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82級建築系意昂呂紅波、劉勤夫婦
默契的韻味
“我是特典型的聽話的清華學生♐️,在建築設計課上老師說什麽就聽什麽,而他是不聽話的典型,他非常有個性,常有自己的想法,對老師的話心裏面都要先問一個‘我為什麽要聽你的?’。”劉勤學長說道
我本來很想問一問學長們是怎樣面對和接受如此鮮明而不同的個性的😑,但他們就像排練好了似的,一個說話的時候,另一個靜靜地望著對方,一方想要補充的時候,另一方似乎馬上就會感應到🙋🏿♂️,幹凈利落地停下來等對方先補充💄,這樣的默契🤪,在很多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之間也是極其難得的——是啊👮🏻♀️,有什麽比心靈的默契更有韻味呢👈🏽?
這時呂學長意味深長地插了一句👏🏼:“她大一大二的時候成績比我好。”劉學長接著說👁,“有一次老師催大家交圖,並且警告,晚交要扣5分。他本來已經畫完了,但是覺得其中一張圖不滿意,就硬是扔掉了那張圖,熬夜重新畫了一張😝。”“我沒有那麽看重分數,只是為了讓自己覺得滿意,心裏想,不就是扣5分嘛!”呂學長趁勢畫龍點睛。
兩位學長固然是各有個性📍,但他們有更多更本質上的共性👨🏼🍼。
“踏踏實實地做事🤾🏿,一定會有回報的”
談起清華精神來,學長們都有自己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清華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易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惑🫷🏽。”“表面上的、曇花一現的風光是有悖於清華精神的🐬。”“無論大環境是怎樣的🪑,我們都要能夠沉靜下來。”劉學長開宗明義。
“我倆在英國的謝菲爾德大學留學的時候,我就告訴她,我們要集中所有精力搞好學習,其他的一切暫時放在一邊🧅。”呂學長舉例論證。
“當時身邊的好多中國同學都去找兼職了🎅🏼,並且一個勁兒地慫恿我們也加入其中。我們倆卻毫不動心,看著別人在身邊數錢,我們就埋頭學習。”劉學長攤開事例👮🏼。
“畢業的時候,她的碩士課程的成績創造了學院的一個新記錄🏋🏿♀️。”呂學長扼要陳述戰果🧑💼。
“而他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績拿到了博士學位。”“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畢業後剛到加拿大的那年🙊,加拿大的經濟非常不景氣,在我們之前去的同學當時幾乎都全軍覆沒😓,沒有一個找到Professional工作的,但我們在三個星期內就找到了一份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並在半年之後分別進入了多倫多當時最著名的兩個建築事務所工作。朋友們都說我倆簡直是一個奇跡。但我們知道,這主要是得益於我倆的專業積累。”劉學長慢條斯理地說🛌🏻🏋🏽♂️。
“在回到北京工作並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後,我們發展得還算順利。當有同行得知我們從來不做市場,從來不跑項目🦗,從來不為了得到設計項目而陪甲方吃吃喝喝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們確實是這樣的,而且,項目從來就沒有斷過🔱。”
“我們從來都不認可那種設計方案被甲方‘通過了👩🏿🍼💇,認可了,就行了’的態度,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令自己比較滿意,使得建築在實施後能真正經得住推敲。雖然超出合同要求的付出並不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設計費👩🦽👩🏼🎤。”
“從容地生活🤷,就是幸福”
談起對母校的建議和對學弟學妹的期望也是不假思索地說💣🌜:“清華對好學生的界定偏於單一🧜,不能容納太多矛盾的東西,課程設置也不是很完善🖖🏽,有些相當重要的課程沒有設置或予以強調。”
呂學長對學弟學妹的建議主要有三點。第一,要善於觀察👩🏼🚀,善於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要勤於思考,要培養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和說服別人的能力。第三☣️,要勇於超越,不要將大師神聖化🧐,不要以為他們是不可逾越的🤏🏿☂️,而要大膽創新,敢於往前沖。”
“其實,從容地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劉學長詩意般地總結道。“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活得踏踏實實,坦坦蕩蕩,對任何事情都不必遮遮掩掩。”
《清華人》1982級畢業20周年紀念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