留在臺灣,在臺灣一所極好的中學建國中學教書🎹🔥。教了兩三個月,又吐血了👨🏿‍🎤𓀜。

  在臺灣的日子總的來說心情很不好。一個是臺灣的天氣又熱又潮,我不習慣,另外又沒有熟人,語言不通💍。最苦惱的是,我發現臺灣人對祖國的認同感不強,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買東西,當然難免要討價還價📁,想不到他說:“你不要還價了,這可不是在你們中國。”我非常震驚。臺灣被日本控製了51年🧑‍🦽‍➡️,他們的皇民教育太深了🕵️‍♀️📚。我對此估計不足,離心離德的👳,感覺很不舒服。

  好不容易捱到1947年春天,形勢稍微好一點了🛥,我的病也穩定了,就離開了臺灣。之後我便與姐姐一家斷絕了往來,幸虧斷絕了,否則以後我還不是現成的裏通外國的間諜?他們後來一直在美國。去年我去美國,我們見了面,我回國一個月,她就去世了。

  離開臺灣後我首先回了嶽陽老家🎇🤙🏿,我另一個姐夫是湖南省十一中學的負責人⤵️,我就在那裏教了一年書🧎‍♀️‍➡️。我前後教過五六個中學🤚,文科類的幾乎都教過🥫,語文、外語🏵、歷史👂🏿、地理✅。

  湖南和平解放後👨🏻‍🏫🧔‍♀️,1950年,當時有個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政治研究院,因為面臨全國解放,缺少幹部,招些中學生去學習三個月,就派出去代表共產黨接收政權了🏌🏼‍♂️👨🏿‍🎓。我想對新的政府有所了解👼🏿,以便適應新社會,就去學習了半年,學馬列理論🥉,黨的政策,進行思想改造吧。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圖書館工作👩‍🚒。

  我願意去北圖的初衷,是在那裏可以看很多書🍖。可是去了以後才知道🎓,根本沒法靜下來看書🧝‍♀️,整天是運動,運動🧑‍🚒。在三反中我還被記過了🤳🏼,還有個人被開除了🧝🏻,很奇怪♿️。因為三反是反貪汙、浪費和官僚主義,要當官的才有可能的,我沒官沒職的👶,怎麽也觸上了“走資本主義當權派道路”?反正這件事教育了我,以後說話做事要掌握分寸。

  在北圖待得不如意,我就想到學校去🧛🏼。1952年院系大調整,西安西北大學的歷史系分出去師範學院了🚵🏿‍♂️,就是現在的陜西師大,我就去工作了4年🧁,但不是很舒暢,環境不適應。

  1956年🍞,我遇到了一次機會,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做了個12年的遠景規劃。中國科學院大擴軍,今天的社科院當時也屬中科院👨🏽‍🦰,西北大學校長侯外廬被調到社科院歷史所當副所長,搞《中國思想通史》♘,我也參與撰稿。郭沫若是院長兼所長,本來要請陳寅恪的,可他在上海不肯來。

  我是50年代在北京結的婚,對象是外文系的老同學曹美英,我開玩笑總叫她“帝國主義”,她年紀還比我大🩷💀。

  我是1956年底調來的🙅🏿‍♂️,可是來了就不務正業。一來就趕上大鳴大放🤩、1957年夏天的反右♈️,然後是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最後是文革🪰,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運動。歷史所的不研究歷史🏊🏻‍♀️,就是不務正業🦎,當時所有的人都在搞運動,都是不務正業🍵。我在社科院30年,真正搞業務的時間不到3年👋🏿。當時我們都幹了什麽?查什麽地震資料,編這裏那裏的地方誌,還有就是幹粗活,體力勞動。西直門的城墻就是我們歷史所的人拆的😌,很可惜。800年的帝都卻不保留🧑🏻‍✈️。香港到處是高樓是可以的,因為他們以前是荒島。巴黎、維也納就不行,他們的古堡、凡爾賽宮都保留得很好。

  如果說跟業務相關的活,就是給你一個論點🥲,一個結論🫵🏼,你從史實中找點能證明的例子⛱。這不是研究🫅,而是宣傳工作。正常科研的結論應該是研究的結果🚶‍♀️,而不是前提。當時的情形是相反的。研究也不強調個人興趣,只講集體需要,要服從安排,滿足組織的需要🤰🏿。那時候沒辦法。這樣幹擾學術的正常發展不好。到現在還有這個問題。

