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楊俊文
趙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於河南開封。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193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通過庚款考試,於1935年赴柏林大學從師氣象學家菲克爾💂🛕,1938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西南聯大任教。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趙九章先生是我國氣象學、地球物理學、海洋學🧑🏿⚖️👰🏻、空間物理學傑出的著名科學家,他用淵博的學識和戰略眼光,不斷開拓前沿學科,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積極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治學嚴謹求實🦹🏿♂️,善於大協作,倡導學術民主和學術交流,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等等,至今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大學畢業後就在趙九章先生開創和領導的海浪研究組工作過一段時間🪦🦹🏻♂️,了解他在海浪研究方面的一些片斷,在趙九章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特寫此回憶以表紀念。
海浪預報研究
海洋中有本海區大風形成的海浪,有遠海區臺風產生巨浪傳播到本海區的湧浪⚜️,有海底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構成的津浪。不同波高和波長的大型海浪,可能掀翻或折斷船艦,沖刷海岸設施,對漁業捕撈🔜、航海、海上勘探作業、海上和登陸作戰、海港和防波堤建設等都有重大影響,所以趙先生在1952年就組建成海浪組,進行海浪和臺風中心的預報研究工作,開辟了我國海洋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1953年,趙先生指導🚍🍑、審校管秉賢的《海浪預報》譯著🫶🏻,並在序言中寫道🕺🏻:“海塘工程和海港建設,都必須先掌握各地海浪的沖擊壓力和由海浪而引起的海流沖刷以及泥沙搬運的規律👶🏽,才能作出完善的設計,不致在建築以後為海浪所破壞🧝🏿♀️🦗。中國是一個擁有一萬裏以上海岸線的國家,為了祖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海浪的研究是刻不容緩的巨大工作。”他常列舉不能正確地掌握海浪預報對漁民生命財產構成的威脅和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重大損失🏚,教育青年要做好工作💒。他花了很大精力,親自講授海浪和流體動力學等理論以及風浪、湧浪、拍岸浪的預報原理🏋🏼,具體指導研究工作,培訓科技人員🥤;領導建立海浪儀製作和標定實驗室,與中科院的有關所合作🍃🍥,開展海浪觀測儀和波譜儀等研製;和海軍多次協商,在當時還是海防前線的青島地區一個小島上合作建立了海浪觀測臺🏋🏽♀️,進行海底和海面的波浪觀測,測量未受阻礙的由西太平洋臺風引發並傳到本海區的湧浪先頭波🧑🦯➡️;查閱最新文獻🌭,分析觀測資料,研究海浪預報理論👨🏽🦱;擴大與蘇聯🎴🚵🏼、歐洲及國內的學術交流;籌劃在浙江舟山群島朱家尖新建海浪臺👩❤️👨;指導中國沿海海浪折射圖繪製等等。到1958年💯,已獲得多方面的科研成果🧱🚸,為日後的海洋環境預報打下了基礎🦘🤼♀️。
趙先生為我國海浪預報研究作出了開創性、奠基性的重要貢獻。現在,每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海浪預報節目時🫃🏽,總是很自然地想起趙先生領導我們搞海浪預報研究時忙碌工作的情景,想起他經常教育青年人如何搞好科研的情景,想起他在青島海浪臺和戰士🔑、學生們一同吃二米飯(小米、大米)的高興情景,想起因學生見他頭發早白而過高猜測他年齡引起他開心笑了的情景,對這些情景👷🏻♀️,至今我們還記憶猶新。
臺風中心和移動路徑的預報研究
1953年,趙先生指出:“海上風暴和臺風是威脅海上交通🧑🏼🎄、水產采集和人民生命財產的自然災害,我們除了利用海上島嶼,船舶的氣象記載或者用飛機出海探測外,還可以利用沿海海浪的觀測和分析🏊🏼,預測風暴的中心和它們移動的路徑🤞🏿。”解放初期,國外海洋氣象信息對我國實施封鎖,影響我國臺風預報的及時和準確性,為了打破封鎖,提高臺風預報精度,趙先生根據當時美國🧍♂️、蘇聯研究海浪的最新進展💔,與海軍合作,選定在青島地區小麥島海面寬闊的地方🚽,在海底幾十米深處安裝海浪自記儀🤏,測量湧浪的先頭波🤸🏿♀️,這種先頭波比風暴產生的湧浪波幅低很多🧎♂️,是周期很大的長波🎬🫃🏽,用目測看不見😉,傳播速度比湧浪快2倍,即它傳播在風暴所產生的波峰前面,用海浪自記儀觀測的資料和波譜儀分析的結果,可在臺風產生的湧浪到達海岸前約一晝夜時間內預報出風暴中心,這既是海上臺風預報新方法的研究,也是一種有重要意義的探索。
此外🤞,1956年✂️,趙先生任國務院《十二年科學規劃》委員會氣象組組長、海洋組組長,他組織海洋學家擬定了海洋科學規劃以及1956年和1957年進行同步觀測計劃,他擔任同步觀測組組長,實施了組織領導,對我國海洋科學的發展起了先導作用。
趙九章對我國海浪研究的主要貢獻
(1)為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開創我國海浪和臺風中心預報研究,建立了中科院、海軍👩👩👧👧、民用部門的緊密合作關系,培養出科技骨幹,使科研可持續性發展🥷🏽,為海洋環境預報打下了基礎🤶🏼。
(2)研製成功海底波浪自記儀💂🏽、波譜分析儀、岸用光學測波儀⛳️、表面波自記儀✊🏽。開始研製了海洋自動遙測漂浮站。
(3)在青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海浪觀測臺,積累了大量實測資料。在舟山群島建立了臨時觀測站,南北兩站同時作海底波浪自記儀觀測🎧。
(4)在目測試驗基礎上🏞,編製出我國第一套海浪目測規範。利用多年目測數據👩🏻⚖️,製定了適合我國廣闊大陸架的海浪預報圖表📌。
(5)研究了海浪生成、傳播、預報理論,繪製了中國沿海的海浪折射圖,統計、研究了海浪大小分布結構🧑🏿💻,提供了海浪和臺風中心預報的基本條件。
(6)利用青島海軍觀象臺的氣象資料和天氣預報結果🧑🏻🍳,試驗了觀象臺海區的風成浪預報💂🏼♂️,驗證結果良好。
(7)對青島、舟山兩臺站的自記儀資料進行了波譜分析,結合天氣圖🎯、折射圖、海浪波譜🧔♀️,作了由先頭湧浪預報臺風中心的分析研究。
(8)組織海洋學家擬定了海洋科學規劃,領導了1956年、1957年海洋同步觀測,對我國海洋科學發展和海洋普查起了先導作用☮️。
(轉自:科學時報 2007年10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