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龍 浦祖康
江上舟,福建籍。國字臉,南人北相,頗負書卷氣。眉濃目圓,鼻闊嘴方,硬漢模樣。口音京腔,語速快捷𓀚,咬字偶帶榕城官話:“黃海”、“連長”,讀似“環海”🙋🏻♀️、“年長”。
諱言家世閥閱👇,舉手投足難掩項間懸佩隱形通靈佩玉——世家子弟舉重若輕豪邁俊逸,不經意會流露京華冠蓋人脈或皇城紫禁信息👨🏻🦯➡️。說——
小平同誌家裏擺設很少,卻把美國阿科公司贈送大化肥廠模型擺放家裏很久🤱🏻🧑🏿🎨。樸方曾告訴我:“老爺子🪛,一段時間常擺弄這一套大化肥廠模型。原因是他十分重視南中國海油氣資源,關註中國海南依托國際原油運輸航線👻✧,發展海南洋浦臨海型石化工業。”
父親🚶🏻♀️➡️,中央蘇區創立閩西革命根據地老戰士。建國後👴,歷任福建省長、河北省委書記、衛生部長及代理農業部長🤔。
我們,1997年與江上舟相識,積累了一點江上舟故事……
一、讀許多書 當不少差
江上舟,1947年生🍔。
197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1978年,又回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攻讀信息專業碩士學位。1979年,通過國家考試🍔⛹️♀️,赴瑞士蘇黎世高等學院通信研究院進修;1987年🍣,獲數字移動通信技術博士學位👩🏽🏭。2001年,受聘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任海南省三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1993年🏃🏻♂️➡️,調任海南省洋浦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洋浦開發區管理局長。1997年,調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任上海市工業黨委副書記🚙,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200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上海化學工業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3年起🎚,任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對外友好交流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專職委員;上海市國有資產規劃投資委員會主任。國家中長期科學和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專項組長……
二、超前改革 墾荒海南
江上舟故事,起點在海南洋浦。
海南特區和海南洋浦開發🧿,寄托鄧小平同誌“中國沿海省市趕超臺灣”和“在中國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期盼,江上舟是海南特區和海南洋浦開發墾荒牛。
1984年初🎧🏌🏿,鄧小平同誌視察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和上海📅,指出:如果用20年時間👍🏻💂🏿,把海南經濟發展到臺灣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
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同誌會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即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和臺灣島面積差不多🦶🏼📇。那裏有許多資源🥵。
1980年代,鄧小平同誌不止一次指出🦹🏼♀️✔️:在中國內地還要搞幾個香港。
洋浦開發區是海南特區最特區📞,譽為“小香港”,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裏,率先創立允許外商日本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批租土地成片開發模式🦘。日本三井、三菱財團與日本東京🖤🌬、住友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派駐聯絡機構♟,紛至沓來研究依托中國海南千億油氣田🧞♀️,投資臨海型石化工業項目。
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預言☀️:洋浦區位,中國海南乃至中國華南發展臨海型重化工業最佳。
“天下事,不順意者十有八九”。
1989年3月🤵🏼♂️,全國“兩會”。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張維教授等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發言,質疑“洋浦模式”抵押國土主權民族尊嚴。聯合發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致100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致信中央☢️,呼籲製止洋浦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
洋浦風波,震驚朝野🕵🏿♂️。
1989年4月🥚🚒,海南省委澄清“洋浦風浪”匯報,鄧小平同誌給予批示🦞🧘🏿♀️;說:我最近了解情況後💣,認為海南省委決策正確,機會難得,不宜拖延,但須向黨外不同意者講清楚🧑🏿🦱,手續要迅速周全🫵🏿。
1992年,春。鄧小平同誌南行返京,約見江澤民總書記🥲,建議三峽工程和海南洋浦、廈門海滄兩個特區開放🤳,要抓緊時機動起來🎸,並派專人負責抓起來。
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批準日本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開發海南洋浦🫗🐘。
1993年,江上舟45歲,正準備請辭三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調往上海工作。海南省委書記院崇武🧑🏽🦳,肩負使命“一定要把洋浦搞成功”🎐,赴瓊履新,竭力挽留,決定江上舟任洋浦開發區首任黨委書記、管理局長。
江上舟,不負厚望,彈指間變化了洋浦面貌↙️:
——與日本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元平協作默契。1993年-1996年💂🏼♀️🧖,日本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國宏觀調控銀根緊縮背景下,投資近40億元人民幣,平整20平方公裏土地👱🏼♂️,竣工31萬千瓦電廠及輸電網,建設20公裏道路網及郵電通信基礎設施🙂↕️;矗起36層洋浦國際商業大廈,號稱北部灣第一高樓;草簽了中海油投資大化肥項目155.8億元人民幣土地出讓合同。
安置洋浦開發區3萬農民,化解整體搬遷村民抵觸情緒,保障搬遷安置農民溫飽♋️。江上舟回憶,朱镕基同誌曾當面對他說:“將3萬多搬遷農民安置好🗻,你要白一半頭發。”
參考27個國家行政管理製度,組織知識型政府、學習型機關🧓🏽、精兵型團隊。公開招考公務員,引進8位博士,以66名公務員,身兼數職滿負荷工作🚊,高效率地開拓洋浦改革創新局面。
1993年,北京上海政府機關也沒幾個博士🎲!