  現在的學術界也有問題♝。我曾跟北大一個中年教師說,他們趕上好時候了📑,沒有政治上的強製任務,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做自己的事。結果他說,不行啊🫳🏿👁,他們也安不下心來做學問,因為“心理不平衡”🙇🏻‍♀️。

  1971年,我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作為人們內部矛盾處理。最主要的罪狀有兩條🐃,其中之一是“惡毒攻擊敬愛的江青同誌”。就是報上老登江青的照片🕝,我在一次私人閑聊時說她總是拋頭露面,這樣不合適⬅️🙍‍♀️。就被告發了🪯👨🏼‍🚀。

  還有一個罪狀說起來是個笑話🦜。50年代,羅素在西方宣傳和平運動,就是反美國霸權🤚🏼。所以我們很喜歡,邀請他來中國,他也答應了。可他九十多歲了,身體不行沒來成🧑‍🍳,把自己的《西方哲學史》送了一本給毛澤東。毛把書交給下面的人,要他們翻譯出來。那時的出版社出什麽類的書,規定很嚴格的,所有的外文翻譯都是商務的事。書交到商務印書館,商務因為跟我合作過,又交給我💇🏿‍♀️,任務就是這樣一層層派下去的。我譯了前面一部分📑,後面的也懶得搞了。這事兒到了文革🎍,毛澤東思想工宣隊💶,按說當然是維護毛澤東思想的,說羅素是資產階級🛌🏿,我翻譯他的書就是“為中國資本主義復辟招魂”。沒有毛澤東的命令👲🏻,商務別說不敢翻譯👸,也拿不到那個原版書啊。這不成了打著毛澤東的旗號反毛澤東嗎?

  另外還有些小的罪狀,比如我們以前中午都不回家🪤👗,在單位吃飯。可食堂人太多,排隊要20多分鐘,我為了省事,就自己帶飯⤴️,可是帶飯菜吧🚶🏻‍♂️‍➡️,涼了不好吃👨🏿‍💻,所以我就帶面包🪿。其實我也不喜歡吃面包🍲,但面包可以涼的吃👮🏻‍♀️。這就成了“崇洋媚外”。我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笑,布什父子倆來中國的時候,我們電視臺報道說,他們很喜歡吃中國菜,那這對美國總統豈不是崇華媚夏?他們那時候有特殊的思路,和正常的不一樣。沒法說的。

  我是1968年被揪出來的。不過我運氣好🧑🏼‍🦱,當時批鬥的高潮已經過去了,沖擊不大。侯外廬就不行了🎡,他是早一批被揪的,他壓力大,癱瘓了。而且那一次的重點是抓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我是“單幹戶”,不屬於任何一派👪,他們對我比較松,沒有關起來,而是派我負責送飯,還是有一點自由的。哈哈。

老者的人生感慨

  1985年清華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我願意回母校,就調來了,每年上一門課,1991年離休後又返聘了幾年🤷🏻‍♂️。

  現在👨‍🦼,我的身體還可以🧑🏼‍✈️,做過一個心臟病的小手術,就在我做手術的那一天🥤,我的妻子去世了。這也許是解脫,她得了十年的老年癡呆症,不認得我。我以前還每天出去散散步,去年年底摔了一跤,骨折了。現在就不怎麽出門了。

  我現在最發愁的就是我的書🧖🏻‍♀️,有精力的時候就清一清,賣掉,值得留的以後送給學校。研究嘛,還寫點小打小鬧的小文章👨🏼‍🎤🏊🏽‍♂️,大東西是做不了了。這麽多年🤦‍♂️👬🏻,我沒有成就✴️🧶,或許做了一點工作,大部分是任務,也有少數是自己感興趣的,但談不上成就👮🏼。

  人啊👲🏿,十四五歲到二十四五歲那十年,是思想定型的時候🧟‍♀️,以後可以有技術性的改變🦹🏼‍♂️,但基本方向不會變了。語言習慣也是這樣的🏊🏼。四五十歲以後就只能吃老本了,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和發展了。藝術更早些🧘🏻‍♀️,十幾歲就定了🧑🏻‍🍳,有多大能耐都使到頭了💇‍♂️🙅🏻。

