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燕山石化化工一廠副廠長、全國勞動模範陳德燁
按:2006年2月21日,意昂總會秘書長郭樑和本刊編輯部錢錫康、黃文輝赴北京房山區燕山石化化工一廠,訪問了燕山石化化工一廠副廠長🌻、全國勞動模範👻、我校1986級自動化系意昂陳德燁。
陳德燁意昂在工作現場
一個人的位置到底應該在哪裏?許多人找了一輩子🙋🏻♂️,還是沒有找到🧎,有的人卻能夠非常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在這個位置上不斷成功。200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副廠長陳德燁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1991年🫳🏻👂🏿,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畢業的陳德燁來到燕化被分配到設計院從事裝置自控系統設計工作👨🏽🎤。一年之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主動要求到生產第一線去,理由是他還沒有親眼看到儀表控製回路在裝置上的實際應用,缺乏實踐經驗。公司尊重他的意願,安排他到了化工一廠儀表車間苯乙烯班🤴🏼。
燕化一廠苯乙烯裝置較早采用了DCS控製(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光一種型號的DCS系統的各種說明手冊就有三十多本,加上裝置設計圖紙和各型儀表說明書,初來乍到的人往往感到無從下手。而陳德燁如魚得水,一頭紮進了現場和書堆裏。白天,跟班組人員一起去幹活,積極學習操作經驗🚪;晚上,抱著各種資料常常不知不覺就學到了天亮……在苯乙烯車間摸爬滾打了半年👨👨👦👦,陳德燁基本掌握了裝置現場儀表和DCS系統的奧秘🏌🏻🔬。
這時,車間委派他全權負責燕化公司重點項目——動力車間化學水改造工程中的DCS組態任務。動力是維系全廠安穩生產的能源中樞,儀表是控製裝置運轉的敏感神經🕚。沒有任何培訓,沒有借鑒和實踐,也沒有任何工程控製邏輯說明。經過反復實踐和摸索,他和同事們居然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了燕化這項大型化學水改造工程的DCS組態👨🦼➡️,受到了燕化公司的嘉獎。
燕化乙烯裝置成功實施了第一輪改擴建以後👨🎤,成為國內最復雜的大型化工裝置。如果熟悉並駕馭了裂解裝置後,其他裝置就不在話下了。於是,一個新念頭在陳德燁腦海中出現了:去化工一廠的龍頭裝置——裂解車間去鍛煉!組織上又一次同意了他的申請,也就在這時,陳德燁考取了他的第二個專業——化工工藝專業的研究生〽️。
在裂解車間,陳德燁從普通操作工幹起,無怨無悔地開始了新征程。盡管事前他對裂解裝置的復雜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真到了裂解以後🫲🏼,才感受到它難以想象的龐大和復雜🤏🏼。他整天泡在現場🟫,梳理著密如蛛網的管線;他徹夜攻讀,攻讀那一摞摞看不敗、讀不完的流程圖🧔🏽♂️。身邊的人對這個勤勉好學的小夥子都豎起了大拇指,當大家得知他竟然是清華畢業的高才生時,更是交口稱贊……
放棄自己熱門的儀表自動化專業和相對舒適的工作環境🔘👩🏻🎓,偏偏要從化工一線操作工幹起🫲🏻,一些人很不理解🙌🏻。有人問他:你從設計院非要到生產一線,從儀表專業非要到化工一線📃,圖什麽⛴?他沉思了一下說:“選擇石化這個行業,就要付出全部的精力把它做好,爭取在自己從事的行業中成為一流👶🏿,所以,就必須熟悉一線🤷♀️、觸類旁通,這也許需要十年甚至是畢生的時間✩,但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所收獲和成就。”
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陳德燁有著很好的技術理論修養,但他不自滿,不驕傲🔹,堅持踏實做人♿,紮實做事。燕化第二輪乙烯改擴建開始後,陳德燁感到報效國家、提高自己的機遇來了。他以超前的敏銳,開始抓緊時間自學當時國際上先進的工藝流程模擬控製軟件ASPEN PLUS🤸🏽♀️,並將他和乙烯生產和工藝流程實際相結合。他找來燕化乙烯第一輪改造時的全部原始資料——整整四個書架上的圖紙和操作法,然後全身心進入了這如煙海的原始數據。