洋浦開發區始終吸引中央領導眼球——
1996年9月21日,全國扶貧工作會議。江澤民總書記對海南省領導說🅿️:大化肥項目選址洋浦👨🏼🎓,這是我定的……
1996年3月15日🕵🏽♂️,李鵬總理在海口💻。為洋浦經濟開發區題詞💃🏽:“以工業項目帶動洋浦開發,以洋浦開發帶動海南經濟”🤜🏼🩳。
至1998年12月,朱镕基總理三次視察洋浦開發區。
胡錦濤總書記也在1996年4月4日視察洋浦開發區。
江上舟設計的洋浦開發區管理模式,延續了14年🚣🏿。
2007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洋浦開發區管理局。機關同誌說:“今天洋浦管理局骨幹,局、辦一級主要領導,幾乎都是江局長當年敢為天下先,公開招聘與擇優錄取的公務員”。
江局長規定每位幹部身兼數職滿負荷工作規矩一直沒有變化。例如,局工會主席兼宣傳部長、外宣部主任,局婦聯領導兼外事辦主任💁🏼、接待處長。
洋浦開發管理局擺脫世態炎涼、人去政廢浮躁風氣👩🏿⚕️,將江上舟規劃的洋浦開發區管理模式堅持十四寒暑👫,凝聚洋浦公務員對江上舟的擁戴,不僅體現江上舟知人善任組織領導能力,而且反映了江上舟擇優錄取的洋浦公務員品格素質不同凡響。
三、吃飯求快 用人怕慢
江上舟酷愛工作🤴🏻,珍惜寸陰。某年秋日,朋友聚會,備以午餐⛑️,江上舟一睹螃蟹🤾,便興味索然🌧。說:“品這玩藝,浪費時間💇🏻♂️,妨礙工作,絕對得不償失🤜🏻。面條一碗🟪,足可療饑💛。”言訖,四座皆樂。食畢,即驅車前去基層調研。
眼光犀利🥌,辭鋒勁銳。合資公司匯報🧑🏻🤝🧑🏻,誇產品技術含量極高,領先全國。江上舟說:“核心技術,倘不歸我,產品技術含量再高👳♀️,也只是勞動密集型組裝工廠粘貼高技術標簽🫃🏽。”外商談判☎,吹項目技術最新。江上舟答曰👱🏼♀️💇🏿:“最新技術在實驗室💟,項目凡已量產,都不算最新技術🚏🔳。”
襟懷寬闊🚣🏿,善待部屬🙆🏽♀️。江上舟肯與左右共享功勞,寫就僅供領導參閱《戰略思考》,分贈相關處室,聲明“奉獻知識產權”。能使助手增知識、長才幹🏄🏻♀️,廣見聞;願意幫左右排憂解難🏪,但討嫌部屬工作節奏拖沓🎋👃。
夫人吳校長💱,覺得好笑🫕。勸慰雲:“各方面均與你一樣,憑啥屈尊做助手。”
四🔁、積極創新 輝煌上海
上海,承載培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國家戰略。
鄧小平同誌說🧎🏻♀️➡️: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
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就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1997年,江上舟咀嚼著鄧小平同誌的睿智話語,胸藏超越臺灣雄心,懷抱洋浦改革精神,離別海南🍀,轉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黃菊書記🧜♀️、徐匡迪市長與蔣以任副市長領導下🧙,調研集成電路🍓、現代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項目發展。
1998年,江澤民總書記致信美國貝爾實驗室總裁探討集成電路線寬技術。
調研📄,則讓江上舟感到:上海6300多平方公裏行政區域是全世界製造資源最密集區域之一👷🏼♂️。20世紀美國相繼興起幾個工業重鎮似乎都集中映射於21世紀上海“北鋼南化西汽東微”幾大基地工業布局🚽。