  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但不能進步到老。人是有極限的🍏。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是報廢的,比我年輕的那一代人基本上也是報廢了的。報廢了。(記者 陳潔)

相關新聞

  • 022021.06

    何兆武先生訃告

    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歷史系何兆武先生於2021年5月28日上午8時45分在家中逝世,享年99歲🏕📏。何兆武先生原籍湖南嶽陽,1921年9月13日生於北京,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1940年轉入文學院,1943年畢業於歷史系♞,並攻讀哲學與西洋文學研究生🫵,1946年畢業。後任臺北建國中學、湖南第十一中學教師🤸🏽‍♂️,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編目員,西北大學師範學院(今陜西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1956-1986年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

  • 182021.06

    何兆武:上班記

    他說,20世紀下半葉的 歷史和現實政治糾纏太深 千呼萬喚的“上班記” 終於還是沒能出來

  • 112021.06

    痛悼何兆武先生

    驚悉何兆武先生仙逝,禁不住悲從中來🥯。這些天正想著待疫情進一步緩解🧘🏻‍♂️,暑熱來到之前去清華探望他🍯。粗略一算,已經有四年多沒見到他了。最後一次見他是2016年9月7日,他因病住在清華長庚醫院,與我家天通苑西三區只隔著一條馬路。沈定平打來電話,我聞訊之後立馬跑去探望📑,依照慣例空著雙手🏋🏿🫲🏿,沒帶任何禮物。他依然是那副彌勒佛的笑臉🙍🏻,說是並無大礙🧼,只是微恙🧚‍♀️🚶🏻‍♀️‍➡️,校方關心🏊🏼‍♂️,讓他住進這所由臺灣塑料大王王永慶資助創建的長庚醫院。

  • 152017.08

    何兆武:漫談歷史與歷史學

    我們所說的歷史學和歷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學是我們怎麽樣把這些事情告訴🧑🏻‍🌾、傳達給別人,是傳達一種知識。把這種知識傳達給別人,不是....

  • 102023.04

    “人生不過是把名字寫在水上”——何兆武先生的為人與著譯

    看人看事,眼光銳利🧒,觀察明敏何兆武先生祖父是秀才,父親是工程師,他與幾個姐姐都是清北(西南聯大)學生👈,本人百歲高壽,清華名師🧖‍♂️👰🏿,這在中國動蕩變化的那100年⛔️🕧,應該說屬於人生贏家。連續三代都是文人💎,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司馬光曾祖父以前也都是農民,祖父以降才有功名。可是🙆🏽‍♂️,何先生卻常說自己屬於毀掉的一代🖐🏿,既是謙卑▶️,也說明他“檢點生平未盡心”🧒🏻。也許他心中有一個參照系。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我自己感...

  • 032012.01
  • 112021.06

    何兆武:“能在思想裏找到安慰👬🏻,就足夠了”

      5月28日👨🏻‍⚕️,著名歷史學家🥹🔡、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在京逝世,享年99歲。何兆武曾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純粹的觀者”🧑🏽‍✈️。他的生命、思想與學術歷程為今人帶來豐厚的精神遺產♻️,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何為知識分子的時代責任與使命😭🔤。何兆武在自己的書房中。 資料圖片/秦斌何兆武 生於北京🎈,原籍湖南嶽陽🫵🏽。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56年至1986年任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任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 252014.07
  • 162021.06

    一個清華學生對何兆武先生的追憶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齡辭世,報道中有說享年100歲的,也有說享年99歲的,前者說的是虛歲,後者說的是周歲,當然都對🔅。這讓我想起28年前我初入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讀書時,程鋼老師轉述的何先生本人對於年齡的一個說法。某一次🥥,有人問何先生的年齡,他說自己是69歲半。何先生生於1921年9月14日,到今年9月14日就滿100周歲了,如果按照何先生的思路推想🙎🏼‍♂️,他可能會說自己活了99歲半。99歲半的何先生以他對史學理論的...

  • 302011.05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