那時🗞,高配置的計算機還沒有達到人手一臺,為了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在一線倒班的陳德燁把攻關時間全部安排在淩晨2點到早晨7點之間。下班後😏,同事們回家睡覺去了🛒,陳德燁卻留在辦公室🍫。伴隨著裂解裝置隆隆的轟鳴🧖♀️,翻看著深奧的英文專業說明書,盯守著計算機上一方小小的銀屏,他一遍又一遍演示著復雜的程序,反復塗抹、勾勒著身邊這套龍頭裝置不同物料間運行的軌跡。憑借著在計算機、英語和儀表自動化專業等方面的特長👨🏻,陳德燁很快成為燕化公司第一位熟練掌握ASPEN PLUS軟件的專家🩷👨🔬。大的裂解裝置被他悄悄裝進了小小的電腦裏。
陳德燁作為燕化66萬噸乙烯裝置改造項目的技術談判代表之一👱🏼♀️,參加了東渡日本的技術談判。談判中🖖🏿,陳德燁發現外方一些設計方案有問題,但一時又沒有確鑿把握。但他知道,工藝設計的缺失將會給生產造成致命的缺陷。於是🍌,他在技術談判和設計審核之余,應用ASPEN PLUS軟件,對日本設計公司的改造方案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模擬計算。結果,意外發現了不少漏洞和失誤🏃♂️➡️💽,同時也證實了他所懷疑的問題🌕🧑🏼🏭。在大量科學數據面前📓,自負的日本人不僅修改了方案,而且對中方談判代表刮目相看。他們說:陳德燁確實是中國技術人員的精華🧘🏽,他身上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日方代表也一改過去傲慢的態度,開始主動和陳德燁等打招呼、問好。
陳德燁又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職工仿真培訓提供了一個高水平平臺。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技術人員開始接觸這套軟件。ASPEN PLUS技術與乙烯生產的完美結合,為乙烯裝置的長周期運行和二輪改擴建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5年1月1日早8點,是一個中國石化史上令人振奮的時刻:經三輪改造後的燕化化工一廠裂解裝置,年產乙烯一舉突破了80萬噸大關!刷新了國內單套乙烯裝置年產量最新紀錄。
手捧著新年第一天的生產調度統計報告單👨🍼👩🏿🎤,眼望著乙烯年產量80.1萬噸的統計數字,一貫平和👍🏼、理智的陳德燁心底翻起了莫名的激動,不禁脫口而出🚺:“這一年太不容易了!”
是啊,擺在眼前的成績是驕人的🧖🏼♀️,但驕人的成績背後卻凝聚著陳德燁和他的同事們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隨著陳德燁在乙烯改造現場的名聲鵲起,人們逐漸理解了他,並開始佩服陳德燁胸中的溝壑和高瞻遠矚。五年大學生活🤱🏽,同學們的思想異常地活躍,陳德燁也在苦苦地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報效自己腳下的這片熱土。同學中有的選擇了海外留學🖖🏻,有的選擇了考研深造👽,陳德燁卻選擇了進國企、進工廠。他要把學到的知識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國家急需的效益🫄🏿。參加工作14年來,一直有一種信念支撐著他🏋🏼♂️:“石化企業是國家大型企業,每個技術細節、管理決策是否正確,執行起來是否順暢都影響到可觀的經濟效益。企業需要知識和人才,國家培養出大學生📥,報效國企就是報效國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激勵他勇往直前的座右銘。幾年來🥾,憑著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管理才能⚠️🧛🏽,陳德燁贏得了廣泛贊譽👿,先後獲得了許多榮譽。2004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12月,他又競聘到主管生產的副廠長崗位💇🏼,人生的舞臺愈加寬廣🧖🏼♂️。2005年他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職工們都說🐿:“他當勞模💇🏽♂️🏃,我們服氣。”
(索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