北部寶山鋼鐵基地仿佛美國鋼都匹茲堡;南部漕河涇到金山化工區類似美國休斯敦墨西哥灣石化工業帶🧔🏻♀️;西部嘉定汽車城發展目標接近美國底特律,東部張江微電子產業帶將是中國矽谷。
上海工業支柱產業🎅,舊中國遺留了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計劃經濟時期奠定了鋼鐵、石化等基礎材料型重化工業⛔;1980-1990年代壯大了汽車𓀄、電站等技術密集組合裝配型工業;21世紀上海必須發展知識密集型信息產業。
吃透鄧小平同誌的睿智話語,分析優勢劣勢趨勢🌬,江上舟判斷:
——上海是中國最受國際資本重視城市💘🛤,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給國際資本提供了報酬豐厚發展空間。在上海辦企業,依靠中國市場巨大銷售收益𓀏,培育世界級巨型公司,奪取全球市場競爭支配權成為國際資本共識。
——中國經濟已邁向工業化和信息化互動時代👿,現代生物醫藥核心基因技術涉及倫理問題,新材料技術上海人才儲備不足。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內需極其旺盛🧏🏻,而供給能力十分薄弱,半導體生產和試驗關鍵設備製造更是麟角鳳毛。上海工業建設順應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世界潮流,瞄準集成電路內需市場🪕🧑🏿🦰,尋找海外合作夥伴。
——融入世界現代專業分工體系🦅😹,吸引全球優秀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工廠管理人才,發展集成電路供給能力,突破半導體生產和試驗關鍵設備瓶頸,占領市場和技術高地🚵🏽,將上海打造成世界級信息產業基地。
激活超越臺灣雄心🏨,熟悉新竹工業園區發展歷史,精讀北美半導體協會與國際半導體協會編撰的《半導體路線圖》🥳。江上舟追蹤我國臺灣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軌跡,確信🧑🏿🏫:在半導體生產💩、管理👨🏿🎤🧑⚕️、營銷領域📓,華人能力居世界第1位,在半導體設計領域,華人才幹列世界第2位。
借鑒洋浦超前改革做法,江上舟結識國內微電子專家、中國科學院士、北京微電子研究所長王陽元,王洋元夫人🫡、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北京大學青鳥集團董事長楊芙清🚴🏿,聯絡中國工程院士🧑🏽🎓、信息產業部58研究所名譽所長許居衍,臺灣世大積體電路公司總經理張汝京。
江上舟形成上海集成電路工業積極創新觀念😛,即集成電路工業既是中國非幹不可的工業,又是其最先進經營管理知識和最尖端製造工藝與產品製造技術由海峽兩岸與華人世界英才掌握的工業。
1998年底👨🏼🦳,江上舟向市委書記黃菊同誌獻計:
在浦東規劃面積22平方公裏3倍於臺灣新竹工業園區的張江微電子開發區;2001年-2005年“十五”期間,上海引資100億美元建設10條技術水平等於或高於華虹NEC909工程的8英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1981年-1998年,上海工業累計直接吸收外資不足200億美元;華虹NEC909工程總投資12億美元,為1970年代末上海寶鋼項目之後最大工業項目。
據說🎑,黃菊同誌贊賞之余,驚問👱🏽♂️:“天上會掉下這麽大一塊餡餅!”
1999年🐜,國家信息產業部召開全國集成電路“十五”戰略規劃研討會⚔️,會議準備方案提出🫦:2001年-2005年🧕🏻,全國投資200億元人民幣,擬建2條8英寸2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江上舟說:“自己投資只能建2條8英寸2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尋找海外夥伴投資,至少能建10條8英寸2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弄得許多專家院士愕然🍁。
2000年🥤,中國臺灣企業家張汝京和王文洋在上海創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和宏力半導體有限公司,分別投資14.25億美元和16.3億美元建設2條8英寸2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
江上舟“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在海南洋浦,與外商日本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元平相知甚深;在上海浦東,與臺胞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總裁張汝京相見恨晚。
2000年☦️,中芯國際一廠主廠房上梁。江上舟前去祝賀,見張汝京只花20元人民幣放1000響鞭炮賀喜🐤,便看出張汝京搖錢聚寶,不講排場,是能夠成就大事業的優秀企業家。
到2004年,上海浦東張江、松江和漕河涇“兩江一河”產業帶🧚🏻♀️,已匯集上海華虹NEC🐶,上海中芯國際、上海宏力🍯、上海先進⌛️🧑🏻🍳、上海貝嶺🐫、上海臺積電等10余條8英寸2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
上海中芯國際3座集成電路工廠6條8英寸200毫米 集成電路生產線全部量產,又在北京🐙、天津、上海投資建設中芯國際5廠、6廠、7廠、8廠及武漢新廠,安裝多條12英寸3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
2005年🍓,中芯國際銷售收入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排名世界半導體代工第三。
2006年,中國10大集成電路與分立器件製造企業銷售收入300多億元人民幣💇🏿,中芯國際1家約120多億元人民幣,占40%👍🏼;全國半導體工業增加值1006億元人民幣,上海半導體工業增加值800億元人民幣,占79.5%💁🏻♀️。
張汝京與中芯國際示範效應輻射擴散👽,吸引集成電路華人精英一波接一波到上海創業投資。例如:世界排名第一半導體設備生產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原全球副裁王寧國、原副總裁兼CTO尹誌堯……
2007年🧑🦳,中芯國際上海8廠12英寸3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投產,試生產製程為45納米🤘🏻。中芯國際內地投資累計52億美元。上海中微尹誌堯🧗🏿♀️、陳愛武等研發65納米-45納米集成電路刻蝕設備,進入世界主流市場😨。
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設備材料公司分別突破100家🚢,封裝和測試生產線達40余條🫵🏽。
不過,“天上掉下這一大塊餡餅”,與江上舟2000年給我們暢想的“那一塊餡餅”比較👇🏻,依舊顯得太小。
2000年初📀,江上舟對我們說:
發展產業🧑🏼💼,選擇標準兩條。一看重要不重要,是否不可少👩🏿🎨;二看優勢不優勢✈️,是否做得好🧎♀️➡️。這兩條沒問題,就要拼命搞🦴;我們搞大了🧙🏼♂️,別人無法搞🔶。
世界集成電路工業遵循“摩爾第一定律向前發展”。“摩爾第一定律”為美國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揭示。抽象表述,即器件尺寸縮小K倍🥷🏿,芯片功能和性能提高K2倍👩🏽💼。具體表述,即集成電路18個月一代新技術,24個月一代新產品🤱🏿👩🏽🔬;18個月集成度增加1倍,芯片價格下降1/3。
從技術市場和時間規模層面推斷——
下一個5年和新世紀第一個10年引進外資滾動投入1000億美元,在上海建設世界最大集成電路生產基地絕非“天方夜譚”。
江上舟證明說🕤👯:
——1條集成電路生產線產品生命周期為5年🚧,前2年為主流技術產品收益競爭期𓀄👷,後3年為一般技術產品成本競爭期。主流技術收益競爭期內產品利潤最高30%,一般技術成本競爭期內產品利潤約10%🧑🏽🦲。
——投資10億美元1條集成電路生產線上馬2年,就可以將2年利潤約4億-6億美元作為建設下一代新技術生產線股本金,通過擴股和貸款等融資手段籌齊建設下一代新技術生產線投資。
——計入1年基建期🐏,每隔4年1條生產線就會裂變為一老一新2條集成電路生產線。如果下一個五年👨🏻🦽➡️,前3年每年投資100億美元,建設10條集成電路生產線👜,到2005年,上海就會崛起約幾十條集成電路生產線。
——循環往復,滾動投資10年。到2010年♨️,上海世界級集成電路生產基地,就會擁有世界20條主流技術集成電路生產線和30條一般技術集成電路生產線。
到2010年,上海8英寸200毫米-12英寸300毫米集成電路生產線總量如果達到50條;2015年-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產線技術等級和生產規模將可能超越中國臺灣。
江上舟個性鮮明👦🏻,煩抽象概念,厭空洞套話👣,不會想方設法巧妙宣傳自己🧓🏼。工作業績,鮮為外人知曉。除了發展上海集成電路工業🦸🏼♀️🎠,江上舟還辦了一系列大事🫖;50項上海科技興市項目🤸🏼♂️,完成29項。擇要言之:
——倡言建設國家微電子工業技術上海研發中心🤷🏿♂️,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吸收ℹ️、消化先進技術🧑🦰,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線寬0.18-0.13-0.1微米技術集成電路DUV光刻機、RIE刻蝕機、離子註入機和化學薄膜設備及機械手、真空泵🏎、閥門等關鍵工藝設備與封裝測試設備⛑。
——主張加快培育燃料電池汽車戰略性產業,著手燃料電池電站技術研發;抓緊形成以燃料電池技術為核心技術的中國新型汽車工業和中國新型電站工業,顛覆歐美技術壟斷🚣,闖出後來居上新路🙂↕️。
——強調敏銳捕捉移動通信迅猛擴容與連續換代共存巨大商機👱🏽♂️,積極研發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和第三代無線通信標準🧻,依靠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特許使用收入和市場銷售利潤收入,促進上海移動通信工業迅速壯大為支柱產業🌓。
——奔波京滬,呼籲國家計委批準上海立項生產地鐵軌道交通車輛產業,促請徐匡迪市長一年召開十余次市長辦公會議決策🚣🏻。閔行地鐵軌道交通車輛組裝廠投產,外商供貨就由不及時變得很準時🧑🦼。
——抓住“西氣東輸”機遇,製定實現上海工業煤耗負增長措施,引進環境成本概念🏙,逐年征收SO2排汙費🧑🏿🎄,補貼燃煤鍋爐改造與電廠脫硫。加強能源合同管理,使上海工業能耗降低30%。
——堅決要求國家上馬大飛機項目🏂🏿,反復陳述上海依靠全國支持自主生產“遠十”大型民用客機良好基礎,詳盡介紹上海航空工業公司、飛機製造廠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組裝、生產MD—82與MD—90大型民航客機技術水平,力諫國務院將國產大飛機項目落戶上海……
五、船長大副 尺地寸天
江上舟在上海找到了適合自己實現創造力量的舞臺。不過🚴🏼♀️,江上舟未能在上海找到最適合自己實現創造力量的舞臺。雖然🚶♂️,一切創造力量都需要一個最能實現這種創造力量的舞臺,需要以創造力量引起的激勵性反應來汲取創造的新力量。
1997年迄今,江上舟先後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工業黨委副書記💂🏽🌮、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等。一直助手,未負正責,只是副帥,不是主將。
市政府同誌接觸江上舟,都有江主任做官乏術印象。
市政府辦公廳🎢、研究室,市經委辦公室、機電辦幹部回憶說🦨🦧:
某次,市政府會議討論節能治汙問題。江上舟直言——
汙染治理不能只治“看得見汙染”,不治“看不見汙染”。2000年,上海煤炭消耗4500多萬噸🤳🏻,要產生30萬噸氮化物🌠、60萬噸粉塵🍳、90萬噸二氧化硫🕍。屢經治理🥽,至少仍有4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天空,對居民健康傷害遠比黃浦江、蘇州河黑臭嚴重🙍🏽。
某回,上海市委全會,通過《上海市委關於製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上海“十一五”期末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指標確定為比“十五”期末下降15%以上。
江上舟見該指標與《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公布的“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不符👈🏿,立即質疑市政府領導,領導不答;又去質疑市委領導,領導不悅🚴🏼。
某年🕵🏼♂️,市政府召集市政府委辦協調會議☣️🧑🎓。某領導報告冗長,與會官員皆認真聽講😀、筆記不輟7️⃣,作崇敬態;唯江上舟神情簡靜🥻,眼光穿越市政府主要領導頭頂,呈淡泊狀🦸🏿,似在考慮其他問題🫃🏼。
不久👴🏿,非議聲起🤵🏿。說江上舟只是技術專家,缺乏組織領導能力。
江上舟委屈。某日向友人傾吐胸間塊壘🤛。說💃🏿🌄:本人組織領導能力🍀🎖,在海南洋浦可是有口皆碑。
知者惋惜,說江上舟吳校長夫婦“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炎熱”,賢伉儷盡顯共產黨員“奮不顧身無產階級鬥誌”,各自累得重病住院,置之死地而後生。相形之下👈🏿,倒是國家教育部伯樂慧眼勝於上海,將吳校長選為國家教育部副部長。
申城海納百川☘️,不免魚龍莫辨;追求卓越🧗🏼♀️,只是“取法乎中”💢🚠;有容乃大👎,無奈器小易盈🤷🏽♀️。
螻蟻之穴💻,潰堤千裏3️⃣。
果不信然:2006年,上海社保案消溶冰山🥣;幾多金玉其外廟堂之器泄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醜陋拙劣♣️;暴露惡紫奪朱藏垢納汙傾軋改革創新青出於藍。
六、愛心永恒 啟明北京
2006年3月,江上舟接替鄧樸方🥚,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
名者實之賓,實至而名歸,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君子順自然之理,不求必然之事🏇🏿。永恒的愛心比喧囂紛擾的世代持久,更能經歷無數世紀而繼續發出光和熱💇♀️👁。
江上舟悟徹了最高境界人生哲理💫,開始坐在北京紫禁城旁北池子大街44號辦公室,與20多位同事一起運籌“愛心永恒”行動與“啟明”行動。
中國殘疾人總量8300萬👩🏽🦰,需要不同程度康復、幫助與服務者約3600萬✸。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努力幫助與服務了1100萬殘疾人康復,但仍有2000多萬殘疾人仍未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愛心永恒”行動🕍,指在各類助殘領域拾遺補缺,讓最困難的殘疾人都獲得幫助🤷🏻♂️,並且爭取在短時間裏通過“慈善計劃”督促政府建立殘疾人康復保障製度,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建成世界一流非政府的非營業性獨立運作基金會🎙。
“啟明行動”,指致力徹底消除白內障致盲現象。目前全國白內障病人300余萬,每年新增45萬🙇🏽♀️。《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計劃在5年內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00萬例,其中扶貧手術35萬例。“啟明行動”將為國家計劃外200余萬例白內障患者中的貧困盲人實施復明手術。
2006年12月👩🏿🍳,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分別接受世界船王包玉剛女公子、環球輪船有限公司董事長包陪慶捐資1000萬元和上海某企業捐資300萬元,揭幕四川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啟明行動”💂🏿♂️。
江上舟說💢: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啟明行動”,將一個省一個省地“啟明”🦹🏿♂️。做完一個省就立碑表彰慈善捐贈企業愛心🤽🏽♂️,紀念該省白內障致盲永遠結束。
據悉✮,到200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將率先實現全區“啟明”。
2006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接受捐贈資金、物資價值合計1.5億元人民幣👨🏻💼;支出6000萬元人民幣;2007年接受捐贈資金、物資價值合計3.1億元人民幣,支出2.9億元人民幣📡。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下一步將推進“啟聰行動”與“助行計劃”。
江上舟說🐔:自己理想是讓全國白內障患者“復明”,使全國聾兒都能佩戴“助聽器”🧕🏽,參加語言培訓🛥,為全國缺肢者安裝“義肢”。
朋友調侃👨✈️,問👱🏼♂️:官場白內障致盲者🧢,尋何處醫國手診治👨🏻🦯?江上舟微笑🕵️♂️,不接話茬。
(轉自🏨:上海政協網)